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0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历史是条长河。当我们回首溯源时,竟满怀欣喜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古老,而且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唯有我们华夏文明。亘古以来,在她的光环下,华夏子孙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华夏文明走向了式微,整个国家和民族都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总少不了一些博学鸿儒挺直的身影。他们超然于物外,笃心国学,甘做薪火相传的桥梁,传道授业的阶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扬光大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历史是面明镜。今天,值此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再次透过这面镜子,去回眸曾经的过往,并把目光定格在清末民初那个国难深重的年代,定格在那些为传统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博学鸿儒身上,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翻阅他们的过往,去感受他们的苦痛,去体味他们的叹息。最终,我们把目光定格在了一个于国学研究十分全面、成就卓著且具有特立独行、忧生忧世性格之人身上。他被称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甲骨四堂”之一;我国现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等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勿庸多言,稍微熟知国学史之人到此都会脱口而出,他就是王国维。不错,我们要介绍的人正是王国维。

首先,对王国维的生平做个简介。

《王国维讲国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庵),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等,浙江海宁人。六岁(1883年)时入私塾就学;十五岁(1892年)时,以全海宁州第二十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二十一岁时(1898年)到上海任《时务报》文书。这可说是他一生事业的开始。此后,他在上海做过《农学报》和《教育世界》杂志编辑;在武昌,为湖北农务学堂译述讲义及农书;在通州师范学堂和江苏师范学堂执教;在学部充学部图书局编辑和名词馆协修,主编译及审定教科书事宜……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携全家避居日本。1916年回国后,于上海主编《学术丛编》,后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1919年,为蒋汝藻(1877-1954)编撰藏书志。1922年,受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应诏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五月初三)上午,至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

由王国维的简介可看出,他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他多与穷困沾连,与忧患为伍。也许正所谓忧患立人,这反而成全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培养了他独特的目光和超于常人的思维,终让他在国学研究方面长人一步,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学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一生的著述多达62种,仅批校的古籍就逾200种。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诸方面。本书就是从这些领域中撷取部分精华,从美学、史学、哲学、文学、经学、戏曲、考据和教育八个方面,以兼顾今人视角的方式去加以阐释。从中,既能领略到《人间词话》带给我们的美感,又能体悟到“人生境界”带给我们的历史厚重感,还有大师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深沉情怀……

由此书,你能体味到大师们出于文化关怀的忧患意识。面对国困民敝,西方文化在物质挟裹下长驱直入的现实,王国维始终保持着清醒而又理性的认识,并且有着自觉而勇敢的担当精神。他说:“窃又闻之: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而未厌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使伏生、浮邱伯辈,天不畀以期颐之寿,则《诗》《书》绝于秦火矣。既验于古,必验于今。”为此,他并没有从全盘西化的极端走向全面否定传统的极端,而始终以一种学术的心态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互融。

由此书,你能体会出大师身上的那种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这种精神,其实质恰是大量人格的写照。具体到王国维从事的考据学上,他特别反对穿凿与附会,既不盲目“信古”,也不贸然“疑古”,而是结合新旧材料审慎地加以考证。他始终坚持学术独立、自由的精神,让学术研究不受权贵干扰,不受权威左右,成为超脱功利的净土。

由此书,你能学到科学的治学方法。王国维在考据方面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不仅其本身合于“科学研究”的精神,而在具体实践中,的确是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其由此取得厚重而光辉的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此方法对后人来说,不仅具实用意义,也更有启谛意义。

由此书,你还能感受到大师的那种“忘我”的人格魅力以及于兵荒马乱、国难深重的年头,所迸发出的那种超脱功利的文人气节。王国维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钻营生计,不结交权贵,不希慕荣华,不期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钻研学问上,把做学问当作了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由此,我们看到了境界之美、古雅之美,知悉了“二重证据法”的科学性,懂得了培育“完全之人物”的重任……

因而,此书既可作为对大师的缅怀,更可作为熟读国学、重温历史、陶冶情操、树德明智、培养健全人格的教材,更不啻为良师益友。

同类推荐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热门推荐
  • 莹莹追鸡之我是肥莹我自豪

    莹莹追鸡之我是肥莹我自豪

    她,是一个肥胖症患者为了改变自身的不足瘦身--整容--.......惨遭陷害入狱、被逼到绝境深处,是梦想、是坚持,让她重新对生活燃起了希望。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王国
  • 本源之瞳

    本源之瞳

    贪婪、欲望、阴邪,人性的邪恶,无所不有……一只黑暗的触手,从不知名的位面,正缓缓地伸了进来,它是试图改变这一切,亦或是另有目的。八年前,十一岁的他,因为一个从天而降的神秘石子,断送了他的一切,因而被送进了荒囚岛。八年后,他重新出来。然而,一切已物是人非,新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接触,而伴随着的,不但有着那只巨大的触角,更还有着一个弥天的大局。世界很大,只是我们太渺小。
  • 绩效预算信息论:信息视角下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与改革

    绩效预算信息论:信息视角下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与改革

    本书基于对政府预算行为人及政府行为特征的基本假设,提炼概括出政府绩效预算所需要的信息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从信息视角诠释了政府绩效预算的管理内容与特征,并通过美国、英国及我国政府绩效预算的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体系。
  • 都市之蜀山传人

    都市之蜀山传人

    千年前,黑蛇妖吸食元神,祸乱人间,为祸苍生,蜀山派高手斩其尸体,摄其元神,关进锁妖塔,千年后,妖界大能闯蜀山,救子嗣,毁锁妖塔,放出无数大妖,一日后,一个神秘的少年自蜀山而下,前往红尘都市,拯救苍生,开启一段梦幻般的旅程。
  •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作出了他独特的文学选择。认真阅读和理解鲁迅文学世界中的“为人生”的实质意义,将有利于我们对鲁迅文学基本思维的细致勘探。
  • 龙魂之异世

    龙魂之异世

    一个龙族少年的异世游
  • 虚空玉阙

    虚空玉阙

    身入悬崖,本以为就此殒命。偶得传承,反开启别样人生。
  • 童真言行

    童真言行

    这是一部记录儿童在日常行为中的童真言行带给成人的欢乐
  •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当代青少年最应了解的各类生物奇谜,以猎奇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本书为青少年知识读物。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