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0100000009

第9章

十六观经云。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然则修上品者佛之深旨不可不知。今浅者尚不能知。况其深乎。故此卷自浅及深切于日用者皆载焉。名曰助修上品。

习说

孔子化三千之徒。其要旨不出一部论语。而首以学而时习之一句。则此一句之义岂不为急先务哉。盖学者学其为君子为圣人。习者如习射习仪之习。学君子圣人者不可骤尔而至。故必以时而渐习之。若学宽大。则于褊隘时习之。若学温和。则于忿怒时习之。若学恭敬。则于傲慢时习之。若学良善。则于狼戾时习之。若学辞让。则于忿争时习之。若学勤敏。则于懈怠时习之。然则所谓时习者。当其事之时而习则不虚习矣。其习必成。成则自有可喜。故曰不亦悦乎。能悟此理。则尽论语中所言之善皆可以尽。是知。以此一句冠于一书之首者深有意也。修西方而进乎道者尤贵乎习。故此不可不知。

葛守利人说

大观间一官员买靴于京师市中。见一靴甚大。乃其父送葬者。问其所得之由。答云。一官员携来修整。问何时来取。遂往候之。果见其父下马留钱取靴。其子拜。不顾复乘马去。其子追随二三里许将不及。乃呼曰。我与父生为父子。何无一言以教我。其父曰。学葛繁。问。葛何人。曰。世间人。遂访问所在。其时为镇江大守。乃往见之言其故。且问。葛何以见重于幽冥如此。答曰。予始者日行一利人事。其次行二事。又其次行三事。或至十事。于今四十年。未尝一日废。问。何以利人。葛指坐间脚踏子云。若此物置之不正。则蹙人足。予为正之。亦利人事也。又若人渴。予能饮以一杯水。亦利人事。惟随事而利之。上自乡相下至乞丐。皆可以行。唯在乎人而不废耳。其子拜而退。葛后以高寿坐化而去。观此则利人之事不可不勉。害人之事岂可为哉。所谓爱人利物之谓仁者。葛得之矣。葛兼修净业。以是回向。后有僧神游净土。见葛在焉。

施报说

儒家言施报。佛家布施果报其实一也。佛言。欲得谷食。当勤耕种。欲得智慧。当勤学问。欲得长寿。当勤戒杀。欲得富贵。当勤布施。有四。一曰财施。二曰法施。三曰无畏施。四曰心施。财施者。以财惠人。法施者。以善道教人。无畏施者。谓人及众生当恐惧时。吾安慰之使无畏。或教以脱离恐惧。使之无畏。心施者。力虽不能济物。常存济物之心。佛以孝养父母亦为布施。是凡施于外者皆为布施。故为下而忠勤事上。为长而仁慈安众。为师而谨于教导。为友而诚于琢磨。一言一话之间必期有益。一动一止之际必欲无伤。种种方便利物。勿使有所损害。皆布施也。所为如此。存心又如此。后世岂得不获富贵之报。古语云。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是今生所受之福乃前世所修者。犹今岁所食之谷乃前岁所种者。人不能朝种谷而暮食。犹不能旋修福而即受。所以谷必半岁。福必隔世也。孔子谓。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老子谓。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皆布施之谓。曾子谓。出乎尔者反乎尔。老子云。天道好还。皆果报之谓。是儒道二教皆言施报。但不言隔世尔。所谓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灾人者人必反灾之。皆现世之施报也。知是以修净土滋培善根多矣。

至人延年说

予尝闻。至人云。人生衣食财禄阴司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譬如人有钱一千。日用一百则可十日。日用五十可二十日。若恣纵贪侈立见败亡。则若一千之数一日用尽。可不畏哉。易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是天地之大变化之妙鬼神之粤。犹不乖于数。况于人乎。或谓。人有廉俭而命促贪侈而寿长者何也。廉俭而命促者当生之数少也。若更贪侈则愈促矣。贪侈而寿长者当生之数多也。若更廉俭则愈长矣。且天地于人无私。何谓当生之数有多少乎。此皆前世所为耳。故曰。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唯现世多为吉善则增福寿。故曰。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现世多为罪恶则减福寿。故曰。多行不义必自毙。且修净土者。固不在福寿之多。然损福寿之事则是薄德耳。岂可不戒哉。增福寿之事则是厚德耳。岂可不勉哉。

食肉说

佛告大慧菩萨云。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我今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皆恐怖。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慈杀。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人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钓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佛复说偈略云。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食肉无慈悲。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众生肉本非所食之物。以耳闻目见惯熟。不知其非。如能断肉。固为上也。如不能断。且食三净肉而减省食。若兼味且去其一。如两餐皆肉。且一餐以素。人生禄料有数。若此自可延寿。如早晨食素。其利甚多。一省业缘。二可清净。三不妨善业。四至晚食荤时。不至厌此而欲彼。如此自可延寿。若以食素为难。宜以食荤之费为素食。则易行而可持久。若纵口腹之欲。亦无了期。语曰。世上欲无刀兵劫。须是众生不食肉。斯言可不畏哉。不免食三净肉者。次日可为所食之肉众生。念西方四圣号并真言。以资荐往生。庶几可释冤灭罪。据阎罗王告郑邻之言。则至诚念四圣号以追荐者。必得往生。详载在第八卷。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及自死。鸟残。为五净肉。

戒杀盗淫说

楞严经佛谓。想爱女色。心结不离。故有淫欲。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绝。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血味。心滋不止故。有食肉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养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食余众生亦复如是。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若此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此杀盗淫三者为之根本。以是因缘。恶业果报相续不已。如西方净土。受清净身。不因淫欲而生。食清净食。不因杀害而得友清净人。不因染著而交。是皆脱去此等。然修上品者此等亦不可不知。

饮食男女说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可为贤人。纵而不节。可为下愚。盖此二者皆造业之所。杀生以资口腹。非造罪而何。淫欲以丧天真。非造罪而何。况二者更相助发。因美饮食则血气盛。血气盛则淫欲多。淫欲多则反损血气。血气损则又赖饮食以滋补。是二者更相造罪也。若欲省口腹。必先节淫欲。若能节淫欲。即可省口腹。此乃安身延年之道。若能节而绝之。则粗粝亦自美矣。若纵之则人生受用之数有限。限尽则早终也。慈觉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校量。若能如是思省。自可省口腹矣。务实野夫云。皮包骨肉并尿粪。强作娇娆诳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若能如是思省。自可省淫欲矣。果了得此二者在生何由有疾病夭折。身后何由有地狱畜生。虽不免此。而修净土亦脱去轮回。然修上品者不可不戒此。

贪折前程说

有官员二人。求梦于京师二相庙中。以问前程。其夜一人梦见有人持簿一扇。揭开版云。此汝同来之官人前程也。视之。乃自小官排至宰相。仍有句之者。其官员问云。句之者何也。持簿者答云。此官人爱财。世间不义取一顷。此间句一顷。若急改过。尚可作监司。其人闻之。更不敢妄取财。其后果至监司。又何仙姑在世间。有一主簿。家忽有天书降。为不识字画。乃往见仙姑问之。仙姑设香案。拜而后看。看毕微笑。主簿云。持来拜问。何故乃笑。仙姑云。天书言。主簿受金十两。折禄五年。以此观之。不义之财诚可畏也。移是心于净土。其熟善缘多矣。

福慧说

人不可不兼修福慧。种种利物。常行方便。作一切善。戒一切恶。所谓修福也。知因果识罪福。观释氏书内明性理。观儒家书外明世道。所谓修慧也。修福得富贵。修慧得明了。修慧不修福。明了而穷困。修福不修慧。富贵而愚痴。福慧若兼修。富贵而明了。二者皆不修。愚痴而穷困。佛以福慧兼修故谓之两足尊。谓福慧两足也。昔有二人同修行。一人专修福。一人专修慧。经数世后。专修福者因受福而作恶堕于象中。以有余福。人乘之以战。有胜敌之功。国王赐以璎珞。其专修慧者得阿罗汉果。以不曾修福故。为僧而乞食。多不得之。故偈云。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此福慧所以不可不兼修也。必不得已。宁使慧胜于福。莫令福胜于慧。若慧胜于福。则知罪福而戒慎。故无坠堕。若福胜于慧。则因受福而作恶。故有坠堕。楞伽经云。受现在乐种未来苦是也。偈云。兼修福与慧。又复念阿弥。九品莲花里。第一更何疑。斋戒明了人修者必上品上生故也。又偈云。虽修福与慧。不知念阿弥。未得阿罗汉。轮回无了时。在此世界修行得阿罗汉果。方脱轮回故也。

习慈说

观世音菩萨谓。万善皆生于慈。老子言三宝。以慈为首。儒家言五常。先之以仁。其意皆同。人有多嗔怒者。盖不思此意。未言害物造业。先自损气伤和人若能到慈仁之境。方知嗔怒不佳。当其在嗔怒中。则不自知其苦。正如行荆棘中趍一大厦安居之所也。方其矫宿性之嗔怒。如行荆棘中。及习成慈仁。则如入大厦安居矣。此不可以言尽。但当嗔怒时。习之久久自有可喜。释道二教固已戒嗔。儒家亦然。桓魋欲害孔子。孔子曷尝嗔乎。臧仓毁隔孟子。孟子曷尝嗔乎。韩信不报胯下之辱。安国不怨溺灰之言。此皆为可师法。况凡待贫下御仆妾诋忤己者。易致嗔怒。尤当戒谨。盖彼亦人也。但以薄福而事我。岂可恣其情性而造恶业哉。究而言之。慈和者于自己大得便宜。藏经云。今生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此慈和之所致也。修净土者乌可不以是为心哉。如一切众生为大罪恶。亦勿生嗔以污吾清冷之心。念彼以愚痴故尔。使有智慧。必不为此。当生怜悯其愚痴之心。故曾子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如是以修净土。其圆熟善根甚矣。

为君子说

人皆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不须为小人。而必欲为小人。若诚信恭敬。若温和方正。若推贤扬善。若随宜利物。凡此之类皆君子之事也。为之亦不难者。人不肯为何哉。若欺诈傲慢。若粗暴谄曲。若说短扬恶。若纵意害物。凡此之类皆小人之事也。为之又何利益。人必为之何哉。为君子则人喜之。神祐之。祸患不生。福禄可永。所得多矣。虽有时而失命也。非因君子而失。使不为君子亦失矣。命有定分故也。为小人则人怨之。神怒之。祸患将至。福寿以促。所失多矣。虽有时而得命也。非因为小人而得。使不为小人亦得矣。命有定分故也。孔子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小人不知天命。又谓。得之不得曰有命。能审此理。所谓君子羸得为君子。小人枉了为小人。如是以修净土。必不在下品下矣。

为圣为佛说

子尝谓。孔子所以为圣人。固非一端。然其要在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恶者亦为师。何适而非师乎。见识如是。乌得不为圣人。又尝谓。释迦佛所以为佛者。固非一端。然其要在于山中修行时。国王出猎问兽所在。若实告之则害兽。不实告之则妄语。沉吟未对。国王怒斫去一臂。又问。亦沉吟未对。又斫去一臂。乃发愿云。我作佛时。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为恶。存心如是。乌得不为佛。后出世为佛。先度憍陈如者。乃当时国王也。若如是以修净土。立与诸大菩萨等矣。

阿罗汉说

佛言。阿罗汉虽能受天人供。而福及人也劣。假使有人。百年供养四天下阿罗汉。不如发菩萨心一日供养佛。盖佛自无量劫来救度众生。无非得福。而福利人也胜。阿罗汉了生死。遂入涅槃独善其身。故福及人劣矣。佛又言。若人有福。曾供养佛。亦勿谓。供佛乃身后事。近年秀州一僧专念阿弥陀佛。为人祷病即得痊愈。岂可谓佛不利于生前。既可祷病则亦可祈福。但恐信心不至耳。若修净土期于复来化度者。尤不可无福。故此不可不知。

楞伽经说

楞伽经说。渊源理致除一切妄想。此一经有三译。其十卷者太繁。四卷虽达磨发扬东彼所书。译得大晦。难读难晓。唯七卷者分明。修净土欲上品上生者。须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故此不可不知在四字号。

二天人说

华严经云。人生有二天人随人。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天人常见人。人不见天人。此二天人岂非善恶二部童子之徒欤。人之举意发言动步常念此二天人。见人而能无愧。如此修净土。则必上品上生。或曰。一人尚有二天人。何二天之多也。曰。一月普现一切水。岂必月之多哉。

小因果说

有修桥人。有毁桥人。此天堂地狱之小因也。有坐轿人。有荷轿人。此天堂地狱之小果也。触类长之皆可见矣。常如是存心以修净土。上品往生复何疑哉。

同类推荐
  • 杨敬斋针灸全书

    杨敬斋针灸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官旧仪

    汉官旧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寒松操禅师语录

    寒松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梓潼帝君化书

    梓潼帝君化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祁连医录

    祁连医录

    中医学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中医之显著疗效是其生存发展的根基。中医学之所以能长期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尤其是在基层,就在于其应用简便,就在于其疗效能确实。重视实践,注重实效,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是中医临床工作者孜孜不倦之追求。
  • 龙战九州

    龙战九州

    气,包容万象;气之极,冲星河震八荒;给我一缕气,可洞穿整个世界。——欢迎收看《龙战九州》抒梦带你走进气的世界。
  •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本书为法制新闻作品选,这里的主要人物,除了巡警栾波是个二级英模烈士外,其它都是些很普通的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等。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作者确实坚信我们的警察就是英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警察,是法制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奉献大于风险、辛苦大于艰苦的英雄群体。
  • 碎梦虚空

    碎梦虚空

    梦与现实的交织,无数次的生死奇遇。在一个个险象环生的梦境中穿梭,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长。
  • 薄情女孩:痞女征服黑老大

    薄情女孩:痞女征服黑老大

    柯霓沫那个优雅高贵的公主,她疏离冷漠的气质却偏偏让人忍不住去触碰,而他顾槿夜,一个花心大少,却偏偏被她折服。她是千金小姐花惜颜,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女孩,而她却偏偏艳福不浅,哼哼,看我女屌丝如何征服帅男心。痞子少年??她比他更痞。冰山??不爱笑??可是为嘛他在她面前哈哈哈大笑??两个女人七个帅哥,看谁征服谁??
  • 斗破苍穹之我欲封仙

    斗破苍穹之我欲封仙

    炎帝萧炎,斗气大陆的无敌强者,当他怀着无限的期望飞升之后,看到的不是繁华锦世、群英荟萃,而是......屈辱苟活的人族,看着残破的山河,荒凉的大地,听着无数人族强者临死前的绝望悲鸣,萧炎心中的怒火被点燃,这个世界,也因为他的出现,注定要被改变........人族无仙,而这正是一个众仙高高在上,一切皆为蝼蚁的时代........
  • 寻仙正传

    寻仙正传

    小桑村淳朴少年沈傲,遭遇无良道人云霄子,终究还是被带入仙途。所谓寻仙,便是寻得大道,欲成真仙。想要成仙,要度风云劫、天雷劫、十方劫、魂魄劫、五行劫等等无数劫难。想要成仙?还得有钱,有法宝、有神兽圣兽、灵丹妙药统统必不可少。沈傲犯愁了,这些从哪来?云霄子告诉他,靠赚,靠抢,靠黑,靠骗……在这连妖怪都想成仙的世界里,淳朴耿直的沈傲能否走到巅峰?
  • 陌路相逢

    陌路相逢

    本书收作者中、短篇小说5篇,讲述了一件件情感故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有所感悟。
  • 最后的生与死

    最后的生与死

    云默然、徐潘和白桥在跟敌人打斗的过程中,徐潘不行丧命,突然一位白衣老人出现,声称能拯救徐潘,但是要让云默然他们答应他几个要求,并且创立门派,拯救世界。就这样,云默然、徐潘和白桥等人便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旅程。情感的爱与恨,人性的善与恶,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该如何选择?面对真挚的友谊他们是猜忌还是信赖?一切的一切正在华丽的上演着。
  • 我本就是神

    我本就是神

    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是非对错只在一念思量。天地不仁,强权法则,你强,你就对,你弱,就该被揉虐。而我,拥有魔化的能力,能够自动愈合伤口!变身堕落天使,各方面能力几何增长!更拥有神体,我本就是神!对错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