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3300000011

第11章 走向成熟的曹岩小说(1)

曹岩小说集《棕色雪天》

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二届的学员,在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两年期间,曹岩只给我看过一部题为《苦命果》的中篇手稿。其中颇有一些新奇独特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忘,譬如“我的花园一地胖乎乎的太阳花”之类。而总体看来,这部稿子写得还很不成熟,很不完整,我大概提了一些比较尖锐的近乎“推倒重来”的意见之后,就把这部稿子给“毙”了。

两年当中,也不知道曹岩还写过些什么别的稿子,反正至少是没见到她发表作品。所以,尽管有一度她的善良和勇敢的表现令我诧异和感动,但是坦率地说,关于她的小说创作的前景,我从来没有作过任何乐观的预测和推想。

在这样一种对于曹岩的大体认识的背景之下,突然读到她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89年12月号上的中篇小说《棕色雪天》就不能不让我狠吃了一惊。这吃惊不是“吃惊”于她发表了一部中篇,而是“吃惊”于《棕色雪天》的出色——《棕色雪天》确实是一部近年来出自部队女作者之手的不曾常见的有意味的耐得阅读的小说。我甚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一直很难把它和曹岩联系起来加以思考:这是曹岩写的吗?这里面荡溢着的机智幽默和灵气是属于曹岩的吗?曹岩她是怎样把三重时空打碎而又纠结得如此浑然整一呢?她又是怎样寻找到和把握住这种不温不火的“调子”而将这一切叙述得从容、潇洒、风趣和机巧呢?更让人感到兴味的是,曹岩究竟是怎样从《苦命果》走到了《棕色雪天》?在她艰难跋涉过的小说道路上又出现过怎样的风景呢?

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来考察一下曹岩小说走向成熟的过程了。为了给她的第一个小说集子作序,我阅读了她的主要作品,觉得比较能代表她的水准而又能大致反映她的创作发展轨迹的是三部中篇小说,按照写作时间为序,它们是《小学旧事》(载《莽原》1989年第3期)、《阡陌人树》(载《莽原》1990年第3期)和《棕色雪天》。

《小学旧事》是一部写得比较平实的作品,它的基本内容是作者对小学时代的旧友和往事的回忆的片断连缀。这一段岁月对作者来说大体是平淡的,即便有一些小小的悲欢苦乐和不怎么剌目的美或丑的事物,经过二十年光阴之河的冲刷,也都变得遥远和淡泊了。作者在忆及它们的时候,心境是宁静的平和的,没有了热血沸腾的冲动,也没有了刻骨铭心的眷恋,有的只是过来人的几分理解,几分宽容,几分怅然。就像在某一个秋凉如水的夜晚,当你仰望着在薄云后面缓缓移动的冷冷的月轮,而陷入一种往事的漫忆之中时,情感深处就像周身的肌肤一样,会不时地感到一阵阵微微的寒意,一种温暖的孤独感,和一种世事如烟般的凄清情调(虽然作品讲述的是童少年时期的人事,可我们却难以从中感受到多少金色的童趣和快乐的童心,相反,却能嗅出一丝凄然甚至苍凉的气息。

这固然和“文化革命”的作品时代背景有关,但我认为主要是由作者忆及它们时的“秋夜望月”般的心境所导致的)。

“秋夜望月”忆旧可以使人心静如水,亦可使人的思维清澈如永,透辟见底,使你所回忆的物象栩栩如生,历历如在目前。而这也正是《小学旧事》这部回忆性作品的一大特色。我之所以把《小学旧事》称为“回忆性作品”是我基本上把它判定为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而且,阅读经验告诉我,作品中的那些情境、那些细节、那些心绪和感觉,主要的都不是出自杜撰和虚构,而是源于一种亲自经历,一种切身体验。也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不能不感叹作者对六岁左右往后所经验的人事景境有着如此清晰准确的记忆,哪怕是过了二十年,哪怕是当时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笑话、一声叹息,都能复现得惟妙惟肖,让人有如耳闻目睹。

当然,这样一种准确的记忆和复现,仅仅归功于“秋夜望月”般的心境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的是反映了作者的一种禀赋,一种小说家的良好素质。这就是那种对自身经历和人生体验的天然的感受能力、吸收能力、储存能力和复现能力。小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回忆,一种怀旧,一种重温旧梦。恰恰在这一点上,曹岩是得天独厚的,《小学旧事》也正是得益于此。它基本上是一段记忆的自自然然的流布,老老实实的叙述,从小往大依时序写来,碰到谁写谁,有什么事说什么事(当然都是一些印象深刻,对心灵有所触动的人和事)。

从客观效果看,也许可以把它看做一组人物素描:班主任和女儿芸芸、体育老师和杨桂开、四头、刘祖华,还有老校工和音乐老师,一个一个实实在在,可信可感……这大概也就是我所说的《小学旧事》比较“平实”的“实”。

至于《小学旧事》的“平”,则在于它结构上没有什么经营,语言也还缺乏特色,甚至也还谈不到意境的营造,和深层寓意(或日思想性)的追求。这个“平”是和“实”连在一起的,或者说为“实”所累,即拘泥于真实的记忆而牺牲了想象的飞腾。——我在前面强调复现记忆的重要性当然是以不排斥想象为前提的。众所周知,没有想象的纯记忆恐怕是难以产生创造的,就像是我们要把一部回忆录称做是创作一样将会显得十分勉强。没有想象的文学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点勿容赘述。——《小学旧事》当然还是一部小说,只是想像力还不够开展,因而创造性就显得比较稀薄,因而也就显得比较“平”。

我的猜测大致不错的话,《小学旧事》可能是作者的中篇处女作。它虽然立起来了(亦可以理解为够到发表水平线了),但也是刚刚能立起来而已。就像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雏鹰,虽然是能起立了,能行走了,甚至还能拍打翅膀做欲飞状了,但究竟还不能一飞冲天,翱翔于真艺术的大境界之中。

《阡陌人树》的情景就大不相同了。我不知道它和《小学旧事》真正的创作时间的间距有多长,但我惊异于两部作品之间进步的跨度之大。可以说《阡陌人树》这部作品是开始“飞”起来了。刊物发表时把它作为头条推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阡陌人树》的前身其实就是《苦命果》,我可以依稀读出它往日的面影。但曹岩告诉我,这部稿子改得最苦了,前后做过两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直至改得“面目全非”。我想曹岩在这里苦苦努力的就是一项工作——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这个时期,她的艺术创造的最大障碍恰恰来自她的一种优势,即准确清晰丰富得过于沉重的那分对往事的记忆。她必须挣脱“实事”的压迫,尽情展开想象的也就是创造的双翼。

为此她搏斗得好苦,她的辛苦没有白费。

毛茸茸、水淋淋、原汤原汁的生活实感是进行艺术想象和创造的前提与基础。如不然,我在前面提出的“出色记忆是一个小说家的优秀素质”就纯粹成了白扯。曹岩在《阡陌人树》中对五岁甚至更早的童年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记忆表现得比《小学旧事》还要卓越。但更为卓越的是,在这里她没有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对往事的客观记叙之中,而是加进了浓郁的主观色彩。作品第一节的轻灵而酣畅的笔墨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五岁的“我”眼中的姑妈“晨妆图”——这里有画面:“蒙胧张开眼,阳光如水般涌来。眯着眼睃向窗前,姑妈正沐在光中,齐腰的长发散在一侧。窗外那棵苦命果尖圆的叶子尖圆的影子活活泼泼洒了一身。姑妈袅袅启动木梳,每梳动一下,着光的一面,便有一道道光晕在齿间滑动,扑朔迷离。逆光的一面则如帷幕般厚重。”

这里有音乐:“每篦一次都举到眼前细细地看,并总有什么东西要用手择下,同时将手指顺着篦齿轻轻滑过,就有一串乐声丁东作响。这时我就闭了眼听着,就觉得有什么好东西浸入心中,使人愈发痴迷。一篦,一串丁东。一串丁东,结一个幻想。仿佛心在成长。”

还有一些如梦如幻的感觉:“苦命果在姑妈身上摇曳起伏,使姑妈有一种飘动的感觉。银钗插入发髻后,远看去,活脱一只银色大蝴蝶似落非落似飞不飞的若隐若现地追随在姑妈漆黑的发上。这时那古老的发式,便使姑妈的背影端正地生出光辉来”……

作者从梳头到篦头到盘发髻,再到两种发髻的介绍,再到五枚银钗不同插法的交待,写实的部分是实到家了,也细到家了,不厌其烦,不遗余力。极尽工笔之能事,足够以开一个“×发式”之讲座。如果仅此而已,那必定要失之于琐屑和枯燥。

所幸的是有了如前所述的写意手法的加入,有了想象和夸张,有了情绪和心意的流贯,这才使梳头这一繁琐的日常举动成了一种真正优美的艺术创造,从而烘托出了一片有音画诗效果的动人意境。

追求意境的努力在作品中到处顽强地凸显出来,它也包括对语言的遣词造句和对一种环境的刻意为之。比如作品的开篇:

正是深秋。

云斑斑驳驳写在远天。白鸽灰鸽一点两点剪行着写意。无风。几乎无凤。偶有未落尽叶的枝桠不知为何簌簌轻响。于是便有一两朵金黄旋着飘行而下,于是世界又多一分惆怅一分失落一分离情一分斑驳。

秋总斑驳。

而且,由于这部作品所涵盖的时间跨度长达近三十年,作者对材料的取舍也颇为讲究,该“详”处尽情泼墨,该“略”处则毫不犹豫地省略,以写意手法大块“留白”,巧妙地进行着大时空的转换,造成了一种情节推进和结构布局上起伏徐疾的节奏感。等等这些,都是为《小学旧事》所不及的。然而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作品有了一个总体象征,一个明晰的寓意走向,正是因了这个象征的笼罩和这个走向的提挈,整部作品才显得“形散神不散”,始终被一种恩情所凝聚,并能使人在掩卷之后生发出超越了作品的人物和故事之上的关于人生的一分感叹一分沉思一分怅惘。

《阡陌人树》的象征物就是那棵树,那棵苦命果树。它长在“我”和姑妈的窗前,“秋天的时候,它真的结了一树的红果。”

“可是叶已落尽,那红果在放射形的枝桠上赤裸裸地暗红暗红,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震撼。”冬天,“只剩下精瘦的枝桠在雪中孤零零地放射,将那仍聚在枝头的一簇簇红果,衬得如血一样鲜艳夺目。”它从头至尾反复出现,姑妈每见到它都战战兢兢:

“……人家荒郊野外遇见一棵躲都躲不及,这可好,整日守着……”——这真是一语成谶。它和姑妈的命运之间确有一种神秘的深刻联系,它暗示着姑妈凄苦的一生:它秋天结果,而姑妈是秋天出生的;它叶落果红,只有断了全身的血脉果才红,而姑妈命中注定克夫克子,只有远走他乡,离开亲人才能保全亲人……姑妈在“我”家献出了她的青壮年,晚年回到乡下老家,很快就双目失明,直到患上不治之症,最后凄迷而木然地死去。她笃信命运的安排,从不怀疑,更不反抗,坚忍地默默地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作品结尾那个梦所点破的,她的一生就是在一条泥泞的阡陌上向着一棵苦难之树(结局)踽踽独行,直至终了。这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化或封建迷信造成的悲剧吗?

不。作品显然还有一层隐在的悲剧意味。它具体表现在“我”和姑妈的关系结构上。她是“我”的姑妈,也是“我”的保姆,还是“我”的“母亲”——这是因为她抛开了亲生子女而无法泯灭一个母亲的天性,自然而然就把她的母爱“移情”于“我”。而“我”在感情上把她认作母亲,也是出于儿童对母爱的渴望的天性(妈妈因工作忙无暇顾及“我”),同样是一种“移情”。“我”和姑妈都在潜意识里认可了这种母女感情,不是骨肉却胜似骨肉。因此,“我”对姑妈种种许诺的真诚是无可置疑的,这是一种童心的纯真的美好,与谎言和虚伪绝对无缘。——假若世界由母爱和童心来处理,那该怎样充满了亲爱啊!

同类推荐
  •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南方工业生活气息,有着厚重的乡土情怀,工业生活气息来源于作者在南方多年的漂泊经历,乡土情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歌和怀旧,而是深入到当下乡村生活的内部,对工业时代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精神肌理和生存境况的剖析。
  •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三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三辑

    本书旨在运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热情地赞扬真善关,深恶痛绝地讽刺揭露伪恶丑,意在使每一位读者能够真切地理解寓言的真谛;而且每篇结束都有相应的寓意点拔,方便读者的阅读和学习。让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热门推荐
  • 萌萌的异能者姑娘闯世界

    萌萌的异能者姑娘闯世界

    若不是希溪遇见了贝涵柏。她最好的异能者朋友,她可能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可是,既然她遇到了贝涵柏,就注定她会不一样。大家为她加油吧!
  • 无上魔医

    无上魔医

    魔医现,天下乱!一代魔医的成长史诗。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圣天大陆。
  • 七神花

    七神花

    林平安,一介孤儿,身世可怜,且身患不治之疾,且看他如何与天夺命,在造化与奇迹的眷顾缔造属于他的无上神话。有美女,有热血,有激情…精彩不断,尽在玄幻武侠巨作《七神花》。
  • 我的千年鬼王老公

    我的千年鬼王老公

    同样是召唤术人家招都是金光闪闪高富帅,为什么我却是个凶神恶煞霸道鬼,白吃白喝还白住,最惨就是有脾气,每次召唤还收费,什么你问是冥币还是人民币?明明是个鬼却还要吸血,还好姐自带每月流血buff,哼哼反正没规定是什么血。
  • EXO妍婷时节雪漫舞

    EXO妍婷时节雪漫舞

    隆冬腊月的雪,那是我们的舞;清凉干爽的春,是属于我们的歌。
  • 蚀心蚀骨:总裁,离婚吧

    蚀心蚀骨:总裁,离婚吧

    走投无路之际,她将自己卖给了他,原本以为只是一夜冷冰冰的交易,却不料肚子里多了一颗意外而来的小种子。他是站在云端的豪门贵胄,她是被生活所迫的落魄千金,云泥之别,她从未幻想过与他再有交集。而打掉孩子那一天,她恰好看到他揽着心爱的女友,笑容俊逸而又满足。他恋着心头的明月光,连多余的眼神都不肯赐予她。她谨小慎微的在陆家的夹缝中求生存,只是为了让弟妹能心无旁骛的读书求学。他的恋人在异国出嫁,他喝得烂醉闯入她的房间,误把她当做了他的她。结婚三年,唯一的一夜,她却第二次有了他的孩子。原本以为命运开始垂怜她,他的目光总算是肯为她稍稍停留,可一切却不过是她的一场幻梦。
  • 我最想要的婚姻幸福书

    我最想要的婚姻幸福书

    《我最想要的婚姻幸福书》是一本帮助未婚女子了解婚姻,帮助已婚女子经营幸福婚姻的书。希望那些对爱情仍抱用强烈希望,对婚姻仍满怀憧憬的女子,能通过对《我最想要的婚姻幸福书》中这些或反叛、或传统的精辟观点以及实实在在的事例,更加清晰地认清自己当下的处境,分析自己未来的道路,规划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在拥有忠贞爱情的同时,获得完美的婚姻和幸福的一生。
  • 通职帝圣之开始重生

    通职帝圣之开始重生

    异世界的空间风暴袭击了主角的家乡,做为游戏天才的他和他的伙伴们开启了修炼之路,但主角只想回到原来的世界,寻找除了妹妹以外的亲人
  • 全能回归

    全能回归

    灵魂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穿越千万年,经历了无数的人生后,回到出生的世界,美女接踵而来,财富滚滚而至,权势节节攀升,成就最强全能回归传说。
  • 虎啸东方

    虎啸东方

    北宋初年,王小波起义失败,主将王秋实为躲避官兵追杀,躲进太行山李家庄,以王老实的猎户身份,隐居二十年,取妻生子。儿子王小虎天附异能,每次遇险,都有白虎神相助,他是上古异界霸主的化身。王秋实在仙逝之际,告诉儿子实情,交给他一张起义军藏宝图,并要他找到主帥王小波遇难之前交给少林方丈海生法师才九个月的次子王少主。王小虎身负重任,途经玉峰山仙洞学法,后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找到少主,威振中华东方数国,他从人进化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