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6800000011

第11章 春润(4)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河畔梧桐树上生出了许多新叶,院中园圃的竹子也冒出了不少新篁,这些充满生机的现象使郑燮开始振作精神。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六岁的郑燮读了不少古籍文章也听了不少的历史掌故。不知不觉,他的心中树立起一尊尊的雕像,也编织了一个个的梦境,但现实总好像在破灭着他的偶像与梦。然而无论如何,他已经开始长大,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青年。无论这思想与见地同现实的矛盾冲突多么的激烈,又给他带来多大的困惑与痛苦,他还是逐渐地长大了。

炎黄子孙历来有一种不自觉的偏见,就是认为中国只能由汉人统治,汉人之外的任何民族入主中原,无论你贡献多大,有多少文治武功,也不能被容忍接受。因此,所谓“夷夏之防”,一直是人们心照不宣的一个无法解开的心结。

因为你是汉人之外的异族,只应该被统治,而不能成为统治者。岂不知,我们所谓的汉人,原本也是诸多民族融合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没有所谓异族,也就没有汉族。汉族与汉人之外的各个异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郑燮生活的康雍乾时代,人们可不这样认为。不光是前明的遗老遗少,甚至田老挑夫骨子里都不这么认为,就是异族人本身,包括大清皇帝老爷王公贵族的骨子里面也是不这么认为。因此官吏制度、税收与俸禄,还有割除乱党与文字狱之类,其中都难免透出民族的偏见以至隔阂与裂缝。别人可以昏睡不醒,可以盲目地忍受,天下的读书人可是难以做到精神的麻醉与糊涂。他们在这裂缝之中,清醒地眨巴着眼睛,备受折磨地求生。

康熙皇帝,包括所有的清帝,最为担心的一件大事情,就是汉人知识阶层,亦即天下士子的人心向背。郑燮家乡所在的江北,是士子集中的地域之一。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说破了皆是为此而忙碌。他的第六次南巡,也是其最后一次出巡,动作更是出人意料。说起来康熙不愧是一代明君,他来到南京,竟然亲祭明孝陵,还发谕旨免去灾区赋税,并亲自到农夫的茅屋与庄稼地里巡察。这一切礼贤下士的举动,迎来了士子们的感动甚至眼泪。老百姓面对明君,也许只懂得山呼万岁,可读书人心里明白,这无非是满族统治者在弥补民族的裂隙,安抚江北江南的民心。而这些举动,倒似乎颇有作用,深得人心。郑燮对此似乎并无多深印象。但是,朱三太子被杀的传闻,如同洪水注入了运河,那狂暴的冲击,却又不断在长江两岸百姓心中引发了不安的回响。

许多年后,仍然议论纷纷。一日,父亲请陆种园先生对饮,郑燮在一旁伺候。夏日酷热中没有一丝风,院圃的竹子散发出的一缕幽逸很快就消失在恼人的蝉鸣之中,可谓是静中之闹,对酌者的心情也是难以平静。

“听说当年审讯时,他老人家坦白自己就是崇祯皇帝的三太子,名叫朱慈焕。”郑之本嚼着一粒花生米说。

陆先生手捋胡须沉吟半晌,又看一眼身边的郑燮,神情庄严道:“三太子?朱三太子,记得他当时是被封为定王吧?”

“可不是,明朝灭亡,定王他可遭了大难,屡次被流寇俘虏挟持,受尽折磨,好在保全了性命。”

“唉,古稀之年,当日王孙,眼瞅已是风烛残年。临了竟成满人刀下之鬼。”

陆老先生像是在填词,顿挫铿锵,声若裂帛。郑燮听得,心生凉气,不寒而栗。

“唉,北京,他们的父亲,先帝爷留下的帝都,发来的判词竟然是‘朱某虽无谋反之事,岂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哼,好一个‘岂无谋反之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陆先生说着情绪激动起来,捧着茶杯的双手与胡须通在颤抖。

“亡国灭种!这就是晚明的悲哀,定王未能善终,此乃亡帝之后的悲哀。”

父亲的一声长叹,令郑燮感到了悲伤。他想象着可怜定王的后半生,感到自己也正像一株小小的孤竹,生长在高高悬崖裂缝之中,在风中飘摇,在雨中挣扎,在雷鸣电闪中扭曲变形……不是松柏,不是梧桐,也不是香樟、银杏,只是一株不甘寂寞也不够安分的孤竹,扎根在这民族仇恨、隔阂、杀戮与国脉断裂的裂缝之中。十六岁的郑燮突然真切地感受到了被挤压的痛苦。一个弱小的生命,正寂寞地、孤立无援地成长在这怨与恨、血与火、仇恨与压榨的令人窒息的裂缝之中。这就是现实,就是孤竹的生存现实。有根没土的现实,有流无源的现实。他突然感到了伤心,感到恐惧甚至绝望。深感每一阵风雨,都可能把自己吹倒。而每一次失去亲近的人,都好像是割断了自己的一条根须。没有沃土、没有抵御旱涝之本,所能够依赖的就是这坚硬而冷酷的民族认同的山石。孤竹的根须只能够孤零零地牢牢巴结在这山石之上,饱受饥寒之苦,隐忍偷安,苟且度日。然而命运总是不依不饶,一再把亲人从他的心中夺走,断裂着他那赖以生存的根须。这也就像清王朝对待汉族士子的政策,时松时紧,冷热不匀。然而,也正是这人世的风雨雷电,在孤竹成长的心灵中造成了虚心与气节,产生出一种难以言状的坚忍不拔的内涵之力,没有依靠而自强不息的力量。

郑燮因此想到一位同姓的先贤,父亲时常引以为自豪的人物——南宋遗民郑所南。那也是异族入侵,那也是亡国灭种的灾难。先是金人后又是蒙古部落……郑所南,这位在民族残杀的夹缝之中,生存下来的一株特殊的植物。

“你们那位族人,他不是树木,也不是竹子,而是一株桀骜不驯的兰草。”

陆种园先生时常讲:“作为读书人,在元兵南侵之时,他上书陈奏献策,力主抵抗,只因人微言轻,未被采纳。宋亡之后他面南痛哭不起。他是个画家,从此画兰花只画根而不画泥土,忠心可鉴,愤怒与深情可鉴呀。”

郑燮理解陆先生的旨意,更理解郑所南那忠心与愤慨的分量。他正体验着无土的悲哀。好在又同样姓“郑”,一种出自内心的崇敬,使他以“所南翁后人”自居、自励。由此想去,郑燮也领悟了陆老先生与外祖父、曾先生他们何以终身隐居乡间,而为何太阳公公会在佯作癫狂中超度自己,而父亲却永远守着一个清贫的教馆,度着忍饥耐寒的日子。

夹缝中的孤竹,并不屈从于命运的摆布。他毕竟不是一株弱兰纤草,而是一棵坚挺而虚心有节的竹子。他要依托山石,奋力向上,努力地探出头去,同大地相连,与高天相接。正因为少年有过如此抱负,当他以后成为一个画家,他笔下的主体意象几乎永远都是劲节向上的竹子,与那坚硬无比的山石。即使画兰花,也是绝不写盆中之物,而是山间之兰,植根于山野大地之兰。

一个人生命即将终结那一刻所向往的,也许就是他最留恋的吧。许多年后,当郑燮在拥绿园告别人世之时,他记起了毛家桥和西邨——他记忆中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想到了那一双销人魂魄的黑眼睛……他也许在心里还在感激父亲的引领。

毛家桥与西邨属于真州。真州又称“仪真县”,时属江苏扬州府管辖。毛家桥在县城东北约三十五里,扬州西南方向,长江北岸。郑燮随父亲来毛家桥读书,当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年他十七岁,正是敏感热情、风华正茂。难怪那里旖旎风光与悠然江水,还有江边垂钓的渔翁、打柴的樵夫、茂密的翠竹与卖花的村姑,他会终生铭记。读书之余,他寄情山水,时常独自在江边吟诗舞剑、抚琴吹箫,在幽静凉爽的竹林中行走,眼前是青山碧水,耳边是动听的鸟鸣与溪水的歌唱。他喜欢随手摘下一片竹叶,仔细地端详,遂又噙在口中,嚼那苦涩的清香。山脚边的小溪是由山涧深处发源,流淌过无边的竹林,才变得如此清澈诱人。溪畔有浑圆的巨石,他时常在石上歇息,但见黑色的游鱼在水中追逐嬉戏。后来请教渔夫才知那体形狭长的鱼,名为鲦子,它们成群结队,悠闲自得,像天空中飞来的一行大雁,令人心旌荡漾、浮想联翩。

静夜,当连接海口的江水随潮涨起漫过沙滩,漫入竹林,少年郑燮还端坐书房秉灯夜读。详读典籍,同古贤亲近。窗外夜风中竹吟与涛鸣如同琴瑟的合奏,时隐时现,更增加了读书旳意境。他开始诵读一段文字,连自己都感到了悠远激昂,浑然动听。第二天一大早,他即来到江边,贪婪地拣那落潮后留在泥沙上的精美彩贝,那心情又像在翻阅一本图画。只是阳光下的少年,自己也就出现在了画面之中。茂林修竹、游鱼溪水、水中晃动的蓝天白云,这宏观与微观的一切,没有市声的嘈杂,也看不到不幸与苦难,是他单独拥有的理想之境,也是充满诗意的世界。他陶醉其间,尽情地感悟,接下来便是终生的铭记与幸福回忆。于是几十年之后,当韶华已逝,青春不再,他才从那挥之不去酝之心底的陈酿之中,捧起一掬,自品甘醇,饮之为诗,发而为图:

风晴日午千林竹,野水穿林入林腹。绝无波浪自生纹,时有轻鲦戏相逐。日影天光暂一开,青枝碧叶还遮覆。老夫爱此饮一掬,心肺寒僵变成绿。展纸挥毫为巨幅,十丈长笺三斗墨。日短夜长继以烛,夜半如闻风声、竹声、水声秋肃肃。

课后,郑燮照例在江边竹林中游玩、沉醉,忽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悠扬又欢快的箫声。他望过去,就见竹林深处小道上,走来了骑牛的牧童。牧童光着黑黑胖胖的身子,留着调皮的发锁,仅穿着大红的裹肚横骑水牛背上,活脱脱年画中的欢乐童子。他吹的曲子,大约是一首民谣,当地的人们很熟悉的民谣吧,充满了欢乐与祥和。伴着江流美景,即组成了和谐。郑燮被他所迷,牧童却被自己的吹奏陶醉。于是,当牧童走过他的身边,竟是浑然不觉,而郑燮却目不转睛地瞅着人家,直到箫声远去,他仍回不过神,身不由己地循声而往,便来到了一个叫西邨的小村,一个现实中的人间天堂。

少年郑燮惊异地发现,这一带的农民,生活得富裕安逸,从茅屋盖造到田园风俗,竟然充满了古趣与诗意,丝毫不见饥馑与辛劳的窘迫。牧童的欢乐使他忘记了自己童年的苦愁与困惑。陶醉在眼前这种绝无仅有的环境中,郑燮的心胸顿时也变得乐观而开朗。白天无论大人和小孩,多在田野间劳作,在布谷声中插下秧苗。田埂上的行人,有的提着鲜鱼,有的担着和泥带土的新笋。林荫下面的屋宇,白净的纸窗中,时时传出悠扬悦耳的读书声,令他流连忘返。

当他随着牧童的箫声走去,就看见竹林中一片花圃茅屋。一阵清风送来阵阵花香。郑燮正看得出神,突然一群挎了花篮的少女从天而降般地由竹林中飘然而至。

“卖花来,卖花。”

“卖花来,卖花!”

啊哦,原来那日在江边码头见到的卖花女子也就来自这美丽的西邨。西邨是一座古村,历来盛产鲜花。郑燮的记忆中,每一户花农的家,茅屋、竹篱、山石与花圃,还有终日在其中侍弄劳作的大哥大姐、公公婆婆,就组成一幅题为《花仙》的丹青。而每一座现实中的花园都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卖花女子的芳容与花衣在花海中徜徉,在阳光下,在竹影中,不同的形状与色彩相互映衬,争奇斗艳。

“小哥哥,买一束花儿吧,我们西邨的兰花最是有名,香而不艳,素雅宜人……”

一个黑眼睛的姑娘有些羞涩地说。

“哦,好迷人呀,‘香而不艳,素雅宜人’!”

大伙儿都笑她了,她的脸顿时红到了颈根儿。

不知为啥,郑燮的脸也忽地红了。他不敢再看那双水汪汪的黑眼睛。他想起了王一姐的眼睛。他方才明明感觉自己已经落入那深潭似的瞳孔之中了。

有些性野的姑娘们开始起哄。把黑眼睛的兰花姑娘往郑燮的怀里推搡。郑燮避之不及,两人的身子居然贴在了一起。

等他回过神来,已被一群卖花的少女团团包围,逃脱不得。那一张张俊秀的面容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异常妩媚。郑燮感到自己忽然来到了天堂,周围都是散花的仙女。只觉清香宜人,他一时分不清那是她们身体衣服的香气还是花香。他如入梦境之中,拼命眨巴着眼睛,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姑娘们看出了他那书生的窘态,便咯咯咯笑成了一片。郑燮红了脸,也跟着她们嘿嘿地傻笑。他从未笑得如此的开心,如此的轻松畅朗。这笑声使得他和那些素不相识的姑娘们很快成了朋友。黑眼睛的兰花姑娘说什么也要送他一枝兰花做纪念,别的姑娘也要送他别的花。于是他的怀中转眼就被各种鲜花堆满。他感动不已,一个个地问她们的名字,想不到她们的乳名都是篮子里的花名。比如,兰花、栀子、芍药、鸡冠子、牵牛、金钟……这一回,是他回笑她们的爹娘图省事,才给她们随手起个花名搪塞。对呀,她们无可辩驳,一时急得噘了嘴。

“相公,看你手捧书卷,身佩宝剑,一定是个文武双全的举子啦。”

“对,一定是文武双全之人,那给我们舞剑如何?”

“对,我们为你唱曲儿。”兰花姑娘黑眼睛里闪着火辣辣的光亮说。

郑燮推辞不过,于是在翠竹环绕花香盈盈的仙境之中,他伴着姑娘们的歌声,拔剑运气,潇洒飞舞,自然赢得了喝彩。

那一刻,连他自己也深信自己就是文武双全的才子。从此后,他便成了西邨的常客,成了西邨姑娘们真正的挚友,更是兰花姑娘的心底知音。西邨的酒肆也是他所留恋的。他曾经在那里微醉而诗兴大发。于是唤来笔墨,在粉墙上信笔挥洒,留下墨迹。那是多么风流倜傥的往事,西邨的人们几十年后都还记得,都还小心地保留着少年郑燮的墨宝。

同类推荐
  •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读《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这样的精品书是智慧上的愉悦。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唐第一君:李渊

    大唐第一君:李渊

    本书主要内容有:少年得志、放虎归山、恩威并施、西进长安、南征北战奠基业等。
热门推荐
  • 鬼手狂医

    鬼手狂医

    拥有鬼手称号的外科实习医黄子平,因违规做了一台手术被医院开除,却又莫名其妙被请回来。从此,他感觉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巨手,在推着自己前进,并且试图控制自己。于是,他展开了激烈的反抗,直到他发现,那双无形的巨手原来是……
  • 千万别请仙

    千万别请仙

    请仙在古代叫做扶乩,是中国最古老的巫术,最常见的有笔仙、碟仙、镜仙、手仙。与五大家仙儿不同,请仙请出的多是附近的孤魂野鬼,如果没有深厚的阴阳道术,恐有被阴魂反噬的危险。爷爷是一位灵媒,从小他就告诫我,千万别请仙儿……
  • 机甲神风

    机甲神风

    星士炼星湖,聚星力,拓星脉,纵横星空无敌手。星脉有四分,一曰力,二曰魂,三曰源,四曰天。力脉多如狗,魂、源二脉不常有,天脉一出宇内惊。机士分六等,等等铁骨铮。青铜卒,白银将,黄金大帅斩霄河。王牌隐,皇者令,机神神龙见首不见尾。铁骨柔情多男儿,乱世骄阳羡巾帼。战鼓擂动血泪洒,十步一杀天地悲。四方豪强奸雄殁,少年匹甲寰宇惊。待得来年花开日,笑看神风迎盛世。且看穿越少年,如何找回记忆,揭露生死奥义,破解宇宙大秘!
  • 教师如何远离亚健康

    教师如何远离亚健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解读亚健康、教师与亚健康的亲密接触、如何才能远离亚健康、彻底和亚健康说拜拜等。
  • 你懂我多么不舍得

    你懂我多么不舍得

    畅销书作家水阡墨用干净清澈的文笔打造一场奋不顾身的勇气之恋。一场关于大漫画家和小实习编辑的心动故事。谁都不爱的大漫画家遇上爱谁都可以的小实习编辑,经历重重伤痕的两人想爱却始终不敢爱。当大漫画家回国,发现小编辑即将结婚,一切的爱恋浮现在眼前。决定勇敢爱一次的两人能否获得幸福?
  • 都市超神者

    都市超神者

    老爸无故消失,一张盘,将主角拉入一间神秘房间,得知老爸困在游戏之中。秘境,冒险,财宝,技能,战斗,游戏里面获得的一切能力可以带回现实之中。都市装逼,打脸,就是爽,有钱,任性,还有异能。“大哥,我被有钱人给欺负了。”“额,多有钱,再我面前别提钱好吗?”不过,前提是,你得在都市超神游戏之中活下来。
  • 茅思在异界

    茅思在异界

    一个普通的打工仔、一个纯粹的屌丝男,在一次意外的事故穿越到了一个叫做天元大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横行无忌的妖魔,也有斩妖除魔的修炼者,这里是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但也是万族征伐的修罗炼狱。看茅思如何以一个卑微的屌丝身份在天元大陆一步步崛起,又看茅思如何以一个凡人的身份逐渐问鼎天窘?《茅思在异界》将设身处地站在一个平凡人的角度去描写那些只能存在于幻想和小说里的传奇。
  • 黑白神魔

    黑白神魔

    上古仙帝道蜕之灵,正邪两道欲占为己有,各自以无上阵法温养千年。正邪再战,道蜕之灵神秘消失,再现凡界,以仙魔之体独断大陆!战仙王,戮诸神。一条求索无度的仙缘大道,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 天道权杖

    天道权杖

    一次特殊任务,身为特种兵的他英勇牺牲,谁料再次惊醒之时,他却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变成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前世身为孤儿的他,终于享受到父爱和母爱,不料却惨遭灭族,仇恨驱使着他在这弱肉强食的修真世界中越行越远……杀戮与是非,何来对与错,只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他想,按照他的梦想建造一个理想的国度,最终却引发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成绩很差,但不会断更,太监这种事绝对不会干的,要仆街就仆到底吧!新人写书却实很难,哪出问题都不懂,只能自己慢慢摸索,如果可以,谢谢各位走过路过的支持一下……
  • 秋风吹落根

    秋风吹落根

    她,爱装逼;他,虚情假意。好与坏,如何定义,善与恶,一念之间。三生石上三生事,三生事记三生人。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