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畅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个人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智慧,我有一种智慧,因为吸收了别人的智慧,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各有收获。”细细品味此言,不也对我们的读书作了最直观最生动最完整的诠释吗?读书人之读书过程,自是能动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他们一方面在谛(dì)听作者倾述的思想和观点,另一方面则必然会作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或颔首认同,或心存疑虑,或不敢恭维,从而在磨合、捣碎的过程中,实现读书人自我视野的拓宽、智慧的累积、思想的升华。
设身处地想,在读书的境遇里,读书人与作者的心理位置显然是平等的。有了这种和谐的氛围,于是读书人便心际坦荡地与作者有了精彩多元的对话。读书人融入作者的情感血脉,在那里尽情地吮(shǔn)吸;读书人将书籍视为矿藏,抡起对话的锤子,叩击思想的火花。步入豁然开朗的意韵,读书人总是失声叫绝,与作者乐在一起;在难以有思想共鸣之时,读书人亦是不慌不忙地,一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妙语对话,一番求同存异的宽松交流,读书人亦自与作者相视而笑,绝无尴尬(ɡānɡà)意。
读书的对话,该是心理情感的对话,在脉脉温情里,在孜孜不倦中,读书人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思维轨迹、思绪况味,莫不了然于胸、烂熟于心,故而独尽“进得去,出得来”之神韵,在对话的平台上、交流的栈道上,与作者无事不叙、无理不论、无情不抒。
当情感的宣泄难以自已时,读书人自会油然地将属于自己的那份领悟、那份独白,似雪片般地悠然泻在书山一角,形成读书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留下读书人与作者对话的履痕印记。
至于那些尚在世的作者们,读书对话自不局限于书籍本身,读书人将那充盈字里行间的神髓、流溢智慧光芒的见识,经过去粗取精的整合、去伪存真的剔择,并伴以精心调制的一封书信、一个电话、一篇文章、一次上网,其相互间的沟通不知会营造出多少说不清的温馨浪漫、道不明的石破天惊。而即便对于那些不幸故世的作者,虽已无缘这般福祉(zhǐ),然而当寄托承续自己灵魂的书籍依然屡屡被人享用、为人开掘之时,这不意味着自己灵魂的再生与永恒吗?而这不是聊以自慰的吗?
佳句品读
佳句:读书人之读书过程,自是能动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他们一方面在谛听作者倾述的思想和观点,另一方面则必然会作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或颔首认同,或心存疑虑,或不敢恭维,从而在磨合、捣碎的过程中,实现读书人自我视野的拓宽、智慧的累积、思想的升华。
品读:读书的时候,我们能读到作者传达的信息,就能了解他的思想和观点,感受他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起伏,就会产生相同的或相反的情感价值判断,所以读书是一个能动的、与作者交流的过程。
赏析感悟
文章由一个精当的譬喻入笔,恰到好处地引出话题,然后层层剖析,对“读书是对话艺术”作了诠释,行文流畅。语言上,善于用词造句,善于使用设问、反问、排比等手法。语言丰富而有变化,增强了文字的可读性。
(特级教师郑国珍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这也许就是我们经历过的事,真实而又充满童趣,给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兴趣使人专注,专注就有成功,成功使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