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永历十七年春、正月,世子至自台湾(即康熙二年)。
内难既平,祭告先王,调诸将守汛;回师,以郑袭同归。正月,至思明州。
夏、六月,执户官郑泰,幽之;泰自缢。
世子自台湾回,得郑泰与黄昭往来书;又杨来嘉自北回,疑其有异志。泰不自安,称病金门。三月,世子率兵将入海澄;泰觇知,以为将图己也,举家扬帆出金门。时泰拥众数千、战船百余,有劝勒兵入见世子自明者;泰曰:『吾今日救死耳;若称兵,适重吾罪也』。又有劝投诚者;泰曰:『先平国公已误,岂容再误』。皆不从;舣舟待命。世子遣协理户官吴慎、协理吏官郑斌赍印至金门,传命曰:『两岛地方,听伯总制;余棹明东矣』。泰受印,犹豫未敢入谢;其弟鸣骏力劝之行。
六月,泰入谒,礼待之;翌日,置酒邀议军事,伏甲执之。越日,泰自缢死。
郑泰子缵绪及郑鸣骏逃归清。
鸣骏闻泰死,泣曰:『吾负杀兄之名』。举军踉跄引舟遁;周全斌等追之不及。鸣骏称同安伯、缵绪称永成伯,入泉州投诚——船二百余只、兵八千、文武官四百余员。清以鸣骏为遵义侯、缵绪为慕恩伯,文武员照衔叙用,赏赉有差。
冬、十月,清大举兵,攻破两岛。
自郑鸣骏入泉州,文武官蔡鸣雷、陈辉、杨富、何义等皆先后投诚,合谋会红夷请攻岛自效;许之。十月,靖南王、李总督调投诚官兵船只同夹板船出泉州,以提督马得功统之;自引小船从同安出,黄梧、施琅率漳州船出海澄。令周全斌御泉州大队。十九日,遇马得功于金门乌沙,时夹板船十四只、泉州船三百余号;全斌以二十船冲入其囗〈舟宗〉,往来攻击,红夷炮无一中者,余船望见,披靡不敢前。马得功殿后,为全斌所破;得功赴海死,举船兵将皆没。是日,靖南王、李总督、黄梧、施琅以同安、海澄船济师入岛,世子众寡不敌,退守铜山;清堕厦门、金门城,焚庐屋,大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