登陆注册
14638500000002

第2章 汇考(2)

唐门下省设起居郎掌录天子起居弘文馆学士及

校书郎掌图籍中书省有起居舍人掌记言动集贤

院学士掌经籍史馆修撰掌国史秘书省有监丞掌

经籍著作郎掌著作而翰林学士不属三省

按唐书百官志门下省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掌录

天子起居法度天子御正殿则郎居左舍人居右有

命俯陛以听退而书之季终以授史官贞观初以给

事中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每仗下议

政事起居郎一人执笔记录于前史官随之其后复

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

宸内合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

皆即坳处时号螭头高宗临朝不决事有所奏唯辞

见而已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

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

务矣长寿中宰相姚建议仗下后宰相一人录军

国政要为时政纪月送史馆然率推美让善事非其

实未几亦罢而起居郎犹因制敕稍稍笔削以广国

史之阙起居舍人本记言之职唯编诏书不及它事

开元初复诏修史官非供奉者皆随仗而入位于起

居郎舍人之次及李林甫专权又废太和九年诏入

合日起居郎舍人具纸笔立螭头下复贞观故事

有令史三人赞者六人贞观三年置起居郎废

舍人龙朔二年曰左史天授元年亦如之

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

礼仪轻重皆参议焉

武德四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

馆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已上子嗜书者二

十四人隶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其后又置

讲经博士仪凤中置详正学士校理图籍武德后

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上曰直学士又有文学

直馆皆它官领之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

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神龙元年改弘文馆

曰昭文馆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修文馆景

龙二年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

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景云中减其员

数复为昭文馆开元七年曰弘文馆置校书郎又

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长庆三年与详正学士讲

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

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

校书郎二人从九品上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凡学

生教授考试如国子之制

有学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供进

笔二人典书二人榻书十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

潢匠八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

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

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

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

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

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

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

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大祭祀

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

命于朝则宣授而已册太子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

献纳以授记事之官

武德三年改内书省曰中书省内书令曰中书

令龙朔元年改中书省曰西台中书令曰右相光

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中书令曰内史开元元

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天宝元

年曰右相至大历五年紫微侍郎乃复为中书侍

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

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

有楷书手四人典二人

集贤殿书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缉

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

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凡承旨撰

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

开元五年干元殿写四部书置干元院使有刊

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押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宣

奏领中官监守院门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书六

年干元院更号丽正修书院置使及检校官改修

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八年加文学直又加修撰

校理刊正校勘官十一年置丽正院修书学士光

顺门外亦置书院十二年东都明福门外亦置丽

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

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宰相一人为

学士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又置院判一

人押院中使一人元宗尝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

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

士其后又增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检

讨官文学直之员募能书者为书直及写御书人

其后亦以前资常选三卫散官五品以上子孙为

之又置画直至十九年以书直画直榻书有官者

为直院至德二年置大学士贞元初置编录官四

年罢大学士八年罢校理置校书四人正字二人

元和二年复置集贤校理罢校书正字四年集贤

御书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如开元故事以学

士一人年高者判院事非登朝官者为校理余皆

罢初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

两省以备访问永徽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

制于武德殿西门文明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

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门先天末又命朝集

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永泰时勋臣罢节制

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十三人崔佑甫为相

建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着令正衙待制

官日二人

校书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从九品上

有中使一人孔目官一人专知御书检讨八人

知书官八人书直写御书手九十人画直六人装

书直十四人造笔直四人榻书六人典四人

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贞观三年置史馆于门下省以它官兼领或卑

位有才者亦以直馆称以宰相囗修撰又于中书

省置秘书内省修五代史开元二十年李林甫以

宰相监修国史建议以为中书切密之地史官记

事隶门下省疏远于是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尹愔

奏徙于中书省天宝后它官兼史职者曰史馆修

撰初入为直馆元和六年宰相裴囗建议登朝官

领史职者为修撰以官高一人判馆事未登朝官

皆为直馆大中八年废史馆直馆二员增修撰四

人分掌四季有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写国史楷

书十八人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二人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熟纸匠六人

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

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

武德四年改少令曰少监龙朔二年改秘书省

曰兰台监曰太史少监曰侍郎丞曰大夫秘书郎

曰兰台郎武后垂拱元年秘书省曰麟台太极元

年曰秘书省有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

令史九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熟纸匠十人装潢

匠十人笔匠六人

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

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

分判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

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

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著作郎

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

武德四年改著作曹曰局龙朔元年曰司文局

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有楷书五人书令史一

人书吏二人掌固四人

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备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

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唐

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

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

掌之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犹未有

名号干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元宗初置翰林待诏

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

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

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

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后选用益

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凡充

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

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班次

各以其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宪宗时又

置学士承旨唐之学士弘文集贤分隶中书门下省

而翰林学士独无所属故附列于此云

按旧唐书姚传长寿二年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

台平章事自永徽以后左右史虽得对仗承旨仗下

后谋议皆不预闻以为帝王谟训不可暂无纪述

若不宣自宰相史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

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

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始也

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唐会要云云

中宗嗣圣九年擢用举人为校书郎(

即武后天授三年是年改元如

意又改元长寿)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杜氏通典天授三年举

人无贤愚咸加擢用高者试凤阁侍郎给事中次或

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当时颇为滥杂

着于谣诵谣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

史囗脱校书郎

景龙二年始于修文馆置大学士学士等员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李适传景龙二年始于

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象

四时八节十二月于是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

为大学士适刘宪崔湜郑愔卢藏用李乂岑羲刘子

元为学士薛稷马怀素宋之问武平一杜审言沈佺

期阎朝隐为直学士又召徐坚韦元旦徐彦伯刘允

济等满员其后被选者不一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

相及学士得从春幸梨园并渭水袚除则赐细柳圈

辟疠夏宴葡萄园赐朱樱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

称寿冬幸新丰历白鹿观上骊山赐浴汤池给香粉

兰泽从行给翔麟马品官黄衣各一帝有所感即赋

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然皆狎猥佻佞忘君

臣礼法惟以文章取幸

元宗开元三年始召马怀素褚无量更日侍读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德宗建中二年夏五月庚申置待诏官三十人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贞元十二年命宰相复书时政记月送史馆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赵退翁与贾

囗卢迈为相贞元十二年正月囗迈假故退翁独对

于延英德宗问曰近日起居注所记何事退翁奏曰

古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人君动止有事言随即记录

今起居之职也国朝自永徽以后起居唯得对仗承

旨仗下后谋议皆不得闻其事注记但出于己制敕

内采录更无他事所以长寿中姚知政事以为亲

承德音谋训若不宣自宰相史官无由得书遂请仗

下后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

月送史馆无何此事又废帝曰君举必书义存劝诫

既有时政记宰臣宜依故事为之

宪宗元和十二年敕坐日承旨宰相缀录时政记季

送史馆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庾敬休元和

十二年为起居舍人上疏求复故事敕记事记言史

官是职昭其法诫着在典常如闻近者难得详实思

有厘改用存旧章举而必书朕所深望自今以后每

坐日宰臣及诸司对后如有事可备劝诫合纪述者

委其日承旨宰相宣示左右起居令其缀录仍准旧

例每季送史馆以为常例自隋氏因前代史馆起居

注故置起居舍人以纪君举国朝因之贞观初置郎

而省舍人显庆中始两立分侍左右仗下秉笔随宰

相入禁殿命令谟猷皆得详录若仗在紫宸内阁则

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翰皆即螭首

之坳处由是谚传谓螭头有水官既密侍号为清美

永徽之后始与百官仗下俱退长寿年中姚为相

以史官不闻献替表请宰臣一人撰录军国政要号

为时政记随月移之史官馆及起居既录自宰臣事

同铭述于是推美让善之义行而信史直书之义阙

既而岁月稍久枢务复繁注记渐简未几皆废其后

执事者时或修缀百无一二而左史所守犹因于制

敕时存笔削至于右史以职在记言但编集诏书缮

写而已至是敬休上疏累请于时宰臣皆乐复焉既

陈奏而制行故事渐复公议称美

穆宗长庆三年敕路随韦处厚修撰实录仍分日入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路随为翰林

侍读学士谏议大夫穆宗长庆三年十月敕随及中

书舍人韦处厚充史馆修撰修宪宗实录仍分日入

史馆修实录未毕之间且许不入内署仍放朝参

文宗太和九年幸翰林院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柳公权文宗

时为侍书学士太和九年九月癸丑幸翰林院召学

士陈夷行丁居晦及公权对因面授公权知制诰充

翰林学士

后梁

太祖开平三年金銮殿置大学士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开平三

年改思政殿为金銮殿置大学士一员以敬翔为之

后唐

明宗天成二年敕内中公事诏书奏对不到中书者

令阎至抄录月送史馆又敕史官修太祖庄宗实录

及本朝日历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赵熙明

宗时为起居郎史馆修撰天成二年八月熙上言曰

伏以皇帝陛下应天御宇缵圣承干咸从睿哲之功

克致文明之运始自乾坤荡定京辇廓清箴规委谏

诤之臣辅弼任贤良之士莫不尽编竹帛已播遐陬

其有圣德忧勤睿谋沈密至理每囗于神化格言皆

契于天时或拱极侍卫之臣或秉政枢机之地或陛

下有筹画之妙或大臣得应对之仪外班既不闻知

直史凭何纪录实虑岁月深久永作遗文自此凡是

内中公事及诏书奏对应不到中书者伏乞委内臣

一人旋具抄录月终关送史馆庶使简编毕备言动

无遗垂万古之囗谈显一时之盛事敕令枢密院学

士阎至录送九月史官奏伏奉九月八日敕国祚中

兴已逾五载皇基统嗣爰及两朝其有纪年之书行

事之纪未闻编录实谓旷遗所司既不举明史官又

未起请因循斯久阙漏转多宜令史臣先修太祖武

皇帝庄宗两朝实录速具奏呈新朝日历行事亦可

精专纂录无使废坠者伏以简编事重久阙监修须

循广记之规以备必书之要馆司或有阙漏公事尽

令提举施行伏自陛下赴难雒京以副人望宰臣百

辟诸道藩侯各贡笺章请临宝位群情尤切三让弥

坚且行教令之规先进代王之号既从俞允寻就缵

承皇泽播于万方圣功超于千古伏自大驾临至德

宫宰臣百官诸道侯伯各上劝进笺表及圣旨谦让

批答兼宣谕诸道教令诏书及宝册文并自天成元

年四月后至今九月以前内降诏书陛下日亲时政

金口所宣去弊除奸及近日敷奏省费从宽之事囗

请下所司各简抄录送馆所冀编修囗无漏略从之

十二月同州节度使卢质准敕录太祖庄宗两朝功

臣书诏自进之是月都官郎中庾传美访图书于三

川孟知祥处得九朝实录及杂书传千余卷并付史

馆同光已后馆中煨烬无几九朝实录甚济其阙

天成三年敕翰林学士入院以官资先后为定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三年敕

今后翰林学士入院并以先后为定惟承旨一员出

自朕意不计官资先后在学士上仍编入翰林志

长兴元年试新学士权停诗赋用麻制答三道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同光初

置扈銮书制学士以赵凤为之至长兴元年翰林学

士刘昫奏旧例学士入院除中书舍人即不试余官

皆先试麻制批答诗赋各一道号曰五题后来虽有

召试之名无考校之实欲请今后召试新学士权停

诗赋祗试麻制答共三道内赐题目定字数付本院

召试从之

长兴二年春敕朝臣起居入合奏对公事奏覆后宣

付史馆其时政记起居注续候敕处分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三

月二十八日史馆奏当馆应诸处及诸司关送到合

编录公事外伏准旧制国朝有时政记并起居注并

合送馆以备纂修近代已来阙行此事只以每遇入

合兼内殿起居朝臣待制转对公事逐季抄送当馆

如有显具颁行逐司关报到者旋据逐件一一于日

历收记其有直下所司各行之事当馆无由得知若

只凭本官供到所奏状本未免简编不备本末难穷

已后待制转对公事等除显具颁行关送到馆外应

有直下所司及不行未行之事乞宣付当馆旋依次

第编录其时政记起居注并内庭逐日合书日历亦

乞相次逐旋奉敕于朝臣起居入合奏对公事奏覆

后宣付史馆宜依其时政记起居注续候敕处分

废帝清泰元年诏李专美记录时政送史馆如明宗

故事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韩昭裔

为端明殿学士末帝清泰元年史馆上言凡书诏及

处分公事臣下奏议望命近臣以时系日录下史馆

编修诏昭裔及枢密直学士李专美录送有司行明

宗时旧事也

后晋

高祖天福四年敕宰臣撰述时政季送史馆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四

年十一月史馆奏案唐长寿二年右丞姚奏帝王

谟训不可阙文凡仗下所言军国政事请令宰臣一

人撰录号时政记至唐明宗朝又委端明殿学士撰

录逐季付史馆伏乞遵行者敕宜令宰臣一员撰述

赵莹监修国史奏请循近例依唐明宗朝凡有内庭

公事及言动之间委端明殿学士或枢密院学士侍

立冕旒系日编录逐季送当馆其百司公事亦望逐

季送馆旋要编修日历从之

天福五年诏废翰林学士寻复置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桑维翰传五年九

月诏废翰林学士按唐六典归其职于中书舍人而

端明殿学士枢密院学士皆废及维翰为枢密使复

奏置学士而悉用亲旧为之

按文献通考五年诏翰林学士院所有公事宜并归

中书舍人自是舍人昼直者当中书制夜直者当内

出帝开运元年复诏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分为两

制各置五员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后周

世宗显德元年命枢密直学士逐月抄录事件送付

史馆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李毂为

宰臣监修国史显德元年十月奏曰窃以自古王者

咸建史馆君臣献替之谋皆须备载家国安危之道

得以直书历代已来其名不一人君言动则起居注

创自累朝辅相经纶则时政记兴于前代然后采其

事实编作史书盖缘闻见之间须有来处记录之际

得以审详今之左右起居郎古之左右史也唐文宗

朝命其官执笔立于殿阶螭头之下以纪政事后则

明宗朝命端明殿及枢密直学士皆轮修日历旋送

史馆以备纂修降及近朝此事皆废今后欲望以谘

询之事裁制之规别命近臣旋具抄录每当修撰日

历即令封送史臣从之因命枢密院直学士今后于

枢密使处逐月抄录事件送付史馆先是太祖黜王

峻为商州司马既出之后虑其史笔不直因宣取开

国已来日历读之史臣以不知禁密机事恐成漏略

相与为忧及世宗嗣位亦留意于史传因共起请为

编修之备

显德五年诏当直下直学士逐日起居其当直学士

仍赴晚朝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五年诏

今后当直下直学士并宜令逐日起居其当直学士

仍赴晚朝

旧制翰林学士与常参官五日一度起居世宗

欲朝夕赐见访以时事故有是诏

辽初设北面官置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后设南面

官有门下省起居院及翰林院史馆殿阁诸职

按辽史百官志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

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

而治得其宜矣初太祖分迭剌夷离菫为北南二大

王谓之北南院宰相枢密宣徽林牙下至郎君护卫

皆分北南其实所治皆北面之事

北面朝官 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

北面都林牙

北面林牙承旨

北面林牙

左林牙

右林牙

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

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

之官

门下省起居舍人院

起居舍人圣宗开泰五年见起居舍人程翥

知起居注耶律敌烈重熙末知起居注

起居郎杜防开泰中为起居郎

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

翰林都林牙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翰林都林牙耶律

庶成

南面林牙耶律磨鲁古圣宗统和初为南面林牙

翰林学士承旨赵延寿传见翰林学士承旨张砺

翰林学士太宗大同元年见和凝为翰林学士

翰林祭酒韩德崇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

知制诰室昉太宗入汴诏知制诰

翰林画院

翰林画待诏圣宗开泰七年见翰林画待诏陈升

翰林医官天祚保大二年见提举翰林医官李奭

国史院

监修国史圣宗统和九年见监修国史室昉

史馆学士景宗保宁八年见史馆学士

史馆修撰刘辉大安末为史馆修撰

修国史耶律玦重熙初修国史

宣政殿

宣政殿学士穆宗应历元年见宣政殿学士李澣

观书殿

观书殿学士王鼎寿隆初为观书殿学士

昭文馆

昭文馆直学士杨遵勖子晦为昭文馆直学士

崇文馆

崇文馆大学士韩延徽太祖时为崇文馆大学士

干文阁

干文阁学士王观道宗咸雍五年为干文阁学士

太宗会同四年春二月丁巳诏有司编始祖奇首可

汗事迹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景宗保宁八年春二月壬寅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

亦称朕暨予着为定式

按辽史景宗本纪云云

圣宗统和九年春正月乙酉枢密使监修国史室昉

等进实录赐物有差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二十一年春三月壬辰诏修日历官毋书细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二十九年夏五月甲戌诏已奏事送所司附日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兴宗景福十三年诏前南院大王耶律谷欲翰林都

林牙耶律庶成等编集国朝上世以来事迹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景福二十三年冬十月戊戌幸新建秘书监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道宗清宁二年夏六月辛未罢史官预闻朝议俾问

宰相而后书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大康 年命置局编修国史

按辽史道宗本纪不载 按耶律孟简传大康中耶

律孟简诣阙上表曰本朝之兴几二百年宜有国史

以垂后世乃编耶律曷鲁屋质休哥三人行事以进

上命置局编修

大安二年春正月癸丑召权翰林学士赵孝严知制

诰王师儒等讲五经大义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宋设翰林学士院专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以讲读

学士及说书侍经筵其各殿置大学士学士惟出入

侍从备顾问多以相臣执政为之又于诸阁置学士

直学士待制三等而集英右文秘阁修撰并直阁俱

秩次待制又于秘书省设监丞以掌经籍图史实录

天文历数之事

按宋史职官志翰林学士院 翰林学士承旨 翰

林学土 知制诰 直学士院 翰林权直 学士

院权直 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凡立后妃封亲王

拜宰相枢密使三公三少除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

加封加检校官并用制赐大臣大中大夫观察使以

上用批答及诏书余官用敕书布大号令用御札戒

励百官晓谕军民用敕榜遣使劳问臣下口宣凡降

大赦曲赦德音则先进草大诏命及外国书则具本

取旨得画亦如之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晓漏上天子

御内东门小殿宣诏面谕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

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

麻出合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余除授

并御札但用御宝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

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

焉凡撰述皆写画进入请印署而出中书省熟状亦

如之若已画旨而未尽及舛误则论奏贴正凡宫禁

所用文词皆掌之乘舆行幸则侍从以备顾问有献

纳则请对仍不隔班凡奏事用榜子关白三省枢密

院用谘报不名凡初命为学士皆遣使就第宣诏旨

召入院上日敕设会从官宥以乐元丰中始命佩鱼

自蒲宗孟始见执政议事则系囗盖与侍从异礼也

政和三年强渊明请以前后所被旨及案例修为本

院敕令格式五年御书摛文堂榜赐学士院靖康元

年吴幵等奏大礼锁院麻三道以上系双学士宿直

分撰乞依故事从之一承旨不常置以学士久次者

为之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

官暂行院中文书谓之权直自国初至元丰官制行

百司事失其实多所厘正独学士院承唐旧典不改

干道九年崔敦诗初以秘书省正字兼翰林权直淳

熙五年敦诗再入院议者以翰林乃应奉之所非专

掌制诰之地更为学士院权直后复称翰林权直然

亦互除不废权正或至三人

翰林侍读学士 太宗初以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

读真宗咸平二年以杨徽之夏侯峤并为翰林侍读

学士始建学士之职其后冯元为翰林侍读不带学

士又以高若讷为侍读不加别名但供职而已天禧

三年张知白为刑部侍郎充翰林侍读学士知天雄

军府侍读学士外使自知白始元丰官制废翰林侍

读侍讲学士不置但以为兼官然必侍从以上乃得

兼之其秩卑资浅则为说书岁春二月至端午日秋

八月至长至日遇只日入侍迩英阁轮官讲读元佑

七年复增学士之号元符元年省去建炎元年诏可

特差侍从官四员充讲读官遇万机之暇令三省取

旨就内殿讲读充宫观兼侍读元丰八年五月资政

殿大学士吕公着兼侍读提举中太乙宫兼集禧观

公事七月韩维兼侍读提举中太乙宫元佑元年端

明殿学士范镇致仕提举中太乙宫兼集禧观公事

兼侍读不赴六年冯京兼侍读充太乙宫使未几乞

致仕不允仍免经筵进读中兴以来如朱胜非张浚

谢克家赵鼎万俟并以万寿观使兼侍读隆兴元

年张焘以万寿观汤思退以醴泉观并侍读干道五

年刘章以佑神观兼焉台谏兼侍读自庆历以来台

丞多兼侍读谏长未有兼者绍兴十二年春万俟

以中丞罗汝囗以谏议始兼侍读自后每除言路必

兼经筵矣

翰林侍讲学士 咸平二年国子祭酒邢昺为侍讲

学士其后又以马宗元为侍讲不加别名但供职而

已景德四年以翰林侍讲学士邢昺知曹州侍讲学

士外使自昺始故事自两省台端以上兼侍讲元佑

中司马康以著作佐郎兼侍讲时朝议以文正之贤

故特有是命绍兴五年范冲以宗卿朱震以秘少并

兼盖殊命也干道六年张栻始以吏部员外郎兼盖

中兴后庶官兼侍讲者惟此二人若绍兴二十五年

张扶以祭酒隆兴二年王佐以检正干道七年林宪

以宗卿入经筵亦兼侍讲者盖扶本以言路兼说书

就升其秩佐时摄版曹宪尝为右史且有旧例故稍

优之台谏兼侍讲庆历二年召御史中丞贾昌朝侍

讲迩英阁故事台丞无在经筵者仁宗以昌朝长于

讲说特召之神宗用吕正献亦止命时赴讲筵去学

士职中兴后王宾为御史中丞建请复开经筵遂命

兼讲自后十五年间继之者惟王唐徐俯二人皆出

上意绍兴十二年则万俟罗汝囗绍兴二十五年

则正言王殿中侍御史董德元并兼侍讲非台丞

谏长而以侍讲为称又自此始其后犹或兼说书台

官自尹穑隆兴二年五月谏官自詹元宗干道九年

十二月后并以侍讲为称不复兼说书矣宫观兼侍

讲国初自元丰以来多以宫观兼侍读干道七年宝

文待制胡铨除提举佑神观兼侍讲是日以宰执进

呈虞允文奏曰胡铨早岁一节甚高不宜令其遽去

朝廷帝曰铨固非他人比且除在京宫观留侍经筵

故有是命

崇政殿说书 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

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为侍讲侍读其秩卑资浅而可

备讲说者则为说书仁宗景佑元年正月命贾昌朝

赵希言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日轮二员

祗候初侍讲学士孙奭年老乞外因荐昌朝等至是

特置此职以命之庆历二年以赵师民预讲官复为

崇政殿说书不兼侍讲元佑间程颐以布衣为之然

范祖禹乃以著作佐郎兼侍讲司马康又尝以著作

佐郎兼侍讲前此未有也崇宁中初除说书二人皆

以隐逸起蔡吕瓘仍遂其性诏以仕服随班朝谒

入侍渡江后尹焞初以秘书兼之中间王十朋范成

大皆以郎官兼亦殊命也近事侍从以上兼经筵则

曰侍讲庶官则曰崇政殿说书故左史兼亦曰侍讲

绍兴十二年万俟罗汝囗并兼讲读盖秦梓时已

兼说书便于传道秦囗复继之每除言路必预经筵

桧死始罢庆元后台丞谏长暨副端正言司谏以上

无不预经筵者正言兼说书自端明巫伋始副端兼

说书自端明余尧弼始察官兼说书自少卿陈夔始

修注兼说书自朱震始修注官多得兼侍讲开禧三

年十一月王简卿知谏院为左史仍兼崇政殿说书

言者以为不可罢之

观文殿大学士 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

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即旧延恩殿庆

历七年更名皇佑元年诏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

相今后须曾任宰相乃得除授时贾昌朝由使相右

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观文殿置大学士

自昌朝始三年诏班在观文殿学士之前六尚书之

上自是曾任宰相者出必为大学士熙宁中韩绛宣

抚陕西河东得罪罢守本官四年用明堂赦授观文

殿学士宰相不为大学士自绛始中兴后非宰相而

除者自绍兴二十年蔡囗始囗知极密院郊祀大礼

使礼成以学士迁且视仪揆路非典故也干道四年

汪澈旧以枢密使为学士迁九年王炎以枢密使为

西川安抚使除至庆元间赵彦逾自工部尚书为端

明殿学士直以序迁至焉曾为宰相而不为大学士

者自绍兴元年范宗尹始

观文殿学士 观文殿本隋炀帝殿名国初为文明

殿学士庆历七年宋庠言文明殿学士称呼正同真

宗谥号兼禁中无此殿额其学士理自当罢乞择见

今正朝或秘殿以名学士易之乃诏改为紫宸殿学

士以参知政事丁度为之时学士多以殿名为官称

丁遂称曰丁紫宸八年御史何郯以为紫宸不可为

官称于是改延恩殿为观文殿即殿名置学士仍以

度为之自后非曾任执政者弗除熙宁中王韶以熙

河功元丰中王陶以宫僚虽未历二府亦除是职盖

异恩也然韶犹兼端明殿龙图学士云

资政殿大学士 资政殿在龙图阁之东序景德二

年王钦若罢参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在

翰林学士下十二月复以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班

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资政殿置大

学士自钦若始自钦若班翰林承旨上一时以为殊

宠祥符初向敏中以前宰相再入为东京留守复加

此职自是讫天圣末二十余年不以除人明道元年

李迪知河阳召还始再命之景佑四年王曾罢相复

除三十年间除三人皆前宰相也宋庠罢参知政事

仁宗眷之厚因加此职自钦若后非宰相而除者惟

庠一人康定二年右正言梁适请遵先朝故事定以

员数于是诏大学士置二员学士三员绍兴十年郑

亿年归自伪齐除资政殿二年加大学士许出入如

二府仪亿年未尝秉政十五年秦囗自翰林学士承

旨为资政诏立班恩数同执政十六年秦桧弟梓以

端明卒于湖州进大资致仕恤典同参政是后从臣

自端明视政府而序进者遂为常矣

端明殿学士 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后唐天成

元年明宗即位之初四方书奏命枢密使安重诲进

读懵于文义孔循献议始置端明殿学士命冯道赵

凤俱以翰林学士充班在翰林学士上后有转改止

于翰林学士内选任初如三馆例职在官下赵凤转

侍郎讽任圜特移职在官上后遂为故事宋太宗初

以程羽为之后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庆历中改

为紫宸后又改为观文明道二年改承明殿为端明

殿复置端明殿学士以翰林侍读学士宋绶为之在

翰林学士之下自明道讫元丰无前执政为之者仅

以待学士之久次者元丰中以前执政为之自曾孝

宽始以见任执政为之自王安礼始政和中尝改为

延康殿建炎二年都省言延康殿学士旧系端明殿

学士诏依旧后拜签枢者多领焉

总阁学士直学士 宋朝庶官之外别加职名所以

厉行义文学之士高以备顾问其次与论议典校雠

得之为荣选择尤精元丰中修三省寺监之制其职

并罢满岁补外然后加恩兼职直龙图阁省寺监长

贰补外或领监司帅臣则除之待制杂学士给谏以

上补外则除之系一时恩旨非有必得之理元佑二

年诏复增馆职及职事官并许带职尚书二年加直

学士中丞侍郎给舍谏议通及一年加待制绍圣三

年诏职事官罢带职非职事之官仍旧中兴后学士

率以授中司列曹尚书翰林学士之补外者权尚书

给谏侍郎则带直学士待制焉

龙图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大中祥符中建在

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

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

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

阁等官学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镐为之班在枢

密直学士上六年诏结衔在本官之上直学士景德

四年置以杜镐为之班在枢密直学士下祥符六年

诏结衔在本官之上待制景德元年置以杜镐戚绘

为之并依旧充职四年诏班在知制诰下并赴内殿

起居自改官制为学士初复之职或知制诰平出除

天章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天禧四年建在会

庆殿之西龙图阁之北明年仁宗即位修天章阁毕

以奉安真宗御制东曰群玉殿西曰囗珠殿北曰寿

昌殿南曰延康殿内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以在

位受天书祥符改曰天章取为章于天之义天圣八

年置待制庆历七年又置学士直学士又有侍讲学

士庆历七年初置在龙图阁学士之下学士罕以命

人迄仁宗世纔王贽一人秦堪自显谟阁进直天章

阁以称呼非便辞诏改龙图自是天章不为带职直

学士庆历七年初置天章阁直学士在龙图阁直学

士之下待制天圣八年初置寓直于秘阁与龙图递

宿寻命范讽鞠咏充职中兴后图籍符瑞宝玩之物

若国史宗正寺所进属籍独藏于天章阁祖宗御容

潜邸旌节亦安奉焉

宝文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阁在天章阁之东

西序群玉囗珠殿之北即旧寿昌阁庆历改曰宝文

嘉佑八年英宗即位诏以仁宗御书御集藏于阁命

王珪撰记立石治平四年神宗即位始置学士直学

士待制恩赐如龙图英宗御书附于阁学士治平四

年初置以吕公着兼直学士治平四年初置以邵必

为之待制治平四年初置

显谟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元符元年曾布邓

洵仁各申请建阁诏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撰阁名五

以闻遂建阁藏神宗御集以显谟为名徽宗建中靖

国元年诏以显谟阁为熙明阁仍置学士直学士待

制续奉旨仍以显谟为额崇宁元年诏显谟阁学士

直学士待制如三阁故事序位在宝文阁学士直学

士待制之下学士直学士待制并建中靖国元年置

徽猷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大观二年初建徽

猷阁以藏哲宗御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敷文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绍兴十年置藏徽

宗圣制置学士等官

焕章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淳熙初建藏高宗

御制十五年置学士等官

华文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庆元二年置藏孝

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宝谟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嘉泰二年置藏光

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宝章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宝庆二年置藏宁

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显文阁学士 直学士 待制 咸淳元年置藏理

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集英殿修撰 国初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秘

阁三等政和六年始置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秘

阁修撰旧制贴职无杂压至是因增置乃定为杂压

其集英修撰中兴后以宠六曹权侍郎之补外者下

待制一等

右文殿修撰 元佑元年许内外官带贴职绍圣二

年诏职事官罢带职易集贤殿学士为修撰政和六

年以集贤院无此名其见任集贤院修撰并改为右

文殿修撰次于集英殿修撰为贴职之高等

秘阁修撰 政和六年置以待馆阁之资深者仍多

由直龙图阁迁焉

直龙图阁祥符九年以冯元为太子中允直龙图

阁直阁之名始此凡馆阁之久次者必选直龙图阁

皆为擢待制之基也中兴后凡直阁为庶官任藩阃

监司者贴职各随高下而等差之

直天章阁至直显文阁并同

直秘阁 国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皆寓

崇文院太宗端拱元年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择

三馆真本书籍万余卷及内出古画墨迹藏其中以

右司谏直史馆宋泌为直秘阁直馆直院则谓之馆

职以他官兼者谓之贴职元丰以前凡状元制科一

任还即试诗赋各一而入否则用大臣荐而试谓之

入馆官制行废崇文院为秘书监建秘阁于中自监

少至正字列为职事官罢直馆直院之名独以直秘

阁为贴职皆不试而除盖特以为恩数而已故事外

官除馆职如秘阁校理直秘阁者必先移书在省执

事叙同僚之好乃即馆设盛会宴之自崇宁以来外

官除馆职既多此礼寖废

秘书省 监 少监 丞各一人监掌古今经籍图

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少监为之贰而丞参领

之其属有五著作郎一人著作佐郎二人掌修纂日

历秘书郎二人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以

甲乙丙丁为部各分其类校书郎四人正字二人掌

校雠典籍判正讹谬各以其职隶于长贰惟日历非

编修官不预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尚书学士

侍郎待制两省谏官御史并赴遇庚伏则前期遣中

使谕旨听以早归大典礼则长贰预集议所以待遇

儒臣非他司比宴设锡予率循故事宋初置三馆长

庆门北谓之西馆太平兴国初于升龙门东北刱立

三馆书院三年赐名崇文院迁西馆书贮焉东廊为

集贤书库西廊分四部为史馆书库大中祥符八年

刱外院于右掖门外天禧初令以三馆为额置检讨

校勘等员检讨以京朝官充校勘自京朝幕职至选

人皆得备选以内侍二人为勾当官通掌三馆图籍

事孔目官表奏官掌舍各一人又有监书库内侍一

人兼监秘阁图籍孔目官一人

秘阁系端拱二年就崇文院中堂建阁以三馆书籍

真本并内出古画墨迹等藏之淳化元年诏次三馆

置直阁以朝官充校理以京朝官充以诸司三品两

省五品以上官一人判阁事直阁校理通掌阁事掌

缮写秘阁所藏供御人装裁匠十二人元丰五年职

事官贴职悉罢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官属始立为定

员分案四置吏八

崇文院太平兴国三年置端拱元年建秘阁于

院中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皆沿唐制立名但有书

库寓于崇文院庑下三馆秘阁崇文院各置贴职

官又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校勘通谓之馆阁

初英宗谓辅臣曰馆阁所以育隽材比选数人出

使无可者岂乏材耶欧阳修曰今取材路狭馆阁

止用选人编校书籍故进用稍迟上曰卿等各举

数人虽亲戚世家勿避于是宰相琦公亮参知政

事修概各荐五人未及试神宗登极先召十人试

以诗赋而开封府界提点陈汝义别以奏封称旨

预试于是御史吴申言试馆职者请策以经史及

世务毋用辞赋遂诏自今试馆职专用策论熙宁

二年置崇文校书始除河南府永安主簿邢恕乃

诏自今应选举可用人并除校书候二年取旨除

馆职官五年以隶秘书省

元佑初复置直集贤院校理自校理而上职有六等

内外官并许带恩数仍旧又立试中人馆职法选人

除正字京官除校书郎

校书郎供职二年除集贤校理秘书郎著作佐

郎比集贤校理著作郎比集贤院直秘阁丞及三

年除秘阁校理

三年二月诏御试唱名日秘书丞至正字升殿侍立

九月复试贤良于阁下五年置集贤院学士并校对

黄本书籍官员

绍圣初罢校对以编修日历选本省易集贤院

学士为殿修撰直院为直秘阁集贤校理为秘书

校理

十二月诏礼部本省长贰定校雠之课月终具奏

入伏午时减半过渡伏依旧从苏轼之请

又罢本省官任满除馆职法元符二年诏职事官罢

带馆职悉复元丰官制崇宁五年诏馆阁并除进士

出身人政和五年四月诏秘书省殿以右文为名改

集贤殿修撰为右文殿修撰是月驾诣景灵宫朝献

还幸秘书省诏曰廷见多士历览藏书之府祖宗遗

文在焉屋室浅狭甚非称太平右文之盛宜重行修

展八月诏秘书省移于新左藏库以其地为堂七年

诏类集所访遗书名曰秘书总目宣和二年立定秘

书省员额监少监丞并依元丰旧制著作郎以四员

为额校书郎二员正字四员渡江后制作未遑至绍

兴元年始诏置秘书省权以秘监或少监一员丞着

作郎佐各一员校书正字各二员为额续又参酌旧

制校书郎正字召试学士院而后命之自是采求阙

文补缀漏逸四库书略备即秘书省复建史馆以修

神宗哲宗实录选本省官兼检讨校勘以侍从官充

修撰五年效唐人十八学士之制监少丞外置著作

郎佐秘书郎各二人校书郎正字通十二人又移史

馆于省之侧别为一所以增重其事九年诏著作局

惟修日历遇修国史则开国史院遇修实录则开实

录院以正名实十三年诏复每岁曝书会是冬新省

成少监游操援政和故事乞置提举官遂以授礼部

侍郎秦囗令掌求遗书仍铸印以赐置编定书籍官

二人以校书郎正字充孝宗即位诏馆职储养人才

不可定员干道九年正字止六员淳熙二年监少并

置皆前所未有除少监丞外以七员为额寻复诏不

立额绍熙二年馆职阙人上令召试二员谨加审择

取学问议论平正之人自是监少丞外多止除二员

是时陈傅良上言请以右文秘阁修撰并旧馆阁校

勘三等为史官自校勘供职稍迁秘阁修撰又迁右

文在院三五年如有劳绩就迁次对庶几有专官之

囗无冷局之嫌时论韪之然不果行中兴分案四曰

经籍曰祝版曰知杂曰太史吏额都副孔目官二人

四库书直官各二人表奏官书库官各一人守当官

二人正名楷书五人守阙一人正贴司及守阙各六

人监门官一人以武臣充专知官一人

日历所隶秘书省以著作郎著作佐郎掌之以宰执

时政记左右史起居注所书会集修撰为一代之典

旧于门下省置编修院专掌国史实录修纂日历元

丰元年诏宣徽院等供报修注事自今更不供起居

院直供编修院日历所四年十一月废编修院归史

馆官制行属秘书省国史案六年诏秘书省长贰毋

得预著作修纂日历事进书即系衔以防漏泄如旧

编修院法焉八年诏吏部郎中曾肇礼部郎中林希

兼著作职事官兼职自此始元佑五年移国史案置

局专掌国史实录编修日历以国史院为名隶门下

省更不隶秘书省绍圣二年诏日历还隶秘书省宣

和二年诏罢在京修书诸局惟秘书省日历所系元

丰国史案除著作郎官专管修纂日历之事无定员

外其分案编修日历书库官吏并依元丰法绍兴元

年初修皇帝日历诏以修日历所为名本省长贰通

行修纂三年诏宰臣提举侍从官修撰十一月诏以

修国史日历所为名四年诏以史馆为名十年诏依

旧制并归秘书省国史案以著作郎佐修纂旧史馆

官罢归元官寻复诏以国史日历所为名续并修神

宗哲宗宝训隆兴元年诏编类圣政所并归日历所

依旧宰臣提领仍令日历所吏充行遣

会要所以省官通任其事绍兴九年诏秘书省官雠

校国朝会要逐官添给茶汤钱干道四年诏尚书右

仆射陈俊卿兼提举编修国朝会要每遇提举官开

院过局就本省道山堂聚呈文字提举诸司官承受

官主管诸司官并令国史日历所官兼五年令本省

再加删定以续修国朝会要为名九年秘书少监陈

骙言编类建炎以后会要成书以中兴会要为名并

从之其后接续修纂并隶秘书省

国史实录院 提举国史 监修国史 提举实录

院 修国史同修国史 史馆修撰同修撰 实录

院修撰同修撰 直史馆 编修官检讨官 校勘

检阅校正编校官 初绍兴三年诏置国史院重修

神宗哲宗实录以从官充修撰续以左仆射吕颐浩

提举国史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四年置直史馆

及检讨校勘各一员五年置修撰官二员校勘官无

定员是时国史实录皆寓史馆未有置此废彼之分

九年修徽宗实录诏以实录院为名仍以宰臣提举

以从官充修撰同修撰余官充检讨无定员明年以

未修正史诏罢史馆官吏并归实录院二十八年实

录书成诏修三朝正史复置国史院以宰臣监修侍

从官兼同修余官充编修明年诏国史院以宰臣提

举置修国史同修国史共二员编修官二员又置都

大提举诸司官承受官诸司官各一员以内侍省官

充隆兴元年以编类圣政所并归国史院命起居郎

胡铨同修国史二年参政钱端礼权监修国史干道

元年参政虞允文权提举国史皆前所未有二年诏

置实录院修钦宗实录其修撰检讨官以史院官兼

领四年实录告成诏修钦宗正史以右仆射蒋芾提

举四朝国史诏增置编修官二员续又增置三员淳

熙三年特命李焘以秘书监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

同修撰四年罢实录院专置史院十五年四朝国史

成书诏罢史院复开实录院修高宗实录庆元元年

开实录院修纂孝宗实录六年诏实录院同修撰以

四员检讨官以六员为额嘉泰元年开实录院修纂

光宗实录二年复开国史院自是国史与实录院并

置矣实录院吏兼行国史院事点检文字一人书库

官八人楷书四人 按礼志翰林学士入院日赐设

惟学士中书舍人赴坐又资政侍读侍讲龙图阁学

士直学士兼秘书监并赴上秘阁及两省五品以上

任三馆学士判官修撰者皆赐设焉

太祖开宝四年命翰林试南汉官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四年夏六月丁丑命翰林试

南汉官取书判稍优者授令录簿尉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春二月丙辰以三馆新修书院

为崇文院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淳化三年春三月戊午以高丽宾贡进士四十人并

为秘书省秘书郎秋八月戊辰以秘阁成赐近臣宴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真宗咸平二年幸崇文院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二年秋七月甲辰幸崇文院

赐秘书监以下器币

景德四年幸崇文院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四年秋八月壬寅幸崇文院

观书赐修书官器币

干兴元年仁宗御崇政殿西阁讲筵

按宋史仁宗本纪干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冬十一

月辛巳初御崇政殿西阁讲筵命侍讲孙奭冯元讲

论语

仁宗庆历四年春三月己卯出御书治道三十五事

赐讲读官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庆历八年夏六月乙未诏馆阁官须亲民一任方许

入省府及转运提点刑狱差遣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至和二年春三月丁卯诏修起居注立于讲读官之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佑八年夏四月英宗嗣皇帝位冬十一月己巳初

御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

按宋史英宗本纪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皇帝位冬十月己酉初

御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二年冬十一月壬午御迩英阁听讲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元年春三月辛巳御迩英阁沈季长进讲周礼

八法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四年秋七月己酉诏曾巩充史馆修撰专典史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曾巩传帝以三朝两朝

国史各自为书将合而为一加巩史馆修撰专典之

不以大臣监总

元丰五年秋七月丁未垂拱殿宴修史官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六年夏四月壬申御迩英阁蔡卞请讲周礼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八年三月哲宗即皇帝位冬十二月壬戌开经

筵讲鲁论读三朝宝训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哲宗元佑元年以程颐为说书苏轼为学士诏举馆

阁官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佑元年春三月辛巳以程颐为

崇政殿说书夏四月辛丑诏执政大臣各举可充馆

阁者三人秋九月丁卯试中书舍人苏轼为翰林学

士知制诰

元佑四年夏五月癸酉诏自今侍读以三人为额冬

十月癸丑御迩英阁讲官进讲三朝宝训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佑五年夏四月癸丑诏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

奏对迩英阁秋九月丁丑诏复置集贤院学士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元年五月诏罢秘书省修官制局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云云

徽宗崇宁三年春二月己酉诏自今御后殿许起居

郎舍人侍立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五年夏四月癸亥置宣和殿学士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七年秘书省置提举官一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秘书省旧有提举

官政和七年五月辛卯置一员以从臣充

宣和二年九月秘书新省成十二月诏王安中撰记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云云

宣和四年幸秘书省又诏录三馆书置秘阁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四年春三月辛酉幸秘书省

赐秘书少监翁彦深王时雍章服馆职恩锡有差夏

四月丙午诏置补完校正文籍局录三馆书置宣和

楼及太清楼秘阁

按玉海宣和四年三月辛酉幸秘书省御右文殿观

书及古器

高宗绍兴三年秋八月乙巳复置史馆修撰直馆检

讨官命郎官兼领著作郎及佐郎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五年冬十一月乙亥征和靖处士尹焞于涪州

命为崇政殿说书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七年冬十月庚寅朔诏仍旧开经筵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九年修徽宗实录诏试校书正字于学士院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九年修徽宗

实录即史馆开实录院分案有四又参酌旧制校书

正字召试学士院而后命之

绍兴十年春二月丁卯罢史馆以日历归秘书省置

监修国史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四年御书秘书右文殿牌幸秘书省复置提

举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四年秋七月丙子幸秘书省

按礼志十四年秋七月新建秘书省成秘书少监游

操等援宣和故事请车驾临幸诏从之

按玉海十四年五月御书秘阁右文殿牌七月十三

日壬戌诏复置提举官丙子幸省

绍兴十六年秋七月壬辰立秘书省献书赏格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三年冬十一月乙丑以经筵终帙赐宰执

讲读等官宴于秘书省为故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六年以掌求遗书及编定书籍官并归秘

书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十四年以礼部侍

郎秦囗兼掌求遗书十五年闰十一月置编定书籍

官二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壬午并归省

绍兴二十七年幸秘书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二十七年幸秘书

省至右文殿降辇颁手诏曰盖闻周建外史掌三皇

五帝之书汉选诸儒定九流七略之奏文德之盛后

世推焉仰惟祖宗建开册府凡累朝名世之士由是

以兴而一代致治之原盖出于此朕嘉兴学士大夫

共宏斯道乃一新史观亲御榜题肆从望幸之忱以

示右文之意呜呼士习为空言而不为有用之学久

矣尔其勉修术业益励猷为一德一心以共赴亨嘉

之会用丕承我祖宗之大训顾不善欤遂陈累朝御

书御制晋唐书画三代古器次宣皇太子宰臣以下

观讫退遂赐宴于右文殿酒五行群臣再拜退车驾

还内赐少监游操三品服御书扇余官笔墨馆阁官

各转一官

绍兴二十九年秋八月甲戌并史馆归秘书省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孝宗淳熙五年秋九月壬申幸秘书省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淳熙五年秋九月

十三日孝宗幸秘书省如绍兴十四年之仪帝赋诗

群臣皆属和

光宗绍熙五年七月宁宗即皇帝位八月癸巳以朱

熹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甲午增置讲读官以给事

中黄裳中书舍人陈傅良彭龟年等为之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宁宗嘉泰二年冬闰十二月丁未诏讲官有当开释

者随事开陈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理宗即皇帝位冬十二月癸丑

开经筵诏辅臣观讲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理宗绍定六年秋九月辛酉经筵官请以御制敬天

法祖事亲齐家四十八条及缉熙殿榜殿记宣付史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嘉熙元年春二月癸卯诏以朱熹通鉴纲目进经筵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景定五年十月度宗即皇帝位十一月戊戌诏儒臣

日侍经筵辅臣观讲十二月甲辰初开经筵殿以熙

明为名

按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度宗咸淳七年七月瀛国公即位九月甲午初开经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云云

同类推荐
  • 丽则遗音

    丽则遗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革除遺事

    革除遺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质疑录

    质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Man against the Sky

    The Man against the Sk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Westward Ho

    Westward H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凤临天下:独宠傲妃

    凤临天下:独宠傲妃

    我本是娇娇女儿身,怎奈冒名三皇子?没关系啦,反正父皇是明君,母妃最得宠,还有帅帅大皇兄,伦家好幸福!突然有一天,母妃失踪,父皇病故,奸妃篡位……这一切,我发誓,要替父皇讨回来!
  • 谁的青春不完美

    谁的青春不完美

    故事改编自《谁的青春不散场》。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感觉,但还是,一样的我们!我用三年青春,筑你梦想之巅。感谢时光,有你相伴。谁说青春要散场?三年的青春,我们终将要面临全新的挑战!毛隐:拼搏热血青春成长造就未来李彦濒:那时盛夏光年少年白衣翩翩秦钰:回忆当时初恋美好怎能忘却何腾飞:远方萦绕梦想誓言已然发烫
  • 聊斋之狐仙系列

    聊斋之狐仙系列

    《聊斋志异》中共出现了三十余位狐女形象,这些狐女们有的娇憨可爱,有的聪敏过人,有的温婉贤淑,代表了蒲松龄对女性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可以这么说,《聊斋志异》的狐女形象代表着蒲松龄最高的美学追求。本文选取了三十个狐女故事,或嗔或痴,或笑或怒皆动人心弦!
  • 极地穿越

    极地穿越

    墓中发生突发状况,该怎么办?结实兄弟,能不能团结一心?相当丞相就这么难么?朝廷发生事故,他是否能躲过一劫吗?跟匈奴对决,他是否能逃出厄运?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穿越。
  • 吸血殿下很妖娆

    吸血殿下很妖娆

    黑夜悄然来袭,如同流淌在指尖的交响乐,在风的奏鸣曲里跳起优雅的华尔兹。“我可以亲你吗?”“不可以。““好吧,我刚刚对你说了什么?”“你可以亲我吗?”“嗯,可以。”少女丝毫不建议自己被反套路了,扑上轻挑眉的少年,“反正亲到就行了~”
  • 北宋大玩家

    北宋大玩家

    穿越北宋,意外多了个如花似玉的娇妻。可惜情敌太多,威胁太大,成了婚心里都不踏实。有个万人之上,有个浪荡江湖,偏偏娇妻还是个LES,好生凄苦。与情敌斗,其乐无穷,与娇妻斗?娘子饶命!
  • 自古英雄出骚年

    自古英雄出骚年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算了,直接说正事吧,不久前,玉皇大帝从天上掉了下来,说有一个科学家把天庭给炸了,还偷了他的玉玺和一堆仙家法宝。太上老君看了看镜子,就非说人家要毁灭世界,于是乎玉皇大帝亲自下凡,拉着我和我的四个室友维护宇宙和平。还给了我们超级超级超级强大的……坑爹技能。就这样,我们几个便踏上了这条拯救全世界的不归路……然而,事实证明,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我们的威逼利诱之下,老玉终于答应给我们增派援兵!天上噼里啪啦的开始往下掉神仙,然而……这群神仙没有任何法力,我要来啥用,当祖宗供着啊……这我也就忍了,可最不能忍的是,身为玉皇大帝的老玉居然连对手的名字都不知道……啊?你问我叫啥?我叫甄超……
  • 沉溺,天堂的味道

    沉溺,天堂的味道

    人有时候会像动物一样去闻猎物身上的味道,记住她们的气味。青春的味道如同命运的年轮一样一年又一年旋转不肯停息,12岁那年,韩以洛遇到了与她相同遭遇的许克,许克的关心和照顾,让她找到生命的寄托与意义,她默默的暗恋着多年,当她看到爱情也正在慢慢向她靠近时,她伸手去触碰,许可妮一个患癌症的女孩恳求她愿意用自己仅剩的二个月的生命去换取她与丁宇四年的爱,与死亡相比,她选择成全带着遗憾离开。她以为她心死了,直到多年后遇见许克,命运奇妙的让两根原本不可能相交的红线绑在了一起,童话般的相遇,起初的相爱却以离奇方式分开,当再次重逢时怨恨和心结在彼此心中留下不可抹灭的伤痛,而这时以洛意外发现当年母亲去逝并不单纯,为了找出真相她独自前往故乡查证为此发现了一连串不为人知的秘密......
  • 嫡女重生之凤谋天下

    嫡女重生之凤谋天下

    将门嫡女,千金小姐,却被仇人害死。重生在一个无爹无娘的柔弱女身上,内有狠心舅母绿茶婊姐挡道,外有凤凰渣男心机表妹算计。在这个无人疼爱的国公府里,她精于算计,步步为营,气死舅母,灭了绿茶婊姐,杀了渣男,亡了心机婊妹……本以为大仇得报,可以与心爱之人浪迹天涯,却发现另一个更大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 文飞的经历

    文飞的经历

    现在的社会,我们的思维都倾向于自由化,我们的思想也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巨变着。些这篇小说的时候,我的目的只是想提出自己对我们未来社会的担忧。我希望咱们人类发展到最后不会像我小说中写的那个样子。无论科技是否发达,人们是否富足,但是我觉得我们至少要守住这个底线,那就是不能因为他人救了别人的性命这件事而判他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