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时代之美——序袁厚春报告文学集《七九年之战目击记》
唐挚
就职业来说,厚春同志是大型文学刊物的编辑,是很忙碌的,我没想到,他在那么紧张劳累的编辑工作之余,还写了这么多有分量的报告文学作品,现在即将结集出版了,这不仅令人感到高兴,而且对他的勤奋,我也很赞佩。
从我和他有限的接触中,我觉得他是个思想活跃,勇于求索,对生活、对时代都很敏感的人。他正当盛年,天南海北,跑过不少地方,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在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欣逢当前除旧布新的大变革、大腾飞时期,对于种种风云动态,人世波澜,自然不可能不引起他的思索;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生活中的新信息、新课题、新变化、新发展,更不可能不冲击他,激动他。在默会意象,情动于中的时候,他便禁不住要以饱含感情的笔墨,将丰富多采的时代信息报告给人们。
很多人都感到,在当前万象更新、百废俱兴的转折时期。生活节奏变得空前迅疾了,不仅困难、矛盾、冲突错综交织,创造、变化、发展也异常缤纷繁富。如果说,报告文学是信息的文学,那么,在信息如潮水般奔涌而来的时候,应该抓住哪些信息,才能最有力地传递出历史发展的趋向、时代跳动的脉搏、生活前进的足音,从而使人们获得最强烈的感应呢?
纵览厚春同志的报告文学作品,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十分关注于改革。改革壮举中的人和事,不仅最能激发起他的思考,也最能激发起他求索的热情。比如《省委第一书记》和《河那边升起一颗星》这两篇获奖作品,就是相当鲜明地表现了这个特点的力作。
应该说,写省委第一书记这样的人物,难度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报告文学,不容任意虚构和想象,要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从广度和深度上,生动地刻划出这样一位高级领导者的形象,没有相当的胆识,是不易下笔的。但是,高扬同志在改革热潮中搏击的身影,他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确实吸引并感动了他。他不惮艰难,寻踪觅迹,沿着这位老职业革命家的风雨历程和在改革中不同凡响的作为,终于以质朴坚实的文字,为我们描画出一个永葆革命青春,不断进击,大胆开拓,同时又深入实际,周密调查,与人民共甘苦的现代化共产党人。作者笔下这个热烈呼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者和革命家,既是可尊敬的,又是令人觉得亲切的。作者把人物的过去和现在,宏大的战略眼光与深入实际的质朴作风,鲜明的爱憎是非感和对群众的深情厚意,大胆地破除旧习与果断地支持创新的品格都融为一体,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了人物的胸襟与气度,这就使我们从他身上,不仅看见了开拓者的魄力和意志,也感受到了创造者的青春与活力。这正是当前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最需要的带头人和领导者。因此这篇作品一发表,就立刻有了“握拨一弹,心弦立应”的反响,引起广泛的注意,获得广泛的好评,当然不是偶然的。
《河那边升起一颗星》,就题材而言,似乎没有上一篇那么重大,写的只是一个基层连队年青的指导员李随国的事迹。但是,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出名的“老后进”连队,硬是面貌焕然一新,成了震动全团、全师甚至全军的先进连队。这变化的秘密何在呢?随着作者的描述,一个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者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李随国不仅以坚定的决心扫除和荡涤了思想工作中摆形式、说空话、表里不一等等恶习,而且首先给干部“立法”,建立支部与战士之间高度信任的关系;在扶植正气、抵制歪风上,他说到做到,不徇私情,从而在是非曲直的原则面前,树立起干部与战士人格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李随国对于战士的热爱和关怀,不仅仅表现在关心他们现在的成长,为他们解除精神上的苦恼、生活中的困难等等,而且关心他们将来的前途,从新时期不断发展的现代生活的需要出发,为他们送知识、送技能,开阔他们的眼界,树立起生活远大的目标和人生崇高的理想,“帮战士找到一条通往理想的正确的路,让他们出门第一步就踏在实处。”作者正是从这里敏锐地、及时地传递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在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具有时代特点的改革的新信息和新面貌。
厚春同志的报告文学作品,常常带有哲理的、思辩的色彩,但这并不是出乎刻意经营或无谓装点,而是从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发展中生发而来,是从作者思考的激情对于事物本质的严肃追索与开掘而来,因此这类议论不仅不给人枯燥说理的感觉,相反的,却大大开拓了读者品味和感受的空间,给人以更深刻的启迪。在《省委第一书记》中,当高扬同志深入到他过去战斗过的老根据地涉县时,发现这里相当多的农民口粮不够,仍不得不吃糠,这位当年的政委很不平静了,他连夜和县里的同志详尽地研究了改变当地面貌的发展规划,然后匆匆赶往下一个地方。作者这样描述了第一书记的心情:
“……一路上,他看见几乎每一道山坡都刻着历史的教训,残留着‘左’的指导思想的痕迹;他也看见了被人的僵化和狭隘所掩盖的大自然的潜力。造物主原来在每一块土地上都安排了各自的‘优势’,给每一条山沟都预备了发展的门路,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去开发。站在这里谈论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你将不再觉得‘翻两番’只是印在纸上的字眼,而是古老地壳下岩浆奔突的声音,是江河和林涛的呼唤。你将产生一种奋斗甚至献身的冲动。”
这里既是主人公感受的真切描述,又何尝不是作者对改革者精神世界的开掘。正是通过这类夹叙夹议,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滚动在字里行间那股呼唤、渴望改革的迫切之情,体验到从生活深处反映出来的历史要求的强大信息。
又如《河那边升起一颗星》中,当李随国的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终于取得了战士的极大信赖,并且使他们。扩大了自己的眼界,调动起惊人的积极性,完全改变了落后连队的面貌时,作者以精炼而概括的语言,发出了这样的议论:
“李随国象一滴红色的墨汁,以自己的生命的色泽浸润着周围的一片白纸;他是一棵小草,用自己旺盛的青春染绿了祖国的一寸地面:他是一颗星,虽然很小,但当人们眼里的黑暗面太重的时候,他却用自己所有的光焰一寸一寸地照亮着人们生活的空间……”
这是对李随国改革政治思想工作所取得的效果的概括,也是对这个热爱战士、热爱生活、热爱理想,具有献身精神的部队基层干部的赞颂。但这里所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达到崇高的诗意的境界,却是含有深厚的意蕴,很值得人品味的。
厚春同志的报告文学作品,当然决不仅仅是我所说的这样一些特点,他所反映的边疆前线的战斗生活和战士们在保卫祖国时所表现的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也让我们认识了新一代军人的新风貌;而且从另一方面证明,他的敏锐深邃的目光,总是特别关心和注意时代风云激荡之处,这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我以为是特别可贵的。法国画家库尔贝曾说:“美,象真理一样,是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有关的,是和能够抓住它的个人有关的,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例的……”在当前现代化建设轰轰烈烈,改革热潮震撼祖国大地的重大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和更新,新的信息纷至沓来,这无疑是报告文学这种样式大展身手的好时候,有人甚至说,现在是报告文学的时代,这虽然不无夸大,但这种最能有声有色地传递信息曲文学样式,越来越受群众欢迎,越来越为读者所欣赏喜爱,却是事实。厚春同志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而且显然还有很大的创作潜力,希望他保持和发扬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以更阔大、更深邃、更睿智的思考,关注腾飞的时代,不仅给我们传递生活日新月异的信息,也为我们传递日新月异的时代之美。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