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
王景
按后汉书本传景字仲通乐浪邯人也八世祖仲
本琅邪不其人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
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
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父闳为
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
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
辽东闳与郡决曹史杨邑等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
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道病卒景少学易遂广窥
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技艺辟司空伏恭
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
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囗流法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
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
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
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
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
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
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
被兵革方兴力役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
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
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佗
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
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
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
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
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埶凿山阜
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
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
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
河堤员史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王吴及诸从事
掾吏皆增秩一等景三迁为侍御史十五年从驾东
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建初七年迁徐州刺史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迁都
欲令车驾迁还长安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
眷然伫立西望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
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
可采明年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
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
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囗耕由是垦辟倍
多境内丰给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
为作法制皆着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辞卒于官初景
以为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
书错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
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于大衍元基云
宋
宋昌言
按宋史宋绶传绶族子昌言字仲谟以荫为泽州司
理参军州有杀人狱昌言疑其囗坚请迹捕果得真
犯者迁河阴发运判官自济源之官见道上弃尸若
剐剥状者甚众窃叹郡县之不治既至河阴得凶盗
六辈杀人而鬻之如是十余年掩其家犹得执缚未
杀者七人县吏与市井少年共为胠橐昌言穷治其
渊薮皆法外行之而流其家人擢都水监丞熙宁初
河决枣强而北昌言建议欲于二股河口西岸新滩
立土约障水使之东流候稍深即断北流纵出葫卢
下流以除恩冀深瀛水患诏从之提举河渠王亚以
为不可成不如修生堤朝廷遣翰林学士司马光往
视如昌言策不两月决口塞光奏昌言独有功若与
同列均受赏恐不足以劝诏理提点刑狱资序迁开
封府推官同判都水监汴水涨昌言请塞訾家口已
而汴流绝监丞侯叔献唱为昌言罪昌言惧求知陕
州历濮冀二州河决曹村召判都水监往护河堤灵
平埽成转少府监卒赠绢二百匹
张君平
按宋史本传君平字士衡磁州滏阳人以父承训与
契丹战死补三班差使殿侍黔州指挥使獠兵屡入
寇君平引兵击破之以功迁奉职除驻泊监押徙容
白等州巡检又以捕贼功迁右班殿直谢德权荐君
平河阴窖务擢合门祗候管勾汴口建言岁开汴口
当择其地得其地则水湍驶而无留沙岁可省功百
余万又请沿河县植榆柳为令佐使臣课最及瘗汴
河流尸悉从其言天圣初议塞滑州决河以君平习
知河事命以左侍禁签书滑州事兼修河都监既而
河未塞召同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以尝护滑州
堤有功特迁内殿崇班君平以京师数罹水灾请委
官疏凿近畿诸州古沟洫久之稍完遂诏畿内及近
畿州县长吏皆兼管勾沟洫河道自畿至泗州道路
多群寇君平请两驿增置使臣专主捕盗而罢夹河
巡检于是行者无患复为滑州修河都监迁供备库
副使河平改西作坊使就迁钤辖卒君平有吏材尤
明于水利自议塞河朝廷每访以利害河平君平且
死论者惜之录三子官子巩皇佑中以尚书虞部员
外郎为河阴发运判官管勾汴口嗣其父职云
元
贾鲁
按元史本传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
谋略过人延佑至治间两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恩
授东平路儒学教授辟宪史历行省掾除潞城县尹
选丞相东曹掾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
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会诏修辽金宋三史
召鲁为宋史局官书成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
幕官考绩居最迁中书省检校官上言十八河仓近
岁沦没官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
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
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俄拜监察御史首言御史
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先有所可否升台都
事迁山北廉访副使复召为工部郎中言考工一十
九事至正四年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
居昏垫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
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
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其一议修
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一议疏塞并举挽河
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竟
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调都漕运使
复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一曰京畿和
籴二曰优恤漕司旧领漕户三曰接连委官四曰通
州总治豫定委官五曰船户困于囗夫海运坏于囗
户六曰疏浚运河七曰临清运粮万户府当隶漕司
八曰宣忠船户付本司节制事未尽行既而河水北
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
实妨国计九年太傅右丞相脱脱复相论及河决思
拯民艰以塞诏旨乃集廷臣群议言人人殊鲁昌言
河必当治复以前二策进丞相取其后策与鲁定议
且以其事属鲁鲁固辞丞相曰此事非子不可乃入
奏大称帝旨十一年四月命鲁以工部尚书总治河
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章领河南北诸路军民发汴
梁大名十有三路民一十五万庐州等戍十有八翼
军二万供役一切从事大小军民官咸囗节度便宜
兴缮是月鸠工七月凿河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
楫通十一月诸埽诸堤成水土工毕河复故道事见
河渠志帝遣使报祭河伯召鲁还京师鲁以河平图
献帝适览台臣奏疏请褒脱脱治河之绩次论鲁功
超拜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赏金帛囗翰林承旨
欧阳元制河平碑以旌脱脱劳绩俱载鲁功且宣付
史馆并赠鲁先臣三世寻拜中书左丞从脱脱平徐
州脱脱既旋师命鲁追余党分攻濠州同总兵官平
章月可察儿督战鲁誓师曰吾奉旨统八卫汉军顿
兵于濠七日矣尔诸将同心协力必以今日巳午时
取城池然后食鲁上马麾进抵城下忽头眩下马且
戒兵马弗散病愈亟却药不肯汗竟卒于军中年五
十七十三年五月壬午也月可察儿躬为治丧选士
护柩还高平有旨赐交钞五百锭以给葬事子稹
明
盛应期
按明外史本传应期字思征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
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
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
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
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稍迁禄丰
知县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
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
侵于民策凤氏终乱奏请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
后卒叛与御史张璞副使晁必登抑镇守太监梁裕
裕劾三人俱逮下诏狱璞竟拷死会干清宫灾应期
得复职四迁至陕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
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
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
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银币以忧归嘉
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
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
十万以业饥民又令诸府积囗备荒至百余万寻进
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囗数帝以
陈洪谟代而奖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思恩
土目刘召叛执都指挥孙震应期偕抚宁侯朱麒督
参将李璋等征之斩召思恩平复银币朝议大征
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
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
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
引疾归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
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
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
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
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
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
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囗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
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
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
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
诏与维熊俱夺职世宁言新河之议倡自臣应期囗
期六月今四月功已八九缘程工促急怨讟烦兴维
熊反复变诈倾大臣误国事自古国家偾大事必责
首议臣请与同罢帝不许后更赦复官致仕卒应期
罢后三十年朱衡循新河遗迹成之运道蒙利焉
潘希曾
按明外史本传希曾字仲鲁金华人祖洪广西佥事
父璋陕西副使希曾登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
授兵科给事中武宗初即位从中官王润请以故太
监汪直养子钰为锦衣镇抚璥为总旗希曾言内臣
无后养子异姓人情国典谓何帝为寝前命又因灾
变陈八事中言经筵讲学图治之本于圣体未劳射
猎游戏使人形神顿敝妨政害治陛下舍此务彼由
左右希宠导非迷君囗国乞简内臣端谨者给侍俾
佞幸不得近又律例文武官犯公罪并许收赎今廷
臣小过犯多受鞭笞乞囗法司锦衣非犯赃毋囗施
刑所以励廉耻敦臣节也疏入帝不省而宦官皆怒
正德二年与御史刘子厉核湖广贵州军储奉使还
者例重贿刘瑾有司为具厚赀希曾却之比还无所
馈瑾大怒责以察奏未明下诏狱拷讯廷杖斥为民
瑾诛起吏科右给事中使安南历工科都给事中宦
官请营太素殿及天鹅房船坞希曾谏阻不报擢南
京太仆少卿世宗践阼进本寺卿迁太常嘉靖四年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讨平惠州贼赖贵斩浰头
贼曾蛇仔迁工部右侍郎七年秋总河侍郎盛应期
以治新河无功召还命希曾兼右副都御史往代至
则条上形势自单至沛筑长堤百四十余里以障黄
河之冲役夫二万未期年工成帝嘉之增秩二级九
年六月河决曹县分三道东下其经单丰沛三邑者
赖长堤障之得无害后沙淤平满民多耕作其间交
口颂之明年召入京历兵部左右侍郎卒官希曾学
于章懋言动有准绳同郡唐龙以刑部尚书归里出
入常徒步或劝乘肩舆龙曰昔吾师章文毅公吾友
潘司马咸若是司马谓希曾也
龚洪
按明外史本传洪字元之苏州嘉定人成化十四年
进士授金华推官善决狱迁南刑部主事历兖州知
府有殊政中官李兴出治河骄恣甚洪独长揖府有
借兑粮寄养马相沿为常课洪考寻故牍知其额外
力请之上官得蠲粮万石马八千匹民困大苏弘治
九年举治行卓异迁浙江右布政使未行得疾几殆
僚属入视其橐仅白金七两相顾嗟异比去士民号
泣载涂既至以疾还久之不出正德九年始起福建
右布政使转湖广为左中贵纵傔从殃民洪收系尽
置之理入为应天府尹岁饥请于朝发赈十二年黄
河溢擢为右副都御史治之河患旋止帝南巡驻驆
临清洪及山东府按以下咸入谒帝命置宴宴具草
略帝视之笑曰何慢我甚耶然竟不怒及献觞巡抚
永平王珝行缓帝目之幸臣怵珝谓上意不测诘朝
复宴洪趋进自言姓名江彬从旁厉声叱之冀得罪
两人帝不为意已扈驾而南彬数欲中洪帝卒不听
寻进工部右侍郎领河事如故洪雅尚淡素居官以
廉正见称是年几七十连章乞休世宗立乃进工尚
致仕又数年卒
朱裳
按明外史本传裳字公垂沙河人年十四为诸生读
书黉舍躬执爨提学御史顾潜俾受学于崔铣登正
德九年进士擢御史巡盐河南钱宁遣人牟盐利裳
禁不予巡按山东前御史王相忤镇守中官黎鉴被
诬下诏狱裳抗疏直相劾鉴八罪帝还自宣府裳请
下罪已诏新庶政以结人心不报山东大水淹城武
单二城以裳言命相地改筑帝幸南都久不返裳极
陈小人荧惑之害出为巩昌知府嘉靖二年举治行
卓异迁浙江副使日啜菜羹妻操井臼迎父就养同
列知其贫制衣一袭为寿父亦拒不纳三迁至浙江
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数条上方略外
艰归久不起帝南巡谒行在命以故官总理河道迎
章圣梓宫冒暑卒隆庆中追赠户部右侍郎谥端简
曾钧
按明外史本传钧字廷和进贤人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行人擢南京礼科给事中时四方银场得不偿费
且为盗窟以钧奏罢之钧刚廉疾俗首劾罢参赞尚
书刘龙已劾翊国公郭勋礼部尚书严嵩未几劾工
部侍郎蒋淦延绥巡抚赵锦最后劾罢操江都御史
柴经直声震一时出为云南副使两司诣黔国公率
庭谒钧始正其礼且厘还所侵丽江民地迁四川参
政黔寇乱抚定之屡迁河南左布政使三十一年以
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徐邳等十七州县连被水患
帝忧之趣上方略钧请浚刘伶台至赤晏庙八十里
筑草湾老黄河口增高家堰长堤缮新庄等旧阅
月工成进工部右侍郎治河四年入为南京刑部右
侍郎久之乞归家居十余年卒赠刑部尚书谥恭肃
朱衡
按明外史本传衡字士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进士
历知尤溪婺源有治声迁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福
建提学副使累官山东布政使三十九年进右副都
御史巡抚其地奏言登莱青三府地濒海设军戍守
比辽左告饥暂弛登莱商禁转粟济之富民猾商遂
窃载他货往来贩易且并开青州以西路海岛亡命
阴相构结二百年防维一旦撤废顷者南方倭患后
事之师也禁之便从之召为工部右侍郎四十四年
进南京刑部尚书其秋河决沛县飞云桥东注昭阳
湖运道淤塞百余里改衡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总理河漕衡驰至决口旧渠已成陆而故都御史盛
应期所开新河自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东南至留
城故址尚在其地高河决至昭阳湖止不能复东可
以通连乃定议开新河筑堤吕孟湖以防溃决河道
都御史潘季驯以为浚旧渠便议与衡不合衡持益
坚引囗鱼薛沙诸水入新渠筑马家桥堤以遏飞云
桥决口身自督工劾罢曹濮副使柴涞重绳吏卒不
用命者浮议遂起明年给事中郑钦劾衡虐民幸功
诏遣给事中何起鸣往勘工垂竣矣及秋河决马家
桥议者纷然谓功不可成起鸣初主衡议亦变其说
与给事中王元眷御史黄襄交章请罢衡会新河已
成乃止河长一百九十四里漕艘由境山入通行至
南阳未几季驯以忧去诏衡兼理其事隆庆元年加
太子少保山水骤溢决新河坏漕艘数百给事中吴
时来言新河受东兖以南费峄邹滕之水以一堤捍
群流岂能不溃宜分之以杀其势衡乃开支河四泄
其水入赤山湖明年秋召还部又明年衡上疏曰先
臣宋礼浚治旧渠测量水平计济宁平地与徐州境
山巅相准北高南下悬流三十丈故鲁桥闸以南稍
启立涸舟行半月始达东兖之民增闸挑浅苦力役
者百六十年属者改凿新渠远避黄流舍卑就高地
形平衍诸闸不烦启闭舟行日百余里夫役漫无事
事近河道都御史翁大立奏请裁革宜可听于是汰
闸官五夫役六千余以其僦直为修渠费四年秋河
决睢宁起季驯总理明年冬阅视河道给事中雒遵
劾罢季驯言廷臣可使无出衡右者六年正月诏兼
左副都御史经理河道穆宗崩大学士高拱以山陵
工请召衡会邳州工亦竣衡遂还朝衡先后在部禁
止工作裁抑浮费所节省甚众穆宗时内府监局加
征工料滥用不訾衡言宫府一体臣请随时执奏帝
是其言未几诏南京织造太监李佑趣办袍缎千八
百余匹衡等既执奏又因言官孙枝姚继可严用和
骆问礼先后谏再疏请从之帝切责令以状对衡谢
乃止太监崔敏传旨令南京加造十余万匹衡议
停新造但责岁额帝令减新造三之二尝命造鳌山
灯计费三万余两又命建光泰殿瑞祥阁于长信门
衡皆奏止之及神宗即位首命停织造召还内臣而
太监赵玢不即奉诏太监宋润又请增织染所颜料
衡奏争皆得请太监冯保传谕皇太后发帑金修涿
州碧霞元君庙衡等言异端惑世诬民渐不可长帝
王养亲当谕亲于道请收回成命报闻衡性强直遇
事不挠不为张居正所喜万历二年给事中林景旸
劾衡刚愎无人臣礼衡再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驰
驿归其年夏大雨坏昭陵囗恩殿追论督工罪夺宫
保卒年七十三子维京自有传
翁大立
按明外史本传大立余姚人嘉靖十七年进士累官
山东左布政使三十八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
苏州诸府苏州以倭警募壮士后兵罢无所归群聚
剽夺大立得其主名捕甚急恶少惧夜劫长吴二县
及苏州卫狱纵囚自随攻都御史行署大立率妻子
遁知府王道行督兵力拒之乃斩葑门奔入太湖为
盗命大立戴罪捕贼寻被劾罢久之起故官巡抚山
东遭丧不赴隆庆二年命督河道朱衡既开新河漕
渠便利大立因颂新河之利有五而请浚回回墓以
达鸿沟引昭阳之水沿鸿沟出留城以溉湖下腴田
千顷未几又请凿邵家岭令水由地囗沟出境山入
漕河帝皆从之三年七月河大决沛县漕艘阻不进
帝从大立请大行赈贷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
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民大立以下民
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且
言时事可忧更不止此东南财赋区而江海泛溢粒
米不登京储可虑一也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
颓何恃以守贼骑可虑二也畿辅山东河南霪雨既
久城郭不完猝有寇盗何以备之内地可虑三也江
海之间风鼓浪舟舰战卒悉入波流海防可虑四
也淮浙盐场咸泥尽没户流移商贾不至国课可
虑五也望陛下以五患十二图付公卿博议速求拯
济之策帝留图备览下其奏于所司当是时黄河既
决淮水复涨自清河县至通济闸抵淮安城西淤三
十余里决方信二坝出海平地水深丈余宝应湖堤
往往崩坏山东沂莒郯城水溢从沂河直河出邳州
人民多溺死大立奔走经营至四年六月鸿沟境山
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帝喜锡有差时大立
已升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为左会代者陈大宾未
至而山东沙薛汶泗诸水骤涨决仲家浅诸处黄河
又暴至茶城复淤已而淮自泰山庙至七里沟亦淤
十余里其明年遂为给事中宋良佐劾罢万历二年
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就改吏部明年入为刑部右侍
郎再迁南京兵部尚书六年致仕归先是隆庆末有
锦衣指挥周世臣者外戚庆云侯裔也家贫无妻独
与婢荷花儿居盗入其室杀世臣去把总张国维入
捕盗惟荷花儿及仆王奎在遂谓二人奸弒其主执
送所司锻炼成狱刑部郎中潘志伊疑之久不决及
大立以侍郎署部事愤荷花儿弒主趣志伊速决志
伊终疑之请他曹同谳乃委郎中王三锡徐一忠竟
无所平反置之极刑逾数年获真盗都人竞称荷花
儿囗流闻禁中帝大怒欲重谴大立等会给事中周
良寅萧彦复劾之乃追夺大立职调三锡一忠于外
志伊时已知九江府亦谪知陈州志伊吴江人进士
终广西右参政历官有声
潘季驯
按明外史本传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
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
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进
大理丞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
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隆庆
四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
工竣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
劾罢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
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
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
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河漕尚书吴桂芳议复老
黄河故道而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欲塞决口束水归
漕两人议不合会桂芳卒六年春命季驯以右都御
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
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
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
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
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
并流则海口自浚即桂芳所开草湾亦可不复修治
遂条上六事诏如议明年冬两河工成又明年春加
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季驯初至河
上历虞城夏邑商丘相度地势旧黄河上流自新集
经赵家圈萧县出徐州小浮桥极深广自嘉靖中北
徙河身既浅迁徙不常曹单丰沛常苦昏垫上疏请
复故河给事中王道成以方筑崔镇高堰役难并举
河南抚按亦陈三难乃止迁南京兵部尚书十一年
正月召改刑部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
家属尽幽系子敬修自缢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旬
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又以治居正狱太急
宣言居正家属毙狱者已数十人先是御史李植江
东之囗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讦季驯力右时行巍
痛诋言者言者交怒植遂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
民十三年御史李栋上疏讼曰隆庆间河决崔镇为
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
书功也昔先臣宋礼治会通河至于今是赖陛下允
督臣万恭之请予之谥荫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
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
廷报功之典哉御史董子行亦言季驯罪轻责重诏
俱夺其俸其后论荐者不已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
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自吴桂芳后河
漕皆总理至是复设专官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
坏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十九年冬加太
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季驯凡四奉治河命
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
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不允
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议者或欲
开傅宁湖至六合入江或欲浚周家桥入高宝诸湖
或欲开寿州瓦埠河以分淮水上流或欲弛张福堤
以泄淮口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而巡抚周采
陈于陛巡按高举谓周家桥在祖陵后百里可疏浚
议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驯去归三年卒年
七十五
万恭
按明外史本传恭字肃卿南昌人嘉靖二十三年进
士授南京文选主事历考功郎中寿王丧过南京中
贵欲令朝王妃恭厉声曰礼不朝后况妃乎遂止就
迁光禄少卿入改大理四十二年寇逼通州帝方急
兵事以兵部右侍郎蔡汝楠协理戎政侍郎喻时不
胜任调之南京欲代以郑晓杨顺葛缙手诏问徐阶
阶以晓文士顺缙匪人请命吏部推择帝乃谕尚书
严讷越格求之遂以湖广参政李鐩代时而命恭代
汝楠恭列上选兵议将练兵车火器诸事皆报可明
年鐩罢众将推恭恭引疾及用赵炳然恭起视事于
是给事中胡应嘉劾恭奸欺恭奏辨部议调恭诏勿
问恭不自安力请剧边自囗乃命兼佥都御史巡抚
山西甫至寇犯龙须墩恭伏兵击却之未几寇五万
骑至朔州川恭与战老高墓列车为阵发火器寇少
却忽风起火反焚车寇复大至诸将殊死战寇乃去
事闻银币巡抚故无旗牌恭请得之滨河州县患
套寇东掠岁凿冰以防恭为筑墙四十里教人以耕
及用水车法民大利之浃岁以内艰归隆庆初给事
中岑用宾等拾遗及恭吏部尚书杨博议仍用之边
方暨服阕恭遂不出六年春给事中刘伯荐恭异
才会河决邳州运道大阻已遣尚书朱衡经理复命
恭以故官总理河道恭与衡筑长堤北自磨脐沟迄
邳州直河南自离林迄宿迁小河口各延三百七十
里费帑金三万六十日而成高宝诸湖夏秋汜滥岁
议增限而水益涨恭缘堤建平水闸二十余以时泄
蓄专令浚湖不复增堤河遂无患恭强毅敏达一时
称才臣治水三年言者劾其不职竟罢归家居垂二
十年卒孙自有传
张槚
按明外史本传槚字叔养江西新城人嘉靖三十八
年进士除婺源知县以才敏闻岁凶赈恤有方时土
寇窃发而婺源无城槚悉召诸木商激以义旬日而
栅成寇见有备惊去居三年征授御史巡视西城京
师诸亡命多与锦衣校卒比假诇事陷人槚禽治其
首恶辇下肃然四十四年巡盐河东疏言严嵩父子
黩货乱政陛下已用邹应龙言置之于法且显擢应
龙以旌其直而曩时王宗沐赵锦辈皆首发大奸未
蒙召用是曲突者不被赏也疏入帝大怒逮至阙下
杖之六十斥为民时世蕃虽已戮死帝终念嵩不欲
终暴其恶故槚得罪益甚穆宗立召复官先是司礼
中官黄锦当荫锦衣指挥锦从子故都督浦以事黜
锦辞新命乞还浦职事未决而锦死遂寝已而其党
滕祥复为浦请且乞官其族六人为锦衣授囗养三
十人为勇士帝皆许之槚言锦衣职要重所以张国
威寄刑柄非有先世勋庸及着劳伐者不足以居之
锦不过黄门承役之劳弟侄并袭金紫荣已过矣浦
乃先帝所废斥奈何复之且一朝而滥恩至三十六
人尤祖宗朝所未有也会给事中严用和管大勋御
史陈联芳亦以为言乃寝前命亡何巡按畿辅奏言
大名真定二府既亩出粮饷马又征马地余银由正
德时贼乱行此权制非经赋也宜除罢乃命所司核
余地有无以闻御史为群奄所殴奄党坐戍而御史
复外迁槚言朝廷法度未可为平帝谓事已前决不
纳先是有诏罢朝觐道里费槚言官俸薄不足具资
斧恐至厉民于是道远者给费有差着为例初御史
齐康劾徐阶槚遂劾康并及高拱拱嗛之后拱复入
考察言官坐槚不谨落职屏居者久之万历十二年
用右副都御史丘囗给事中周世选等荐起南京大
理丞三迁应天府尹岁大旱槚遣吏四出设粥餔饥
民又奏给来岁军饷之半囗价顿平就进大理卿迁
工部右侍郎督修南京河渠槚周行相视语诸郎曰
河故经官市而兹土商贾奔辏利在辟地而益市市
益则廛日多地辟则河日隘下流所以渐淤也遂度
河故道广狭之形凿而拓之使复其旧而置数堰备
蓄泄不数月功成加俸一级二十年朝贺至京陈时
政十余事明年以考察拾遗致仕赠南京工部尚书
吴桂芳
按明外史本传桂芳字子实新建人嘉靖二十三年
进士授刑部主事主章奏有崔鉴者年十三忿其父
妾凌母手刃之桂芳怜其志为着论拟赦尚书闻渊
手其牍曰此董仲舒春秋断狱柳子厚复仇议也鉴
遂得宥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
告归渊留之不可起补礼部严世蕃欲结婚桂芳托
词谢之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俸一级又建议
增筑外城扬之有二城自桂芳始也历浙江左布政
使三十八年进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父丧归四十
一年冬起故官抚治郧阳明年夏进右副都御史总
理河道未任两广总督张臬以非军旅才为给事中
陈懋观劾罢部议罢总督改桂芳兵部右侍郎兼右
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两广山海群盗
河源李垔元程乡叶丹楼连岁为患潮州旧倭屯据
邹塘明年春桂芳先讨倭患以降贼伍端为前驱端
归善民与温七作乱败参将谢囗未几七兵败被禽
端自缚军门求杀贼赎罪桂芳使先尝贼官军继进
围倭于邹塘四面举火一日夜连克三巢焚斩四百
余人帝深嘉之令与南赣提督吴百朋乘胜灭贼而
新倭寇福建者为戚继光所败方流入境夏桂芳百
朋会调土汉兵乘其初至急击之倭惧悉奔甲子崎
沙夺渔舟入海暴风起皆覆溺死其得脱者还屯海
丰副总兵汤克宽擒斩殆尽因建议海道副使辖东
莞以西至赣州领番夷市舶更设海防佥事巡东莞
以东至惠潮专御倭寇又进讨李垔元叶丹楼平之
降贼王西桥吴平已抚复叛西桥掠东莞败都指挥
刘世恩兵执肇庆同知郭文通因质以求抚桂芳禽
斩之进讨吴平平初南澳为戚继光俞大猷所败
奔饶平凤凰山随移漳林掠民舟出海自阳江奔安
南四十五年夏桂芳檄安南万宁宣抚使发兵进剿
遣汤克宽以舟师会之夹击平于万桥山下乘风纵
火平军大败赴水死者无筭禽斩三百九十余人参
将傅应嘉言平已就擒后复云自溺死福建巡抚汪
道昆遽奏闻桂芳独不肯曰风火交炽时何以知其
必死也平党林道干复窥南澳时议设参将戍守桂
芳言澳中地险而腴元时曾设兵戍守其后戍兵即
据以叛此御盗生盗也不如置戍柘林便从之召为
南京兵部右侍郎寻改北部隆庆初转左以疾乞归
言官数论荐万历三年冬即家起故官总督漕运兼
巡抚凤阳明年春桂芳以淮扬洪潦奔流惟恃云梯
阁一径入海致海涌横沙河流泛滥而兴盐高宝诸
州县所在受灾请益开草湾及老黄河故道以广入
海之路修筑高邮东西二堤以蓄湖水皆下所司议
行未几草湾河工告成是年秋河决曹县徐州桃源
科臣刘铉疏议漕河语侵桂芳桂芳疏辩曰草湾之
开以高宝水患冲啮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流亦不复
涨也今山阳以南诸州县水落布种斗米四分则臣
斯举亦既得策矣若徐邳以上非臣所属臣何与焉
因请罢御史邵陛言诸臣以河涨归咎草湾不无阻
任事之气乞策励桂芳益底厥绩而诘责河臣傅希
挚从之其明年希挚议塞崔镇决口束水归漕而桂
芳欲冲刷成河以为老黄河入海之道由是议不合
廷议以二人意见不同动多掣肘改希挚抚陕西以
李世达代未几又改世达他任命桂芳兼理河漕六
年正月诏进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居职任河漕
如故未逾月卒寻以高邮州湖堤告成进赠太子少
保
刘东星
按明外史本传东星字子明沁水人隆庆二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大学士高拱摄吏部修怨
言官以非时考察坐谪蒲城县丞徙卢氏知县累迁
湖广左布政万历二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时朝鲜以倭难告王师调集悉会天津静海沧州河
间皆被灾东星外筹刍粻内议蠲赈请漕粟十万石
平籴民赖以济明年召为左副都御史进吏部右侍
郎以父老请侍养归濒行而父卒二十六年河决单
之黄堌运道湮阻起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
理河漕初尚书潘季驯议开黄河上流循商虞而下
历丁家道口出徐州小浮桥即元贾鲁所浚故道也
时朝廷以费巨未果东星即其地开浚起曲里铺至
三仙台抵小浮桥又浚漕渠自徐邳至宿计五阅月
工竣费仅十万诏嘉其绩进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
史明年渠邵伯界首二湖又明年奏开泇河泇界滕
峄间南通淮海引漕甚便前总督翁大立首议开浚
后尚书朱衡都御史傅希挚复言之朝廷数遣官行
视迄无成画河臣舒应龙尝凿韩庄工亦中辍东星
力任其役初议费百二十万及工起费止七万而渠
已成十之一二会有疾求去屡旨尉留卒官后李化
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成之漕永便焉东星性俭
约历官三十年敝衣蔬食如一日天启初谥庄靖
傅希挚
按明外史本传希挚衡水人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
山东隆庆末户部以饷乏议裁山东河南民兵希挚
争之而止改总理河道以茶城淤塞开梁山以下穿
洋山出右洪口万历五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已迁户部右侍郎坐陇右矿贼未靖论罢起总督漕
运历南京户兵二部尚书召理戎政以老被劾加太
子少保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