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0100000125

第125章

非曰:耳之于声也,犹口之余味也。苟说新味,亦将卑乎?乐之说,吾于《无射》既言之矣。

射鷃(射,食亦切,鷃,于谏切。)

平公射鷃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今君嗣吾先君,射鷃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于颜,乃趣舍之。(自“昔吾先君”至“杀之”,新附。叔向,羊舌脄也。趣,音娶。)

非曰:羊舌子以其君明暗何如哉?若果暗也,则从其言,斯杀人矣。明者固可以理谕,胡乃反征先君以耻之耶?是使平公滋不欲人谏己也。

赵文子

秦后子来奔,赵文子曰:“公子辱于敝邑,必避不道也?”对曰:“有焉。”文子曰:“犹可以久乎?”对曰:“国无道而年谷和熟,鲜不五稔。”文子视日,曰:“朝不及夕,谁能俟五?”后子曰:“赵孟将死矣。怠偷甚矣。(偷,苟也。)非死逮之,必有大咎。”(自“秦后子”至“五稔”,新附。)

非曰,死与大咎,非偷之能必乎尔也。偷者自偷,死者自死,若夫大咎者,非有罪恶,则不幸及之,偷不与也。左氏于《内传》曰:“人主偷必死。”亦陋矣。

医和

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赵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文子曰:“君其几何?”对曰:“若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自“平公”至“视之”,自“文子曰君其几何”已下,新附。)

非曰,和,妄人也。非诊视攻熨之专,而苟及国家,去其守以施大言,诚不足闻也。其言晋君曰:“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凡医之所取,在荣卫合脉理也,然则诸侯服,则荣卫离、脉理乱,以速其死;不服,则荣卫和、脉理平,以延其年耶?

黄熊

晋侯梦黄熊入于寝门,子产曰:“鮬殛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云云。)

非曰:鮬之为夏郊也,禹之父也,非为熊也。熊之说,好事者为之。凡人之疾,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有怪梦,罔不为也,夫何神奇之有?

韩宣子忧贫

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曰:“栾武子无一卒之田,(云云,上大夫一卒之田。)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云云。)宜及于难,而赖武子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修武子之德,而离桓子之罪,以亡于楚。(云云。”)

非曰:叔向言贫之可以安,则诚然;其言栾书之德,则悖而不信。以下逆上,亦可谓行刑耶?(谓栾书杀厉公也。)前之言曰:栾书“杀厉公以厚其家”,今而曰:“无一卒之田”;前之言曰:“栾氏之诬晋国久矣”,用书之罪以逐盈,今而曰:“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则吾恶乎信?且人之善恶,咸系其先人,己无可力者,以是存乎简策,是替教也!

围鼓

中行穆子(中行穆子,荀吴也。)帅师伐翟,围鼓。鼓人或请以城畔,穆子不受,曰:“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夫守而二心,奸之大者也。”(自“以城来”以下,新附。鼓,白翟别邑。)

非曰:城之畔而归己者有三:有逃暴而附德者,有力屈而爱死者,有反常以求利者。逃暴而附德者庥之,曰:德能致之也;力屈而爱死者,与之以不死,曰:力能加之也。皆受之。反常以求利者,德力无及焉,君子不受也。穆子曰:“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是焉知非向之二者耶?

具敖

范献子聘于鲁。(范献子,士鞅也。)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曰:“不为具、敖乎?”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公名具,伯禽之曾孙。武公名敖,献公之子。)献子归,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

非曰:诸侯之讳,国有数十焉,尚不行于其国,他国之大夫名之,无惭焉可也。鲁有大夫公孙敖,鲁之君臣莫罪而更也,又何鄙野之不云具、敖?

董安于

下邑之役。(下邑,晋之邑也。)董安于多。简子赏之,辞曰:“(云云。)今一旦为狂疾,而曰必赏汝,是以狂疾赏也,不如亡。”趣而出,乃释之。(战功曰多,安于,赵简子家臣。)

非曰,功之受赏也,可传继之道也。君子虽不欲,亦必将受之。今乃遁逃以自洁也,则受赏者必耻。受赏者耻,则立功者怠,国斯弱矣。君子之为也,动以谋国。吾固不悦董子之洁也。其言若怼焉,则滋不可。(怼,徒对、杜罪二切。)

祝融(已下《郑语》。)

史伯曰:“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彰,虞、夏、商、周是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昆吾,祝融之孙。陆终第一子名樊,为己姓,封于昆吾。昆吾,卫也。夏衰,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篯,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豕韦,彭姓之别封豕韦彭者也。商衰,二国相继为商伯。)当周未有,融之兴者,其在羋姓乎?”(羋,音弭,楚姓也。史伯,周太史也。自“黎为高辛”至“功大矣”,自“虞夏商周”已下,新附。)

非曰:以虞、舜之至也,又重之以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左氏》:“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注:幕,舜之先,与《国语》不同。《郑语》:“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生物。”注:虞幕,舜后。虞,思也。协,和也。)而其后卒以殄灭,武王继之以陈,覆坠之不暇。尧之时,祝融无闻焉。祝融之后,昆吾、大彭、豕韦,世伯夏、商。今史伯又曰:“于周未有侯伯”,必在楚也。则尧、舜反不足祐耶?故凡言盛之及后嗣者皆勿取。

褒神

桓公曰:“周其弊乎?”史伯对曰:“殆于必弊者也。(《国语》与坊本“殆于共弊”。)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云云。)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伺于王庭。(云云。)天之生此久矣,其为毒也大矣。申、缯、西戎方强,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申,姜姓,太子宜臼之舅也。缯,姒姓。申之与国也。西戎亦党于申。王,幽王也。自“今王”已下,新附。缯,慈陵切。)

非曰:史伯以幽王弃高明显昭,而好谗慝暗昧,近顽嚚穷固,黜太子以怒西戎、申、缯,于彼以取其必弊焉可也;而言褒神之流祸,是好怪者之为焉,非君子之所宜言也。

嗜芰(已下《楚语》。芰,音枝,菱也。一作“艾”,非是。)

屈到嗜芰。(屈,居勿切。)将死,戒其宗老曰:(家臣曰老。宗老,为宗人者。)“苟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去,羌吕切。)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其以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屈到,楚卿。屈建,到之子。自“国君”已下,新附。)

非曰,门内之理恩掩义。父子,恩之至也,而芰之荐不为愆义。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吾未敢贤乎尔也。苟荐其羊馈,而进芰于笾,是固不为非。《礼》之言斋也,曰:“思其所嗜。”屈建曾无思乎?且曰违而道,吾以为逆也。

王曰:“祀不可已乎?”对曰:“祀所以昭孝、息民、抚国家、定百姓,不可以已。夫民气纵则底,(底,著也。)底则滞,滞久不振,生乃不殖。”(王,楚昭王。对,楚平王之子子期之对也。)

非曰:夫祀,先王所以佐教也,未必神之。今其曰“昭孝”焉,则可也;自“息民”以下,咸无足取焉尔。

左史倚相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宝也几何矣?”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又有左史倚相,能使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自“聘于晋”至“观射父”,新附。)

非曰:圉之言楚国之宝,使知君子之贵于白珩可矣,而其云倚相之德者则何如哉?诚倚相之道若此,则觋之妄者,(女巫曰觋。)又何以为宝?非可以夸于敌国。

伍员(《吴语》。员,音云。)

伍员伏剑而死。(鲁哀十一年死。伍员,伍奢之子子胥也,名员,事吴王夫差。夫差起师以伐越王勾践,勾践起师逆之,夫差将许越成,申胥谏之,不听。夫差乃大戒师伐齐。申胥又谏曰:“昔天以越授吴,而王弗受。今伐齐,越人恐来袭我。”不听,遂伐齐,败齐师于艾陵。既胜,乃讯申胥。申胥释剑而对曰:“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其后越果灭吴。)

非曰:伍子胥者,非吴之暱亲也。其始交阖闾以道,故由其谋。今于嗣君已不合,言见进则谗者胜,国无可救者。于是焉去之可也。出则以孥累于人,而又入以即死,是固非吾之所知也。然则员者果很人也欤?

柳先生曰:“宋、卫、秦,皆诸侯之豪杰也。左氏忽弃不录其语,其谬耶?(谬耶,一作“何也”。)吴、越之事无他焉,举一国足以尽之,而反分为二篇,务以相乘,凡其繁芜曼衍者甚众,背理去道,以务富其语。凡读吾书者,可以类取之也。《越》之下篇尤奇峻,而其事多杂,盖非出于《左氏》。(“杂盖”字一本作“反眛”。)吾乃今知文之可以行于远也。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而读者莫之或非,反谓之近经,则知文者可不慎耶?呜呼!余黜其不臧,以救世之谬,凡六十七篇。(东坡报江季恭书云:《非国语》,鄙意不然之,但未暇著论耳。子厚之学,大率以礼乐为虚器,以天人为不相知云云。虽多,皆此类也。至于《时令》、《断刑》、《贞符》皆非是,予谓学者不可不知。)

外集卷上

外集卷上赋文志

披沙拣金赋(求宝之道,同乎选才。刘义庆《世说》:陆士衡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又见钟嵘《诗品》。公外集赋三首,皆贞元五年以后举进士时作。)

沙之为物兮,视污若浮,金之为宝兮,耻居下流。沉其质兮,五才或阙,(《左氏》:天生五才,民并用之,阙一不可。)耀其光兮,六府以修。(《书》:六府孔修。)然则抱成器之珍,必将有待,当慎择之日,则又何求?配圭璋而取贵,岂泥滓而为俦!(滓,壮仕切。)披而择之,斯焉见宝。荡浸淫而顾眄,指炫熀而探讨。(炫,荧绢切。熀,户广切。探,音贪。)动而愈出,幽以即明,涅而不缁,(《论语》: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缁,墨色。)既坚且好。(《诗》:既坚既好。)潜虽伏矣,(《诗》: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获则取之。翻混混之浊质,见熠熠之殊姿。(熠,弋入切。)久暗未彰,固亦将君是望;(《左氏》: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先迷后得,(《易》:先迷,后得主利。)孰谓弃予如遗!(《诗》:将安将乐,弃予如遗。)其隐也,则杂昏昏,沦浩浩,晦英姿兮自保,和光同尘兮,合于至道;其遇也,则散弈弈,动融融,焕美质兮其中,明道若昧兮,契彼玄同。

倘俯拾而不弃,谅致美于无穷。欲盖而彰,(出《春秋左氏传》序。)将炯尔而见素;不索何获,(昭二十七年《左氏》: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遂昭然而发蒙。观其振拔污涂,积以锱铢,碎清光而竞出,耀直质而特殊。锥处囊而纤光乍比,(赵平原君曰:“贤者之处世也,譬如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剑拭土而异彩相符。(雷焕得丰城剑,取南昌西山下土拭之,送一剑并土与张华。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土,报雷焕书兼华阴土一斤致焕,焕将拭剑,转精明也。)用之则行,斯为美矣;求而必得,不亦说乎!

岂独媚旭日以晶荧,带长川之清浅。皎如珠吐,疑剖蚌之乍分;粲若星繁,似流云之初卷。是以周德思比,而歧昌即咏;陆文可侔,(陆机事见题注。)而昭明是选。(梁昭明太子集《文选》。)若然者,可以议披沙之所托,明拣金之所裁。良工何远,善价爰来。拂以增光,宁谢满粂之学;(汉韦贤曰:遗子黄金满粂,不如教子一经。)汰之愈朗,讵惭掷地之才。(晋孙绰字兴公,作《天台山赋》,示范荣期曰:“此赋掷地,必为金声也。”)客有希采掇于求宝之际,庶斯文之在哉!

迎长日赋(三王迎日,礼用夏郊。出《礼·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注云:《易·说》曰: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之月也。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故赋谓“寅方”、“卯位”以此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奣时光

    奣时光

    一次不可思议的坠海,竟牵连出未来,一个12岁的女孩,仿佛世界都掌握她的手中,让其他人都迷惑不解,让我们走近这次奇妙的时间之旅。
  • 既然已处于低谷

    既然已处于低谷

    既然已处于低谷,又为何不学着放下,放下浮躁,放下不安,是否剩下了心静?如若已处于低谷,又为何不告诫自己,你还是你,无论如何生活还将持续。诚然已处于低谷,又为何不安安心心,安心走出去,续写你的故事。
  • 天才厨师吃货宝宝

    天才厨师吃货宝宝

    一个是乐观开朗的吃货宝宝、一个是恶魔般帅气、冷酷的天才糕点师、本来两个性别不同的人、却在不经意间相识、相恋。。。“冷峻泽,你会永远爱我吗”“会、永远永远,谁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说完,男生吻上女生的唇,霸道的吮吸着她身上独特的香味。。
  • 将爱进行到底:BOSS太恶毒

    将爱进行到底:BOSS太恶毒

    若彤和杨峥的感情进入第十年的时候,高干子弟突然闯入,海归精英迷雾重重,情事起波澜,恩爱再三移,将爱情进行到底,是若彤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还是她本就被人深爱至深?
  • 霸道老师宠溺爱

    霸道老师宠溺爱

    她沫芷晴的身庭条件虽然好,但毕业后想找份工作,却又不知道找什么工作。自己喜欢小孩子,就选择了当幼儿园的老师。可,她没想到的事,自己竟然惹上他。原来他的身份是……
  • 墓群

    墓群

    百三十前,我太爷爷在棺材里偷出了一块玉,百十二年后,这块玉和我老爹一起失踪,现在,这块玉回到了我手里,同时带来了无尽的迷雾。
  • 巧了唯宠你

    巧了唯宠你

    我们都从叛逆开始成长后来懂得了珍惜青梅竹马俩小无猜时间一直在变我们也在变败给了距离但最终不变的是那颗炙热的心
  • 元铠

    元铠

    第二次圣魔之战后,原有修炼体系被打破,世界进入新元力时代,数十年之后中土大陆风云再起,各路诸侯磨拳擦掌,虎视眈眈。苏望意外觉醒家传手镯,习功法,凝元铠,战圣魔。看一介少年如何身穿战铠,举国师大将旗帜,御外辱,抗内乱,战诸雄,成就无量神座!
  • 若风传

    若风传

    一位身世未知的少年,为了打听自己的身世,踏上了寻找身世的征程!当发现自己身世的时候却发现遥不可及,于是开始努力奋斗,周游六界路上收获了爱情和友情以及无数强大先辈的传承,弑仙、斩妖、力破九天最终……
  • 启示录

    启示录

    顾亭然是一名留学巴黎的中国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同学克劳德参与了导师奎德先生的研究计划。可随着研究计划的深入,克劳德深受幻觉之苦:他在镜子中只能看见自己。动摇了自己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克劳德在成为“镜子杀手”后自杀身亡。作为朋友,顾亭然希望为好友查明真相。同时,女主人公索菲亚也因为自己的父亲曾遭到克劳德的袭击而卷入事件当中。当根据线索追查到巴黎圣母院的院长安托万神父时,等待两位大学生的却是神父的尸体以及一张印有《圣经?启示录》内容的纸张。随后,每隔七天,便有一位对应于《启示录》中记载的七个教会的教堂的神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