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達生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
無以為,猶《論語》曰:無以為也。言無用如此。
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養形者必先之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兔矣。
不免於有形也。
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
彼,造物也。造物生我必有死,我又能存此生,是與造物更相而生。
更生則幾矣。事奚足棄而生奚足遺?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天地,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形精不虧,是謂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天,吋韻汀。移,即上文更字。言能與之更移也。有生本具此精,役役世事幾失之。今能更生則又具此精矣,與我此生者,天也。我又能與天存此生,是相天也。
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請問何以至於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吾語汝。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
先,猶超也。上文:貌象聲色,只一色字包括之。
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夫得是而窮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將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遊乎萬物之所終始。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卻音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運觸也物而不慴。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聖人藏於天,故莫之能傷也。復讎者,不折鏌干;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是以天下平均。故無攻戰之亂,無殺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不厭其天,不忽於人,民幾乎以其真。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杙也;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疑於神。
蜀本作疑,下文亦云: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俗作凝。
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遊者數能。若乃夫沒善涸者也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善遊者數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是#1淵若陵,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以瓦注投也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音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
舍指心而言。
田開之見周威公,威公曰:吾聞祝腎學生,吾子與祝腎遊,亦何聞焉?田開之曰:開之操拔篲掃箒也以侍門庭,亦何聞於夫子。威公曰:田子無讓,寡人願聞之。開之曰:聞之夫子曰: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謂也?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
羊已前行者,不須鞭。唯鞭其在後者,以喻既養其內者不必更用工於內,但當養其外;既養其外者不必更用工於外,但當養其內。
仲尼曰:無入而藏,無出而陽,柴立乎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極。
柴立者,如槁木之立也。柴立乎其中央者,不出不入也。
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
祝宗人玄端以臨牢筴說彘,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汝,十日戒,三日齋,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則汝為之乎?為彘謀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之牢筴之中。自為謀,則苟生有軒冕之榮,死得於腞音篆盾之上、聚僂
之中則為之。為負謀則去之,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
腞盾,畫盾也。詩蒙伐有菀謂:畫雉羽之文於盾上。聚僂,曲薄所以捲聚物者。
桓公田於法澤,管仲御,見鬼焉。公撫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見?對曰:臣無所見。公反,誒於代切請吐代切為病,數曰不出。齊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則自傷,鬼烏能傷公。夫忿滀之氣,散而不反,則不為不足;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中去聲身當心,則為病。桓公曰:然則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竈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聾蠪躍之;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山辛,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公曰:請問委蛇之狀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桓公囅敕引切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見者也。於是正衣冠與之坐,不終曰而不知病之去也。
蠪,音蠪,赤駁蚍蜉也。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曰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音驕而恃氣。十曰又問,曰:未也,猶應嚮音響景音影。十曰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曰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孔子觀於呂梁,縣音玄水三十仞,流沬四十里,黿鼉魚鼈之所不能遊也。見一丈夫遊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並傍去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髮行歌而遊於塘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曰:亡音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汨俱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齊,讀與臍。同《左傳》噬齊亦作齊,水漩入處如臍也,汩水滾出處。
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候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音齋以靜心。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滑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音現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謂是與。
鐻,鐘鼓之柎。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莊公以為文
所畫規矩之文。
弗過也。使之鉤曲搏也百而反。顏闔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
不欲彰露也。
工倕旋而蓋規矩,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以手旋轉而自中蓋之規矩。
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靈臺一而不桎,忘足屨之適也;妄要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不內變,不外從,事會之適也;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
有孫休者,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曰:休居鄉不見謂不脩,臨難不見謂不勇。然而田原不遇歲耕於野也,事君不遇世,賓檳同於鄉里,逐於州部,則胡罪乎天哉?休惡音鳥此命也?扁子曰: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上聲而不宰。今汝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汙,昭昭乎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軀,具而九竅,無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子間哉。子往矣。孫子出,扁子入。坐有間,仰天而歎。弟子問曰:先生何為歎乎?扁子曰:向者休來,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驚而遂至於惑也。弟子曰:不然。孫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孫子之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來矣,又奚罪焉?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鳥止於魯郊,魯君說之,為具大牢以饗之,奏九韶以樂之。鳥乃始憂悲眩視,不敢飲食。此之謂以己養養鳥也。若夫以鳥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則平陸而已矣。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載鼷以車馬,樂鴳以鐘鼓也,彼又惡能無驚乎哉。
款,小竅也。啟,開也。款啟,言小見也。
#1『是』據通行本改為『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