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0200000001

第1章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中之佛。未成佛以前。有四十八愿。愿愿度人。众生愿生彼国者。一称其名。随念往生。末世之人皆于命终气绝之后。令他人称念十声。谓之十念。何益于事。却不知。于平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念不离西方净土。念念愿见彼佛弥陀。直至命终。不差不乱。莲台上品决定化生。五浊恶世更不再入。但阐提之流不信有之被恶业昏翳。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此入地狱。如箭射。诚可悯也。譬如遐邦绝域之人居处服食无异禽兽。安知有中国富贵快乐。一旦或有语之者。咸以为妄。其中乃至一人听而信之。念慕中国。大厌彼土。愿身殁而生焉。今生中国之人。岂无若乎此辈。世界中。岂无遐邦绝域乎。既有南赡部洲。便有西方净土。又安知不同在此天地之间哉。舍此生彼。亦理之常。乌得而不信。诸佛无妄语。佛语不误人。先贤达士及禅门宗师亦多修净土。惟龙舒王居士信之笃。修之勤。正念现前临终明白。净土之归无疑矣。自利利他。又作净土文十三卷。引三教经书为证。方便利益开导后人。可谓一念万年岁久板翳不任披阅。吾侄元益逊斋自号康庐客。乃先兄道山左丞之子夙植善本来生我家。行已立。身靡不在道。饥寒病苦周恤有恒。道释诸经印施饶益修行净业。惟己自知。纷纷盆盎中。见此古罍洗。余甚嘉之。宜其咸称为善人君子也。发心重为刊梓。欲寿其传。愿一切众生悉归净土。刊至第四卷第九卷十板。铁笔有碍。出舍利三颗。嵌罅深隐。光彩熣灿。众惊异焉。此皆阿弥陀佛悲智示现龙舒居士愿力不泯。吾侄信心坚固所致。谓佛法无灵验西方无净土可乎。旧板重刊善缘圆满。诸仁者切忌。莫于纸上板上作背向两般错会。虽然本性弥陀惟心净土。岂欺我耶。吁仁智之见有不同。中人以上可语也。于是乎书

延祐三年岁次丙辰中秋日。同修净土信士奉训大夫前江淮守处财赋都总府副总官古寿吕师说。书于浔阳寓舍之信堂

龙舒净土文序

阿弥陀如来以大愿力摄受群品。系念甚简。证果甚速。或者疑之。余尝为之言。阿弥陀佛即汝性是。极乐国土即汝心是。众生背觉合尘。沦于七趣。立我与佛天地悬隔。佛为是故。慈悲方便开示悟入。现诸无量如幻三昧。庄严其国。备极华好。复以辩智而为演说。令诸众生欢喜爱乐。于日用中。能发一念。念彼如来。欲生其国。即此一念清净坚固。还性所有与佛无异。当是念时。不起于坐。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悉皆现前。如是修习乃至纯熟。幻身坏时。此性不坏。金莲华台由性种生往生其中。如归吾庐。诸佛菩萨即我眷属。性无异故。自相亲爱。友人龙舒王虚中端静。简洁博通群书。训传六经诸子。数十万言。一旦指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西方之归。自是精进。惟佛惟念。年且六十。布衣蔬茹。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风雨寒暑弗皇恤。闲居日课千拜。夜分乃寝。面目奕奕有光。望之者信其为有道之士也。绍兴辛巳秋。过家君于宣城。留两月。始见其净土文。凡修习法门与感验章着具有颠末。将求信道锓木传焉。诿余序其书。故为之题其端。云虚中名日休。十月旦状元历阳张孝祥序

龙舒净土文序

净土之说乃超脱轮回捷径。龙舒居士着为成书广行流布。盖欲勉人以必为要人以必至。其用心诚非浅浅。凡欲披阅。须详味其言谛思其义。若大概涉猎过目。殆亦徒然苟为他事所汨。或觉心意稍懈。姑置少时。然后再观。则庶无遗意。否则非但意义不相属。而信心亦无自而起。兹文如其无用。望转施信士勿徒束之高阁。庶不负龙舒居士之用心。而予区区锓木之勤殆亦不虚设矣 吕元益书

重刊龙舒净土文序

如来设教之不同也。兼但对带。显密偏圆。三乘五行。随自随他。种种差别。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在凡具惑用三观智显本性佛。法智祖曰。心境叵得。故染可观净。不碍缘生故。想成相起。唯色唯心故。当处显见此观佛三昧之正诀具眼者能之。若夫称唱瞻礼读诵持戒。皆净业之正因。正观之助行。虽登台之有金银入品之有上下。趣无生而阶不退则一也。有宋王龙舒作净土文并附录。总十三卷。嘉禾僧卺点校厘为十二卷。漏泽僧诵特刊行之。终日念心。终日念佛。介尔有心。三千具足。心想彼境。复了此心。念心是佛。全佛是心。然后般若德显。解脱德彰。法身德圆。法界圆融。不思议体即此论功不在禹下 时

成化十七年岁次辛丑佛成道日。鄞江南溪秋月序

丞相周益公赞

皇皇然而无求。惕惕然而无忧。闵颓风之将坠。揽众善以同流。导之以仁义之以寂灭。之以乐其有作。而莫识其无为。故中道奄然。而示人以真觉

晋轩李居士赞

心焉遗尘迹则混俗。庞居士之修持而无家。何子季之精进而不肉。禅宗立言莹澈群疑。崇莲池之梵行。同祖佛之神机。硗然颊颧约略抚缋。湛然一性唯安养之归

予遍览藏经及诸传记。取其意而为净土文。无一字无所本。幸勿以人微而忽其说。欲人人共晓。故其言直而不文。予龙舒人也。世传净土文者不一。故以郡号别之

净土起信一

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后。不知者止以为身后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前也。何则佛之所以训人者。无非善。与儒教之所以训人。何以异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净土为心。则见于日用之间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为无适而非善。善则为君子为大贤。现世则人敬之。神祐之。福禄可增。寿命可永。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其次为业缘所夺而不能专志于此。苟有志焉者。亦恶缘可以自此而省。善缘可以自此而增。恶缘省而不已。终必至于绝其恶。善缘增而不已。终必至于纯乎善。恶既绝矣。善既纯矣。非为君子而何。非为大贤而何。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又其次不知礼义之所在。不知刑罚之可畏。惟气势之为尚。惟势力之为趋。苟知以净土为心。则亦必知省己而自咎。所为虽不能皆合于礼义。亦必近于礼义矣。虽不能尽超乎刑罚。亦必远于刑罚矣。渐可以脱小人之域。而终为君子之归。庸人稍知佛理者。世必目为善人。此其效也。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或曰。从孔子之言。而以儒教为心。岂不益于生前乎。何必净土哉。曰。此世间法耳。非出世间法。世间法则不出于轮回。出世间法则直脱轮回外。净土既益于生前。又益于身后者。以其兼出世间法故也

净土起信二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而不必终日泥十念法门是也。盖修持法门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虽罪恶之人。佛亦不弃。回心向善则为善矣。故此十念法门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为暗室。一灯照之则为明矣。故杀牛屠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所以修者不难。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职业。在士不妨修读。在商贾不妨贩卖。在农人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参禅。凡一切所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工夫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耳。遂可以为万万劫不坏之资。人何为而不修乎。今有贩物者。一钱而得两钱之息。则必自喜。以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两日之程。亦必自喜。以为及程之多矣。是于外物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两钱而得一钱之价。必忧之以为丧本。两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忧之以为费日。是于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忧也。何于吾身之光阴有限。则日没以过。其失大矣。而不以为忧。于净土之因缘难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为喜。是徒见小得小失而知忧喜。及得失之大者则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况不费时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尽言者。人何为而不修乎。此时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净土起信三

人骤闻净土之景象。多不信之。无足怪也。盖拘于目前所见。遂谓目前所不见者亦如此而已。且如陋巷粪壤之居者。安知有广厦之清净。小器藜藿之食者。安知有食前之方丈。弊箧锱铢之蓄者。安知有天府之充溢。说处此娑婆浊世。不信其清净佛土。所以生长于胞胎。不知彼有莲苞之化生。寿不过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寿数。衣食必由于营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乐。常杂于忧恼。不知彼有纯一之快乐。然则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也。况佛切戒人以妄语。必不自妄语以诳人。世人妄语者非以规利。则以避害。佛无求于世。何规利之有。佛视死生。如刀斫虚空。何避害之有。是佛无所用其妄语也。世间中人以上者。犹不肯妄语以丧其行止。况佛乎。其言可信。无足疑者。故先贤云。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昔有以忠臣为奸党者。刻之于石。天雷击之。今以金宝彩色镌刻装绘。以为轮藏贮。佛之言供以香花。严以神龙。使其言之妄。则又甚于奸党之碑。何为历千百岁。而天雷不击之哉。以其言之诚也。言之诚而不信。将何俟哉。是故净土之说更无可疑者。况自古及今。修此者感应甚多。尤不可以不信者也。感应在第五卷

净土起信四

儒者或以释氏之徒无戒行故。轻其教。而因以不信净土。是不然。岂可以道士不肖而轻老子。士人不肖而轻孔子。智者尚不以人废言。况可以其徒而轻其教乎。释氏之教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其世间法与吾儒同者。不可以缕数。姑举其大者言之。释氏之所以孳孳训世人者。无非戒恶劝善。而吾儒何尝不戒恶劝善哉。且以目前言之。佛以杀生偷盗邪淫为身三业。而孔子言胜残去杀。诗人言。文王德及鸟兽昆虫。是岂不戒杀哉。盗固不在所言矣。孔子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诗人刺不德而悦美色。是岂不戒邪淫哉。佛以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为口四业。孔子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岂不戒妄言也。谓。巧言令色。鲜矣仁。岂不戒绮语也。书称。尔无面从退有后言。岂不戒两舌也。恶口谓之恶怒之声。尚未至于秽语。荀子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未尝不戒恶怒之口也。佛又以贪嗔痴为意三业。孔子谓。见得思义。是则戒贪矣。谓。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是则戒嗔矣。谓。困而不学。民斯为下。是则戒痴也。由此言之。儒释未尝不同也。其不同者。唯儒家止于世间法。释氏又有出世间法。儒家止于世间法。故独言一世而归之于天。释氏又有出世间法。故知累世而见众生业缘之本末。此其所不同耳。欲知释氏之所长。须看楞严楞伽圆觉与无盖障菩萨所问经。及晓金刚经之理。未能如是而遂非之。则孔子所谓不知而作之者。可不戒哉。诚如是。则释氏为可信矣。其言净土乌可以不信哉。所谓出世间法净土尤有要者。不可以不勉也

净土起信五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惟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是而非也。何则西方净土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能净其心。故一切皆净诚。为唯心净土矣。论其迹。则实有极乐世界。佛丁宁详复言之。岂妄语哉。人人可以成佛。所谓自性阿弥者固不妄矣。然猝未能至此。譬如良材可以雕刻物像而极其华丽。必加以雕刻之功。然后能成。不可据指良材而遂谓极物像之华丽也。是所谓唯心净土而无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者。非也。又信有净土而泥唯心之说。乃谓西方不足生者。谓参禅悟性超佛越祖。阿弥不足见者。皆失之矣。何则此言甚高。窃恐不易到。彼西方净土无贪无变无嗔无痴。吾心能无贪无变无嗔无痴乎。彼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静则静。欲去则去。吾思衣而无衣。则寒恼其心。思食而无食。则饥恼其心。欲静而不得静。则群动恼其心。欲去而不得去。则系累恼其心。是所谓唯心净土者诚不易到也。彼阿弥陀佛福重山海。力挈天地。变地狱为莲华。易于反掌。观无尽之世界。如在目前。吾之福力尚不能自为常。恐宿业深重坠于地狱。况乃变作莲华乎。隔壁之事犹不能知。况乃见无尽世界乎。是所谓自性阿弥者诚不易到也。然则吾心可以为净土。而猝未能为净土。吾性可以为阿弥。而猝未能为阿弥。乌得忽净土而不修。舍阿弥而不欲见乎。故修西方而得道则甚易。若止在此世界。欲参禅悟性超佛越祖。为甚难。况修净土者不碍于参禅。何参禅者必薄净土而不修也。大阿弥陀经云。十方有无量菩萨。往生阿弥陀佛国。彼菩萨欲往生。我何人哉不欲往彼。是果胜于诸菩萨乎。由此言之。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者。大而不要。高而不切。修未到者。误人多矣。不若脚踏实地。持诵修行。则人人必生净土。径脱轮回。与虚言无实者。天地相远矣

净土起信六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以不自妄语以诳人。又戒人有我。必不自有我以夸人。故其言诚。可师法。按楞严经云。有十种仙。皆寿千万载数尽复入轮回。为不曾了得真性。故与六道众生同名七趣。是皆轮回中人也。世人学仙者。万不得一。纵使得之。亦不免轮回。为着于形神而不能舍去也。且形神者乃真性中所现之妄想。非为真实。故寒山诗云。饶汝得仙人。恰似守尸鬼。非若佛家之生死自如而无所拘也。近自数百年来。得仙唯钟离吕公。而学钟虽吕公者岂止千万。自予亲知间。数亦不少。终皆死亡埋于下土。是平生空费心力。终无所益也。欲求长生。莫如净土。生净土者寿数无量。其为长生也大矣。不知修此法门而学神仙。是舍目前之美玉。而求不可必得之碔砆。岂不惑哉。或云。净土乃闭眼后事。有何证验。答云。净土传备载感应。岂无证验哉。况神仙者有所得。则甚秘而不传。以谓泄天机而有罪。佛法门唯恐传之不广。直欲度尽众生而后已。是其慈悲广大不易测量。非神仙之可比也

净土起信七

人有不信因果从而不信净土者。夫因果乌可以不信乎。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不信此语。何不以目前之事观之。人生所以有贫富有贵贱有苦乐劳逸有荣辱寿夭。其祸福种种不同。虽曰天命。天岂私于人哉。盖以人前生所为不同故。今生受报亦不同。而天特主之耳。是以此身谓之报身。报身报我前世所为故生此身也。天何容心哉。譬如人有功罪于外。当受赏罚于官府。官府岂私于人哉。特以有功当赏有罪当罚而主之耳。岂以赏罚无故而加于人。世间官府犹不以赏罚无故而加于人。况天地造化岂以祸福无故而加于人乎。是知以前世所为有善恶故。以祸福而报之也。以其不能纯乎善故。不得纯受其福报。乃有富贵而苦夭者。有贫贱而寿乐者。有荣宠而悴辱者。其为果报各随其所为。如影从影。如响应声。纤毫不差。故云。种桃得桃。种李得李。未有种麻而得豆。种黍而得稷者。唯种时少。收获时多。故作善恶时甚小。受祸福之报甚大。故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盖造化自然之理也。此理可信。则净土之说必可信。何则二者皆佛言。佛诚言于因果。必不妄言于净土故。因不信因果。从而不信净土者。此可以解其惑矣

净土起信八

人有见目前善恶未有报者。遂不信因果。而因以不信净土。殊不知善恶未有报者非无报也。但迟速耳。佛尝谓阿难云。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有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阿难问。何故。佛言。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善已熟也。熟处先受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左氏谓。栾武子有德。可以庇其子。故其子黡虽为恶。而可以免祸。黡之子盈为善。而黡之恶乃累之。故盈虽善而及于难。止于世间目前可见者言之。善恶之报尚有如此者。况隔世乎。书曰。天道福善祸淫。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三教皆言此理。但有迟速耳。岂可以目前不见果报。而遂不信因果。因以不信净土乎

净土起信九

或者疑之云。人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如何便生莲华一朵。予告云。此不难知也。譬如大明镜凡有物来便现其影。镜何尝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阿弥陀佛国中清净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是故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自然生莲华一朵。无足疑也。或者又疑之云。念往生真言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卫护其人。若无量世界有无量众生念此真言。阿弥陀佛岂能一一遍住其顶乎。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月普现一切水中。岂不自然哉。或者修行精进疑之云。又有临终之时佛与菩萨来迎。且如十方世界有无量众生精进。乌能皆知其期而往迎乎。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日普照无量境界。岂不自然哉。况佛之威神不止如日月乎。则遍住其顶。遍知其期。何足疑哉

阿弥陀经脱文

襄阳石刻阿弥陀经乃隋陈仁棱所书。字画清婉。人多慕玩。自一心不乱而下云。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今世传本脱此二十一字。又藏本此经亦名诸佛摄受经。乃十方佛在养字号。今本脱四方佛

备说

昼必为夜  必为夜备  暑必有寒

必为寒备  存必有去  必为去备

何为夜备  灯烛床蓐  何谓寒备

衾裘炭薪  何谓去备  福慧净土

梵语阿此云无。梵语弥陀此云量。省文称之。宁称阿弥。不可称弥陀。若称弥陀。则是量。与无量之意相反。若称阿弥。犹有无量之意存焉

同类推荐
  • 特牲馈食礼

    特牲馈食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黄庭养神经

    上清黄庭养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颐园论画

    颐园论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岳游纪行录

    岳游纪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全堂集

    天全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下笑歌

    天下笑歌

    在进入了第三页的天书世界后,李歌九才渐渐见识了仙人们的无敌手,仗剑行……机关术的墨鲁之争,神秘莫测的快马湖上亭,天下剑客八分莫入的剑冢……行天下而笑歌,当为快意江湖之传奇……古今江湖多少事,一人白马啸西风。
  • 神级透视

    神级透视

    意外得上古奇书,练成天眼透视……屌丝青年张扬命运触底反弹、结识老板、校花、美女……用它来赌石赚钱、治病救人、陈恶扬善、消灭外患、铲除内忧,成为护花使者……
  • 清欢有味

    清欢有味

    一部电影里曾那么说过,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如果可以重来,秦欢想,她既不要相遇,也不想重逢。钟岩之于她,就像抬头透过看到树叶空隙被切得零零碎碎的阳光,明亮却不刺眼,看似是让人想靠近的温暖,可拨开层层遮挡才知道那些被树叶掩盖住的阳光,才是炽热的冰冷,让她看清自己在海角,而他却在天涯。
  • 华严经合论纂要

    华严经合论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攻略天下:修仙之快穿世界

    攻略天下:修仙之快穿世界

    什么?这个神器竟然能穿越三千世界?只要实现亡人的愿望就能获得修仙资源,攻略反派、虐渣男、制霸娱乐圈……哪怕他是阴暗冷血的大BOSS,哪怕他清心寡欲不近女色日日与佛做伴,哪怕他是深爱着她人愿意豁出性命的忠犬……但她要做的就是考虑怎样翻过这一座座高山,最终攀向最高点!目标是攻略三千世界,坐拥无边美色江山!作者打算尝试各个类型的小故事,星际、西幻、宫斗、网游、综漫、恐怖等等,有什么比较想看的在评论区留言,作者看到有人说话就开心了,一开心就会写文,一写文就容易加更,很好说话的哟~~封面来自非墨的j3图,侵权删
  • 《魅颜妖瞳》

    《魅颜妖瞳》

    :---花家嫡出五小姐花落影,天生是个废物,没有灵力没有斗气,因此被王者大陆花家本家家主花落影的爹花落轩送往青城王者大陆花家本土,任她自生自灭---花魅,21世纪业余王牌杀手,资产多多女总裁,人称死亡天使的隐归的世界第一杀手花颜是她亲姐姐,现任世界第一杀手花筱是她一手培养的亲妹妹,因一枚名为冰灵之戒的戒指而穿越幻神大陆,成为花家废物嫡出五小姐花落影,什么叫废物?修灵力:十系全系外加亡灵系、空间系的精神力、灵力永不枯竭、瞬发魔法的人是废物?修斗气:十一岁的、斗气永不枯竭王级武师是废物?真他妈瞎了狗眼!
  • 暗明之使

    暗明之使

    那些年花开花落,一路上一起跌跌撞撞,忘不了那时的奋斗时光,,可是为了你们,我愿付出所有哪怕是我的全部。。。。成王的路总是荆棘密布,不过好在有你们的陪伴,,,,,,,相信我,,,,,
  • 荼蘼梦尽

    荼蘼梦尽

    “魔神之女,怎么可能不成魔……”“奈落之底,仙界的无间地狱,没有人知道,我就是在那,度过的童年!”
  • 终极BOSS:傲娇小公举要爹地

    终极BOSS:傲娇小公举要爹地

    【爱情】云峥:爱情就是你不来,我就过去。言Boss:爱情就是你不来,我转身就走。【求婚】云峥:如果你不求婚,以后你跪着求我,我都不会跟你结婚。言Boss:让我跪着求你的机会只有一次。说着,言Boss单膝跪地凝望着她:“云小峥,我们两个左挑右选,就挑中了对方这么一个玩意,所以我们也不要祸害别人了。现在,让我娶了你吧。”【未来】云峥:我伸出手,你要立刻牵住,不然我转身就走。言Boss:左手抱着一个女娃,右手抱着一个男娃,后背背着一个萌娃。你伸出手,我立刻就拉。不过……没手了,怎么办?云峥掏出一个项圈:别担心,终极Boss要用终极武器。言Boss,想试试新玩法吗?
  • 趋于完美

    趋于完美

    唯有不断千锤百炼方可成趋于完美。————超懒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