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99300000001

第1章 答章介庵

人之心,各有所明,各有所弊。古之圣贤亦必亲师取友,好问好察,然后能去其所弊,以适于道。助我之憾、启予之喜,孔子犹有望于其徒,而离索之久,子夏不自知其过,况吾辈乎。仆自问学以来,诚赖朋友讲习切磋,而后此心之是非、义利、公私、邪正取舍渐明,而克治渐密。故尝自念,人不可一日而不求友。

答陈盘溪

后世之学,正坐信此不及,乃自生枝节,自作艰难,以成其意见,不思吾身动静语默、行止久速、视听食息、知识思虑,莫非良知之所为,而一毫之人力无所与焉。......人惟不能循其良知而作好作恶,用智自私,是以动静语默之间,皆失其则。......故君子之学,循其良知而不自私用智以凿其天命耳矣。静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中,中非静也;动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和,和非动也。盖良知妙用有常,而本体不息。不息故常动,有常故常静。常静常动,故动而无动,静而无静。故凡动而无静、静而无动者,物也。良知,心之神明,妙万物者也,体用一原、动静无端者也。知此则知致知之功矣。......循良知而无所亏欠之谓致,致非有所推广增益也。循良知而无所损害之谓养,养非无所充满流动也。......动而不动于欲,则得其本体之静,非外动而别有静也。

古人之学,只在善利之间。后来学者,不知分善利于其心,而计较揣量于形迹文为之粗,纷纷扰扰,泛而无归。故宋儒主静之论,使人反求而得其本心。今既知得良知,更不须论动静矣。夫知者,心之神明、知是知非而不可欺者也。......致知也,故无感自虑,有感自直,所谓有为为应迹、明觉为自然也。是之谓静。若有意于静,其流将有是内非外、喜静厌扰、如横渠所谓累于外物者矣。

夫人者,天地之心。故万物皆我。天地一身,故格物所以致我之知,亲民所以明我之德,合内外动静之道也。

道之不明,正惟学不知心之良知,而伥伥然求之于外;既闻良知之说矣,又或混于见闻知识之真妄错杂者,误认以为良知,而疑其有所未尽。不知吾心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之本体,非见闻知识之可混,而见闻知识莫非妙用,非有真妄之可言,而真妄是非轻重厚薄莫不有自然之知也。故近世学者闻而不信、信而不尽,其蔽盖在于此。

答刘道夫

所以为圣者,在乎良知之能致,而不系乎气质之所重。故学者之希圣,亦惟在乎不欺吾之良知,而不必希高慕远,谓必如何而后为良知也。

答傅石山

心之良知之谓道心,杂以私意之谓人心。知也者,致其良知于人心道心之间而不欺也;行也者,致知之功真实恳到,恒久而不已也。......苟不实致其知,则亦不足谓之知。此圣人致知之学最为紧切、所以异于后儒者也。......并进交修......犹有二也,二则不能无先后也。若无物不实致其知,无时不实致其知,则一而已矣。孰为知焉?孰为行焉?而何先后之可言哉?......君子无时无物不致其知,语默如是,动静如是,学问思辨无不如是,故无时非行,无物非行,而无时无物非知矣。......若谓既无私意、既无客气,而犹未能中道,窃以为无是理也。

答周陆田

君子之学,循其良知。故虽疲形饿体而非劳也,精思熟虑而非烦也,问察辨说而非聒也,清净虑澹而非寂也,何往而不心逸?何往而不日休?故学贵循其良知而动静两忘,然后为得。......于动中求静,而未能动静两忘;求良知于动静之间,而未能循良知之动静也。夫功夫本体非有二也。......良知常动常静,必何动中求静;良知常思常逸,何必别求心逸?故循其良知,之谓大公顺应,之谓居敬行简,聪明睿智,皆由此出。殊途百虑,莫非一致,尝何疏漏隳窳之足患哉!

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凡知视知听知言知动,皆知觉也,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所谓本然之善也。本然之善,以知为体,不能离知而别有体。盖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者也,是以谓之良知,亦谓之天理。天理者,良知之条理,良知者,天理之灵明,知觉不足以言之也。致知云者,非增广其见闻觉识之谓也,循其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知而扩充之,以极其至,不使其蔽昧亏欠、有一念之不实者。......物无方体,知无方体,格致之功亦无方体。物无穷尽,知无穷尽,格致之功亦无穷尽。日积月累,日就月将,而自有弗能已者。、故格物者,圣门笃实真切用力之地,没身而已者也。彼佛氏以事为障,以理为障,既不知所谓格物,而其径超顿悟,又焉有积累就将之实哉?......良知至易至简,而其用至博。若孝亲敬长、仁民爱物之类,千变万化,不可胜穷,而其实,一良知而已。故简易者未尝不繁,而繁即所以为简,非有二也。......离本然之善,则别无可学可问之事;舍学问之繁,则别无至易至简之功也。读书亦问辨之一端。书也者,纪人心善恶是非之迹者也。古人善恶是非之迹,亦吾心善恶是非之迹也。......故古训非外,身心非内也;读书非先,修身非后也。又......教剳谓,人之知识,不容有二。孟子但以不虑而知者名之曰良,非谓别有一知也。今以知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为良知,知视听言动为知觉,殆如椤伽所谓真识及分别事识者。某之所闻,非谓知识有二也。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知,不离乎视听言动,而视听言动未必皆得其恻隐羞恶之本然者。故就视听言动而言,统谓之知觉,就其恻隐羞恶而言,乃见其所谓良者。知觉未可谓之性,未可谓之理。知之良者盖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乃所谓天之理也。犹之道心人心非有二心,天命气质非有二性,源头支流,非有二水。......性非知,则无以为体;知非良,则无以见性。性本善,非由外烁,故知本良,不待安排。......教剳谓,某前书随其位分,修其日履,虽云与佛氏异,然于天地万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复讲,则无以达乎一贯之妙,只缘误良知为天理,于天地万物上良知二字安着不得,不容不置之度外耳。以某所闻,实异乎是。凡所谓日履者,吾心良知之发于视听思虑,与天地人物相感应酬酢者也。夫人所以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者,以其良知也。故随其位分日履,大之而观天察地,通神明,育万物,小之而用天因地,制节谨度以养父母,莫非良知之用。离却天地人物,则无所谓视听思虑感应酬酢之日履,亦无所谓良知者矣。若于天地万物之理一切不讲,岂所谓随其位分修其日履以致其良知者哉?惟是讲天地万物之理,本皆良知之用,然人或动于私而良知有蔽昧焉。权度既差,轻重长短皆失其理矣。必也一切致其良知而不蔽以私,然后为穷理尽性、一以贯之之学。良知必发于视听思虑,视听思虑必交于天地人物。天地人物无穷,视听思虑亦无穷,故良知亦无穷。其所以用力者,惟在其有私无私、良与不良、致与不致之间,而实周乎天地人物,无有一处安着不得而置之度外者也。......某非以学问思辨为后而可缓。但谓学问思辨者,学问思辨其良知耳。善读书者,开发良知之聪明而磨砻之,日精日密,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则大训古典,莫非切己;博识泛观,莫非易简。非外读书而别有尊奉其良知以从事于易简之道。然必真能于读书之际,念念无自欺而求自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乃可谓之开发磨砻、不远人以为道者,而无先后缓急之可言也。

教剳谓,有物必有则,故学必先于格。今以良知为天理,乃欲致吾心之良知于事物,则道理全是人安排出,事物无复有本然之则矣。某窃意,有耳目则有聪明之德,有父子则有慈孝之心。聪明之德、慈孝之心,所谓良知也,天然自有之则也。视听而不以私意蔽其聪明,是谓致良知于耳目之间;父子而不以私意夺其慈孝,是谓致良知于父子之间。是乃循其天然之则,所谓格物致知也。天理之则,民之秉彝,故不待安排而锱铢不爽。即凡多闻多见、其阙疑阙殆、择善而从者,秉彝之知,其则不远。犹轻重长短之于尺度权衡,舍此则无所据,而不免于安排布置,非所谓不远人以为道者矣。

答陶镜峰

尊意似未免疑良知过于简易,致知涉于笼统,须有所裨补增益,然后足以尽其全。此则殆非所以论良知也。良知者,性之昭明灵觉者也。天下无性外之事,无性外之学,凡百虑殊途,无有出于良知之外者。......夫念念循其良知则无忘,念念循其良知而无毫末之加焉则无助。勿忘勿助云者,欲学者惟良知之循,必有事焉而不堕于忘助之病耳,非致知之外,犹有待于勿忘勿助以裨补增益之也。

答徐少湖 二

今之志于学者,往往多谈繁说,而于真心实地上未能着实磨砻锻炼,去偏祛蔽,故施为往往乖戾。

答周良卿

是非之心自一念之是非以至于庶务之是非、古今万变之是非,无不能知。然非必周知庶务、通达万变而后谓之良知。若通达万变而后谓之良知,则赤子安得而有之?犹之明能察色,非必尽察天下之色而后谓之明,聪能听声,非必尽听天下之声而后谓之聪。

答问五条

私意一齐放下,则良心流行不息矣。学与思,即是一齐放下的功夫。......良知是心之神明,贯乎动静者也。良知上用功,则动静自一。若动静上用功,则见良知为二,不能合一矣。

答胡仰斋

夫知良知,而后知所以致良知。良知与知识有辨。知识是良知之用,而不可以知识为良知。......夫知识必待学而能,必待虑而知。良知乃本心之真诚恻怛,不学而能、不虑而知者。而人为私意所杂,不能念念皆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故须用致知之功。致知云者,去其私意之杂,使念念皆真诚恻怛而无亏欠云耳。

答柯双峰

心之本体,犹之太虚。太虚之中,无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染污。苟太虚染污一物,则非复太虚之本体,而不能为无物不有者矣。故凡富贵利达、文章事业、忻戚苦乐、一切爱憎取舍,皆足以为心体之累。

答聂双江

良知二字,就人命根上指出本体功夫,直是真切着明,谓之不学而能,不虑而知,则本体自然一毫人力不与焉。学者循其自然之本体而无所加损,然后为能致其良知。大学言,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自慊而已,曷尝致纤毫之力!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原无艰难溪径,此诚意之旨也。 二 ......青原之会甚善,......但须常常提掇良知头脑,使诸友日就平易简实,无浮泛论议、曲折溪径,乃为有益。

答欧梦举

皆水也,其源一,而其流清浊异。清者不失其本源,浊者失其本源。虽失其本源,然不可以浊者为别一源,虽则清浊未始异源,然不可不知其源之本清也。是故不可混也,亦不可二也。良知与知识,何以异于是?良知至善者也。知识则有善有恶。不知所辨,则认知识为良知,而善恶混矣。歧而二之,则外知识以求良知,良知何从而见哉?......独知也者良知也,慎之者致知也。凡人意念之善恶,无有不自知者。善则慊,不善则不慊。虽小人之为不善无所不至,而其消沮愧悔,自有不能慊于心者。此良知之不容自欺,所谓诚为可掩者也。......程子云,天德王道,其要只在慎独。此尧舜之所以精一于人心道心之间者也。......来书云,考圣贤之经传,参事物之散殊,不过以资吾心之知识,岂藉此以收致知之全功哉?夫君子多学前言往行以畜其德,非以资知识而已也。学者诚能于事事物物之间念念毋自欺而求自慊,则凡考经传、参事物,莫非畜德之学、致知之全功。苟以资吾心之知识,则亦不得谓之致知矣。

夫致知格物之学,先须体认良知明白,而后有所用其力。......知良知之所以为良,则知所以致知;知所以致知则知所以格物;知所以格物则致知之功切近精实,知行合一,非若后世之广其知识见闻,使初学之士泛滥而无所归者比也。

寄何益之

意之善恶,虽小人无有不自知者。慎其独知,毋自欺而求自慊,则知至而意诚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琴赋

    琴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行法阵

    五行法阵

    上古之战,蚩尤战死,魔星封印;应龙、女魃元气打伤,留于世间。千年之后,魔星再现,蚩尤后裔宇之浩携挚爱至友,收灵兽,斩妖魔,行仙阵,战魔星;谱写一段传世神话。
  • 蜜恋甜宠101:恶魔校草求抱抱

    蜜恋甜宠101:恶魔校草求抱抱

    【99%宠文+1%虐】初次见面,安小年就迷糊的把他错认成哥哥,得到了一番冷嘲热讽还获得了新外号“安心机”。到了新家,还把楼下盛辰熙的爱车给砸了,逃到学校,以为可以甩掉这个灾星,不料他和她在一个年级……都说冤家路窄,但这两位竟日久生情。“盛少爷,安小姐把别墅拆了!”“是吗,去请最高级的拆家公司让她拆个够。”“盛少爷,安小姐被一群学生围攻了!”转天,这群学生就勒令退学。“盛少爷,安小姐带一个男人回家了!”就在那晚,安小年被盛辰熙弄得下不来床……【如果全世界都针对你,那我就针对全世界——毕竟能欺负你的,只有我。】
  • 每天一堂销售课

    每天一堂销售课

    从一个刚入行的销售菜鸟到业绩辉煌的顶级销售员,需要多长时间?销售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客户即是敌人又是战友。
  • 温暖遥远不过时光

    温暖遥远不过时光

    他的父亲以前是大侠,现在是贪官。他从小钟鸣鼎食,不知道何为忧患。别人劝告他要独立发展,他只会越听越烦。他大嫂口蜜腹剑,他二嫂尖酸刻薄。当他父亲死后,两位嫂子挑拨他们兄弟的关系,导致兄弟反目成仇。他被打成重伤,逐出家门。他的情人将他带回家中。但是,他情人的父亲将其看做累赘,他的情人又被他昔日的好友所追。人情冷暖使他悲痛绝望,离开情人的家,准备一死了之。此时,一个落榜书生恰好经过。书生不屈不挠的勇气,激励了他。他身受重伤,筋脉尽断,不再适宜练武。所以,他希望通过进入仕途来改变命运。但是,遭到了哥哥的阻挠,使他的生活更加贫困,终于沦落为一名戏子。按照朝廷例律,倡优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既不能够练武,成为一名侠客;又不能通过科考进入仕途,他已是穷途末路。他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他怎么才能够成为一代“枭侠”,令朝廷震惊,让武林闻风丧胆?
  • 孤独的人寂寞中哭

    孤独的人寂寞中哭

    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基调都是那样的凄美。主人公在外人看来,是那么那么的快乐,那么那么的骄傲,那么那么的优秀,却从来都忽视了,其实主人公只是一个孤独的自卑女孩。瑜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她不得不去相信,她需要这种自信的力量,来克服面前的障碍,尽管有些是她自己设的。
  • 倾雪之舞乱君心

    倾雪之舞乱君心

    他是太子,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她是相府千金,才艺双绝,实为现代的一缕幽魂所附;他是厉国第一谋士,温润儒雅;他是少年将军,气宇凛然。      孟雪卿,一朝贵为太子妃,却不知蕴藏着一个惊世秘密。      君啸显:“有些人生本无心,性本凉薄。孤能做的只有更无心,更凉薄。惟有无心方才不觉心痛,惟有凉薄才能无所牵绊。”他漠然转过身,无情的丢下一句:“杀,无赦!”      孟雪卿的嘴角泛起凄美的一笑,“好!斩草除根才是他的本色。”      纵然爱她至情至深,江山面前,他到底还是舍弃了她。      之后的每个午夜梦回,总会被坠入万丈悬崖时那幽怨的一瞥所惊醒。      方才明白,遇到她之前,他的心从未装进过任何女人;      遇到她之后,他的心再也装不下任何女人。          五年后再见,她已记忆全无,化身翩然公子成了响冠他国的妙手神医,曾经的爱和情仇都是过眼云烟,他亦是个陌路人而已。      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相爱却又不断伤害的两个人,到底能不能执子之手,共偕老呢?           本文过程小虐,小虐怡情嘛。推荐自己的新文——惑君咒:“男人”也倾城 ****** 看了简介觉得还不错的话,就请不要犹豫的点击收藏吧;看了内容觉得文笔不差的话,就请不要吝啬点击订阅吧;如果你已收藏和订阅,那就投票给我吧!!读者大大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泉,赐予我力量吧!
  • 我是曹爽

    我是曹爽

    保曹氏,斗司马,名扬四海;征东吴,灭蜀汉,一统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女巫和猫》

    《女巫和猫》

    一个安安静静生活在荒原上的小女巫,简单而美好的安稳生活。
  • 夜行书

    夜行书

    古董这玩意,轻易碰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就是这行当里混饭吃的。我虽然也靠着买卖古董赚钱,却不是靠自己的眼力捡漏过活,而是另凭本事吃饭。正常的古董,因为价格过高,买到手里再转手也没什么利润可图。我找的都是一些沾染上东西,不“干净”的冥器。正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古物缠上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以至于拥有者深受其害,而我打听到这种消息找到他们然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拿到手里,最后高价卖出,可称得上是利润颇丰......开启诡异之旅,探寻古董之秘,夜行书,一本你不敢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