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冠”,新的起点
2004年国庆前夕,商务部公布国家级开发区2003年度投资环境评价结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指数分值650.8分继续位居榜首,赢得自1999年商务部开展该项评比以来的五连冠。据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类指标,即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技术创新环境、社会与环境、投资环境、发展与效率。其中泰达在七类指数名列前十位,是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唯一七类指数进入前十位的开发区。其中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人力资源及供给、技术创新环境、投资软环境等五项位居首位。与2002年相比,在2003年的评比中商务部新加入了投资软环境、发展与效率两类指数,天津开发区在这两项评比中不仅位居前十,并以满分100分列投资软环境指数首位。
2004年9月16日上午《天津老干部》杂志邀集一批原来在党政、工业交通、科研、媒体工作过的离退休老同志到开发区参观,其中不乏曾在某方面对开发区略尽绵薄的同志。1984年最初就参与开发区筹建一直奋战至今,现任市委常委、天津滨海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开发区、保税区工委书记皮黔生同志和大家一见如故,畅叙衷肠,并诚恳感谢大家对开发区的帮助。其实,大家在看到泰达新貌后,内心不禁油然涌现出对泰达人辛勤创业的感动。人们看到,今日泰达已远不是昔日的荒漠。最初这里仅有几家外企,2003年底,这里就累计批准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达3679家,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达351家、超过一亿美元的项目达13家。全球500强中共有来自境外的9个国家39家跨国公司在这里投资,还有内资企业8540家。在一片蒸腾气象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信息产业、生物制药、机械制造、食品产业等朝阳产业,日益成为支柱产业。200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251.4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达137.91亿美元;20年前渤海湾上的33平方公里滩涂地,如今已然厂房与院所“满堂红”,成为每平方公里创造80亿元产值的投资沃土。在原规划地域之外建设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园、逸仙工业园、化学工业园,如三星拱月。人们还看到,宽敞雄伟的办公大楼和投资中心,代替了草创初期的小平房,如今不仅是幢幢新楼拔地而起,而且“以人为本”的经营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那设备先进的泰达足球场、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泰达图书馆、泰达植物园、南开泰达学院、滨海中学……许多已接近或达到了世界一流。一天的参观觉得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大家感到:有机会还得来仔细看!
尽管临行依依,但有一点是令人难忘的,那就是雄心勃勃的泰达人远未满足现状。
管委会主任李勇这样述志:“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统一思想,积聚力量,集中我们的目标和方向,集中我们的资源和力量,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真正把天津开发区建成现代化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皮黔生在《走出孤岛》中这样自励:“在保持开发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运行中,必须尽快做出长期的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即按照出口加工区的逻辑轨道,向科技工业园区的方向推进,有步骤地发展适用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要脚踏实地地掌握核心技术,使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区内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两方面同时取得进展。再用15到20年时间,迈入世界新兴工业化地区的行列。”这也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仪同志在题写《走出孤岛》序言中所期许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也面临原有优惠政策减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等方面的挑战。如何重塑优势,抓住机遇,再造辉煌,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的紧迫课题。
——要紧密结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不仅要实现自身更快更好的发展,而且要在推动本地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环境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可以预期,过些日子再去开发区,肯定又是一番令人惊喜的新面貌!
八旬夫妻写大书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当年就读南开中学、和我同时于1948年4月参加地下“民青”的女同学冯以平同志,解放后在石家庄团报工作时,与在团省委工作的爱人白石同志,在1957年夏那场“龙卷风”中双双落入右派陷阱。这在那个年代倒也不算新鲜。奇就奇在,到云开雾散后,这对患难夫妻在改正错划后,原为一般干部的白石同志,出人意料地被破格提升纳入河北省委领导班子,先后任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纪委书记、中纪委委员,担当了许多重任。最近,我逐步弄清了这场大起大落的人生悲欢。
人世沧桑,白云苍狗。冯以平的父亲当过解放前天津市民政局长,她参加革命本是出于革命觉悟,但在反右运动中却被无端地认为“成分高”、“参加革命动机可疑”。白石喜文学,性刚直。反胡风时他的言论被断章取义,人被关起来狠整。他据理抗辩,因查无实据,有关领导一再动员他“随便写个检查”便算完事,他坚决不写。整人者只好把他放了,感到很失面子。如此这般,夫妻二人在反右中也就很难有好果子吃了。在继之而来的鸣放中,不少人为白石鸣不平,冯以平也直抒胸臆。这一来更被抓住把柄,把他夫妻及关系不错的几个人拢到一起打成右派反党集团,白石被定为头目。对这些莫须有的罗织,白石倔犟地拒不低头认罪,遂被定“极右”,送劳教。妻子送农村监督改造。这之后,20来年的苦雨凄风自不待言。但其结局却为什么那么出人意料呢?
白石在改正后寻觅工作时,没有去有权、有钱、有闲的单位,深知农民生计艰难的他,毅然选择去中科院新建机构、在农村租房办公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这个清水衙门。在这里,他以深厚的生活积累加上反复调研,以大量事实和扎实论据写出课题论文,大胆否定所谓“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中那些“左”的政策办法,主张农村要建立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体制,不仅要允许办工业,还要允许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在当时那仍在高唱“人民公社是金桥”,连老太太挎小篮卖鸡蛋都算“走资”的时候,白石敢于突破禁区,立即引起震惊。有人向上边打小报告,有人为他捏一把汗。但时代不同了,两年中农村的巨大变化证明他的论述是超前而正确的。1983年初,白石突然被通知到省委谈话,调河北省省委进领导班子,任省委常委。后来人们得知,河北省委作出这个决定,除了因白石的见解切合实际,还因为他在历次运动中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一个共产党员在顺境下从实际出发“不唯上”已属难得,在逆境下豁出身家性命“只唯实”,?摇更为可贵。省委这一慧眼识珠的安排,贯彻了中央在拨乱反正后在用人路线上的改革精神:不是用人唯亲、更不是用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者,而是用那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捍卫真理上敢于担当的思想者。也证明,从全过程来看,在那些运动中无论曾有过多少波谲云诡,最终是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战胜了各种虚妄和偏离。而只有实事求是才是万众归心的大势所趋,也是党历尽劫难而不衰的源泉所在!追根溯源,当时如果没有胡耀邦同志倡导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千钧之力平反冤假错案,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冯以平在漫漫长夜中自是磨难重重,尤为不幸的是,在某些滥权者缺乏人性的冷漠中丧失了她唯一的爱子大锁。这个刚刚12岁、十分懂事又远离父母、独处农村的男孩无辜被溺死,却又不许全力抢救,其情其景令人难以卒读。冯以平后来主编一些报刊并任省女记协副会长。离休后,这对饱经沧桑的老夫妻共同执笔,以相当的文学功力,十年磨一剑,写出以切身经历为背景的60万字巨著《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这本书全过程地展现出那个荒谬时期所谓“大熔炉”和“大帮轰”里种种千奇百怪,通篇既是血肉丰满的原生态,又是犀利而生动的理性思辨。其感人肺腑的穿透力,绝非单凭文字技巧或沙龙神侃所能得。
我在心潮澎湃中看完这本书,有时竟为之哽咽不已。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仅是酸辛的“泪”,更是一种刚强的“志”。我看到党的事业被严重扭曲,更看到在那特殊情况下党性、人性的不可扼杀和党自我改善的生命力。书中没有回避那种种罕见的荒谬,但沉重而不灰暗,惨烈而不绝望,全书的基调是明朗的。书中的男主人公白钢虽历经坎坷,但厄运并未摧毁他的信念。在难以忍受的压抑面前,他始终在想:“几千万党员、几亿人民会永远容忍这种是非不分的局面吗?不会的。总会有希望的。”他劝一位痛不欲生的难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内那么多有识之士,也会上下而求索的。要耐心等到那一天。”使那人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当被诬为小偷的一个小难友冲动地跑往门岗时,白钢冒着火力射击的危险,将小难友扑倒在冲锋枪口之下。另一难友被雷击毙,队长要丢尸灭迹,白钢却几次抗命,坚持将尸体背回,埋好后立下标记:“有朝一日,他的冤案得到平反,他的家人还可以到这里来告慰孤魂。”书中的女主人公吴玉萍,在进入“摘帽右派”状态下依然备受歧视,但赤子之心不改,她虽然丧失了自己的爱子,但却冒着生命危险为一其子被害身亡、哀哀无告的农村老太太奋力抗争。这些以他们夫妻二人亲见、亲闻、亲历为生活基础的艺术架构和细节,突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塑造出即使在险恶的囚徒境遇中,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依然有着夺目的人性美。而所有这一切,并非简单化的鲁莽,即便是微小的善事,都有许多苦涩的付出和曲折的博弈。也不是白钢自己跳独脚舞,其中还借助于许多卑微者的人性闪光。正是在艰难竭蹶中展现出斑驳陆离的生活真实,读后令人掩卷深思:我们再也不要吃那“左”的亏了,再也不要去窝里斗,去瞎折腾、去空消耗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是振兴中华的康庄大道!
200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的90诞辰。这本用心血结晶成的小说,应是献给他老人家的一份至虔至诚。书由作家出版社首印1.2万册一周内售罄,再版1万册又销售一空。2005年7月30日中国作协等单位在北京联合召开研讨会时,中国作协负责人和文坛名家张胜友、张锲、崔道怡、罗艺军、雷达、王必胜等许多同志出席。大家在发言中,对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作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其厚重蕴含验证了恩格斯的那句名言:“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果中学习来的快。”
这是一本社会的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