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200000015

第15章 走出伤心地

凡是当年在黑河下乡的知青,谁都忘不了龙镇。这个三等小站,当时是黑龙江省北部线的终点,无论来自北京、上海还是天津、哈尔滨的知青,都在这里下火车,再转乘汽车、拖拉机、马车,分赴荒原深处和密林之中的几十个兵团农场的几百个连队,豪情满怀地投身屯垦戍边的战斗。当然,他们返城度假,也在这里乘火车。在“胜利大逃亡”的知青返城的浪潮中,这里演过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有的丈夫或妻子走了,他们却留了下来,从此天各-'方0

这里曾像战争年代的兵站一样,每天涌动着穿着黄棉袄的年轻人。这其中,有的人后来成了在中国有影响的人物,如国务委员王勇、曾担任过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天津知青解振华、外交部副部长的北京知青王毅、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的哈尔滨知青刘东辉、山东省省长的北京知青姜大明……

去年冬天,在那个飘雪的日子,在去黑河的路上,我有意绕到了龙镇。它已成了一座街道宽阔、建筑现代的小城。那黄色的火车站还在,可广场上十分冷清,全无昨日的青春喧嚣和人群熙攘了。我在站前徘徊许久,找不到我和战友们当年的足迹,更听不到他们的哭声或笑声,却想起了一个上海老知青袁启鸿的悲情故事,因为龙镇是他的伤心地。

老袁和我一样是1966届高中毕业生,本来我们都有着美好的人生前景,当年我们虽然分别在上海和哈尔滨,但都被推荐为留学法国的预备生。正准备去北京的外语学院学习时,从天而降的“文革”如狂风暴雨,把这一切都化作泡影。我们的档案又从外交部退回到我们的学校,后来又转到了北大荒,当年一位管档案的朋友神秘地告诉我:“不得了啊!你原来是外交部的人啊!”我苦笑着说,现在不也在北大荒种地嘛!

1968年8月,他受上海黄浦区的委托,带领300名知青来到黑龙江建设兵团的一师五团所在地五大连池下乡,另外的一部分人由同是老局二的优秀学生、现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方存忠带队,去了5师的查哈阳。半年以后,工作能力突出的老袁被师后勤部调到龙镇组建物资批发站。当时他还没入党,却被任命为站的整党小组和清查专案小组的成员。

真是福兮祸所伏,他的人生悲剧就此开始了。

1970年3月,在老袁刚过完22岁生日的第二天,他突然被隔离审查了。一时间,批发站院里贴满了批判“现行反革命分子袁启鸿”的大字报,罗列了他的“八大罪状”:“张贴反革命标语,唱反革命歌曲,组织反党小集团,为反革命分子翻案,非法混入共青团……”

其中最严重最惊心的罪状是“张贴反革命标语”。

现在看来十分荒诞,当时却是触目惊心!

1969年12月,为欢送一师的“毛泽东思想讲用团”到哈尔滨开会,当时他们在孙吴县集合,然后途经龙镇,到哈尔滨去。龙镇批发站在招待所门前搭建起彩门,要在两米多高的门楣上贴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标语。那天晚上又黑又冷,老袁从哈尔滨出差回来,看到负责贴标语的两个女青年很辛苦,就跑来帮忙。他站在两个摞起来的方凳上,两个女青年一个为他扶凳,一个给他递标语。为了贴得匀称,老袁先贴当中的“席”,再贴第一个“敬”和最后一个“疆”,再贴“毛”和“寿”字,接着贴“祝”和“主”字,最后贴“万”和“无”字。

由于写的是隶书字,“万”字和“无”字有些相像,又由于天色昏暗,最后把“万”字和“无”字贴倒了,“万寿无疆”变成了“无寿万疆”!

“天天读”是那个年代必须的

第二天早上被明眼人发现了,他们吓了一大跳。老袁他们马上改了过来,又作了认真的检讨,但仍无济于事。就这样祸从天降,这件事成了他最大的罪行!

“罪状”中说他组织反革命小集团,是因为他自发组织几个爱学习的青年学习哲学,经常讨论理论问题,还办了一个“学习园地”。

还有人说他自己在宿舍唱歌时,把“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唱成了“我听枪的话,党听我的话”。

所谓“混进共青团”是因为他的入团登记表上少了一个公章!

其实,老袁被编织这么多罪状的原因,是因为他公开反对在只有400人、成立不到一年的批发站揪出了17个“反革命”和“贪污犯”,因此他得罪了主要领导。

这位掌权者亲自发动了这场对一个无辜知青的政治运动。这在当时很时兴,政治觉悟特别高者,有政治理想(应该说政治野心)的人经常抓住机会搞这样的“运动”。

老袁成了第一个从知青演变成“反革命”的典型,上级向全省发了通报,为了杀一儆百,也为了教育“政治觉悟不高”的知青,随后开始了对他的武装看押和在农场的巡回批斗。首先他被剃了鬼头,肯定能吓哭小孩子的样子,但他不太在意,因为“文革”中遭这种厄运的老干部很多,他不高兴的是,还让他付了2角钱的剃头费。

游斗是在严酷的1970年初春进行的,范围是从龙镇北到孙吴,南到德都的方圆几百公里。批斗他的多是和他们一起来的知青,虽然已经来到边塞,但红卫兵们的革命意志并未消退!批斗前他被捆住双手和双脚,堵住嘴,扔在解放车的车厢里,脸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一般要走四五个小时,如果要小便只能在裤子里解决了。一到目的地下了车,或立即进会场接受三四个小时的批斗,或者先去干掏厕所的脏活累活。

有时开完批斗会已经半夜了,满身伤痕的他刚躺下,又进来一些人把他从坑上拖下来,用麻袋套在头上,接下来是一阵拳打脚踢……又是知青们的恶作剧,老袁也是哭笑不得。穷极无聊的青年们,以折腾别人为快乐。这也是“文革”的恶习吧!

这个20多岁的青年的忍受能力到了极限,他默默地流泪,在思考着用什么办法可以少一些痛苦地死去。因为他看不到任何希望了。一年前,他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来的,可现在他的面前一片黑暗。终于在1970年5月的一个寒夜,他趁看守他的人熟睡的时刻,把一条绳子挂在了房梁,并把自己的脖子伸向了绳套。

这时他看到满天闪烁的星斗,他遥望南方,那是他家乡的方向。这时拂面而来的还有些凛冽的春风,一下子让他清醒了。他想起了父母早逝后把他养大的姐姐,想到了多年关爱他的老师、同学;他也想到了如果就这样死去,谁来为他洗刷不白之冤!

在犹豫之间,终于被人发现,他走出鬼门关,又回到了地狱。批发站的工作组决定把他送进监狱,建议判刑12年,但那个特殊的时期,监狱已人满为患了,他们无力接收。老袁只得就地改造。当时每天5点钟起床,先到煤场装一车6吨煤,早饭后清扫供应站大院,掏清厕所,再为全院3个食堂的15口大缸挑水,每天18吨,每挑一担水要走100米!马不停蹄般干完这些活,已是晚上10点多钟。他每天爬上床铺都十分艰难!这大大超负荷的劳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的。但是22岁的袁启鸿忍受了,那是一种青春生命的力量。

经过一年的艰苦劳动,师里的一位副政委说话了:“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千里迢迢从大城市跑到你穷山沟,就是为了来当反革命的?你们这么做怎么能让千千万万个知青家长放心!”1971年初夏,老袁被解除看押,“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下放连队劳动。这以后他又去大兴安岭伐木,在零下52度的严寒中,他学会了把顶天立地的大松木放倒、归楞、再装上汽车运走,也学会了用大海碗喝酒。他又恢复了做人的尊严,还赢得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哈尔滨姑娘鲁际的爱情。这是东北姑娘的特点,她们特别同情弱者,心甘情愿地与他们生死与共,后面的故事还有精彩的事例。

长话短说,我略去了他们爱情的故事。

现在他们的一双儿女都大学毕业成了专业人才了。

1977年,和祖国共患难的袁启鸿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当时他已经入了党,恢复了在供应站的工作,分管全师的煤炭的采购供应,那是权力很大的岗位。许多有眼光的人看清了他的前途,就这么干下去,不出几年当个师后勤部的首长也在情理之中。

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高考一他没有请一天假复习功课。作为上海市重当了大企业家的袁启鸿后来老袁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入学后当了1977届学生党支部书记;当年夏天,他被彻底平反,他档案中的“反革命”材料当面烧掉。1982年毕业后到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哈尔滨锅炉厂工作,第二年他第一批晋升工程师。1985年在机械部出国英语考试中荣获第一名,他受命到美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参与了设计世界一流的电站设备的工作。回国后,老袁担任锅炉厂处长、生产处长、副厂长。1994年10月他又到“三大动力”组合起来的特大型企业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执行董事。后来又担任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在哈尔滨的几十万知青中,老袁是企业界的最高领导,名副其实的大企业家。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他陪中央领导同志到“三大动力”视察,和外商点中学的高才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考试。而通过科学兴国是他们从小的理想。第二年春天,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到时,老师告诉他,你4门课考了394分,只差6分就是满分,是全省的状元!还给他看了登载这条消息的《黑龙江日报》。

谈判,到香港组织股票上市。他西装革履,满脸风光。

为了写这篇短文,我找到了老袁,他急匆匆地来见我,提着装满材料的书包,好像是来上课的大学教授。他主动让贤,已不再担任企业领导了,而成了一个研究宏观经济学的专家。

他的名片印着十几个头衔:省政协常委、市人大常委、全国西部开发顾问、中国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还有许多大学的特约教授。他奔波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大学的讲台之间。他从书包里给我拿出他的一篇篇论文,他告诉我,他2000年就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总理作了很长的批示,让国家计委领导听取他的意见。他3年前就提出过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建议,他最近又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给省政府写出了报告-在老袁滔滔不绝的讲演中,我又看到了一个饱经磨难的老知青的永不干涸的激情;在他那厚厚的论文中,我感受到一个忠贞的知识分子对祖国和民族深深的忧思。我还看到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老袁没有给我提供关于龙镇悲情故事的更多细节。但我想他心中涌动的热血中肯定有来自那里的坚强和自信。

这篇文章在我的博客中发表,引来不少留言,我愿意和读者们分享:

我在挨个看你的文章,不承想看到了一个我曾听说过的袁厂长,不承想他还经历了那样的苦难。谢谢你把他的经历写得这么好!

-花开花落好苗子就是好苗子,终究成了国家的栋梁。

-德文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童牛岭下周总理说过,真金不怕烈火炼,真金也需烈火炼。但不是谁都能经受得住的。

-知倩使这种悲剧几十年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年整你的、今天给你平反的往往是同一个人。“打人犯法”,但是毁了一个人的青春、爱情、幸福、前途的人,是不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锣儿

同类推荐
  •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是一本散文随笔集,辑录了作者十年来所写的散文、随笔、创作谈以及演讲集等,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悲情感悟、行走的经历以及读写心得。文字清新、生动、隽永,充满浪漫的抒情性。一卷在手,如同与作者同行,听她娓娓道来一路的山川风光及内心的觉醒、感受,创作的艰辛与欢愉,以及,对文学、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和痴迷的热爱。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 杜甫文集3

    杜甫文集3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热门推荐
  • 超神学院之龙王降临

    超神学院之龙王降临

    当铸星龙王之女‘奥瑞利安玲珑’来到超神学院,并成为了雄兵连的一名成员。届时神与神的局面,烈阳星,天使与恶魔、饕餮以及铸星龙族又会触发何等规模的星际大战;而超神学院因为玲珑的介入又会开启怎样的奇幻之旅…ps.QQ书群:672275053
  • 通灵圣女:老公是美男

    通灵圣女:老公是美男

    苏子晞天生能见鬼,没事和鬼约个饭、聊个天,碰上恶鬼就赏他一道符!她通天文晓地理,精于卜卦之术,又是生得花容月貌男人们却避之不及。朗俊逸,西城最有名的青年才俊,抬眼温柔,低头冷酷,万年守护不改初衷。送上门的花美男怎么能错过,赖上他走肾又走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我相遇总是错

    你我相遇总是错

    他无论发生什么,她都会毫无条件的相信他,但结果呢?却总是让她失望,甚至绝望!
  • 变身之异世救赎

    变身之异世救赎

    兵峰剑谷五国争霸,魔贯通天民不聊生。南为炼狱万里枯骨,异魔叛天残忍为性。冰雪裂地外北强国,霸者之欲灭五称雄。浩瀚乱世谁能生死,转世少女何谓救赎?金发碧眼柔弱可人,我心坚强龙铁奇迹。
  • 重回拼爹时代

    重回拼爹时代

    这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啊!周武,一个农n代,咬牙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工资还不如农民工。一次意外,让周武回到1997年,“我不要再矮矬穷!”于是他走上了拼爹的道路。
  • 快穿之女配也要逆袭

    快穿之女配也要逆袭

    有一天,衰得不要的黎瑾逃命时被车子撞死,阴差阳错的被什么什么女配逆袭系统选中,要完成代替小说里的悲催女配拐男主,炮灰女主的任务。好吧好吧,既来之则安之,黎瑾踏上了一个没节操的逆袭之路,却没想到她是在自投罗网……(剧情各种神转折,不喜勿喷,关爱智障作者,人人有责2333~)
  • 我就问你约不约

    我就问你约不约

    围绕严纯,严艺,林宇。三人展开的从高中到职场的战争。作者小白,喷子绕道。
  • 万相天下

    万相天下

    一次莫名的奇遇,得到了一代名相刘伯温的万相经传承,从此,普通大学生赵铮踏上了风水相师之路,开启了一遇风云变化龙的都市生活之旅。
  • The Wrong Box

    The Wrong Bo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荏苒兮兮,暮色犹在

    荏苒兮兮,暮色犹在

    人都是双面的,于他,她好似透明,所有的伪装变成了过家家。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于他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不是他改变了她,是她改变了他。荏苒兮兮,暮色犹存,一次错拍,谱写本该平凡的人生由此变得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