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0200000001

第1章 前言:锋芒褪尽说八旗(1)

明清鼎革之际,满人夺取天下,不能不说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以事实论,灭亡明王朝的并非满洲八旗而是天灾及由此蜂起的农民起义军,而在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吴三桂勾结清军入关之际,很可能又是一场瘟疫让大顺军丧失了战斗力。从历史偶然性的角度上说,“清取明而代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借势而为的机巧之举。

当然,满人的胜利虽有“乘人之危”的嫌疑,但其入关时不过20万兵力,这说明八旗铁骑确有可畏之处。所谓“八旗”,指的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八旗,其首创于清太祖努尔哈赤。但最初并非“八旗”,而只有四旗,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创建的“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14年后(1615年),因兵力扩张,努尔哈赤在原四旗的基础上增设“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镶白旗”(所用旗帜在前四旗军旗上加镶边),合为一般意义上的“八旗”。

“八旗制”很难说是一种创新,因为“兵民合一”的军事组织一向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如蒙古人的“百夫长、万夫长”、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等。如果说创新,努尔哈赤主要在中间层做得更扎实,那就是以女真人的牛录制为基础,每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从兵力配置上说,一旗即相当于一军,而作为最基本作战单位的牛录相当于一个骑兵营,一个旗由25个牛录组成,中间由甲喇作为连接。

最初的八旗,主要靠兼并其他满洲部落而来,其中也加入了少量归附的蒙古人及汉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随着其领土的日益扩张,被征服而归顺的人口越来越多,至清太宗天聪九年(即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式建立蒙古八旗,后来又将俘获或归顺的汉人依例建立汉军八旗。由此,八旗实际上是由满、蒙、汉三个民族组成,而所谓“八旗”,实际上应为“二十四旗”。

八旗中,满、蒙、汉的数量比例并不相等,以入关后的京师八旗为例:满洲八旗占53%,汉军八旗占32%,蒙古八旗占15%。如果算上京师之外的八旗,满洲八旗则占到60%以上。由此也清楚地证明,保证满洲八旗的优势地位是历代清朝统治者的既定国策之一。蒙古八旗中,以科尔沁部(孝庄太后即出于此)、察哈尔部加入最早也最为重要,后来又有额鲁特部、巴尔虎部等相继加入。相比汉军旗,蒙古八旗因归顺较早,加上外蒙古与清廷的战略结盟关系,蒙古八旗与清廷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清朝前期的皇后及王爷福晋大多出自蒙古部落,满蒙通婚既是惯例,也是一种统治手段。

汉军八旗最初是由辽东被虏获的汉人组成。清军入关后,在征战过程中俘获或投降的汉人军队(包括后来“三藩之乱”中的汉兵)也被编为汉军八旗。这些汉人军队,实质上是跟着满人打天下的“从龙之师”,他们在编为汉军八旗后,又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满人的汉化过程。不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汉军同时也受到八旗制度及满人习惯的影响,他们在经历了一个“满化”的过程后与普通汉人已有明显差别。在一般汉人看来,他们更像是“旗人”而不是汉人。

除满人、汉人、蒙古人之外,八旗中还有其他民族,如朝鲜人及东北的“新满洲人”。“新满洲人”指的是生活在大兴安岭两侧(东至西伯利亚,西至蒙古大草原一带)的通古斯语族,如赫哲人、库雅喇人,还有混合了蒙古与通古斯语的部落,如索伦、锡伯、鄂伦春、达斡尔人。这些游牧或渔猎部落在归顺清廷后也相继被“满化”,如乾隆年间被调派到新疆戍守的锡伯族人。他们是目前唯一使用满语作为日常语言的少数民族(关于锡伯族人的这段历史,可参考傅查新昌先生所著的小说《秦尼巴克》)。除此之外,八旗中还有俄罗斯人(雅克萨之战后)、回人(平回乱后),清中期时一度还有藏人归入。从脉络上看,八旗的扩张主要与征战相关,但在清廷建立稳固统治之后,八旗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扩充,因而满、蒙、汉才可以称得上是八旗的主体成员。

八旗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所谓的“包衣”。在满语中,“包衣”的意思为“奴仆”,这部分人主要由历次战争中的俘虏及因犯罪受惩罚的旗人组成,他们在旗籍上被列入另册,且为世袭群体。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的上一代是“包衣”,通常情况下,他们及后代也将一直是“包衣”身份。“包衣”不是八旗中的独立组成部分,而是属于其主人所在的旗。如皇帝的“包衣”属于“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归内务府管理,主要担任皇宫中的各种勤务,而其他王公贵族的“包衣”属于“下五旗”。据《清史稿》的统计,“包衣”佐领共115人,即有115个牛录。

需要指出的是,“包衣”虽然名义难听且其从事的都是琐碎的后勤厮役工作,但他们在一些事务上往往起到重要的“中间人”作用。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人往往比普通旗人更容易获得上升或发财致富的机会。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即正白旗“包衣”出身,但他是康熙皇帝的亲信,长期掌管内务府下属的“肥差”——江宁织造。而且,“包衣”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当官。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当上了大学士、总督之类的高官,如康熙朝正白旗下的“包衣”李士桢,后官至广东巡抚;再如同治朝的湖广总督官文和光绪朝的兵部尚书立山,他们都出身于内务府下的“包衣”。不过有一点,无论这些人当上了多大的官,他们与原来的主人之间仍是主仆关系,而且要听候主人的传差。

除“包衣”外,旗人社会中还有一类边缘群体,即“户下人”。户下人通常指八旗宗室或官员的家中奴婢、庄田的庄丁或差丁,他们不属于旗籍而附属于主人名下。这类群体的来源,有些是入关前被掳掠而来的汉人,有些是买卖而来的人口,另一部分是入关后因土地被圈占而投充而来的庄丁等。

从管理上说,每一旗下设立一名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从一品),两名副都统,正副参领(满语称“甲喇额真”)各5人。都统衙门设在京师,满蒙汉八旗共设24处。各省的驻防八旗,凡兵员2000名以上的设立将军衙门,共13处,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从一品)。八旗中的中级将官为参领(正三品,驻防八旗中则称协领),位在副都统之下,佐领之上,每旗下设5名。驻防八旗除设协领之外,另设独立的城守尉(正三品),其兵员大多在数百人,以负责重要府州防卫(全国共16处)。

参领以下的佐领(正四品),满语称之为“牛录额真”或“牛录章京”,这是八旗中最重要的基层官员。旗人的一切事务包括出征、粮饷、户口、田宅、兵籍、诉讼乃至选秀等均由佐领办理。其战时为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有点类似于“大家长”的角色。佐领在各旗中的人数不等,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九十多人,其职位多世袭。佐领以下,还设有领催、骁骑校等职,以协助佐领管理旗内事务。

作为军事单位,八旗的主体成员为兵丁,其中包括马甲(即骑兵,又称骁骑)、步甲(步兵)及养育兵等。需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男性旗人都能披甲当兵,要想吃上这碗饭,尚需长期训练并经过严格的考选。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清末八旗兵丁约占成年男丁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换言之,旗兵比例只有总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因兵额基本不变,其比例随着旗内人口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但是,这些人并不是旗人的全部,除了军官和兵丁之外,众多的家属、匠役及行政机构也是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坐稳江山后,八旗主要分为两类,一为京师八旗,一为驻防八旗。京戏《梅陇镇》中,风流天子正德皇帝有句台词,“北京是大圈圈套着小圈圈,小圈圈套着黄圈圈”,等到清军进入京城后,原住在内城的汉民均被强令迁至南边的外城,腾出来的房屋分给了八旗官兵及其家属。清初至中期,京师八旗兵力约10万,按驻守范围分别为: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一带,镶黄旗驻安定门内一带,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一带,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一带,镶白旗驻朝阳门内一带,镶红旗驻阜成门内一带,正蓝旗驻崇文门内一带,镶蓝旗驻宣武门内一带。大体而言,两黄旗驻扎内城北部,两蓝旗驻扎内城南部,两白旗、两红旗则位于东、西两厢。各旗的驻防区内,满洲八旗驻地靠近皇城,蒙古八旗中间,汉军旗居于外侧。在这样一个布局下,北京内城实际变成了一座层层设防的大兵营。

从兵种上说,京师八旗设有前锋、护军、亲军、步军、火器五营,康熙、乾隆年间又增设了健锐营、相扑营、虎枪营等特种兵部队。就基本职能而言,前锋营担任出征任务;护军营担任扈从护卫任务;亲军营是皇帝亲率,由领侍卫内大臣总管;步军营负责京师防守与治安;火器营是配备有鸟枪等火器的特殊军队。从人数上说,90%的驻京八旗均在内城,只有外三营(即圆明园护军营、外火器营和健锐营)在颐和园及园寝等处。据统计,清末驻京八旗人数约在13万人左右,如果把“包衣”也算进去,大概有15万人。

驻防八旗通常在10万人左右,其主要为满洲八旗及蒙古八旗组成(只有东三省和广州、福州有汉军八旗),其中盛京、西安、荆州三地八旗人数超过5000人,分别为7000、6500、5700人。根据其驻地的重要性,驻防八旗又分为畿辅、东北、西北和其他地区。按《大清会典》,畿辅八旗主要驻扎在京师周围的直隶地区,有25支驻防部队,编为54佐领,共14238人,其中最大的一支为察哈尔都统管辖的蒙古八旗(120佐领,共10800人),其次为驻密云(2100人)及驻木兰围场(1000人,由热河都统统辖)的满洲八旗。另外,两处皇陵(东陵、西陵)由1460人的旗兵护卫。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灭蛮

    三国之灭蛮

    生为董卓的儿子,董辰表示压力很大,一边是自己亲人,一边是汉人江山,他誓要灭蛮,不让五胡乱华再现,他誓要高句丽不再作死,他誓要东瀛从地球消失。美女?是靠强娶的。人才?是靠抢来的。对手?一个坑,一个压,一个讨好。
  • 五层阶

    五层阶

    重生到了明末,一切都和史书不一样了。杨简变成了杨戬,大学生变成了藩王死士,生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就用血与火倾泻愤怒吧。奴、民、商、士、皇,五个阶级,粉碎。
  • 苍穹有日

    苍穹有日

    和亲的产物,让朱抱墟一出生就明白了政治。重生的心机,给予他的不只是一部《九阳》外加乾坤大挪移的奥秘。草原的恶劣,磨练的不仅仅是他的翅膀,悄然挂起的飓风,吹皱的却是整个中原大地。苍穹有日,天下大明。
  • 痞霸

    痞霸

    现代的吹牛大王加半文盲,随着一次饭店大爆炸穿越到魁朝。结识了一辈子的好兄弟:一个大胡子,并且把大胡子家里搞得一团糟。凭着小聪明两人来到了长胜寨,却发现里面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是这个从来不出众甚至一身坏毛病,邋遢且懒散的王聊居然带着一柄清灵刀、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纠结乌合之众,搞笑的演绎了与众不同的穿越生涯。且看王聊怎样建立自己的辉煌王朝......
  • 刺客信条之澳洲传奇

    刺客信条之澳洲传奇

    我们在耶路撒冷的教堂中祈祷,在佛罗伦萨与威尼斯的高塔上仰望星空,在战火连天的美国土地上奔跑,在加勒比海与北大西洋上航行,在法国巴黎的巴士底监狱赎罪,在蒸汽漫天的伦敦神出鬼没。我们是刺客,“万物皆虚,万物皆允。”是我们的信条。现在,我们将在广阔的澳洲大陆,寻找散落的各地的伊甸碎片与圣器。本书灵感来源于《刺客信条·叛变》和《刺客信条2·文艺复兴》。本书为此系列第一部,后续会有更多。希望喜欢刺客信条的朋友喜欢。以此书致敬信仰永不叛变的圣殿骑士--谢伊·帕特里克·寇马克。
热门推荐
  • 流年死水

    流年死水

    一心为高考的高中生活可能是一潭死水,但是仍然藏着我们的流年。这是一篇关于蠢萌粗线条的二货少女余君与傲娇毒舌嘴硬的牙膏同学刘珩的青春记事。这里的每个人都平凡普通又独一无二,和那年在走廊上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每个少年一样,经历着最好的青春。希望所有偶然读到这些故事的你们,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来源于生活,生活却比故事更精彩。我们没有开挂的人生设定,也同样拥有精彩的青春年华。
  • 公主的复仇计划之樱花下的誓言

    公主的复仇计划之樱花下的誓言

    她,高冷。她。腹黑,火爆。她,活泼,可爱。本应该幸福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她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复仇之路却遇上了他们。
  • 网游战记之玄界

    网游战记之玄界

    得不到的,痛苦;付出许多代价得到,却觉不过如此,痛苦;轻易放弃后却发觉无比重要,痛苦。人生的苦难都在患得患失中度过,如若可以重来,这一切必将变得珍贵无比。“如果能重来...那该多好啊...”
  • 上古世纪之圣战

    上古世纪之圣战

    十八年前,诺亚的勇士多图奇与哈里兰的英雄萨瓦尔放下世仇,利用最为强大的源能量,联手击败了魔帝卡文。斯密。圣战——得以画上暂时的句号。世间正邪黑白,本为同源之水,清浊善恶总有同流之时,千年修道,不及一念成魔!成了魔,又如何?圣战!撕开那层面罩。还能有那份神圣的荣耀?
  • 念力进化狂想

    念力进化狂想

    某个地球平行的未来,人类的自身进化达到了极限,无数达人寻求突破的契机。或许是恶魔听到了人类的愿望,一种诡异的皮角病席卷全人类。无数人的头顶上长出了犄角,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但是有些达人却发现,造成恐慌的犄角,就是人类进化到更高层次生物的契机。一扇通往念力的大门已经悄悄的打开了。神奇的念力,这是人类完全不同以往的进化道路,无数达人前仆后继,为之痴狂。
  • 网游之懒人养成计划

    网游之懒人养成计划

    一个懒了二十年的人被家人逼进了游戏,即使进了游戏还是那么懒,升级找宝宝打,他边睡觉边等着分经验,有人想抢他东西,没关系,他找人保护,NPC基本是他的亲戚,强人基本是他的朋友,不懂事的敌人硬是打扰了他的偷懒计划,一怒之下风起云涌。“梦游”的江湖从次不再安宁。且看龙家少爷如何将懒人计划进行到底。
  • 大明枭臣

    大明枭臣

    他与皇帝生死之交,兄弟相称。他扫灭群雄,收拾旧山河。他出将入相,权倾天下。他逼宫让位,废立皇帝。当朝枭臣,旷世名臣,毁誉随它去!创建国朝崭新制度,奠定万世强盛基业!QQ群517747522
  • 庸盦笔记

    庸盦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在为人为政上,曾国藩是中国古人的楷模;在经商致富上,胡雪岩是中国古人的典范。本书分别以曾、胡为参照,灵活借鉴他们的为人处世智慧,指导人们开创完美人生。
  • 梦里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