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1100000006

第6章 书一

《启阳明先生》(复印有)

《答欧阳南野》

来谕良知本体工夫效验,忒煞精邃,其与阳明先生答示大旨多同,于是见南野之独到也。先生所答,多非区区问意,…而仆谬有见于孝弟者,正欲体贴良知,直将孝弟作良知看,非假之为帮助也。…良知之外无孝弟,犹孝弟之外无良知也。若曰:性中曷尝有孝弟来?则虽仁义礼智亦非常有也,皆因其所发而后见之耳。…

立本之学,迩来何似?传习录中自有的确公案可查,不可以其论统体,景象效验、感应变化处俱作工夫看,未有不着在支节而脱却本原者。夫以知觉为良知,是以已发作未发,以推行为致知,是以助长为养苗,王霸集袭之分,舍此不复有毫厘之辨也。夫动,已发者也,发斯妄矣。发而未发,动而无动也,其斯以为定乎?考亭晚年有云:“向来讲究思索,直以心为已发,而止以察识端倪为格物致知实下手处,以故阙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至于发言处事轻扬飞躁,无复圣贤雍容深厚气象。”所见之差,其病亦至于此,不可以不审也。…“养”之一字,是多少体验,多少涵蓄,多少积累,多少宁耐。…盖尝反复请正,而诸公未尽以为然。近得明水一书,驳辨尤严。其谓心无定体一语,其于心体,疑失之远矣。炯然在中,寂然不动,而万化攸基,此定体也。…

窃谓良知本寂,感于物而后有知,知其发也,不可遂以知发为良知,而忘其发之所自也。心主乎内,应于外而后有外,外其影也,不可以其外应者为心,而遂求心于外也。故学问之道,自其主乎内之寂然者求之,使之寂而常定也,则感无不通,外无不该,动无不制,而天下之能事毕矣。譬之鉴悬于此,而物来自照;钟之在虚,而扣无不应。此谓无内外动静先后,而一之者也。是非愚之见也,先师之见也。师云:“良知是未发之中,寂然大公的本体,便自能感而遂通,便自能物来顺应。”又云:“祛除思虑,令此心光光地,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寂然不动,便是廓然大公。自然发而中节,自如感而遂通,自然物来顺应。”又云:“有未发之中,便有发而中节之和。常人无发而中节之和,须是知他未发之中未能全得。”又云:“一是树之本,一贯是树之萌芽。体用一源,体立而用自生。”此岂录中长语哉?亦非先师创为之也,子思子之意也。…来云:“本体是工夫样子,效验是工夫证应。良知本戒谨恐惧,无自欺而恒自慊,果能戒谨恐惧,无自欺而恒自欺,即是效验。”此可见深造之学也。反复中庸之意,微有不同。中庸之意,似以未发之中为本体。未发之中,即不睹不闻之独,天下之大本也。戒慎恐惧,其功也,中节而和生焉。天地位,万物育,其效验也。虽不免有所分别,而与先师前所云数条似亦相符,可合而观之也。又云:“良知感应变化,如视听言动、喜怒哀乐之类,无良知则感应变化何所从出?然非感应变化,则亦无以见其所谓良知者。故致知者,致其感应变化之知也。”仰体尊意,似云原泉者,江淮河汉之所从处也,然非江淮河汉,则亦无以见其所谓原泉者。故睿原者,睿其江淮河汉所从出之原,非江淮河汉为原而睿之也。根本者,枝叶花实之所从出也,培根者,培其枝叶花实所从出之根,非以枝叶花实为根而培之也。今不致感应变化所从出之知,而即感应变化之知而致之,是求日月于容光必照之处,而遗其悬象著明之大也。何如?又云:“致其感应变化之知,则必于其感应变化而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密察其昭然不可欺者,以惩其忿,以窒其欲,迁其善,改其过,然后为涵养本原之功矣。”夫本原之地,要不外乎不睹不闻之寂体也。不睹不闻之寂体,若因感应变化而后有,即感应变化而致之是也。实则所以主宰乎感应变化,而感应变化乃吾寂体之标末耳。相寻于吾者无穷,而吾不能一其无穷者,而真之以一,则吾寂然之体不几于憧憧矣乎?寂体不胜其憧憧,而后忿则奋矣,欲则流矣。善日以泯,过日以张,即使惩之、窒之、迁之、改之,已不免义袭于外,×于涵养本原之功,疑其无所与也。何如?又云:“大学古本序中谓: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致其本体之知,然非即其事而格之,则亦无以致其知矣。”…先师之意,盖言动于欲而后有不善,随事随物惟格吾本体之不善,则天下之动无不善也。非谓不善在事也。何如?又云:“知觉无欲欲者,良知也,未发之中也。夫喜怒哀乐本无未发之时,即思虑不生,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无名可名,名之曰乐。故未发非时也,言乎心之体也。喜怒哀乐之发,知之用也,即喜怒哀乐之发而有未发者,故曰喜怒哀乐之未发。犹之曰:聪明者,视听之未发,而非视听有未发之时。”窃谓无时不喜怒,×谓喜怒无未发之时可也。人固有时不喜,亦有时乎不怒,感物而动,与化俱徂,安得遽谓无未发之时哉?今曰:“未发非时也,言乎心之体也。”犹云喜怒哀乐之本体谓之中也。诚若是,则致中焉止矣。乃谓中非体也,致中非功也,而于致中之外别提出一个独知为头×,而×××之意,微有不协。…乐是心之本体,先师尝有是言,言虽喜怒哀乐而心之本体脱然无所累,至诚恻坦,动以天而不杂之以人。非对喜怒哀乐而言之乐也。…又云:“心无时而不知,知无时而不发,发而过焉,不及焉,其独知必不慊矣。无过、不及,其独知必慊矣。此所谓自然之节,自有之中也。不失其自有之中,所谓中也者,和也,中节也。所谓致中和者也,不可以动静分也。…”…仆谓归寂之寂,本无间于动静,一以归寂为主,寂以应感,自有以通天下之故,应非吾所能与其力也。与力于应感者,憧憧之思,而后过与不及生焉。是过与不及生于不寂之感。寂而感者,是从规矩之方圆也,安有所谓过与不及哉?而不免于过与不及者,规矩之爽其则也。…又云:“…则夫所以存而养之者,亦惟去其丧且害之者耳。”夫存养二字,诚如来谕。存者,言收敛只在一处,不放逸也。养者,言下却种子,而灌溉壅培以养之,无间乎立本之功也。敬也、恕也、恭也、忠也,皆吾寂体自然之节,均之谓礼也。…故致知者,致其寂体之知,养其虚灵,一物一著。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即格物也。…谓格物为致知之实者,言非外物以致吾之知。外物以致吾之知者,释氏之所以异其端也。何如?又运:“…”…又云:“子思以率性修道为宗,独知其本体也,慎独其功夫也,中和则其效验也。慎独之功,念念无间,则良知念念精明,且未发之体无少偏倚,故谓之中。…言良知,则中和在其中,而不可遂以中和为良。…”…又云:“…”愚谓未发非体也,于未发之时而见吾之寂体。发非和也,而吾之体凝然不动,因之以为节。故曰:“中也者,和也。”何如?又云:“…”夫大学中庸言慎独者三,本文原无知字,知字乃传注释文也。以独为知,以知为知觉,遂使圣人洗心藏密一段反本工夫潜引而袭之于外。纵令良知念念精明,亦只于发处理会得一个善恶而去取之,其于未发之中、纯粹至善之体,更无归复之期。又云:“…(心无定体)”用生于体,故必立本以达用,归寂以通感,可也。…今不求易于太极,而求生生以为心,不求神于藏密,而求知来以为体,是皆即用以为体,由是而有心无定体之说,谓心不在内也,百体皆心也,万感皆心也。…盖“心有定体,体非定用”,非邵子之言乎?…寂其体也,虚其体也,止其体也,直内而外无不方,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也。…又云:“…”夫体得未发气象,便是识取本来面目,敬以持之,常存而不失,则自此而发者自然中节,而感通之道备矣。…又云:“…”…夫致知者,充满吾心虚灵本体之量,使之寂然不动。儒与释一也。而吾儒之致知乃在格物,…盖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即是格物,即是明明德于天下,×××天地万物,为××。故致知譬之磨镜,格物镜之照也。…

《答王林许检宪三章》

…但云随处体察,不知从事事物物上体之察之耶?抑于事物上体察吾心之本体耶?夫言也、事也、行也、道也,纷乎不一,…又从而察之,只恐赚入憧憧的科臼,…

…盖自吾心生理之肫密者而言谓之仁,自生理之灵觉不忍蔽昧处而言谓之惺惺,自生理之发微充周、不属有无、不落方体而言,谓之无声臭、不睹闻,自生理之澄湛、天然自有、万物皆备而言,谓之中,自生理之真纯、无少夹杂而言谓之精,自真纯之常久不易而言谓之一。道心本乎天,人心属乎气,善学者一也。盖气亦天,天亦气,…故戒惧者,不违之功,…

…故学也者,所以调养吾之元气,而祛治夫百病之亏。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而吾之心乃天地万物之元气。是故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凝神复命,久视长生,轩歧传之为肘后,孔门笔之为奇方。…

《答亢子益问学》

(前面复印有)言良知则能在其中,田子之言是也。但言良知,知即心也,外知则无心矣。知能对言,则知是知觉,能是才能。致知难易,亦本乎人之才耳。

《答邹东廓司成四首》

(日本版《阳明门下》三卷本收录有)

《寄王龙溪二首》

(一)

兄论学每病过高,又务为悟后解缚、不经前人道语,听之使人臭腐俱化,四座咸倾。譬之甘露悦口,只是当饭吃不得。

(二)(日本版《阳明门下》三卷本收录有)

《寄刘两峰》

…今之×良知之学者,于《传习录》前篇所记真切处俱略之,乃驾空立笼罩语,似切近,而实渺茫,终日逐外而自以为得手也。…

《答唐荆川》

(日本版《阳明门下》三卷本收录有)

(日本版《阳明门下》三卷本收录有)

《答松江吴节推》(日本版《阳明门下》三卷本收录有)

同类推荐
  • 芬陀利室词话

    芬陀利室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n Revenues

    On Revenu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巾箱说

    巾箱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雪涛谐史

    雪涛谐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菜鸟编剧上位记

    菜鸟编剧上位记

    积极乐观的小镇姑娘遇见世间最美好的男生,意外的出场遇见,轻松幽默的同居生活,幸福之后是身份地位的悬殊,经历暴风雨之后,彼此伤痕累累,然而转身离开为的是成全彼此。可是……
  • 校草哥哥来宠我

    校草哥哥来宠我

    呜~什么你亲了我还要我负责,可恶的校草哥哥接招吧!!!
  • 如果这样,会怎样

    如果这样,会怎样

    为什么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变得那么脆弱?在规则混乱和失序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大脑跟上未来的趋势?你听说过一种心理叫“旁观他人之痛苦”吗?比如我们总是很轻松地认为AV女优赚钱容易,很轻率地对医生歇斯底里,很轻佻地把记者称作“妓者”,试问依据是什么?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这些只是本书所要讲述内容的冰山一角。许骥认为真理是常识,常识却不一定是真理。绝大多数的常识都是感觉。所谓文明社会,是在常识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建立起共识。许骥开腔不走火,用温和、客观、中立的态度告诉我们:世界不是我们表面看见的那样!每一个敢于和别人不一样的人,都有一颗强悍的大脑!
  • 恶魔校草请远离

    恶魔校草请远离

    他夺走了她的初吻,她毫不犹豫的删了他一耳光,在她这一个举动,她的生活因此而改变.....
  • 做人不要太老实大全集

    做人不要太老实大全集

    本书从几方面对老实人的做人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阐释,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和经典智慧故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如何做人,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开创美好人生做了更为直观的介绍和分析。
  • 真武太岁

    真武太岁

    他是太岁,却被一群凡人乞丐收养,取名阿牛,无名无姓;他生于市井,看破人世辛酸,修真无情大道,一颗赤子之心不灭;他体内有神秘睡莲花,从降生的一刻起就被一女子关注;他本应有一段姻缘,却失之交臂;他是修真界的炼器天才,却囿于体内一界拖累,境界提升缓慢;他是修真者,却修炼无双霸体;他有无数至宝,足以让众生疯狂;他就是太岁万和图的小界主——阿牛!从假界再到真界、王虚界,他一路修真,强大己身,强大和图,千千路万万劫,所遭所遇惊心动魄……
  • 我在吉利的日子

    我在吉利的日子

    吉利,是中国民族汽车业的骄傲,它冲破重重蕃蓠和一切世俗的目光,成为改革中的弄潮儿。它是在中国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成长起来的一支新生力量,敢于自我,敢于奋进,敢于挑战,大智大勇,挑起民簇汽车业的重担,扛起民簇汽车业的大旗,成为民营汽车业的典范。文中的‘我’贯穿全篇,以‘我’的视觉来观察吉利,歌颂李书福先生超人的智慧,为中国的轿车业所作出的丰功伟业,体现了吉利集团由小做大,由弱变强的历程,着重突出在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勃勃向上的精神。
  • 超能狂少

    超能狂少

    求求你再骂我一句,只差一点愤怒值,我就能打你了!来到平行世界的宁凡,身怀重宝,既有嘲讽技能护体,又有败家属性强身,无敌碾压,一路欢歌。只是技能有时候会坑。“愤怒值满一百,宿主随机抽取临时技能开始!一、母猪的产后护理,二、熟读儿歌三百首,三、取消技能,重新积攒愤怒值!请选择!”大哥,正在打架啊!会死人的!我是全能高手,升级、战斗、太容易了!
  • 全系召唤师驾到:怎么没人来迎接

    全系召唤师驾到:怎么没人来迎接

    光明殿和暗影殿的两个嫡系竟在了一起,还生出了两个孩子!悲惨遭人拆散,一个孩子被抱到光明殿养,而另一个被妈妈藏入海底生活。终,一日被发现,这个娃被送出来,开始变强救爹娘、找哥哥之路。在这条路上,究竟有多少困难在等着她,而又有谁会护她一生?片段:“哥哥!你帅气的‘弟弟’来找你了”冰若穿着男装,一副‘我是帅比’的样子让君离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我幻君离这一生真是窝囊,爹娘都救不了,还要妹妹去救,我有什么用!……我墨染画这一生只认可三个人,幻冰若,幻君离,还有我自己。
  • 始神复苏

    始神复苏

    盘古为何开天辟地?是天生的使命?还是另有隐情?舍弃生命孕育世界,是命运的归途?还是无可奈何?盘古,究竟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