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6600000002

第2章 中庸之道:历代官员必懂的金科玉律(1)

中庸之道,在于一个人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改善自身的不足,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内外相合的理想人物。作为古代官场中人,他们更为注重中庸之道在官场上的实际运用,比如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等。尤其是明朝的王阳明,遍读经书的他,穷其一生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官场上实践着中庸之道的思想,不但修炼了自身,并且恰到好处地与同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事实也证明,王阳明运用中庸之道的确很好地处理好了朝廷、大臣、百姓和自己的关系,不但上对得起君王,而且下对得起百姓。

1.才倾于国,众必非之

一个人的才能过于出众了,必然会受到那些心胸狭窄之人的忌妒,尤其是那些官场上的人,本来就有很多怀有不同政见的敌人,如果才能过于出众,就等于是把自己完全置于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一来,人们在看到你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必然会发现你自身所存在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分完美的人,过于出众反而会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非议,甚至是根本无法预料到的麻烦。

这种情况,王阳明在还没有步入仕途时,就曾遭遇过。那是在他22岁参加完科举考试后,内阁首辅李东阳见他未曾上榜,便安慰他不要气馁,来年必中状元,何不在此先作一首状元赋?没想到一句话激起了王阳明的斗志,他一挥而就,其运笔之势及才思之敏捷,顿时震惊了很多人。不料,当时王阳明愤而为之的一件小事却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忌妒之人私下议论,这个人他朝一旦及第,必定会目中无人。结果因为小人从中作梗,王阳明这一等,就等了六年才考中进士。由此可见,才华出众有时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在这六年里,王阳明也从一直被他视为偶像的诸葛亮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与诸葛亮处于同一时期的徐庶身上,王阳明更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当年刘备委身于刘表门下时,徐庶是刘备手下,曹军来犯时刘表不肯出兵,而曹军人多,在双方实力相距甚大的情况之下,徐庶用计放火烧寨,在佯退中令刘备将曹仁引至刘军事先埋伏的地方,结果一举令曹仁损失惨重。徐庶也在出山之后所打响的第一例以少胜多的战斗中名声大振,本想着继续跟随刘备一展宏图,却不料曹操手下的谋士用计将徐庶母亲诱至许昌,并仿其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称母亲身体不适,召徐庶速往许昌。徐庶是个孝子,听闻此消息后心中大乱,等辞别刘备赶到母亲身边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曹操所为。因为徐庶帮着刘备以微弱的兵力打败了曹仁的大军,曹操在惊讶与忌妒之余便使出了这一奸计。

王阳明知道,徐庶的才华虽然不及诸葛亮,但也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奇人异士,只因为其才华过于出众,便被曹操诱至了许昌,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施展过自己的才华。从徐庶的身上,王阳明看到了此时的自己,所以当他在考中进士之后便一直低调行事,再也不锋芒毕露。但很多时候,对于那些才华出众的人来说,并不是你想低调便能低调得了的,即使自己的才华可以隐而不发,但和你接触过的人也可以在彼此的思想交流中很轻易地发现你身上那挡也挡不住的光芒。

在经历了被贬贵州龙场后,回到京城的王阳明收敛了许多,但是因为受到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湛若水宣讲理学的影响,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经论道,之后吕、王崇等人也相继加入。虽然他们终日辩来辩去并没有辩出任何结果,但王阳明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就连比王阳明大六岁的湛若水都逢人便夸赞王阳明的心学,还当众表示:“王阳明和我所说的‘心’并不是一个意思,他所说的‘心’是指人的方寸之心,而我所说的‘心’是万物之心。”文人学者之间的交往,都是因其思想和才华才会聚在一起,本来只是几个文官和京城的文人学者之间在学术上的相互学习和探讨的事,可你说我说他说,传的人多了,王阳明的名气就渐渐变大了。当这些人再聚在一起听王阳明讲学时,心里更是佩服起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王阳明的名字在京城“走俏”起来,加上他的弟子黄绾等人的极力拥戴,王阳明竟然又像在贵阳书院时一样讲起了学,一时之间从者甚多。

作为王阳明的得意门生,黄绾在这件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黄绾可以说是王阳明最为忠实的追随者,在他的大力宣传下,王阳明在这一时期收了很多弟子。但在天子脚下,王阳明的这一举动惊动了很多朝中的大臣。虽然“朱陆学说之争”曾让王阳明在这些人的心中落下了一个口是心非的不好名声,但这些忌妒之人无法凭此来扳倒王阳明,因为这毕竟是学术上的事情,与朝政无关。在得到几位好友的好心提醒后,王阳明也渐渐收敛了一些,可最终还是有人以王阳明门下的弟子中有很多人是朝中官员为由参了他一本。于是,朝廷为了避免官员结党营私,将其调往了南京任职。

经此变故,王阳明来到南京后便有意采取了一些尽量低调的做法,但在他的好友南京礼部尚书乔宇的支持下,很快又有很多江浙一带的文人学子聚拢在了王阳明的周围。很多时候,为了避免过于频繁地聚在一起探讨心学,他们往往选择在晚上聚会。当时,王阳明一位叫王艮的弟子从泰州赶到了南京,而时值盛夏,天气闷热难当,于是王艮便提议:“如此炎热的天气,我们躲在屋子里做什么,此时秦淮河上的风正爽然,我们何不包下一艘大船到河上沐浴晚风,边观秦淮河的夜景,边听先生讲学呢?”王艮的这一提议就像是在一堆干柴上点了把火,这些江南才子激情顿起,很快便包下了一艘船上了秦淮河。事情往往是这样,有了一就会有二,接下来的日子不用王艮提议,往往王阳明还没到,他们就已经早早租下了船。一来二去,这反倒成了南京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泛舟秦淮河聆听王阳明讲学,对于那些学子来说,更是一件雅事之中的“雅事”。

正当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在秦淮河的湖光潋滟中醉心于心学的探讨时,远在京城的崔子钟和汪抑之给他写了封信,看到信后,王阳明淡淡一笑,他并没有把这两位好友的好心提醒当回事,可是他的父亲王华却有些坐不住了。王华知道,他这个儿子的才华之光芒是挡也挡不住的,他只是希望王阳明能够好好反思一下为人与做官上的中庸之道,不要过于张扬了,以免导致与贵州龙场事件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王华把王阳明叫到了跟前,从当初在京城的大张旗鼓讲学开始,到后来的聚众对朱熹和陆九渊学说的公然点评,再到如今的秦淮河泛舟讲学,这位老状元不急不躁地对王阳明进行了说教,而这也无非是在告诉他一个他自己早就深知于心的道理:以中庸之道为人处世。

让王阳明的父亲揪心的是,王阳明京城的朋友崔子钟和汪抑之在信中所提的事情。因为自王阳明开始了夜游秦淮河的讲学后,这件事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之前他们之所以要选择在晚上讲学,不就是想避开众人的耳目吗?可如今虽然是避开了众人之目,却没避开众人之耳。王阳明与学子们夜游秦淮河的事情不知被哪个多事之人传到了京城,又传到了御史杨典耳中,杨典当即跳了起来,说:“这简直是有伤风化,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脸。”因为御史杨典听说王阳明为了发展他创立的心学,每晚都和几位弟子包下一艘花船,一边在秦淮河上泛舟,一边和那些个红粉女子讲他的心学。一气之下,御史杨典向吏部提交了一份举荐书,建议将王阳明调至国子监做祭酒。

经过父亲的一番教导后,王阳明仔细想了想,便不再和弟子们去夜游秦淮河了,依然像在京城时一样,每至晚间,便找个众所周知的地方去讲学论道。他知道,虽然人言可畏,但是只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足够了。

王阳明的这种中庸思想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他过人的才华无法让他实现这一目的。在这一思想的支持及父亲王华的千叮万嘱之下,王阳明在接到吏部让他就任南赣巡抚的任命书后,并没有即刻去上任,而是向上递交了一份辞呈。王华对儿子的这一做法很赞同,但是兵部尚书王琼没有让他们父子俩如意。因为在这位王尚书眼里,此刻南方起义正炽,怀有不世之才的王阳明不去就任,又让谁去平叛呢?

王阳明用他出类拔萃的才华,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很多的荣誉,成为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明朝中无一人能出其右的奇才,但也让他的一生因此而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然而幸运的是,过人的才华也让他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2.“初涉江湖”,最好沿着别人的脚印走

对于初入仕途的王阳明来说,虽然这仅仅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迈出的第一步,但足以让当时年轻的王阳明兴奋不已。因为虽然当年的落榜让他遭遇了挫折,明白了收敛,但毕竟那时的王阳明还没有步入仕途,并不知道官场上的那些是是非非。虽然他的父亲王华当时也在朝为官,并在言传身教中给了王阳明很多的启示,但对于年轻的王阳明来说,这些无法阻挡他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的热情。

28岁的王阳明在被赐予二甲进士第七人后,被暂时留在了工部当差,这一安排的用意是朝廷想对一些新中的进士进行一番观察。对于那些初入仕途的人来说,如果朝中没有善于弄权者做后台,朝廷也不可能一上来就给这些进士一个实缺。因为通常即便是考中了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也只是在翰林院做修撰、编修,但不同的是,一旦进入了翰林院这个看似清闲做学问的部门,日后进入内阁参与辅政的机会将会变得很大。当时的王阳明哪里知晓这些,而即便知晓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因为王阳明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做学问,如果是那样的话还不如待在家里修圣人之道。

“初涉江湖”的王阳明在工部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因为工部在六部的排位虽然被列在了最后,但还是有着相当的实权的——它掌管着整个大明王朝尤其是皇家园林等方面的建设。也就是说,只要是在京城这个地方有个什么破土动工的事情,就全都在工部的管辖范围之内。其中,还包括屯田、水利、交通等方面的事宜。可以说,任职工部是个肥差,而王阳明之所以会一入仕途就被安排到了这样一个既轻闲油水又大的部门,多少也有些他父亲的原因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的关系。但王阳明对这些并不在意,只要是有事做,他就会以自己十倍的精力去做好这份差事,竟浑然忘记了当初科举考试时因才气迸发而受人忌妒致使自己在六年后才金榜题名的事,以为既然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朝堂,那就可以去大展宏图了。

实际上,不要说明朝的官场,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没进官场时期盼当官,真的穿上了这身官衣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事实上,王阳明当时的想法就是,只要尽心尽力地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个好官。他当年所学的中庸之道此刻早已被抛至一旁,就像他在日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一样,在工部任职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所想到的。

上任不久,王阳明便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了一份上疏,尖锐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奏折中直言不讳地提到,如今朝廷最大的忧患是,一些大臣仗着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一边拿着朝廷发给他们的俸禄,一边还要借为皇家修建园林宫殿的机会从中捞取一些好处,就像蛀虫一样,长此以往就会让朝中渐渐滋生一种浮华、享乐之风,令有识之士痛心、贪官污吏欢心,其结果必定是令朝廷的纲纪不振,国库空虚。将这些现状一一指出后,王阳明又向皇帝提出了一个更大的忧患,说现在边疆地区出现的一些战事,就是对皇上的一种提醒:这种腐败行为不仅仅是那些贪官贪污一些银两的事情,受害的直接是老百姓,一旦民怨积沉,日后就不只是边疆出点小小的匪患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掉那些陈年陋习,采取新的政策。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是提出了问题这么简单,而是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更为详细的改革措施,以供皇帝参考,这也就是为后人称道的王阳明的“八项措施”,可谓字字珠玑,一语中的。如果站在朝廷的立场上看,王阳明提出的这些措施针对性很强,他首先从经济和吏治上列出了很多革新的措施,然后又从军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按照王阳明的这些举措来实行的话,对内可以肃清朝廷里的贪污风气、重整朝纲,对外可保大明边疆的稳定。

奏折是呈上去了,王阳明也期待弘治皇帝能够按此实行,但是他等了很久,却没有丝毫的音讯。事实上王阳明所提出的这些,“恭仁俭朴、虚心纳谏”的明孝宗朱祐樘都看过了。虽然他心里对年轻的王阳明也很欣赏,但这些情况朱祐樘在做太子时就很清楚,继承帝位后,他也一直在做着一些改革,其大刀阔斧地肃清后宫及朝堂之举,曾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然而在明孝宗统治后期,由于身体多病,他犯了和他父皇明宪宗一样的错误,信起了佛教,如此一来,很多奸佞之人再次混入了朝中。在这种背景之下,王阳明的奏折自然就如石沉大海了。

同类推荐
  •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圣人出而黄河清”,孔子带着这样的祥瑞之兆出生于山东曲阜,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聪敏好学,20岁时已是鲁国有名的学者。他为政之时,鲁国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百姓知礼守法,安居乐业。他盛年时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虽不被当世所接纳,却不改初衷。晚年回归故乡之后,理诗书,制礼乐,著春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他一生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旷代逸才冯梦龙

    旷代逸才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重生法则:千金狠嚣张

    重生法则:千金狠嚣张

    前世,她天真可爱,软弱可欺,最终被贱女渣男绑架,经受各种折磨,毁容,打断手脚,送入地狱;再次醒来,她重生在地狱中浴血为王,戴上一副可爱的面具笑里藏刀,攻破贱女人鸠巢,斗贱女,虐渣男,踩在他们的尸体上比谁笑的都要猖狂。
  • 恶骨

    恶骨

    歌一曲,生不如蝼蚁有声,死不知岁月无痕。酒一壶,暗而不可见,静而不知人,醉眼难得看青世。三千恶鬼何在?笑一声,花无落尽之时,云无遮阳之日,恶鬼难安枕骨眠。骂一句,上不能达碧落,下不明有黄泉,恶骨自焚饿狼拾八百神明难寻。山无根,盖尽千万枯骨。水无瀛,化去万千怨恨。笑问,佛不言,禅无理。道不可说,法不能闻。何人能回天?
  • Coin硬币

    Coin硬币

    thecoinhastwosides.硬币都有两面,你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也不可能只有坏的一面
  • tfboys寄我一语千年

    tfboys寄我一语千年

    在年少的时候,总是会喜欢上一个人,无论这个人好与坏,无论这个人与你相聚或离散。总会有这样一个人,他印证了你的青春,你一回头,他霸占了你的青春,但却越来越模糊。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爱上的不是他,而是那永不可再回来的青春。但是一旦喜欢上了那个他,就变不回从前了。就回不到那个曾经不喜欢他的自己了。即使结局已成定数,可是还是难免会不由自主的,就这样追随着他的脚步,看着那岁月变迁。曾以为你是我的美丽传说,而我们已无声退出角色。。。。年少的爱慕是可以寂静的,只是以后,我将永远走在少了你的风景里。致青春,致那个深爱着的少年。
  • 风云传世录

    风云传世录

    他,屹立在绝巅,代表了法与道的极致,在他脚下:天地颤栗,众生跪伏。是唯一通晓长生之秘,可堪破生死之谜,亘古难灭,永生不朽的存在。天煞孤星,命定今生,长生于他又有何意义?为打破即定命途,不惜自绝于天地,那怕就此沉寂无尽岁月,也要入轮回,改命局!世间无轮回,我自掌轮回;掌轮回,通幽冥,只为前世缘,今生续,未来可期!历经万世千劫不灭归来,风云再起,再次演绎传奇。手掌双宝:左手九龙吟,右手英雄戟,笑傲风云谁可敌......QQ群:(101910283)有兴趣的盆友们可以进群来一起交流一下。
  • 故乡情韵

    故乡情韵

    本书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爱情为重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个版本的改变,包括情感方面,也出现了逆潮流而动的新鲜事。
  • 天狼之殇

    天狼之殇

    一位名字怪异、不太合群、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高中生,在他18岁生日的那天凌晨,奇妙的获得了一段来自天狼星的记忆传承后,知晓了地球人的起源之谜,明悟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最本质道理。
  • 草莽神话

    草莽神话

    掉落神坛张雨辰穿越古代为九岁孩童,遇上个师傅,修习阴阳功法,纵横武林,成就一段草莽的神话。偷偷地建个群,614890529.
  • 星空的羽翼

    星空的羽翼

    世间一切都是轮回,无穷世界亦是轮回。在这轮回之中,谁,能够争得那一线希望,守得住心中那一丝执念?即便是天倾地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