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天色骤暗,风声阵阵。江流更急,漩涡更大,并且发出了千军万马般撕裂人心的吼声,好像有无数条上龙在汀中掀波兴浪一样。小船像片树叶,在风口浪尖上剧烈地颤抖。浑黄的江水派上了船舱,溅湿了李白的外袍。李白虽然生活在水边,游水技术甚好,但是不可想象的是:如果坠入此江中,那是毫无牛还的希望的。
峡门过后,水势渐趋平缓李白抬头仰望,峡顶上出现了—线青天。玫瑰色的朝霞染红了峡顶的块块岩孖,染红了展翅飞翔的只只山鹰。那阳光照射不到的峡腰是一片墨绿。左侧半崖上有无数小洞穴,据老艄翁介绍,那是古代巴人悬棺空葬之处。李白心想:那么高,那么险的悬崖峭壁,人和棺木又是怎样上去的呢?真叫人不可思议,叹为观止。右侧,传来了几声猿啼,只见一群猿猴在峭壁上肃立,好奇地眼观着小船从面前快速通过。
小船在老艄公的操纵下,在峡中左弯右拐地曲折前进。江面上的光线渐渐地由暗而明。峡壁由高而低,由光秃而青苍,而出现了野花艳目与水鸟翔集。蓦地,眼前冒出了一轮火红的太阳。阳光把两岸的峡壁照耀得通红通红的。江面上波光闪烁,水势已趋于平缓,十六里长的瞿塘峡已经过完了。老艄公擦了擦额上的汗水说:李相公,前面就是巫峡,巫山十二峰正在向我们招手哩。
李白坐在船头,继续观看这峡江奇景。过了巫山县城后不久,船儿又进人了三峡的第二峡——巫峡。仰头望,巫山十二峰最高峰的神女峰已经来到。李白想起了巫山神女的传说与楚词名家宋玉的有关文章,眼前仿佛出现了两个神女:一个是助大禹治水的女英雄,一个是向楚襄王自荐枕席的浪荡女。李白真佩服宋玉想象力的丰富,硬是把一个冷冰冰的无生命的山峰给美化成人成神而写活了。
过了巫峡又进人西陵峡。峡壁上的巨石奇形怪状,有的似牛肝马肺,有的像兵书宝剑,有的像老人小孩。老艄翁不时地讲述着有关的传说故事,使李白主仆听得津津有味。从而使得无生命的石头转换成了有生命的艺术。
过了西陵峡,峡江的奇景就完了。出峡后,船就要到江陵了,而此时才是傍晚时节。李白心想:北魏鄄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的朝发白帝,暮宿江陵果然不假呀!
出了三峡,便是荆门。李白极目望去,眼前展开的是一片广阔的大地,连一点山的影子都不见了。水流变得很平缓,江面也由窄变宽了。
掌舵的老艄翁有了闲暇,就向船头的客人道:李相公,你到江陵后还走吗?
还走。
去哪儿呀?
去洞庭,去江夏,去金陵。
去干啥呀?
去游山玩水,去以文会友。
那么说,相公是个文人了!可又身佩宝剑像个侠客呢?我是文人,也想学侠客。谁要有干不平事,我的龙泉宝剑也会拔出来的。
好哇!相公是文武双全。如今是开元盛世,皇上在招贤纳士。相公年轻有为,定会受到朝廷重用的。
多谢老丈的祝愿!李白高兴地忽发奇想:这脚下的江水,不是也从我的西蜀家乡流来的吗?它是代替蜀中的父老双亲在远送我哩。于是,便诗兴大发地吟咏了起来: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好一个“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老艄翁听后夸奖道,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出了三峡,来到楚地,老汉我也是相公的故乡人了呀。
红日西沉,明月东升。远处出现了众多的灯火。荆州的首府江陵已经到了。李白行将登岸时,特意向老艄翁交了双倍的船钱。老艄翁执意不收。双方争执了很久,由丹朱从中说合老艄翁收广一份半的船钱。李白十分敬佩地说:老人家,你真是个厚道人啊!
江陵是个历史名城,乃古楚国郢都所在地,现为荆州州治,山南道大都督府也设托此。城市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李白心想:这是屈原和诸葛亮曾经活动的地方,一定要住下来,好好地观赏一番。
在客店里住了一宿,第二天李白就带领丹朱游览主耍街道,接着又登上古老的城墙,绕城一周。走着,看着,想着,好像随时都会相遇屈原大夫和诸葛丞相似的。
中午,走得乏了,饿了,二人就随意进入路旁的一家酒楼,在靠窗临江处,找了张空桌坐了下来。酒保热情地点头迎客,并送上了两杯热茶:相公,要用点什么?
李白说:把你们本地的好酒好菜,尽管上来。
好啤!年轻的酒保见来了个有饯的大手客人,高兴得走起路来也特别有精神。
趁酒保尚未上菜之际,李白打眼向整座酒楼望去。只见此楼飞檐抖斗,红柱花窗,摆有十多张桌面。许多食客还在猜拳行令,人吃大喝。邻座一高一矮,两个鼠头獐目的人,年约三十来岁,酒喝得醉熏熏的,便叫酒保唤米歌女唱曲。很快,一个六十多岁的白发老汉,手提着琵琶,领着一个十四岁的小歌女走广上来。小歌女瓜子脸,丹凤眼,樱桃嘴,长得十分乖巧俊俏,眉心正中有一颗美人痣十分醒目。老汉用一口两蜀口音,躬腰洵问听曲人:二位相公要听什么曲儿?
高个子说:唱你们最拿手,最好听的。
是。老汉随手拉了张椅子坐下,调好了弦,对小歌女说:小花,你就唱支《那呵滩》吧!
是!小歌女点了一下头,就在琵琶的伴奏下,轻启朱唇:
江陵三千三,来往那呵滩。
上滩登天难,下滩鬼门关。
好!矮个子用一双下流的眼光,定定地注视着小歌女的白里透红的瓜子脸,高兴得叫好。
再唱一曲。高个子同样对小歌女的美色与莺声燕语般的嗓门唾涎欲滴。
小歌女又继续唱道:
闻欢下杨州,相送江湾头。
愿得橹篙折,天意使郎留。
妙!矮个子又高叫了一声,顺手就在小歌女的粉脸上拧了一把。小歌女又羞又怕地用西蜀口音说:客官,请你放尊重一些。小女子是歌女不是妓女,卖艺不卖身。
哈哈!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老爷们有钱买得鬼推磨,你乖乖地跟老爷们走吧!矮个子说着放肆的在小歌女酥胸上摩了一把。
小歌女像是小羊羔遇着了虎豹一样,害怕得浑身发抖,上往老汉怀里躲:爷爷,咱走吧!
走?往哪里走?高个子把三角眼一瞪,机地把桌子拍,告诉你,既卖艺,就要卖身!要是职敢不顺从,小心走着进来躺着出去!
天哪!老汉气得胡子直发抖;我,我小孙女她她才十,十四岁呀!
十四岁好嘛!矮个子满脸淫笑地说:没开包的嫩豆腐,味道才嫩才鲜啦!
你你你——老汉手指着两个流氓说,光天化曰,朗朗乾坤,你们还讲理不讲?
讲理?高个子顺手给了老汉一记耳光,恶狠狠地说,老不死的棺材瓢子,这就是理!
李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正欲挺身而出抱打不平时,突然传来一声断喝:住手!只见一个平民模样的青年汉子从酒楼的另一个角落大步走了过来,手指着两个地痞流氓说,不准仗势欺人!
你?高个子开始吃了一惊,细看这个汉子衣着陈旧,其貌不扬,像个穷酸,就把嘴一撇,根本不放在眼里,冷笑了一声,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你他娘的算老几?
大路不平旁人铲。你管我是老几?青年汉子毫不示弱地说罢转而又对卖唱的爷孙俩说,你们快走吧!
嗯,老汉拉着一脸眼泪的小孙女正欲逃走。矮个子快步上前,像堵墙样地挡住了去路。
青年汉子指斥道:恶霸!流氓!难道你们就不怕王法?王法?高个子当胸给了青年汉子一拳,这就是王法,你小子他娘的是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
青年汉子将身一闪,躲过了这一拳,心知此处不是讲理之处,当即就还了一脚。两个流氓见青年汉子竟敢还手,就联合对付此一人。三个人在酒楼中撕打了起来。周围的洒客们远远地围观,敢怒而不敢言。他们认识这两个流氓:高个子叫牛大,矮个子叫马二,是江陵城中的两只地头蛇;平时横行乡里,霸吃强赊,专爱调戏有姿色的妇女。他们在衙门中有人,谁也不敢招惹。人们在路上遇见了,像是躲瘟神一样地全都绕着走。此时酒客们忙叫歌女爷孙俩快走快跑;同时也替打抱不平的青年汉子捏了一把汗。
青年汉子看样子不是武林侠客,仅仅粗学了几路拳脚,真是双拳难敌四手,几个回合下来,已经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牛大和马二眼看胜利在握,不禁洋洋得意起来,并且同时亮出了两把明晃晃的匕首,一左一右地同时向青年汉子扎去。青年汉子一不小心跌倒在地,心想:坏了坏了,今天可是性命休矣。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早就冷眼旁观的李白实在看不下去了,当即抽出了随身的龙泉宝剑,一个箭步扑了上去,用剑锋将两把匕首铛铛两声先后击落在地。
牛大马二见半路里又杀出了个打抱不平的白衣汉子,而且出手不凡,定睛一看,见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英武青年,当即欺软怕硬地来了个好汉不吃眼前亏。牛大色厉内荏地问道:你,你是何人?
蜀人李白!
你,你要做甚?
我叫你们不要横行霸道,要不,我的龙泉宝剑可不是吃素的!
好,好,看在你的面上,咱哥儿俩饶了这小子。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外强中干的牛大马二走了,李白插剑入鞘躬身扶起了倒在楼板上的青年汉子说:好汉,你吃惊了。请问尊姓大名?青年汉子当胸抱拳回答:在下,蜀人吴指南方啊!咱俩还是同乡呀!
两个人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打的是同一件不平之事,说的是同一口家乡话,当即就有相见恨晚的爱慕之意。
酒保,拿酒来。李白邀吴指南入席同饮。
酒保空着手过来陪着笑脸说:客官别喝了。你们惹下大祸了。刚才那两个地头蛇不是好惹的,说不定很快就会纠集一帮人前来报复。
我不怕!李白浓眉一竖,感到酒保胆子太小了。
酒保苦笑着说: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二位客官全是外地人。出门人还是心字头上一把刀,请忍了吧!
不忍又怎么样?我李白没有斩龙剑就不敢下东海,没有打虎鞭就不敢上南山,怕他们则甚?
客官不怕,小的我怕呀!
你又不是当事人,怕的什么?
怕打乱了我们主家的酒缸酒杯,桌椅家什呀!这就叫神仙打仗,凡人遭殃。
吴指南说:酒保说的有道理。我们还是离开此是非之地吧!
丹朱也随即劝说道:公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还是赶快走吧。
李白在二人的劝说下,愤愤不平地离开了酒楼,三个人一同来到了大街上。准备另寻酒楼共叙友情。他们走了一阵,在一个大街拐角处,又遇见了小歌女爷孙俩。
爷孙俩刚才逃出酒楼后没有远去,只是躲在附近,要看个结果。即至看到二人平安无事后便同时向二个纳头便拜,感谢搭救之恩。
李白叫丹朱取出一锭银子交给老汉说:老人家,此地不是你们卖艺之处。小心地头蛇还要打小妹妹的主意。我劝你们还是快快离开另寻码头吧!
对,惹不起,咱躲得起。老汉十分感谢地说,请问赠银相公的尊姓大名。
李白说:施恩不望报,你就不要问了吧!
老汉说:如果相公不留姓名,老汉我就不收银子了。
这——李白迟疑了起来。
丹朱说:我家公子叫李白。
老汉叫孙女说:小花,记着这个李白相公和这个吴指南相公的搭救之恩。
小花含泪向李白和吴指南道了个万福:多谢二位相公。小女子名叫花正芳。我们后会有期了。
李白对花正芳眉心正中的美人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觉得它很美,长得恰到好处,对小姑娘的娇容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他当即说道:你们到处卖唱,我李白到处漫游,山不转水转,说不定我们真是后会有期哩。
花正芳对李白的青年英俊一身素白打扮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又笑逐颜开地说道:愿菩萨保佑,我们还会相见,那时候,小女子我要与你唱好多好多好听的曲子!
回见!李白挥手向爷孙俩告别后,领着吴指南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找到一家小酒店,点上了满桌的酒菜,三个人一同开怀畅饮。
席间,李白与吴指南互道了身世。吴指南二十七岁,乃一介书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皆名落孙山。父母双亡后,家道转贫,就一个人浪荡江湖。两个人相见恨晚。李白提出与其共同游历,做个旅伴,互相有个照应。吴指南提出他囊中羞涩,恐怕有所拖累。李白慷慨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小弟赖有家父资助,随身带有千金,仁兄你就不必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