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0100000133

第133章

石所得柳文凡四本:其一得之于乡人萧宪甫,云京师阎氏本;其一得之于范衷甫,云晏氏本;其一得之于临安富氏子,云连州本;其一得之于范才叔之家传旧本。阎氏本最善,为好事者窃去。晏氏本,盖衷甫手校以授其兄偃刊之,今蜀本是也。才叔家本,似未经校正篇次,大不类富氏连州本,朴野尤甚。今合三本校之,以取正焉。如刘宾客序云,有退之之志并祭文附于第一通之末,盖以退之重子厚叙之意云尔也。蜀本往往只作“并祭文”,其他有率意改窜字句以害义理者尚多。此类或作字、一作字、衍字、去字,此三本之相为用也。然亦未敢以为全书,尚冀复得如阎氏本者而取正焉。方舟李石书。

河东先生集记后

世所传昌黎文公文,虽屡经名儒手,余昔校以家集,其舛误尚多有之,用为之训诂。柳柳州文,胥山沈公谓其参考互证,是正漫乙,若无遗者。余绎既久,稽之史籍,盖亦有所未尽:《南岳律和尚碑》以广德先乾元,《御史周君碣》以开元为天宝,则时日差矣。窦群除左拾遗而《表》贺为右拾遗;连山复乳穴而《记》题为零陵郡,则名称差矣。《代令公举裴冕状》,时柳州盖未生;《贺册尊号表》,时已刺柳,而云礼部作。其他舛误,类是不一。用各疏于篇,视《文公集》益详。诸本所余,复编为一卷,附于《外集》之末,如胥山之识云。淳熙丁酉秋八月中瀚,临邛韩醇记。

跋柳柳州集(陆游)

“此一卷《集外文》,其中多后人妄取他人之文冒柳州之名者,聊且裒类于此。子京。”

右三十一字,宋景文公手书,藏其从孙晸家。然所谓集外文者,今往往分入卷中矣。淳熙乙巳五月十七日,务观校毕。

郡斋读书志(晁公武)

《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一卷右唐柳宗元子厚也。后魏济阴公某之裔。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终于柳州刺史。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微。既窜斥,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悲恻。在柳州,进士走数千里从学,经指授者,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集中有《御史周君碣》,司马温公《考异》以此碣为周子谅碣,实开元二十五年,宗元作天宝时,误。按:子谅以弹牛仙客杖流瀼州,死蓝田。《旧唐书·纪》、《牛仙客传》及《玄宗实录》皆载之,而此碣殊疏略。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

《柳柳州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唐礼部员外郎、柳州刺史河东柳宗元子厚撰。刘禹锡作序,言编次其文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当时本也。或云,沈元用所传穆伯长本。

《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别录》一卷、(按《文献通考》作二卷。)《摭异》一卷、《音释》一卷、《附录》二卷、《事迹本末》一卷。方崧卿既刻《韩集》于南安军,其后江阴葛峤为守,复刊《柳集》以配之。《别录》而下,皆峤所裒集也。《别录》者,《龙城录》及《法言注》五则。《龙城》,近世人伪作。

《重校添注柳文》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姑苏郑定刊于嘉兴,以诸家所注,辑为一编。曰《集注》,曰《补注》,曰章,曰孙,曰韩,曰张,曰董氏,而皆不著其名。其曰重校,曰添注,则其所附益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

《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唐柳宗元撰;宋韩醇音释。醇字仲韶,临邛人,其始末未详。《宗元集》为刘禹锡所编,其后卷目增损,在宋时已有四本:一则三十三卷,为元符间京师开行本;一则曾丞相家本;一则晏元献家本;一则此四十五卷之本,出自穆修家,云即禹锡原本。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曰:“刘禹锡作序,称编次其文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当时本也。”考今本所载禹锡序,实作四十五通,不作三十二通,与振孙所说不符。或后人追改禹锡之序以合见行之卷数,亦未可知。要之,刻韩、柳集者自穆修始,虽非禹锡之旧,第诸家之本,亦无更古于是者矣。政和中,胥山沈晦,取各本参校,独据此本为正,而以诸本所余者,别作《外集》二卷,附之于后,盖以此也。至淳熙中,醇因沈氏之本,为之笺注,又搜葺遗佚,别成一卷,附于《外集》之末,权知珍州事王咨为之序。醇先作《韩集全解》,及是又注柳文,其书盖与张敦颐《韩柳音辩》同时并出,而详博实过之。魏仲举《五百家注》,亦多引其说。明唐觐《延州笔记》尝摘其注《南霁云碑》,不知“沠穴之奇”句,本潘岳《马沠督诔》。是诚一失,然不以害其全书也。

《增广注释音辩柳集》四十三卷旧本题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宗说,南城人,始末未详。敦颐有《六朝事迹》,已著录。纬字仲宝,云间人。据乾道三年吴郡陆之渊序,称为乙丑年甲科,官灊山广文,亦不知其终于何官也。之渊序,但题《柳文音义》。序中所述,亦仅及韩仿祝充《韩文音义》传柳氏《释音》,不及宗说与敦颐。书中所注,各以童云、张云、潘云别之,亦不似纬自撰之体例。盖宗说之注释、敦颐之音辩,本各自为书,坊贾合纬之《音义》,刊为一编,故书首不以《柳文音义》标目,而别题曰《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也。其本以宗元《本集》、《外集》,合而为一,分类排次,已非刘禹锡所编之旧。而不收王铚伪《龙城录》之类,则尚为谨严。其音释,虽随文诠解,无大考证,而于僻音难字,一一疏通,以云详博则不足,以云简明易晓,以省检阅篇韵之烦,则于读柳文者,亦不为无益矣。旧有明代刊本,颇多讹字。此本为麻沙小字版,尚不失其真云。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二十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其版式广狭,字书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纤毫不爽,盖二集一时并出也。前有评论诂训诸儒姓氏,检核亦不足五百家。书中所引,仅有《集注》,有《补注》,有《音释》,有《解义》,及孙氏、童氏、张氏、韩氏诸解,此外罕所征引,又不及《韩集》之博。盖诸家论韩者多,论柳者较少,故所取不过如此。特姑以五百家之名,与《韩集》相配云尔。书后《外集》加封诰词之类,而《法言注》五则,亦在其中。又附以《龙城录》二卷,序传碑记共一卷,后序一卷。而《柳文纲目》,文安礼《年谱》,则俱冠之卷首。其中如《封建论》后附载程敦夫论一篇,又扬雄《酒箴》、李华《德铭》、屈原《天问》、刘禹锡《天论》之类,亦俱采掇附入。其体例与《韩集》稍异。虽编次丛杂,不无繁赘,而旁搜远引,宁冗毋漏,亦有足资考订者。且其本椠锲精工,在宋板中亦称善本。今流传五六百年,而纸墨如新,神明焕发,复得与《昌黎集注》先后同归秘府,有类乎珠还合浦,剑会延津,是尤可为宝贵矣。

楹书隅录(杨绍和)

宋刊《添注重校音辩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二十四册、四函此本题《添注重校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按何义门《读书记》云:“康熙丙戌,假吴子诚所收宋椠大字本《柳集》,缘失序文、目录,不知出于谁氏,合《非国语》二卷,共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焉。虽阙十之二,然近代所祖刊本,皆莫及也。”又云:“陈氏《书录》曰:‘姑苏郑定刊于嘉兴,以诸家所注,辑为一编。曰《集注》,曰《补注》,(何跋阙此六字,按《书录》补。)曰章,曰孙,曰张,曰童氏,而皆不注其名。曰重校,曰添注,则其所附益也。’疑即郑定所刊。”又校语中称大字本者数条,证之此本,无不吻合,是即义门所据校、直斋所著录者也。又予藏宋椠岳倦翁《愧郯录》,亦剞劂于禾中,其行式字数及板心所记刻工,若曹冠宗、曹冠英、丁松、王显诸姓名,悉同此本,则为郑定嘉兴所刊,愈无疑义。《愧郯录序》署嘉定焉逢淹茂,此本必同时受梓,盖郑定之知嘉兴,正在宁宗朝也。斧季谓《柳集》传志绝鲜,故义门以得见残帙为幸。此本通体完整,(有钞叶数十番。)弥足珍已。往于江南获《百家注本》,乃传是楼故物。此本卷首有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则竹垞旧藏也。同治丙寅购于都门。庚午山阳东郡杨绍和勰卿甫识。

河东集叙说

东坡云:子厚之文,发纤浓于古简,寄至未予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又云,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吕居仁云:韩退之文,浑大广远难窥测;柳子厚文,分明见规摹次第;初学者当先学柳文,后熟韩文,则工夫自易尔。

浮休先生云:扶导圣教,戋刂除异端,以经常为己任,死而无悔,韩愈一人而已。非独以属辞比事为工也。如其祖述典坟,宪章骚雅,上轹三古,下笼百氏,极万变而不华,会众流而有归,逌然沛然,横行阔视于著述之场,子厚其人也。彼韩子者,特以醇正高雅,凛然无杂,乃得与之齐名尔。必也兼育博记,驰骛奔放,则非柳之敌。

陈长方云:柳子厚之才,韩退之有所不逮。但韩公下笔便以三代为法,其文章如人,少年暮年毛发不同,而风仪皆此人也。子厚在中朝时,尚有六朝规矩,读之令人鄙厌。自永州以后,始以三代为师。至淮西一事,退之作碑,子厚作雅,逞其余力,便觉退之不逮,子厚直一日千里也。死于元和十二年。退之长庆间著述,觉子厚瞠若其后耳。余尝以三言评子厚文章曰:其大体如纪涓子养斗鸡,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以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

《邵氏闻见录》云: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柳子厚之文,自史中来。

金华先生程子山曰:前辈谓退之、子厚皆于迁谪中始收文章之极功,盖以其落浮夸之气,得忧患之助,言从字顺,遂造真理耳。

河东集凡例

韩柳二集,阁、京、杭、蜀及诸郡本,或刊韩而遗柳,或刊柳而遗韩,以故板帙大小不相侔,而注释亦未尽善。惟建安所刊五百家注本,二集始具。然所引蔡梦弼、任渊、孙汝听、刘崧、韩醇、童宗说、张敦颐、陈颚诸家注文,(蔡增注,任、孙、刘、韩、童并全解,张音辩,陈音释。)间多厖杂,而胥山沈晦辩,云间潘纬音义,却未附见,非阙与?今并会穊增入,且板帙与韩集大小等,亦学者之一便也。今举凡例于左:

一、阁、京、杭、蜀及诸郡本,互有同异,今并加雠校,仍于正文之下注云:一本作某字。其间是正颇多,观者当自知之。

二、他本所引注,有不载所出之始,而载后人所引用者,盖未深加考索耳,今并订证删改。

三、嘉禾注本引黄唐《柳文雌黄》于篇章之后,其辞每多诋訾,殊非崇尚此集之意,今删去。

四、卷帙所载篇章,诸本互有先后,今并从沈晦本所定次第。

五、旧注引某氏云者,并仿朱子《离骚集注》例,皆删去。

六、中有如骚叶音者,更不赘音,可以意求。

七、中有增注,又诸本所阙者,今择其的当者添入。

八、每篇题下注所作日月,皆参以年谱,其事关系时政及公卿拜罢日月,系博采新旧史考定。

九、皇朝庙讳及唐旧讳,并见《昌黎集》例。

同类推荐
  • 至正集

    至正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容止

    容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udfog and Other Sketches

    Mudfog and Other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颜元集

    颜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聆风悲

    聆风悲

    一国之女,掩盖自己的身份去到一座荒凉的边塞小城。。。住破旧的旅馆。临走时写一封书信交给了女皇,自己想体验边塞的生活,晚些回来。于是,旅途就展开了。。。初次写作,所以勿喷。谢谢合作。
  • 废材重生罂花颜域

    废材重生罂花颜域

    学校的校花,在一旅游过程中出了事情,当她在一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了,遇见了一个玩世不恭的王爷,他还赖上了她,“丫头,你是永远也甩不掉我的,本王已经认定你就是我未来的王妃了,此生本王只娶你一人,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我说这位高傲的王爷你好,我打算不认得你,谁告诉你我是你的王妃了,你的王妃还是留给别人吧,哼╭(╯^╰)╮”“丫头说什么呢,小心我....”“唔.....”
  • 无间道之热血校园

    无间道之热血校园

    青春喷薄如火,热烈如血,激荡的青春,澎湃的热血是与脉搏一同律动的存在。兄弟是战场的掩护,生命不分彼此;兄弟是危的险挡箭牌,可以彼此鼻青脸肿;你权倾朝野,我为你骄傲;你走头无路,我为你开道;这一生,生死与共,不离不弃----致兄弟
  • 末世之第五纪年

    末世之第五纪年

    太阳风暴强烈暴发,地球上各种生物发生变异,病毒不再可以医治,蚁虫不再弱小,枪炮不再能保护自己,末世不期而至,屌丝刘志凭借预知下一秒的异能与一粒种子,在幸存的人类中崛起,但末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梧桐叶的爱恋

    梧桐叶的爱恋

    艾梧桐,她是个豪门女,但她的身上从未有过大小姐的气息,而她的生活因为一个人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舍弃一切互相依靠的他们

    舍弃一切互相依靠的他们

    前世无父无母相互依靠的一群人舍弃了一切后终焉----转生在一个未知的异世界。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和种族和前世只能幻想的事情,存在着无限幻想和自由的异世界!没有不能抗衡的力量,只有未成熟的勇敢。强烈的战斗意志,过于的勇敢,是冷静正在发育。逆风而上,正是他们的作风!(希望大家看的愉快!)
  • 地狱童子

    地狱童子

    这个世界上生活着很多我们无法看到的居民,它们与我们一样主宰着这个世界,我们主宰白昼而它们主宰黑夜...有时我们相敬如宾,有时它们却会张牙舞爪的向我们扑来!回头看看,它们是不是在你身边......地狱童子第二部已发表,敬请欣赏!
  • 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由于全书内容涵量巨大,我们将其拆为A、B两卷。A卷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走向未来的现代工业,共十卷。B卷包括: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透析万物的物理时空、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广袤绮丽的地理、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蔚蓝旖旎的海洋、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共八卷。
  • 异度高校

    异度高校

    死亡的高校,无尽的轮回。肖六仅仅只是一名大一新生,在某一天,他发现自己上了大半年的学校竟然是恐怖的地狱。如同养蛊,让学生不断的优胜劣汰,在一次次恐怖的电影世界里面生存。一次次变强,弱者只有死亡....
  • 小窗幽记(中)

    小窗幽记(中)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