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丹证治
黄帝问岐伯曰∶后生少稚,多被恶疾,丹毒二品,若何分之。岐伯曰∶阳解百年,一十以上为毒,一十以下为丹,丹、毒一也。随其大小,分别以治之,有毒至根据方,万无一差。喻人间男女皆遭丹毒,至根据此枉死者复何限哉。良由信邪师之语,仍被恐之,愚昧之人勿与下手,请根据方用之,今出此图形状。如后。
伊芳火丹从两胁起。
神灶丹。从肚起。
尿灶丹。从踝起。
胡吹灶丹。从阴囊上起。
天火丹。从腹背遍身起。
天雷丹。从头顶起。
炼火丹。从背甲起(方阙)。
胡漏灶丹。从脐中起。
废灶丹。从曲臂起。
神气丹。从头项上起。
土灶丹。从阴踝起。
朱黄丹。赤豆色遍身上起。
萤火丹。从耳起。
野灶丹。从背脊起。
鬼火丹。从面上起。
伊芳火丹从两胁起。
上用猪粪烧灰,并铁糟中泥拌调涂之,日三。
神灶丹从肚起。
上用土蜂窠、杏仁、腻粉,生油调涂立瘥。
尿灶丹从肚起。
上用屋四角头茅草烧灰,使鸡子白调涂之。
胡吹灶丹从阴囊上起。
上用水茄窠下泥和苦酒涂之。
天火丹从腹背遍身起。
上用桦皮白末和生油调涂之。亦用赤石脂调涂。
天雷丹从头顶起。
上用阴干葱末拌赤石脂涂。又用灶下土鸡子白调涂。
胡漏灶丹从脐中起。
上用屋漏水调灶中土涂之。
废灶丹从曲臂起。
上用屋四角茅草烧灰,鸡子白调涂之。
神气丹从头背上起。
上用牯牛骨烧灰,羊脂涂之。
土灶丹从阴踝起。
上用屋四角茅草、灶横麻及鸡子白调涂之。
朱黄丹赤豆色遍身上起。
上用慎火草捣汁和酒调涂之。
萤火丹从耳起。
上用慎火草捣汁涂之。圣惠以醋调涂野灶丹从背脊起。
上用柔香茸、蒴 、赤小豆末涂之立瘥。
鬼火丹从面上起。
上用灶下土、鸡子白调涂之立瘥。
杂证
平和饮子小儿初生,可日与之。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升麻(各一分)上以水一白盏,煎至一合,半月以来时时与之,乳母忌油腻。盈月及百 以来加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缺),各半钱。
又方治孩子脐中不干。
白矾(一钱, 过) 龙骨(一分)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每次使拭脐干掺之,用帕裹避风。
青木香散治孩子阴囊或如疝肿胀。
狐阴(一支,炙) 蒺藜(炒) 地肤皮 昆布 枳壳(炒) 槐子(炒,各一分)上为末,一岁二岁,空心服,米饮下一钱。
又方治孩子蛔虫咬心痛,面伏地卧,口吐清水痰涎。
槟榔 苦楝根 鹤虱(炒。各半两)上为末,空心热茶下一钱,以意加减,忌粘食。
杏仁丸治孩子或渴,此是蛔虫伤。
杏仁(去皮) 腻粉(各一分)上为末,每用唾丸。空心米饮茶任下二丸。
又方治孩子赤游肿或如丹,烦渴,浑身赤瘤,壮热。
绿豆粉 铅白霜上细研,芸薹汁调涂之。
又方取铅霜法∶将铅来于石上,打令薄,掘地作坑同铅片大,以杵捣坑实,满坑着醋,以铅盖定,经一宿去取,霜如珠子大,和药使之。如烦渴以后,服解热饮子。
又方麦门冬 小芦根 竹叶 干葛(捣末) 漏芦 犀角屑上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无问食前后,徐徐与之。
硝石散治孩子身上无故肿,但觉肉色赤热。
硝石 大黄 绿豆(各等分)上为末,每用时随肿大小,取 根研汁调涂肿上。如有恶物,即看有点子,以膏贴之,四面以散子 之。若无 根,即用鸡子白或车前根叶亦得。
又方治孩子胎中受风,长后或满身 痒如疥疮,或如饥饱痒疮。
葱白 硝 臭黄 硫黄(各等分)上用油半两,烧令热,下少许蜡,先剥葱白三茎细切,待油热即泼葱上细研,续下硫黄、臭黄、硝,更研之,旋涂。
茴香散治孩子赤眼并胎热,及疳障多泪。
茴香 冬青胆(阴干) 生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洗眼时取药一分、水一盏,煎十沸后,温洗之,或孩儿长大,即药并水。
引子方孩子用药洗眼后,可更服之。
知母 黄芩 青葙子 地肤子 秦皮 车前子 山栀子 独活(各等分)上药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温服,忌食如常。
又方治孩子 耳。
白矾(半两,烧过) 龙骨 铅丹(烧。各一分) 麝香(少许)上为末,以绵裹竹枝子探脓水。以一小豆大药敷之。别以绵裹塞填之,勿令见风。
又方治小儿 耳。
石硫黄(制)上为细末,以糁耳中,日一夜一。
又方治孩子小便不通。
茯苓 通草 冬瓜子 车前子(各等分)上以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半作两服,忌油腻。
侧柏散治孩子风热。
侧柏 郁金 天麻(酒浸一宿) 干蝎 天南星 地黄(去土) 子芩 大黄(各半两)上为末,治风及惊,温酒下。退热,每夜热水下半钱。
柴胡饮子治小儿行迟,小儿自小伤抱,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或骨热疳痨,肌肉消瘦。
柴胡 鳖甲(米醋涂炙) 知母 桔梗 枳壳(麸炒,去瓤) 玄参 升麻上药等分并细锉,每日煎时,三岁以下,取药半两,水五合,煎二合去滓,分两服,空心食前、后各一服。忌毒物。饮后用澡浴方。
澡浴方苦参 茯苓皮 苍术 桑白皮 白矾(各半两) 葱白(少许)上药 细,每浴时取一两,沸水二升,浸药后通温,与儿浴之。避风于温处妙。
又方治小儿数岁不能行。
取葬家未开户,盗其饭食来以哺之,不过三日便起行,勿令人知。
《颅囟经》二卷,不着撰人姓名,考历代史志,自唐《艺文志》已上,皆不载其名,至宋《艺文志》始有师巫《颅囟经》二卷。近世别无传本,惟《永乐大典》内载有此书,并载无名氏序文一篇,称王母金文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名曰内经,百姓莫可见之,后穆王贤士师巫,于崆峒山得而释之云云。宋志所题师巫与序文相合,殆即是本。又宋史《方技传》云∶“钱乙始以《颅囟经》著名,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按《郡斋读书志》有《钱氏小儿方》八卷,称乙最工疗婴孺病。盖乙著名幼科,其原实出于《颅囟经》矣。此经疑唐末人所作,其曰师巫,盖本于《黄帝内传》。而《内经》第七卷,王冰注亦有师氏藏之一语,故托名师巫,以神其说耳。其曰《颅囟经》者,按《说文》颅,顼颅,首骨,从页卢声。囟,头会脑盖也,象形。 或从肉宰, 古文囟字,《唐韵》囟,先进切,今作囟者,俗体字也。又《说文》云,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此盖以儿之初生颅囟未合,证治不同,故取以名其书欤。首论脉候至数,次论受病之由,与疗救之术,皆深中肯綮。又论火丹证治,分别十五名目,皆发前人之所未言。其杂证所列,亦多秘方,要必别有所传耳。但沉 已久,今幸四库全书馆,从《永乐大典》所载,裒辑成书,根据《宋志》旧目,析为二卷。 多方托友,亟录以归,藏诸书阁,倘得好事者付梓,以广其传,则诚求保赤,其利甚溥,不独为是书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