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5100000003

第3章

是起于阳者,出于上之命门,而入于下之命门也。盖太阳与督脉,乃阴中之生阳,本子先天之水火,为性命始生之门,故上下出入之处,皆名命门。上节曰贯脊,属肾,此节曰循膂,络肾;犹脏脉之属脏络腑,腑脉之属俯络脏。督脉之从下而上,从上而下,皆从命门而入属络于两肾者也。出于庭孔者,起于阴,而贯脊,属于右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者,起于阳,而下膂,络于左肾。是以阴属阳,以阳络阴,阴阳交互之妙用也。夫男左女右,故上节论女子,此下论男子,良有以夫。)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齐,同脐。此言督脉之原,起于少腹之内,而分两岐。一从后而贯脊,属肾;一从前而循腹,贯齐,直上系两目之下,而交于太阳之命门.是督脉环绕前后上下一周,犹天道之包乎地外也。世人咸谓背为阳,腹为阴,督脉循于背,总督一身之阳;任脉循于腹,统任一身之阴,又不明越人以右肾为命门之义,故已详注于《素问》,而复申明之。督脉分两岐,而内络两肾,越人尚不能详析经义。出分两岐,而入亦分两岐。)

辩脏腑阴阳

经云∶太阴之上,湿气治之。而有肺金之燥,燥湿之相济也,是以脾喜燥而肺喜润。阳明之上,燥气治之。而胃合太阴之湿,脏腑雌雄之相配也,是以阳明不从标本,从中见太阴之湿化。阴阳和平,燥湿相合,则饮食消化,津液营运,而肌肉丰浓;如阴阳不和,则能食而瘦矣。故脾胃之阴湿太过者,宜燥之温之;阳明之燥热已甚者,宜苦寒以泄之。肺与大肠病秋金之燥者,宜清凉以润之;感太阴之湿者,宜温热以燥之。此平治阴阳燥湿之道也。少阴之上,君火主之,而有肾脏之水;太阳之上,寒水主之,而有巨阳之阳∶阴阳标本之相合也。是以水上火下,斯成既济之无咎。若水不上济,则火盛而心悬如病饥;火不下交,则下焦寒而足膝厥冷。故当调摄其水火之升降焉。厥阴之上,风气治之,而有包络之火;少阳之上,火气治之,而有甲木之风。盖火生于木,风自火出,风火之相生也。故火炽者,当先平其风木;风烈者,宜先息其火炎。此阴阳五行,雌雄配合,各有平调之法焉。故善养生者,非惟苛疾不生,更可以延年不老。

辩九窍

经云∶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天地交而生化万物。人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是以人之形身,应天地之日月、五星、山川、溪谷,而人之九窍,亦应地天之泰卦也。上三窍皆偶,下三窍皆奇,(肺、心、肝为阴中之阳,而开窍皆偶;脾、肾为阴中之至阴,而开窍皆奇,此天地炉锤之妙用也。)奇偶之间,名曰人中,盖以此中分人之上下阴阳也。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二阴,(玉师曰∶肾将两脏,故开窍于二阴。)是五脏五阴之气,通于九窍者也。六腑不和,则九窍为之不利,是六腑六阳之气,通于九窍者也。九窍为水注之气,是脏腑之津液,外注于九窍者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上下和平,水随气而营运于外,是天地交而九窍通也。若阴阳不和,则九窍闭塞,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矣。

辩七门

越人《四十四难》曰∶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是谓七冲门。人但知饮食从飞门而入,糟粕从魄门而出。不知所谓门者,有开有阖,有旋转之枢,神气之有出有入,皆由此门。如曰吸门,必先呼出而后能吸入,有如辘轳之有升有降也。夫人之所以养生者,莫先乎饮食,如饮食不下,二便闭癃,多有因于气机不转,人但知降下而不知升提,有如辘轳之绳,西不能下,因东之碍而不升。故曰∶将欲下之,必先举之。此之谓也。

开之曰∶有碍于升者,有碍于降者,宜审别治之,又不可必其升而后降也。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东方生风,春之气也;中央生湿,土之气也,主于夏秋之交,故曰秋伤于湿。(玉师曰∶土主四气之七月八月,故秋伤于湿。)夫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喉主天气,嗌主地气;(嗌乃胃土之门,脾脉贯胃络嗌。)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风乃阳邪,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湿乃阴邪,故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天地阴阳之邪,随人气之上下升降者也。(夏生飧泄,是天气之下降于地也。

肺主天,冬生咳嗽,是地气之上腾于天也。)张开之曰∶因上受之邪,而生在下之病;下受之邪,而生在上之病,故曰生,谓从上而生于下,从下而生于上也。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必疟

温病、疟病,皆邪伏于内,而后发者。寒乃阴邪,冬时阳气内盛,故邪伏于在外皮肤之间。冬至一阳始生,至春阳气盛长,外伏之阴邪,与阳相遇,邪正相搏,寒已化热,故春发为温病也。(阴遇阳则化热,阳遇阴不随正气所化,故与阴气寒热交争。)暑乃阳邪,夏时阳气在外,里气虚寒,故邪伏于里阴募原之内。夏至一阴始生,至秋阴气盛长,内伏之阳邪,与阴相遇,邪正相持,故发为往来寒热之 疟。( 疟,阴疟也。阴邪发阳病,阳邪发阴病,皆人气之所化。)此天地阴阳之邪,随人气之外内出入者也。夫《内经》首重天地阴阳之气,寒暑往来,升降出入,人居天地气交之中,随四时之寒暑往来,而四时之风、寒、暑、湿,又随人气之升降出入。东垣不明经旨,反穿凿缀缉,而安道讥之;安道讥之,而亦不能阐发其经义,是使后人而复讥后人也。

开之曰∶春时阳气盛长,秋时阴气盛长,伏邪必随气而外出,故曰“必”。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古文∶“制生则化”今文改为“制则生化”。)帝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以臣受君,故曰退行一步。)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治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此论地之六节,以应四时之六气也。天道左旋,地道右转,故曰显明之右。显明者,寅正之时,日方显而明,故曰显明,乃厥阴风木所主之时也;君火之位,乃二之气,少阴所主之六十日也;相火之位,乃三之气,少阳所主之六十日也;土气之位,乃四之气,太阴所主之六十日也;金气之位,乃五之气,阳明所主之六十日也;水气之位,乃终之气,太阳所主之六十日也。复行一步,木气治之者,周而复始也。(复言水气,以便接前岁之金制水生。)步者,六十日为一步,以主时之气纪步也。治,主也。承者,下承上也,盖以主时之气在上,而行过之气在下也。如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气,而无承制,则土亢矣;少生气,则不及矣;有木制火生于下,则土化而和平矣。又如初之气,乃厥阴风木主气,如无承制,则木盛矣;少生气,则不及矣;有金制水生于前,则木化而和平矣。化者,即天地阴阳之造化,若太过不及,则有灾眚之变,而不能化生万物,故曰“制生则化”,谓有制而有生则化矣。元人王安道谓改“制则生化”为是,盖亦不明经义者也。此总论五行生克之道,可一言以蔽者,奈何前人 规矩而改错,雕镂深刻,议论纷更,所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非惟求之不得,且使迩者、易者,反可黄可黑矣。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难经·十三难》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脉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此越人论脉之生于中胃,寸生于尺,阳生于阴也。夫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尺者,脉之根也,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是以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主吐伤中胃,而见此脉也。若不因吐而见此脉者,生气已绝于内,即所谓寸口脉平而死者是已。故上部无脉,下部有脉,如树之有根,虽困无害。上下文义,一气呵成。张氏图注云∶凡人之脉,上部有而下部无,乃邪实在上,生气不得通达,故当吐其邪而升其气,否则源塞,故知必死。是张氏以上节论邪,下节论正,一段气脉,分为两截矣。且邪壅于上,而下气不得疏达者,下部之脉必有力而沉紧,未有气壅于下,而反无脉者也。若以无根之脉,而再令吐之,是促之速死矣。予尝诊霍乱之脉,寸尺皆无,脉复者生,不复则死。要知始吐之时,先下部无脉,待师至诊之,并上部皆无矣。越人注《难经》八十一篇,乃采摘《内经》设为辩难,虽义理明显,然其中亦有错误。若再疏注差讹,又为越人之罪人矣。噫!着述难,而笺释亦不易易。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

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夫遽曰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

是五行之气,皆有亢有制也。奚止东方实,而南方当泻乎?要知上二句乃启下之文,下二句乃承上之辞也。意若曰∶假如东方实西方虚者,当泻南方而补北方也。泻南方者,泻东方之实,实则泻其子也;补北方者,补西方之虚,子能令母实也。肺主呼吸,而肾为生气之原,故经言肾为本,肺为末。荀子曰∶未有子富而父贫者。即此义也。然首末经义,重在补虚,(首末是经义,中段是越人释经。)故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当知泻南方,亦所以补西方也。何问其余者,言五行之气,皆可推而论之。设使西方实东方虚,又当泻北方而补南方矣。虽然,东南主生长之令,其气多实;西北主收藏之气,其气多虚。故曰岁半以上,胜之常也。夫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分论主时之气,而各有太过也。东实西虚,泻南补北,统论一岁之气,而有虚实也。(以岁气而兼论人身之五行,皆可。)参论经义,可分可合,庶为得之。

《针经》论

《灵枢》古名《针经》,《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唐·王冰改为《灵枢》,盖亦有所本也。其中论脏腑阴阳,雌雄配合,精神气血,生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爱与恨的代价

    爱与恨的代价

    男主人公看起来是个花花公子,但他特重感情,他敢爱敢恨,他一生爱了很多女孩也让很多女孩恨他,但他一直被女孩们爱着恨着,到最后他尝遍了爱与恨的代价,爱的代价是好的,那恨的代价呢,男主人公为这二个代价付出了华丽而又难堪的一生。
  • 极品灵媒

    极品灵媒

    一个月后,ED社宣布正式解散,这个在灵媒界中迅速崛起的灵媒组织从此在世界上消失。郭子萧带着唐秀回了东北,他在临行前表示他不想出家了,这辈子只想当一个俗人,娶妻生子,再开家地道的饺子店,做个小老板。唐秀自然是嫁鸡随鸡,乐得轻松,漂泊小半生,终于有了依靠,两个人打算在三年后结婚。汪筱惠?行业跳转一百八十度,被郎家伟送到国外留学,学金融管理,作为郎家的儿媳,郎家伟预计在五年以后让汪筱惠担起经营郎氏集团
  • 末世之死亡回档

    末世之死亡回档

    末世降临,主宰的目的究竟何为?重活一世,放下恩怨纠葛,他们能否齐心协力寻得背后的真相?万族入侵,“他”能否再次带领地球生灵,于纷扰乱世之中,为地球搏得一线生机?
  • 青春的岁月年华

    青春的岁月年华

    这是个叛逆的时候,他们玩恋爱,他们玩诡计,他们六亲不认,他们亲如手足,那些年华,是这些叛逆的学生的年华,他们性格古怪,他们慢慢成熟,慢慢的...离别。他们的爱情海誓山盟,他们的爱情烟消云散。
  • 冰林城夏

    冰林城夏

    林夏,一个仅仅18岁的少年,在网吧连续72个小时游戏,疲惫的他缓缓闭上双眼,当他睁开眼睛,眼前的世界再也不是他所熟悉的世界了...他热血勇敢,一步又一步的成长为世界第一的英雄...他热情似火,一个又一个的美女为他爱恨交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此生伊然

    此生伊然

    一场莫名其妙的案件让她卷入时空的交错中。穿越?怎么感觉这副躯体的一点一滴回忆如此清晰。不受宠的慕家二小姐,怎样成功逃出如狼似虎的慕家后院?却又阴差阳错进了皇宫?在年轻皇帝南宫翊辰温柔似水的关怀中逐渐沦陷——他却不信她?为了一个女人赶她走?我既代替她而活,就会好好活下去。我景颜只跪天,跪父母。其他人,就算折了我的傲骨,也绝不退让!冷峻的冰山王爷竟然收留了她?这个天佑的战神竟然这么温柔的待她?还许她一生一世的承诺?若只是利用,何来的一丝心痛和不甘?步步惊心,步步倾情。上溯时空之间,我只要君一人。此生伊然,此生为伊而然。
  • 天启决

    天启决

    十五岁的少年.....命运的束缚,父亲被人掳走,母亲受了重伤,求怪神医为其母续命...崇拜神医神通.一心拜师,反遭拒绝,不料被怪医扔在璇鼎崖寻找千年陀螺花...历尽艰辛,偶得神花,不料遭到护花神龙威吓,卷进西域五魔屠龙风波...唤醒花内魂灵,善良的心灵得到神龙的青睐,化为龙源为少年洗髓换脉...九彩霸气血源,当今大陆第一血脉,万年出一位.....封印在体内的上古血印冲破,天启决又一次面世,需顶尖血脉者修炼.....种种机遇,少年脱胎换骨,修炼武技,离开上古遗村,闯荡大陆......
  • 守望之书

    守望之书

    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我和你相互依存,或许某一天生命会终结,会沦为丧尸,但是请记住,我曾伴你走过那段最艰难的时期,dear!
  • 一入你怀深似海

    一入你怀深似海

    我把什么都给了你,还是不能给你幸福,东方蛊,我把命赔给你吧。——北冥玦所有的人都背叛了我,唯一一个没有背叛我的人,我背叛了他。——东方蛊“王爷王爷!你就答应我吧...”洁衣男子冲冰山脸北冥玦撒娇。“答应了有什么奖励么?”北冥玦邪邪一笑,搂上了他的纤腰。“北冥玦!你歇一天能死吗!?”东方蛊幽幽的眼神里染上了些许怒气,盯着他默默地生闷气。谁知好景不长...小受居然变得失魂丢魄...傲气的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