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6500000007

第7章

八、要吹鼻以通气吐痰:凡喉痧,肺气无不窒塞,首用吹鼻一字散(猪牙皂七钱,雄黄二钱生研,藜芦末一钱,蝎尾七枚,共为细末),吹少许入鼻孔,即喷嚏出而吐毒痰。若鼻塞喉闭,必用喉闭塞鼻枣。(蟾酥七分,细辛四分,辰砂三分,麝香二分五厘,冰片二分五厘,猪牙皂四分,半夏三分,辛夷四分,巴豆四分去油,牛黄二分,雄黄四分。研极细末,用红枣切破一头,去核,将药少许纳入枣内,用线扎封枣口),左痛塞右鼻,右痛塞左鼻;若小孩鼻小,枣不能塞,或用棉花包药扎塞亦可,但不能令药靠肉,以免肿烂之患。若喉闭势重者,用两枣将两鼻齐塞。治喉痧喉闭,气息不通,命在垂危者,有起死回生之功,较之用卧龙丹、紫金丹、开关各法不能得嚏,百无一生者,不若此枣一塞,痰气渐松,人事转醒,洵多神效也。

九、要吹喉以解毒去腐,退炎止痛;首用烂喉去腐药(用杜牛膝根叶汁之晒干净末一两,苏薄荷末五分,浣花青黛五分,梅花冰片三分。共研匀,瓷瓶密藏,不可泄气受潮,如潮但可晒干再研,不可火烘),以流去毒涎,接吹锡类散(象牙屑、焙珍珠粉各三分,飞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厘;壁窠二十枚,墙上者佳;西牛黄,人指甲焙,男病用女,女病用男,分别配合,各五厘。将各焙黄之药,置地上出火气,研极细粉,密装于瓷瓶内,勿使泄气。专治烂喉时症及乳蛾、牙疳、口舌腐烂。凡属外淫为患,诸药不效者,吹入患处,濒死可活),以去腐止烂。末用珠黄散(珍珠粉六分,西牛黄三分,京川贝、 龙骨各四分, 青果核三枚,共研细末,瓷瓶密藏),以清余毒而生肌。

十、要刮后颈以散毒:于颈窝处,搽真薄荷油少许,用钱一文,如刮痧样,往下顺刮,须千余刮,显出块点,用瓷片锋刺破,即以蜞口吮出恶血;无蜞时,则用小吸气筒,以吸出之,散毒最效。此治喉痧、喉痹及各种风火喉症之第一妙法也。

至若所谓秽毒者,即湿温时毒也。一名湿温挟秽,又名湿秽。凡夏秋间俗称痧气、痧秽者,多属此症。初起恶寒,继则纯热,头重胀痛,胸脘痞满,恶心欲呕,腹痛闷乱,肤热自汗,肌肉烦疼,四肢倦怠,右脉濡滞,舌白或黄。治法虽均宜芳香化浊,如藿香正气散加减。然当辨其偏于热重者,必兼舌苔黄腻,心烦口渴,宜用枳、桔、栀、豉,合小陷胸汤,加青蒿、滑石。偏于湿重者,必兼舌苔白腻,口粘不渴,宜用藿朴二陈汤加佩兰叶、苍术、白檀香、白蔻末之类。如肤发黄豆,或如疙瘩块,痒而麻木者,此湿毒从皮肤排泄也,前方加杜赤小豆、土茯苓、连翘、皂角刺,透发之。轻则但发白 ,如水晶色,前方合千金苇茎汤,轻宣之。如湿毒阻滞筋肉,一身尽痛者,前方加羌活、防风、桂枝、秦艽,疏通络脉以发散之。如湿毒阻滞胸膈,气壅而呃者,前方加广皮、淡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汁,开降之。如湿毒阻滞清窍,神识如蒙者,前方加太乙紫金丹开泄之,苏合香丸亦效。如湿毒挟食,阻滞胃肠,不饥不食不便者,前方加小枳实、海南子、炒黑丑,疏逐之。如湿毒入络,气郁化胀,便溏溺涩者,前方合二金汤疏泄之,薛氏开郁通络饮合宽膨散,奏效尤捷。如湿毒久羁三焦,气滞胸痹,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者,此必有浊痰粘涎胶结于内也,宜宣清导浊汤。去寒水石,加控涎丹、琥珀末、鲜石菖蒲,开逐之。如湿毒兼误食生冷,寒凝气阻,三焦俱闭,二便不通者,胃苓汤合半硫丸主之。如湿毒因多服苦寒,浊滞久留下焦,下注直肠而气闭,肛门坠痛,胃不喜食,舌苔腐白者,术附汤合半硫丸挽救之。

论温热兼症疗法

其七兼疟:温热二病,有似疟、转疟、兼疟之不同,用药亦有微异。似疟者,乃寒热往来,或一日二三次,或一次,而时无定也:温热兼风寒症,初起多有之。转疟者,温热症,谵妄烦渴大剧之后,已经大汗、大下,仍有余邪不解,复作寒热,转成疟象也,温热症末路多有之。兼疟之症,乃寒暑时邪合病也,其症寒热有常期,疟症全具,但热多寒少,且多躁渴扰乱,热势迅速,或更昏愦,秽气触人为异,秋令多有之。温热症所以似疟者,因伏邪盘踞膜原,欲出表而不能透达,欲陷里而未得空隙,故见半表半里之少阳症也,治法以新定达原饮为主。温热症所以转疟者,因汗下后,邪气已衰,正气来复,出与邪争,故在先阳气独亢,有热无寒者,今则以阴液渐回,而寒热相争矣:在先邪气充斥,夜燥热无休止时者,今则邪气渐退,正气渐复,而寒热发作有时矣。

治法以养正为主,祛邪佐之。补中益气汤、炙甘草汤、柴胡四物汤、参胡三白汤,量余邪之盛衰,视阴阳之盈亏,酌而用之。至若兼疟之症,最为难治,吴又可曰:疟疾二三发,或七八发,忽然昼夜烦热,发渴不恶寒,舌上苔刺,心腹痞满,饮食不进,下症渐具,此伏邪症现,而疟症隐也。以伏邪方药治之则生,疟家方药治之则剧。治之如法,脉静身凉。每日或间日,寒热复作有常期者,伏邪解而疟邪未尽也,仍以疟法治之。盖伏邪初起,本与疟病不甚相远,伏邪多湿温二气相合,疟多风寒暑湿四气相合,其邪气之杂而不纯,横连膜原,原是一路。但伏邪之火气,发则为亢阳,故宜清、宜下之症多;疟之暑气,停则为郁滞,故宜宣利之症多耳!所以伏邪初起,方用新定达原饮,与疟之主方用清脾饮,药品亦多相类;至其传变,则缓急轻重,迥乎不同。善悟者于此而细参之,思过半矣。

论温热兼症疗法

其八兼痢:伏邪本多自利症,表症初起,即每日解数次稀臭水者是也,详见后自利条下;更有春夏之交,一得伏邪,即兼下利红白,而里急后重者,名为兼痢。初起慎勿作痢治,盖痢属里症,今见伏邪之发热、头痛,为表里俱病,先用透伏邪之法解其表,表解而里自和,其痢多有不治而愈者。若用治痢之法先清其里,里气虚而表邪陷,轻者增其烦躁、神昏,重者遂至呕逆、昏愦而危矣。所以古人于时痢初起,专主仓廪汤,一意先解其表,但加陈仓米以和中。俟表症解后,里热症具,方可议清议下。不但香连、承气之类初宜暂缓,即淡渗分利,亦宜缓投于表症未解之先。若表症已解,而里积未除,则宜葛根芩连汤,加青、陈、楂、曲,清消之,甚加枳实导滞丸缓攻之;中路可用白头翁汤苦坚之。大凡痢症夹表,先见身热,即宜缓用苦寒、淡渗、清里之药,用之必增呕逆,此历验不爽者,不特时行症兼痢为然。若温热病而兼痢,多属湿热与积滞,互结胃肠,治法总以疏利、推荡、清火为主。惟伏邪火毒太甚,骤发即下纯红、纯紫恶血,或兼见舌燥、谵妄诸症者,黄连、大黄、犀角、鲜地,又在所急,不可拘此论也。

综而言之,以上八条,其辨明所以为温热兼症,固已不惮逐类详审,然总以前所列五辨为主。五者之中,必有一二确据,方于温热门求治,否则各按各门施治可也。若反混以时邪治之,为害甚矣!

温热夹症疗法

温热,伏邪也。凡言夹者,伏邪夹实、夹虚,二邪夹发者也。如夹痰水、食、郁、蓄血等邪属实者,则以夹邪为先,伏邪为后,盖清其夹邪,而伏邪始得透发,透发方能传变,传变乃可解利也。如夹脾虚、肾虚及诸亡血家症,则以治伏邪为主,养正为辅,盖邪留则正益伤,故不可养正遗邪也。如夹哮喘、心胃痛、疝气诸旧病,则但治伏邪,旧病自已,盖旧病乃新邪所迫而发也。约计之则有十。

一、夹痰水 饮入于胃,经蒸变而稠浊者为痰,未经蒸变而清稀者为水,痰与水一物也。痰能作热,水能作冷,温热属伏火症,故夹痰者更增其热,每见昏眩痞闷,右脉滑盛。治法宜桔梗汤加化橘红、栝蒌、贝母,甚则可加稀涎散先吐膈上之伏痰;如痰迷清窍,神昏如迷,口吐涎沫,胸腹按之不痛者,宜加味导痰汤加牛黄清心丸,或昌阳泻心汤加万氏牛黄丸。若夹水,则脉往往相悖,治法亦有不同,不可不细辨也。温热之脉必数,而有水在胸膈,其脉多缓,甚则迟弦,此脉夹水之辨也。温热之舌,一经传里,则转黄、转燥、转黑:若有水在胸膈,则烦躁、谵妄、沉昏诸症具备,而舌色白润,间有转黄、转黑者,亦必仍有滑苔,或满舌黄黑,半边夹一二条白色,或舌尖舌本俱黄,中间夹一段白色,此舌夹水之辨也。温热胸满,心下硬痛,手不可按;一有水在胸隔,心下虽满痛,按之则软,略加揉按,漉漉有声,甚则肠下抽痛,干呕短气,或腰重足肿,下利溺少,此症夹水之辨也。温热症见夹水脉症,虽有表,不宜纯用辛凉发散,纯用则表不能解,而转见沉困;有里症,不可早用苦寒,早用则必转加昏愦。此水气郁遏热邪,阳气受困,宜于发表清里药中,加辛燥利水、利气之品,以祛水气。迨水气去,郁遏发,然后议攻、议凉,则无不效者矣。燥湿,则半夏、苍术;利水,则木通、苓、泽;利气,则莱菔子、草果仁、青木香。甚则有可投控涎丹、大陷胸汤者。故温热虽属伏火,往往有投三承气、黄芩、白虎,而偶用温燥药收功。遂至讼清热之非者,不知伏火乃其本气,夹杂乃其间气耳!二、夹食滞 温热夹食滞者最多,而有食填胸膈,食入肠胃之不同。入肠胃则为阳明积热症,治法备于三承气汤。惟食在胸膈,虽症见恶食、吞酸、嗳气、腹满、欲吐不吐、呕逆痞闷,而往往有脉沉手足冷者。误认三阴,投以温剂,却无一毫热渴,而烦躁倍增,甚则一二日即死。盖膈间为阴阳升降之路,食填之则气闭,气闭则郁热无所疏泄,误温则热愈郁。热郁于内,故外无发热症;热郁于下,故上无口渴症。伏邪以出表为浅,入里为深,此病一温,则逼邪入里,故并至死而不见热症也。由前五辨法,既辨得为温热症矣,而遇脉沉手足冷,即当细询其胸膈,若痞塞闷痛,即是夹食。再辨其舌苔白浓,而微兼淡黄,益为食填膈上明证,可于桔梗汤中加枳壳、青皮、莱菔、曲 ,甚则用吐法以宣之,外治用连豆散敷之,使膈间阳气宣达,然后热症自见,则解表清里,无或误矣。

三、夹气郁 温热症夹气郁者,初起时症悉同,而多脉沉、手足冷、呕逆、胸满,颇类夹食。但夹食为有物,为实邪,舌苔浓白而微黄,胸膈满痛不可按,按亦不移。夹气为无物,为虚邪,舌苔白薄,胸膈满痛,半软而可按。先宜宣通其郁,然后解表清里,自无不效。若不舒郁而徒发表,则里气不能外达,而难于彻汗;遽用清下,则上气不宣,多致痞逆。惟于解表药中加苏梗、青皮、郁金、香附之类,以宣其气,则表易解;于清里药中加栝蒌、川贝,以舒其郁,则里易和。但川贝母虽为舒郁要药,而力薄性缓,必用至五钱一两,方能奏效,若加四磨饮子则尤捷。

四、夹蓄血 伏邪传经之后,蓄血最多,从治攻里,兹不具论。惟本有内伤停瘀,复感伏邪,于初起一二日,病之表症悉具,而脉或芤或涩,颇类阳症阴脉,但须细询其胸腹、胁肋、四肢,有痛不可按而涩者,即为蓄血;确知其非阳症见阴脉,则是表症见里脉矣。治法必兼消瘀,红花、桃仁、归尾、赤芍、元参、元胡、山楂之类,量加一二味;重则加炮穿山甲一钱,则表邪易解,而芤涩之脉亦易起。若误认芤涩为阴,而投温剂,轻则变剧,重则危矣。至于里症发现,宜用吴氏桃仁承气汤,加干漆、炒川连,泻火攻血。其蓄血或从呕出,或从泄出,须审其色。红紫而散者可治,色如败衄,而凝结成块,多兼血水,此正气已脱,邪不能留也。又或如污泥而粘腻不断,臭秽异常者,此津气已败,与浊腐同下也,症多不治。如胁痛、少腹痛,手不可按,甚至昏迷不省,少顷复苏,乃瘀血上冲,症名血厥,大便或秘或黑,轻则香壳散,重则代抵当丸、拔萃犀角地黄汤,加炮穿山甲一钱,最破瘀积。若瘀结不散,必发热如狂,咳喘呕逆;若发汗太过,误触瘀血,则或呕或泄,或发呃逆。但活血消瘀,则呕泄呃逆自止。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最强第二形态

    最强第二形态

    这是一个少年崛起的故事,他拥有独一无二的第二形态,注定将会成为最强,没有之一!
  • 九灵仙尊

    九灵仙尊

    一脉通天地,一脉惊鬼神,一脉和阴阳,九脉炼真灵。以身为布,开劈时空,摆弄经纬,手掌宇宙洪芒。※※※※※※※※※※※※※※※※新书期间急需收藏支持,请求各位书友顺手收藏一下!
  • 神奇宝贝之谜一样的世界

    神奇宝贝之谜一样的世界

    穿越了,是神奇宝贝的世界哦!哦。身份是怪物猎人哦!哈?有家传武学基本内功哦!啊?!仇家是间桐家哦!什么鬼?世界正在被黑色齿轮污染哦!!等等,这种世界我不要穿啦!呐呐,为了锻炼我的写作技巧之构建世界观的能力!我就这么做死了!来啊!正面上我啊!
  • 第九世位面天尊

    第九世位面天尊

    位面九分,天尊重现……异世少年慕洪天从小身染奇异怪病,生不是生,死不是死……十魂重具,在染杀场……这世界宗族林立,修元者和修玄者各有所长,纷争不断……且看慕洪天如何魂武同修,成为传说,如何快意恩仇,踏平巅峰之路,共主天下群雄。
  • LYSIS

    LYS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凰花开:凤主临世

    凤凰花开:凤主临世

    【凤凰花开:凤主临世】在命运的涅槃中,凤荣凰与君倾珀承受了不同世界的殒命,在意料之中的涅槃之中,她们走向自己的下一段命运洗礼。“君倾珀,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你在我心里都是你,而不是名字所能代替。”“君倾珀,你不是凤荣凰,你只是我想珍惜的下一个人。”在命运的交织中,她该怎么样抉择,又开启凤乾大陆怎样的篇章呢?风华过去,冉冉升起的微光里,是你。
  • 腹黑少爷的倔强丫头

    腹黑少爷的倔强丫头

    一个平凡的女孩,却被世家所影响,不得不与一家拥有巨大企业的董事长的儿子同居,可令她扶额的是,这位大少爷的脾气不好,性格又冷,毒舌,实在是不适合同居的对象啊。——————————————————————————————————“喻浩凡,你给我走开了啦!”某女气哄哄地说。“我为什么要走开呢?”某男牵起了她的手。“今生今世,我们都要在一起。”某男突然抱住了她,深情相拥。
  • 乱世中的风雅

    乱世中的风雅

    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从不缺乏争斗。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的祖先就已经为了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互相攻伐。战争,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一母同胞的兄弟。战争,有正义之讨伐,亦有野心之侵略。但决定它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统治者,那些乱世的风云儿。一将功成万骨枯,征服者的荣耀都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的。而作为弱小的普通人,又能做什么呢?或许,只有“苟全性命于乱世”吧。但我相信,普通人也有获得幸福的权利,也有在乱世绽放耀眼光芒的资格。我写的这对主人公,他们就是最好的证明。
  • 追巡那记忆

    追巡那记忆

    我是一个妖,因遗憾而生,生为追巡到那个印象中的记忆。
  • exo之在校园中恋上他

    exo之在校园中恋上他

    边伯贤,你听着,我爱你!——林馨柔柔儿,你是我的唯一。——边伯贤金珉硕,我发现,我逐渐爱上你了。——林馨仪仪,我这座火山,总有一天会融化你这座冰山。——金珉硕世勋,我们就是天生的一对!——林馨悦其实我不敢想象,没有你,生活会怎样。——吴世勋只要你一向在我身边,其他东西不再重要。——杜若离世上最浪漫和最自私的话就是:你是我一个人的。——金俊勉在认识你之后,我才发现自我能够这样情愿的付出。——杜心蕊我想触动你的心,就像你触动了我的心那样。——朴灿烈【本文不虐很甜,男女主身心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