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400000003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130.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囗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一。

大黄(半斤) 葶苈子(熬,半升) 芒硝(半升) 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方二。

大黄(去皮,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方三。(用前第二方。)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四。(用前第二方。)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枳实(炙,四枚) 生姜(切,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五。(用前第二方。)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汤主之。方六。

黄连(一两) 半夏(洗,半升) 栝蒌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9.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一作纵)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囗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用前第六方)白散亦可服。方七。(一云与三物小白散)文蛤散方:文蛤(五两)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五苓散方:猪苓(去黑皮,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白散方:桔梗(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囗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方八。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方九。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十。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方十一。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一两半) 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方十四。(用前第十方。)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方十六。

芫花(熬) 甘遂 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囗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方十七。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分温再服。(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方十八。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十九。

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用前第七证方。)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方二十。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方二十一。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囗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赤石脂禹余粮汤。方二十二。

赤石脂(碎,一斤) 太一禹余粮(碎,一斤)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方二十三。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二十四。

麻黄(四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囗。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方二十五。

桂枝(别切,四两) 甘草(炙,四两)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二十六。(泻心汤用前第十七方。)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二十七。(用前第四方。)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方二十八。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方二十九。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

知母(六两) 石膏(碎,一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二两) 粳米(六合)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一。(用前方。)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二。(用前方。)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方三十三。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方三十四。

黄芩汤方: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一两半,一方三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方三十五。

黄连(三两) 甘草(炙,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方三十六。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去皮,四两)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甘草(炙,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白术(四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七。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去皮,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方三十八。

知母(六两) 石膏(碎,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前篇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汤主之,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矣。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以此表里自差明矣。千金翼云:白通汤。非也。)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三十九。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去皮,三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擘,三十枚)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78.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宝葫芦—我是女侠

    宝葫芦—我是女侠

    世界有那么多的痛苦与绝望,每每总想一死了之,可是死亡真正降临的那一刻,却发现,世间还有这么多的不舍得。穿越冒险文。坚强乐观的女主会带你们在黑暗的世界里走一遭,带着光明冲破世界。
  • 不见不散我的爱

    不见不散我的爱

    一个关于忽然间的喜欢,意识到,然后不一切去追寻的故事
  • 创世武者

    创世武者

    有个蔚蓝色的星球叫蓝星上面大陆一分为五在这片可以修仙的星球上也有平凡的人
  • 朱雀翎

    朱雀翎

    三皇五帝,九大圣庭,十方天界一个身负离奇身世的神秘少年,自凡尘中强势崛起,一路倾城红颜相伴,一路天罚地劫随行……命中注定的劫数,是听天由命,还是逆而伐天?
  • 追星小说:那一年我爱上了你

    追星小说:那一年我爱上了你

    幸福其实要自己把握。而不是,让别人掌握。那少年,爱了就是爱了,
  • 绝色神医别傲娇

    绝色神医别傲娇

    做好事而丧命的她,意外的成为了清朝时代的婉言郡主有父亲溺爱,有哥哥疼爱遇到最喜欢的他——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不后悔把爱全部交给了他,他不后悔将毕生的疼爱全部给了她。
  • 某中二少年的日常

    某中二少年的日常

    本书讲的是一个想要守护什么东西的中二少年的故事。至于这个中二少年想要守护的东西,是初心?尊严?笑容亦或是日常……少年不清楚,或许都不对,又或许都对吧。
  • 农战

    农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梦境之游

    EXO梦境之游

    一个小女孩从小和家人失去了联系,一个好心人收留了她,而小雅从小就做一个相同的梦,那血淋淋的场面,让她永远都不能忘记,直到遇到EXO,又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