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自成去米脂祭祖期间,各种重要朝政和各地重要军情不断地通过驿站或派出专使飞速送往“行在”,而他沿途不管停留在什么地方,都要批阅许多从长安来的文书。凡是需要中央各政府马上遵照他的批示办理的,立刻将批阅过的文书发还。有些照例的公事,他本来可以不用亲自去管,由中央主管衙门以他的名义办理就是了,可是他也要亲自批阅。例如颁布明年的历书,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甲申历”,本来由钦天监推算议定,再由政府颁行就可以了,但他也要在颁布前亲自看看。在封建社会,每年冬季用皇帝的名义颁布历书,俗称皇历。一国之内颁布皇历是皇帝的特权,是皇权的象征。虽然他暂时还未称帝,实际上却是皇帝的身份,只欠正式登极罢了。所以,他十一月下旬在去米脂的路上得到已经刻印好的“甲申历”,十分高兴,竟然不顾鞍马劳顿,在灯下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他望着黄纸书笺《大顺钦颁永昌元年甲申岁皇历》一行红字,一种初掌皇权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充满心头,不觉为之陶醉。
五月,他改襄阳为襄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国号“新顺”。十月初六,义军攻破潼关,孙传庭死于乱军中。十一日,李自成进入西安,定国号为“大顺”。十一月中旬,李自成回米脂祭祖。以上内容未及详写;而本卷情节则从十二月中下旬写起,很快进入崇祯十七年春天的场景。
各路大规模的和小规模的军事活动仍在积极进行。他离开长安去米脂期间,新朝廷的全部机器依然继续装配部件,依然日夜不停地依照着他的意志运转。人们看见李自成不断筹划军事,所向贺捷,已经称得上武功烜赫,夺取天下的胜利为期不远了。而且也看见他关心朝政,留心文字。单看他到了西安之后,于戎马倥偬之中举行考试,修学校,征逸才,举贤能,定服色,改官制,直到颁布皇历,等等,样样举措无不显得这新朝廷正在锐意除旧布新,要不了几年必将文治彪炳,追踪盛唐。在他进入西安以后的短短两个月中,关中士民除很少数被他严厉惩治的大乡宦、大贪官、大恶霸之家以外,几乎是人人都对他怀着真正的崇敬和期望,认为他果然是创业之君。一般老百姓尤其说他是真命天子。
当他从米脂回到长安时,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迎接在一百里以外,面奏了军事和朝廷的各种大事。田见秀等大将率领地位较高的文武群臣,都到三十里以外接驾。其余文武官员和士绅,也有千人以上,跪在城外接驾。
李自成骑着乌龙驹,缓辔徐行。前边有仪仗与器乐前导,香炉中烧着檀香,轻烟氤氲,香满通衢。一个武士骑着高头大马,擎着一把黄伞,走在他的前面。通往宫中去的路上,街道都早已执宽了,整修平了,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铺了黄沙。因为皇上要从这些街道回宫,沿路都净了街,断了行人。当然也有父老们想看一看他们,就跪在街边,伏下身去,不敢抬起头来。
对着这种隆重接驾的情形,李自成在马上忽然想到在商洛山中被围困的日子,有一天他害病还没有完全好,骑马出来,将士们、义勇和穷苦百姓们如何拉着他的马头,密密地围着他。大家看见他大病初愈,围着他欢呼、跳跃,流着眼泪。这情形忽然回到他的心头,可是又分明过去很远了。他又不由得想起进洛阳时的情况,当时也算是很威风的,但怎能和今日的气派相比?今日这般景象,他知道在书中就叫做“出人警跸”,是理所当然的,是从他十几年艰苦转战中得来的。唉!来之不易呀。
忽然他的心思又被眼前的景色激动起来,感到很不平静。他不由得考虑到,一部分东征大军已经开始从韩城一带渡过黄河。李过已经过河了,刘宗敏也要很快动身,他自己将随后起程。想到山西空虚,一路会胜利前进,在北京登极的事不会很久。千秋大业,如今分明已经出现在眼前了。虽然北京他没有去过,可是关于北京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各种说法他听得十分熟悉。他认为,将来的长安城,一定要修得比北京更好,要恢复盛唐的规模。这里有山有水,什么样的花园都可以修建得如同天上一般。他在马上留意看着已经扒宽的街道,一种更雄伟的规划浮现在他的心头。
到了午门,他从马上下来,命百官各回衙门办事,丞相、军师,汝侯刘宗敏,今晚一更以后入宫议事。
一更刚过,刘宗敏、牛金星和宋献策遵旨来到宫中。李自成已经坐在便殿的暖阁中,一边批阅文书,一边等候他们。大家向李自成叩头行礼之后,坐下议事。朝中大事,李自成在回长安的旅途上不断地得到禀奏。尤其是刘宗敏和牛。宋二人,迎接在百里之外,又向他面奏了各种大事,他都十分清楚。所以今晚的会议一开始,他就向刘宗敏问道:
“你已经决定在近几天动身吗?”刘宗敏回答说:“本月二十日是黄道吉日,已经同军师和牛丞相商定,二十日从长安动身。东征的人马,如今都集中在韩城一带待命。少数部队,已经分三路渡过黄河。补之从米脂护驾回来,到蒲城时,皇上命他不必回到长安,他就从蒲城转路向东,先到韩城。他是先锋主将,想来会连夜赶路,如今说不定已经从韩城一带过河了。”李自成转向牛金星和宋献策说道:“你们替捷轩拟好的檄文,几天前我已经在路上看了。还需要改动么?”那檄文稿是宋献策同他的一位幕僚拟就的。听到李自成询问,他赶快恭敬地站起来,回答说:
“那稿子是经臣反复推敲,也请牛丞相与汝侯看过,然后才上奏御前。只是这是第一道东征的檄文,关系极其重大,所以必须等候皇上亲自斟酌,御笔改定,方敢刻版印刷。”李自成轻轻点头,从御案上拿起文稿,交给军师,说道:
“如今我们在一起斟酌斟酌。好,你坐下慢慢念一遍,我们大家细心地听,看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宋献策坐下去,双手捧起缮写工整的檄文稿,用带着豫东日音的腔调,念道:
“大顺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李自成向大家含笑问道:“给捷轩这样的官衔如何?这官衔要载到史册上的,你们再斟酌一下。启东你熟悉历代典章制度,这官街有不妥当的地方吗?”牛金星恭敬地站起来说道:“汝侯此次出征,为大顺朝夺取北京,建立万世宏业,至为重要。所以这官衔名号,必将载入史册,垂至千古。臣等遵照皇上离开长安之前的面谕,几经研究,商定这个称号,并经陛下批示同意。虽说前代无此名号,但我朝隆兴,对前代有因有革,前代所无者不妨新创。臣以为这官衔并无不妥,可以不必再改。”说毕坐下,等候李自成说话。
宋献策站起来接着说:“臣以为汝侯这一官衔很好,不需再改。起初臣等商议,用‘大顺钦命提营首总将军’这个字,皇上用朱笔圈去‘钦命’二字,改为‘倡义’二字,臣等方感到自己识见太浅,深佩皇上天纵英明,识见过人……”李自成笑着说:“这也算不得多么英明。我只是想着,如今还没有打进北京,诛灭明朝,这‘倡义’二字还不能丢掉。等到了北京,举行了登极大典之后,再改用‘钦命’二字不迟。好,献策,你继续说下去。”宋献策接着说道:“汝侯在老八队原有总哨之称,直到近来将士们还习惯地称他为总哨刘爷,表示又尊敬又亲切之意。现在局面变了,倘若仍用总哨二字,一来不雅,二来这气派也太小了。如今捷轩已经封侯,代皇上率领东征的全部人马,用‘提营’二字比较恰当,提营的意思就是提督各营。本来应统称作提营大将军,可是皇上说过,几年内不要设大将军这个名号,所以臣等商量用首总将军名号,实际职同大将军。”刘宗敏说:“罗汝才原来封为大将军,几个月前已经被斩,我们当然不用大将军这个名号。”李自成点头说:“我的意思也只是说几年之内不要再用。如今虽然决定用提营首总将军这个称号,可是将士们倘若感觉不顺口,不习惯,愿意称捷轩大将军也不要禁止,只是各种文书上不用罢了。关防已经制就了么?”宋献策说:“今晚在御前决定之后,明日就可以铸成。臣等商量,关防虽是临时凭信,但将军之位甚尊,可以银质。”李良成点点头,表示同意、一然后说道:“你将檄文念一遍,如没有改动之处,就连夜发下去,赶快刻版。要多印一些,务使沿路各府州县,官绅百姓家喻户晓。你坐下念吧,一字一句地念,念清楚一点。”宋献策坐下去,重新捧起檄文稿子,从头念道:
大顺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民兆于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故特遣本首总,于本月二十日,自长安领大兵五十万,分路进兵为前锋。我主亲提兵百万于后,所过秋毫无犯。我为先牌渝文武官等,审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后边日期写道:大顺癸未十二月X日。这稿头日期没有写,等将来印成之后,用朱笔填进去。显然已经不再用崇祯年号,而只用干支纪年。
李自成听了以后,又接过稿子看了看,微笑点头,提起朱笔,在稿子后边的上方,写一个“可”宇,交还军师。向牛金星问道:
“那北伐诏书的稿子,可拟好了么?”牛金星站起来回答说:“陛下的北伐诏书稿于,臣吩咐几个文臣已经拟就。今日与文臣们又讨论了一遍,改动了几个字,明日早晨即可以送进宫来。那诏书将在元旦颁布,尚有二十多天,所以陛下有时间从容斟酌。”李自成点点头,示意牛金星坐下,又转向宋献策问道:“那一通北伐誓师的文告,我已经在路上看了。捷轩从长安出征的时候,这文告也要刻版印出,通告全军上下。”宋献策说:“臣等认为,此次东征是皇上御驾亲征,汝侯只是先行十余日,所以不须行遣将令。汝侯到了韩城以后,可招集诸将,代皇上行誓师礼,宣布文告,然后大军分路过河。至于已经过了河的将领,不必回到韩城,只要就地举行誓师,向部下宣布皇上的誓师文告即可。”牛金星接着说:“此次皇上出征与往日不同。此是最后一仗,直捣燕京,一举而灭亡明朝。燕京一破,陛下登极,传檄天下,江南可不经大战而次第勘定,所以东征全军誓师,必须隆重举行。”李自成心中兴奋,自己从御案上拿起了文告的稿子,重新细看。看到一半时候,忽然念出声来:
……不榖以渺渺之身,起自银川,兵威所至,壶浆竞迎。兹者三秦底定,定国关中;兴师东渡,直捣燕京。指日戈归牧野,马放华阳,长安定鼎。与万民同登衽席,岂不休哉!凡尔将士,共宜各舒忠愤,用集厥功。其有摧锋陷阵,勤劳懋著之士,裂土分茅,锡之带砺。其或奸宄携贰,及微狠违令者,国有常刑,法将难贷。
凡尔将士,共喻此意,勿焚我庐舍,勿虐我黎民。惟今约誓,其各勉旃。
李自成念毕文告,点点头,用未笔批一“可”字,随即向刘宗敏说道:
“我本来很想立刻率领大军东征,同你一起渡河。可是长安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你先走吧。按照既定方略,你替我提督各营,扫荡三晋。我们在平阳见面,一起从太原北上,从大同往东,入居庸关到北京城下。我们自从起义至今,转战十六年,马上就要攻克北京,大功告成。”刘宗敏说:“明朝在山西的兵力空虚,到太原不会遇到大战。倘若一路顺利,不耽搁时间,看来三月初十左右,可以到北京城下。我如今担心的只有一件事……”李自成问道:“你担心的是什么?”刘宗敏接着说:“会不会崇祯住南京逃跑?这可说不定。要是他逃往南京,事情就有些麻烦。”宋献策说:“只要我们进军神速,崇祯就来不及逃往江南,下一步收拾江南就迅速多了。”牛金星说道:“从前朝古代来看,一国皇帝逃往别处,名叫蒙尘。唐朝皇上就两次逃出长安,元顺帝也是逃走的。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进军越快越好。崇祯想逃往江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自成说道:“我想,崇祯顾虑很多,未必会轻易逃出北京。只要我大军进兵迅速,等他决定逃走的时候,已经晚了。”宋献策紧接着说:“何况我军已经陆续进驻山东,截断了运河。董学礼投降陛下之后,陛下将他由副将升为总兵,已经正准备护送武愫前往淮阴等处。崇祯听到山东、淮北局势已变,必不敢逃往南京。除非从海上逃走,料他不敢冒这种风波之险。”李自成问道:“这个武愫如何?”牛金星回答说:“武愫是进士出身,在明朝虽无显要地位,可是也有一些名气。派他做淮阴一带的防御使,仰赖陛下声威,向地方军民宣布新朝政令,必能收拾那一带的混乱局面。日后下江南的事,并不靠他。只等北京一破,崇祯亡国,陛下命一上将,率军南下,并差一重臣随兵前往,江南可传檄而定。”李自成笑着说道:“平定江南之后,下一步就该派大军出山海关,收拾辽东多年来的混乱局面了。”从米脂回来以后,李自成在牛金星等大臣的辅佐下,处理军国大事,每日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其执事之勤,连一向对他怀有成见的关中士绅,也不能不改变看法,认为他确实像一位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