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0900000009

第9章

第二广释迦章。于六义中。无叹法希有。初开权次显实。三举五浊释方便。四拣伪敦信一实。五无虚妄。我今亦如是。我即释迦。现在先三后一。如四佛不异故。言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者。即是五乘根性欲也。过去名根。现在名欲。未来名性。深心所著者。即是根也。方便者。即是随宜开三乘权法也。如此皆为得一佛乘者。即是显实也。佛乘是教一。一切是行一。种智所知是理一。从十方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者。是第三举五浊释开权也。将举五浊先标其意。上已说诸佛开权显实。未明隐实施权。其法清净湛一如空。尚无带二带三之权。况有单三单五之权。秖为五浊障重实不得宣。须施单五单三之权亦施带二带三之权。故言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分别说于若带二带三之三若单五单三之三也。五浊者自有四别。初唱数。二列名。三体相。四释结。唱数列名如文。如是者明体相也。劫浊无别体。劫是长时。刹那是短时。但约四浊立此假名。文云劫浊乱时。即此义也。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果报上立此假名。文云众生垢重即此义也。烦恼浊指五钝使为体。见浊指五利使为体。命浊指连持色心为体(云云)。相者四浊增剧聚在此时。嗔恚增剧刀兵起。贪欲增剧饥饿起。愚痴增剧疾疫起。三灾起故烦恼倍隆诸见转炽。粗弊色心恶名秽称。摧年减寿众浊交凑。如水奔昏风波鼓努鱼龙搅挠无一憀赖时使之然。如劫初光音天堕地地使有欲。如忉利天入粗涩园园生斗心。是名劫浊相。烦恼浊者。贪海纳流未曾饱足。嗔虺吸毒挠诸世间。痴闇顽嚚过于漆墨。慢高下视陵忽无度。疑网无信不可告实。是为烦恼浊相。见浊者。无人谓有人。有道谓无道。十六知见六十二等。犹如罗网又似稠林。缠缚屈曲不能得出。是见浊相。众生浊者。揽于色心立一主宰。譬如黐胶无物不著。流宕六道处处受生。如贫如短名长名富。是为众生浊相。命浊者。朝生暮殒昼出夕没。波转烟回瞬息不住。是命浊相。浊相众多不能具说。次第者烦恼见为根本。从此二浊成于众生。从众生有连持命。此四经时谓为劫浊也。料拣者。

问。五浊若障大。华严中未除浊。而闻法者何也。

答。此应四句分别。一大乘根利障重。以根利故重障不能障。此土华严初闻大乘者是也。二根利障轻。三根钝障轻他方净土闻大乘者是也。四根钝障重。如此土身子流辈除浊方闻大乘者是也。

问。五浊障小不。

答。此就小乘。应四句分别。小乘根利遮轻障不能障。身子是也。根利遮重障亦不能障。央掘是也。根钝遮轻亦不为障。槃特是也。根钝遮重。此则成障不闻小乘。不得度者是。

问。自有不在华严不在三藏而得闻大闻小乘者何也。

答。此就四教教教中作四门分别。根利遮轻者。闻非空非有门入也。根利遮重者。闻亦空亦有门入也。根钝遮轻者。闻空门入也。根钝遮重者。闻有门入也。两教四门。约小乘分别。两教四门。约大乘分别。细推可解(云云)。

问。五浊一往。何故障大而不障小。

答。众生浊重。妄计五阴为四德。若闻常我即执非为是。旧医顽騃不知乳之好恶。不知病起根源。不知药饵开遮。无所知晓故浊障大也。文云。我若赞佛乘众生没在苦即此义也。若闻无常苦空。即厌生死欣涅槃。破其邪计执故。五浊不障小。文云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即此义也。约五浊论四悉檀者。劫命是世界。众生见是为人。烦恼是对治。用三悉檀除其五浊。后为说大第一义悉檀也。若论因果则二因三果。一人四法。四法一时。二报障二烦恼障。业在其间。众生是因成假。命是相续假。相待假可知。众生是受假。四是法假。名假通两处。烦恼见在凡夫。余三通凡圣。命短劫长。余三通长短。劫但是时。命带法论时。劫通内外命但在内。三小害人不害物。三大害物不害人。小劫但在人。大劫通色界。命通五道三界。劫是共浊四各各浊。小劫是劫浊。大劫通浊不浊。从八万至十岁为小劫。八十反为大劫也。

问。既言五浊。何者是五清。

答。准例邪正三毒。邪是五浊正是五清。他方净土无邪三毒。则五浊障轻此义可知(云云)。从若我弟子自谓下。是第四拣伪敦真。若佛弟子自能信解。若不信解非真弟子。亦非罗汉。敦逼时众令信受解。就文为二。初拣真伪。二开除释疑。拣又为二。初若不闻不知非真弟子。次闻不信受成增上慢。如世弟子随顺师法继嗣传灯。若不闻不知。则无法可顺。何谓弟子。如来昔说五浊开三。汝随顺得涅槃。得闻得知名为弟子。今五浊既除。为汝说一。何意不闻不知。不闻者即不闻教一。不知者即不知行一。非真即非理一。非弟子即非人一也。次又舍利下。第二明不信成增上慢者。此敦其使信。何者汝自谓是后身。身尚无量实非后身。汝自谓究竟。犹余二百由旬实非究竟。未得谓得。岂非增上慢耶。真罗汉者。浊除根利知非究竟。信真是法未是后身不起上慢。知非究竟信于究竟。即信理一。无增上慢即成行一。信则信教是为教一。是佛弟子则人一也。除佛灭下。第二开除释疑者。先开除。除佛灭后不成增上慢。次所以者何佛灭下。明好人难得深经难解亦不成上慢。若佛在世正说此经。不信不受非真罗汉成增上慢。若佛灭后方得罗汉者。偏执权经不信圆法。听许非增上慢。又佛虽入灭此经尚在不信不受。应是上慢耶。即得开除。佛灭度后虽有此经。解其文义者。此人难遇。致令罗汉不信不解。亦听许非增上慢。次释疑。若佛灭后解经人难遇。得罗汉者。即永入涅槃耶。即释云。是人虽生灭度之想。舍命已后便生界外有余之国。值遇余佛得闻此经。即便决了。释论第九十三释毕定品云。罗汉受先世身身必应灭。住在何处而具足佛道。答罗汉三界漏因缘尽。更不复生三界。出三界外有净佛土无烦恼名。于是国土佛所。闻法华经具足佛道。即引法华云。有罗汉若不闻法华。自谓得灭度。我于余国为说是事。汝皆作佛。论既引经为证。今释经还将论解。南岳师云。余佛者四依也。罗汉遇之闻经决了。又罗汉修念佛定见十方佛。为说此经便得决了。又凡夫行人。苦到忏悔见十方佛。为说亦得决了。瑶师云。实罗汉必自知法华志求于大。利根则自知。中下根须闻而知。故言闻知。何容于佛灭后不闻法华或闻而不信遇余佛方解耶。末法凡夫犹尚能信况圣人乎。除佛灭后者指凡夫也。有人言。凡夫未证法相。所见不明执心不固所以易信。罗汉证法相。所见分明执心牢固。忽闻异说未便信受。故云不信其义必然。故身子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若从此义指罗汉不指凡夫(云云)。此直异解不用此义也。舍利弗下。第五明无虚妄者。止物谤心此为三。初劝信释迦实说。故云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次劝信诸佛。故云诸佛言无虚妄。诸佛道同弥加信受。后结成不虚。故云无有余乘唯一佛乘也。第二偈颂有一百二十一行分为二。初有四行一句颂上许答。后有一百十六行三句。颂上正答。上许答有三。谓顺诫拣。今不颂顺但颂拣诫。拣众为两。初三行半。颂上五千退。次二句颂上众已清净。次一句颂诫听。上慢我慢不信四众通有。但出家二众。多修道得禅谬谓圣果。偏起上慢在俗矜高多起我慢。女人智浅多生邪僻。不自见其过者。三失覆心藏玼扬德不能自省。是无惭人也。若自见过是有羞僧也。于戒有缺漏者。律仪有失名缺。定共道共有失名漏。无道定等故内起恶觉。如玉含瑕。无律仪故。外动身口如玉露瑕。覆罪自得故名护惜。小智者不得学无学智。而有世间小智。妄谓有漏以为无漏。小中之小故言小智也。糟糠者。无无漏禅定润故如糟。无理慧故如糠。是五千等有世间禅如糟。有文字解如糠。封文失诠如糠无米。又糟糠譬其无大机。枝叶譬其非好器。悉不任用故须遣之。舍利弗善听者。即颂上诫许诫令善听也。从诸佛所得法下。有一百十六行三句。颂上正答也。又为二。初从诸佛所得法下。有七十三行一句。颂四佛章门。从今我亦如是下。有四十三行半。颂上释迦章门。就初又为四。初诸佛所得下。三十四行三句。颂上诸佛门。从过去无数劫下。第二有二十七行半。颂过去佛门。从未来诸世尊下。第三有六行半。颂未来佛门。从天人所供养下。第四有四行半。颂现在佛门。今就初颂诸佛门中。与长行凡有三异。一彼此互无。二前后间出。三开合不同。上有叹法希有而无五浊。颂有五浊而无叹法。上先叹法次明不虚。开权显实。今先开权显实后明不虚。上劝信与不虚合说。今分劝信隔于不虚也。私谓上以释迦方便。释成诸佛之权。偈中以释迦之实。释成诸佛显一。是四异也。此初颂文为五。初从诸佛所得法下五行三句。颂诸佛施权。二从我设是方便下十三行。颂诸佛显实。三从若人信归佛下四行半。颂诸佛章劝信。四从若我过众生下九行半长颂五浊。五我有方便下两行。颂上不虚。今初释开权文为二。初四行一句颂正施权。次一行半。颂结施权意。今初。诸佛所得法者。修道得于诸权法也。无量方便力下。颂上无数方便种种因缘演说诸法也。众生心念者。颂上随宜说法也。颂中广出随宜之相。即是照九法界机说七方便。总言九七不可定判故言若干。随欲之宜。应用世界悉檀。随性之宜。应用为人悉檀。随恶业宜。应用对治悉檀。现起希望名念。法门不同名种种。过去所习名性。现在欣乐名欲。或可习欲成性成性生习欲(云云)。善恶业者。七方便传传为善恶(云云)。佛以权智照诸方便性欲。然后以诸因缘譬喻。随其所宜说九部经。十二部如玄义中说。钝根乐小法者。一行半结施权之意。前世根钝今世无机。不堪闻大。故言不行深妙道。前世贪著障重。今世众苦所恼唯可闻小。故言为是说涅槃也。从我说是方便下。第二十三行。颂诸佛显实文为四。初三行颂理一。令得入佛慧。颂上一大事因缘也。决定说大乘。总颂开示悟佛知见也。入大乘为本。颂上入佛知见也。从佛子心净下。第二四行半。颂上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以明人一。上直云教化菩萨颂中。广出诸方便人皆成实人。有佛子心净。即别教之人。为此佛子说大乘经。得记心喜即成圆教真实之人。声闻若菩萨者。声闻兼得缘觉。若菩萨兼得六度。通教等诸菩萨皆成佛无疑者。即是七种方便无非佛子。即是颂人一也。从十方佛土中下。第三一行三句。颂上如来但以一佛乘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若十方佛唯说一法即是教一。假名引导即方便教也。牒假名三教。显佛慧一教其文分明。无有余乘者。无别教中圆入别之余也。无二者。无通教中半满相对之二也。无三者。无三藏中之三。如此等二三。皆是假名字。引导诸众生。今但一佛圆教乘也。从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下。第四有三行三句。颂上诸有所作常为一事行一文也。事即是行。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即是颂上常为一大事之意也。佛自住大乘。以此度众生。颂上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后一行释不以小度之意。从若人信归佛下。第三四行半。颂上劝信。上云汝等当信佛之所说。颂中有二。初有二行半举果劝信。二舍利弗下二行。举因劝信。举果中。初一行半举内心。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者。明佛心清净。无明悭垢众恶已断净心中说。故是可信。我以相严身下一行。明外色。身相炳著光色端严。内无闇惑外有光明。则口无欺诳为众所尊。说大乘印则可信受。我本立誓愿下二行。是举因劝信。此亦为二。初我本立誓下一行。举昔誓。二如我昔下一行。明愿满。我昔誓愿非但自誓菩提。亦誓众生同入佛慧。今酬誓故说。是亦可信。今菩提既满。众生亦入。汝既自证佛慧。亦验我誓不虚。结成举因劝信也。

问。本誓既普今众生尚多。愿云何满。

答。佛三世益物。今明现在论愿满也。若我遇众生下。第四九行半。举五浊。上明五浊在释迦章后。今颂文在总佛门末。释迦门中又更重出。此明诸佛同出五浊皆先三后一也。此文为四。初一行总明五浊障大。次六行别明五浊障三。三一行。明为五浊故方便说小。四一行半。明为大说小。小治五浊大愿得兴。若我遇众生者。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言众生。此据最初也。若揽众阴而有假名众生。此据一期受报也。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正法念云十种众生。谓长短方圆三角青黄赤白紫。云何众生生死长。在地狱时身受不可思议苦。心念无量无边恶。在畜生时。身迭相吞啖。心迭相逼恼。在于鬼时。身若烧山心如沸镬。邪见炽盛抵突痴凶。在人时。身口意常作不饶益事以自劳苦。身口意常念不饶益事以自牵缠。在天时。耽染六尘纵逸嬉戏。不闻正法杜塞福源。是名众生生死长。云何众生生死短。在地狱时。能一念寂静心取戒。在畜生时。能一念静心依三宝。在饿鬼时。能一念静心静诸根。在人时。能修六度养父母敬三宝。以善严身口意。在天时。舍天乐持戒乐禅。教化读诵梵行少语。是为众生生死短。云何众生方生死。如郁单越。于一切物无我所。舍身必上天。从天上又上天。唯向升善处。是名生死方楞。云何众生圆生死。唯在三途四趣中。团栾圆转如旋火烟回是也。云何三角生死。谓善业不善业无记等是也。云何众生青生死。恒入闇地狱常怖怕是也。云何众生黄生死。饿鬼饥羸萎黄是也。云何众生赤生死。畜生迭相食啖流血赫然是也。云何众生白生死。谓人中天中白业善道。如诸天临死时。余天语言。汝生人道去。若人临死。知识语言。汝向天中去。当知两处是白生死。又第五云。心画地狱黑色鬼鸽色畜生黄人赤天白。此义云何。答上说五道果报。今说五道造业。故其不同耳(云云)。如是等众生若为与佛相遇。众生以苦恼自煎。诸佛以大悲济物。悲与苦相对故言相遇。又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天性相关故言相遇。夫大悲恒愍众生。若以人天教我则堕闇惑。止免青黄赤紫方圆楞角等生死。非教佛道。若遇众生令修小乘。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秖出二十五有。若遇众生教令通别。我则堕偏僻失佛知见。今皆令众生得实相妙慧体达一切皆是佛法无非正道。此则尽教以佛道。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但众生根钝罪重不可如愿。过去有佛。号住无住。发愿使己国众生同日同时成佛即日灭度。又贤劫前有佛号平等。亦愿己国及十方众生亦同一日成佛即日灭度。今日有佛。复有众生云何耶。佛言止止。我前所言。得人身者耳。颇有发愿令五道同日成佛不。佛言。不可以非器之身成无上道。要先化三趣令得人天。然后乃可如愿。三趣非善道何能成佛。如人求宝聚不于空中求。我知此众生下。第二六行别明五浊为五。初二行明众生浊。善本者真如实相也。不依此种善根故不感大也。坚著五欲者。即诸恶之本。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从受胎之微形下。第二一行别明命浊。观心释者。一念心起即为未来作业。业即胎胎业无穷世世不断。不断即是增长也。受胎之微形。形即五阴。阴名世。寿命连持诸阴入世。初从薄酪已至老死故。名世世增长。是命浊。受阴身经说。凡夫受身初七未转异。二七有生相如薄酪。三七如厚酪。四七如凝酥。五七如坏。六七如肉抟。七七于肉抟生五疱。头手脚等。八七又五疱。一头两膊两腕。九七续生二十四疱。四疱作眼耳鼻舌。二十疱为二十指。十七转现腹相。渐渐皮骨分解作诸异相。生七百筋七千脉。随所须相用一风染之。须白相白风染。乃至余风亦如是。香风故安隐端正。臭风故不安隐则丑陋邪戾。后出胎食五谷。则生八万户虫也。入邪见稠林下。第三一行是见浊。五见交加如稠林密茂。若有是常见。若无是断见。因此二见生六十二。或云外道计我有四句。色即是我。离色是我。色大我小我住色中。我大色小色住我中。四阴亦尔是为二十。三世为六十。并根本为六十二。或如大品中所说。次深著虚妄下。第四一行颂烦恼浊如文。于千万亿下。第五一行颂劫浊。长时无佛法即是劫浊。又上来四浊。集在时中故名劫浊。如是人难度者。五浊障故不信一乘。则不可度也。观解者。念念恶觉永无正观自觉。即不见佛。心无八正即不闻法。此心难度。是故舍利弗下。第三一行即权为说小如文。我虽说涅槃下。第四一行半。即是终令入大。析三界妄尽。灭色取空则非真灭。若体达无明本无常寂。即是真灭。本无虽寂。若不修道。无由契会故。言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也。我有方便力下。第五两行颂上不虚。上云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劝信前已颂讫。不虚今更颂。初二句先明释迦先开三。次两句明诸佛后显实互现耳。后一行正明不虚。前权后实诚言不虚。勿生疑也。从过去无数劫下。第二二十七行半。颂上过去佛章文为二。初二行颂开三如文。是诸世尊下。第一有二十五行半。颂显一。上文显实兼有四一。今偈具颂于中又二。初一行略颂上三一。皆说一乘法。即是颂教一。化无量众生。颂人一。令入于佛道即颂理一。兼得行一。次又诸大圣主下。第二有二十四行半。约五乘广颂显一。就文为二。初一行半。总约五乘以显一。天人群生类。是举诸乘以明人一。更以异方便。举诸行以显行一。兼得教一。第一义即是理一。异方便下。正因佛性即第一义理。若用圆妙正观。此即实相方便。不名为异。若用七方便观。助显第一义者。名异方便。次若有众生下。第二有二十三行。别约五乘以显真实者。即为三。初二行开菩萨乘。次第二一行开二乘。第三二十行开天人乘。今初若有众生类下二行。开菩萨乘。若作五乘释者。但是六度菩萨乘。若作七方便释者。兼得通别菩萨乘。何者三教大乘皆行六度。而运心有异。相心行六度。即三藏菩萨。无相即通教。非相无相次第行六度即别教。今但列六度。未知定判属谁。寻上文云更以异方便者。非独六度菩萨。即三教菩萨方便。昔闻法皆已成教一。昔六度行皆已成行一。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人一。皆已成佛道。皆已成理一也。从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一行。开声闻缘觉皆入一乘。何以得知。大品叹阿罗汉心调柔软。又净名云。住调伏心是贤圣行。是以知之。昔善软心皆成行一。诸人等是人一。成佛道是理一。供养舍利下。第三二十行开人天乘。不彰是人天乘。但明造像起塔专至散乱。故知是天人业。地师解云。童子是童真地。无二乘凡夫二边欲心。聚砂为塔。砂是无著。塔是众行积集。含藏正觉之心。彼谓义会无生以为深诣。今谓乖文竖狭。何者登地自应成佛。如修罗度海何足为奇。今以童稚戏砂乱心歌咏指微即著。如凡夫度海不可思议。佛分明广会五乘毫善不漏。而弃收罗之广意径取无生。若如向释。殆不摄二乘。况凡夫乎。论深但是一致。定广则乖经文。

问。人天小善应住果报。云何皆言已成佛道。

答。此应明三佛性义。大经言。复有佛性善根人有阐提人无者。即是人天小善低头举手。为山始篑合抱初毫。昔方便未开谓住果报。今开方便行。即是缘因佛性能趣菩提成显实之义也。就此为二。前十九行。约天人小善成缘因种子。以明显实。后一行约了因种子。以明显实。寻文可解。前十九行为十。初三行半。约造塔明天乘。因时至心倾财舍宝。果时任运自然受乐。故是天乘也。木榓者。长安有木名榓。亦任造像。金光明云。以佛舍利如芥粟许。置小塔中。三十三天已有自然果报。即其义也。次乃至童子下。第二一行童子戏砂作塔即是人业。因时泛泛悠然作善。果时作意勤求得乐。故是人业。次若人为佛故下。第三四行约志心造像明天业。优婆塞戒经。不许用胶得失意罪。而此经用者。古师云外国用树胶耳。光宅言。或有处必须于像听许用牛皮胶。若有他物即不得用也。有言。大豆汁可代胶清。然牛皮终是不净物。后得不净果报。不净钱不任造像。可换取如法净钱造像。地持不用雌黄臭物。戒经不许造半身像得失意罪。善相不起堕落生死中。然造像各有所拟。若当堂佛必须坐。消息佛或坐或卧。行动佛必应立。而弟子于塔殿立像前不得坐。此处定属佛故。若白衣舍余处坐像前不能久立。乞坐者得。立像前即不得坐也(云云)。次乃至童子下。第四一行明人业。次如是诸人下。第五一行半结成显实。诸人皆成人一。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即成行一。佛道即成理一。既已成佛复能四一。但化菩萨。即是教一(云云)。次若人于塔庙下。第六三行半。约诸尘供养明天业。铜钹者。长安人呼露盘为铜钹。在彼翻经故用彼名之耳。次若人散乱下。第七一行约散心用尘供养明人业。次或有人礼下。第八一行约身业供养明天人业。礼拜一句。五体著地是上礼即天业。合掌低头是中礼是人业。次以此供养下。第九一行半结成。非但显实自成佛道。亦能开权薪尽涅槃也(云云)。次若人散下。第十有一行约口业。例上应具天人业。今但出人业(云云)。南无大有义。或言度我度我可施众生。若佛答诸佛度我义不便。五戒经称惊怖。惊怖者正可施佛也。生死险难实可惊怖。以大救之不得。今同诸佛以小济之。惊怖施佛可也。故文云喜称南无佛。喜者喜得救物仪也。五戒经又云归命。悉施众生耳。调达临终称南无。未得称佛便堕地狱。佛记其从地狱出。当作辟支佛字曰南无。外国事天像者。以金为像头。贼来盗之取不能得。即称南无佛便得头。明日众聚云。天像失头便是无天来著耳。著者云何失头天即降一人云。贼来取头即称南无佛。诸天皆惊动。是故得我便是故失头。众人云天不如佛耶。既不如者今何不事佛。贼称南无佛尚得天头。况贤者称南无佛。十方尊神不敢当。但精进勿懈怠。那先经云。人临死称南无佛。得免泥梨者。云何如人持一石置水。石必没无疑。若能持百石子置船上者必不没。若直尔死必入泥梨。如石置水。若临死称南无佛。佛力故令不入泥梨。船力故使石不没也(云云)。胎经报恩经云。华林园第三大会。九十二亿人者。是释尊遗法中。一称南无佛人得见弥勒也。次于诸过去佛下。第二有一行。明了因种子。若例上皆有相无相非有相非无相至心散心等五乘种子。今皆开入一实(云云)。至心闻一句。是天业。散心闻一句。是人业(云云)。

问。何意约过去佛门。广明五乘耶。

答。三世佛皆有开权。但未来未起。现在始行。于证义弱。过去开权已久。受化之人皆成四一。并于十方施权显实证义事强。构之虚言不如验之以实。故于过去佛广说五乘也。从未来诸世尊下。第三有六行半。颂上未来佛章文为二。初一行半颂开三。后五行颂显一。度脱诸众生者一行。颂人一。诸佛本誓愿一行。颂行一。佛所行道誓令得此道。岂非行一。未来世诸佛两行。颂教一。知法常无性者。实相常住无自性。乃至无无因性。无性亦无性。是名无性。佛种从缘起者。中道无。性即是佛种。迷此理者。由无明为缘。则有众生起。解此理者。由教行为缘。则有正觉起。欲起佛种须一乘教。此即颂教一也。又无性者即正因佛性也。佛种从缘起者。即是缘了。以缘资了正种得起。一起一切起。如此三性名为一乘也。是法住法位一行。颂理一也。众生正觉一如无二悉不出如。皆如法为位也。世间相常住者。出世正觉以如为位。亦以如为相。位相常住。世间众生亦以如为位。亦以如为相。岂不常住。世间相既常住。岂非理一。又释世间者。即是阴界入也。常住者即正因也。然此正因不即六法。缘了不离六法。正因常故缘了亦常。故言世间相常住也。于道场知已。此举果释成开权显实。道场朗然斯理久畅。物情障重方便施三(云云)。从天人所供养下。第四有四行半。颂现在佛章。上文有四今颂三。不颂后结。初一行半。颂为化之意。正为安隐众生。次知第一寂灭下一行。颂上显实。知第一寂灭。即颂理一。其实为佛乘。或颂教一。或颂行一。后知众生诸行下二行。颂开权如文。从今我亦如是下。第二有四十三行半。颂释迦章。上文无叹法希有。颂中具六。但旧解释迦章点出譬本。指上本下文义交加。寻疏则目眩。听说则心乱。钝者致惑。私记者。先撰置前至文更帖。庶以自镜耳。然释迦章偈凡两意。一颂上二本下。上根已悟中根未了。故须作谕还譬上法。譬不孤起承蹑有由。故言譬本也。口旧为五譬。一长者譬。二思济譬。三权诱譬。四平等譬。五不虚譬。然初是总譬非独长者。思济是救子不得义耳。犹少见火譬故不用。瑶师云。方便品中从诸佛随宜所说。竟长行。正显一乘真实。凡有四章。一者开昔四三。成今四一。二以五浊故。不得说一乘。三从若我弟子自谓下。明不得者。四从汝当一心信解下。明不虚妄。始末言异以意求之皆实也。下火宅中。但譬方便品内三章。从譬如下。竟愿时赐与。是第一譬五浊章。从各赐诸子等一大车。竟得未曾有。是第二譬真实章。从是长者等赐诸子。竟宁有虚妄不。是第三譬不虚妄章。玄畅师云六譬。一宅中众灾之相。二觉者唯佛起一乘念。三众生不受。为说怖畏之事。四说三乘乐。五还说一乘教。六结不虚妄也。龙师云六譬。一舍宅父子譬佛王三界化众生也。二长者见火。譬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也。三长者救火。譬佛三七欲度众生不得用大也。四长者方便诱以三车。譬佛设三乘教也。五长者赐一大车。譬说妙法华。六不虚妄譬也。火宅十譬。一今我亦如是二行。总颂上权实。为下总譬作本。二舍利弗当知四行。颂上五浊。为下见火譬本。三我始坐道场六行半。明大乘化不得。为下救子不得譬本。四寻念过去佛十一行。明三乘化得。为下救子得譬本。五我见佛子等一行。明大机发。为下见子免难譬本。六咸以恭敬心一行。明三乘索果。为下诸子索车譬本。七我即作是念二行一句。明如来欢喜。为下长者欢喜譬本。八于诸菩萨前三句。明为说大乘。为下等赐大车譬本。九菩萨闻是法一行。明众生欢喜。为下诸子得车欢喜譬本。十汝等勿有疑一行半。明佛无虚妄。为下长者不虚譬本也。有人评之。若以句判应有十九句。若以义判则有六义。一总。二见火。三一乘化不得。四三乘化得。五还说一乘。六不虚。自余摄入六义之内。又十譬则法譬参差。法说中索车在前父喜在后。譬说中父喜在前索车在后。虽欲会通终成迂回。又大小相违。法说见大机动故喜。譬说见小缘免难故喜。法说明大因。譬说叙小果。法说大障将倾。譬说小难已离。义势乖各。又有无异故。法说中叙上根易悟。故无索车。譬说明中根犹惑。故有索车。若引恭敬为索车者。殊不体文意。今无此四失。然有无者长行有五。一开三。二显一。三五浊。四真伪。五不虚。偈亦五。但长行有真伪。偈则无。偈有叹法。长行则无。互现耳。次第者长行。先开三后显一。偈先显一后开三。开合者开三显一。为总譬本。二偈合而不开。次离五浊文。为四譬之本。开而不合。不虚为不虚譬本不合不开。明取舍。四段经文为六譬之本。取而不舍。叹法一章非六譬故舍而不取。论总别。初开三显一。总叙释迦一化教门。从五浊去皆属别譬也。次本迹者。总叙佛教总含本迹。从五浊去别明本迹。五浊一章正明居法身本见众生苦起大悲。从一乘化不得者垂迹(云云)。今谓迹门大意。正是开三显一。前直法说上根即悟解。中下未悟更为作譬。譬于三一令得晓了。前法说中既略广开三显一。后譬说中亦应略广许三赐一。因缘中亦应引三入一。若作三譬六譬十譬。于三周之文不合。于四人信解乖离。是所不用。今明颂释迦章中。大分为两。初从今我亦如是下两行偈。略颂上权实。为下总譬作本。第二从我以佛眼观见下。有四十一行半偈。广颂上六义。为下别譬作本。今约总颂中即有六意。得为总譬六义作本。偈云今我亦如是。我即释迦是一化之主。为下有大长者譬作本。安隐者。即大涅槃常乐住处。此处寂静无五浊障故名安隐。安隐即对不安隐。不安隐即三界生死行化之所。有五浊障名不安隐。即为下火宅譬作本。众生即是五道受化之徒。为下五百人譬作本。又安隐者。即是安隐法。还对不安隐法。不安隐法即五浊法也。为下火起譬作本。种种法门即对不种种。为下唯有一门譬作本。知众生性欲者。即是五道根性有三乘差别。为下三十子譬作本。向上即是略颂。向下即是总譬本。本末相承文义整足。譬中当更引上证下(云云)。从广颂上六义中。分文为四。作下别譬本。初从我以佛眼观下四行。广颂上五浊。为下见火譬本。二从我始坐道场下十七行半。广颂上于一开三。为下寝大施小譬作本。三从我见佛子等六行。广颂上显实。为下等赐大车譬作本。四从如三世诸佛下有五行半。广颂上叹法希有。次有二行半。正颂上不虚。次有六行颂上敦信。此三意合为下不虚譬作本。而正用二行半颂不虚。为下不虚譬作本。大概如此细泒更开。初颂五浊中有三意。初有半行一字。明佛眼观见。为后长者能见譬作本。次六道众生下。有二行三句四字。明所见五浊。为后所见火譬作本。次为是众生下。第三有半行。明起大悲。为后长者惊入火宅譬作本。二我始坐下。若颂开三者更开二意。初有六行半。念用大乘化不得。为下身手有力而不用之寝大譬作本。次寻念过去下有十一行。念同诸佛三乘化。为后设三车施小譬作本。三颂上显实中。更开四意。初舍利弗当知我见佛子下二行。明大乘机动。为后索车譬作本。次我即作下。第二有两行一句。明佛欢喜。为后见子免难譬作本。次于诸菩萨下。第三三句正显实。为后等赐一大车譬作本。次菩萨闻是下第四一行。明受行悟入。为后诸子得一大车欢喜譬作本。颂上不虚直为下不虚譬作本不论开也。又一时大开为三譬。初今我亦如是两行。合而不离。为下总譬作本。二从我以佛眼观下。离而不合。为下别譬作本。三不虚譬不离不合。为不虚譬作本。若承上本下略广二颂。则通三周及信解中。文之与义悉皆不阙。若约广颂。更开四意颂上四义。为下四譬作本。此亦通三周及信解中文义不阙。若更子派开颂五浊中为三。开颂方便中为二。开颂显实中为四。不虚中但一。合成十意。作下十譬之本。此之十意但在法譬两周。信解及因缘中其文则阙。故作三节开章承上本下。非是无趣漫作。颂略中初一行。颂上显实。后一行颂上开权。此文虽窄具颂四一。今我亦如是。如于诸佛之是。同以一实教化众生。此是总颂显实也。安隐者。涅槃秘藏是安隐处。佛自住其中。亦安置众生入秘密藏。安隐处即颂理一。众生即颂人一。种种法门入于佛道即颂行一。宣示即教一。智慧力者即权智力也。知众生性欲者。鉴小机也。方便说诸法者。正施权也。皆令得欢喜者。随宜称机也。二偈虽略收佛一化。开权显实原始要终罄无不尽。故称略颂为下总譬本也。二从我以佛眼观下。四十一行半。广颂上六义。旧以最后七行。是法说流通。今不用。用颂叹法敦信耳。初四行颂上五浊开三。次第二十七行半。颂施方便化。次第三六行颂上显实。次第四五行半。颂上叹法希有。释迦章虽无。指诸佛章中也。次第五二行半。颂上不虚。次第六六行颂上敦信。初四行颂五浊。上文有四。唱数列名出体结释。今但颂数名体三也。上云为五浊故说三。今云为五浊故出世。出世本应说大。障不获已故前说小。此又为三。初十一字。明佛有能见之眼。次第二六道下二行三句四字。明所见五浊。次第三为是众生下有半行。明起大悲应赴。初十一字我以佛眼观见者。下文云。长者在门外立。举下证上。知佛在法身之地。以常寂佛眼圆照群机。若根利浊轻。则以卢舍那像说一乘法。若根钝浊重。则脱璎珞以老比丘像惊入火宅方便开三。秖是于时鉴机。故言我以佛眼观见也。若观色法应用天眼。若分别根机应用法眼。云何言以佛眼见耶。佛眼圆通举胜兼劣。又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云云)。六道众生下。第二有二行三句四字。明所见五浊。贫穷无福慧半行。颂众生浊。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此颂命浊。深著于五欲一行。颂烦恼浊。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此颂劫浊。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此颂见浊。或云五热炙身。欲望舍苦反得苦报。或云诸见即是受受即是苦。行此苦因望欲舍苦。岂可得耶。普曜曰。五道源来。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贪堕饿鬼。抵突堕畜生。十恶堕地狱。无五趣五阴六衰。则是泥洹。不处生死不住泥洹。便受菩提决。毗昙毗婆沙第七云。地狱中人初生时念云。昔闻沙门说。贪欲是地狱过恶大可畏处。我昔不断贪欲。今受此剧恼。此举贪欲是地狱因也。又云五道各有自尔法。地狱色断还续。畜生能飞虚空。饿鬼施抟食时。能来到人中。人中有勇健念力梵行。勇健者。不见果而广能修因。念力者。久远所作而能忆。梵行者。能得解脱达分得正决定。天中有自然随意所须即得(云云)。地狱中。成就他化自在天烦恼业及善。而不现前行。他化自在成就地狱烦恼业及不善。而不现前行。举上举下中间可知。地狱此方名。胡称泥犁者。秦言无有。无有喜乐。无气味无欢无利故云无有。或言卑下或言堕落。中阴倒悬诸根皆毁坏故。或言无者更无赦处。狱卒是变化令见非众生数。初将罪人缚至阎王所者。是众生数。若受苦时非众生数。如此解者初皆正语。若受苦痛声不复可分别。畜生者形傍行傍故名畜生。又畜生者名遍有。遍有五道中。四天三十三天悉有。而上天所乘象马等。是福业化作。非众生数也。又畜生者名盲冥。盲冥者。无明多故名畜生。劫初时皆解圣语。后饮食异。谄心而语皆变。或不复能语。鬼者胡言阇梨多。秦言祖父。众生最初生彼道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又悭贪堕此趣。此趣多饥渴。故名饿鬼。亦被诸天驱使。亦希望饮食故名饿鬼。人者胡言摩[少/兔]奢。此云意。昔顶生王初化诸有所作。当善思惟善筹量善忆念。即如王教诸有所作。先思量忆念。故名人为意。又人能息意能修道得达分。又云人名慢。五道中多慢者称人趣也。阿修罗者。修罗名天。阿言非。非天故称阿修罗。又修罗名端正。彼不端正故言阿修罗。修罗名酒。阿之言无。彼无酒故言阿修罗也。天者天然自然胜。乐胜身胜故天名胜。众事悉胜余趣。常以光自照故名为天。又天者天然自然。阿含云。众生是假名。界是法。五趣众生与法界和合。若众生行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行善心时与善界俱。行胜心时与胜界俱。行鄙心时与鄙界俱。是故比丘当作是学善种种界。前是因缘释六趣。后似观心释六趣也。为是众生故下。第三有半行。明起大悲。而起大悲心者。上举能见次明所见。今明大悲熏心应入三界施设方便引趣佛慧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仁盛街十五号

    仁盛街十五号

    命之前不?命可以交易,可以用来还钱不?命到底有多值钱?我说了算!欢迎来到仁胜街15号!
  • 东京阴阳师

    东京阴阳师

    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真的就是所知的真相吗?在东京这个充满诱与惑,金钱与欲望的都市里,妖魅魍魉集结,群魔乱舞。欲望在鲜红的酒杯中摇曳,躁动的恶鬼披上妩媚的外皮。恐惧还是战栗,恶毒抑或阴谋?从中国来到日本灵力过剩的陈启,阴差阳错的开启了一条成为顶级阴阳师的道路。---本书主角是中国人,非重生非修真,主要讲述的是日本神道教为主的阴阳术。
  • tfboys之玺欢你却不敢说

    tfboys之玺欢你却不敢说

    【本文宠文,男女主双处。1V1】她因为不服气爸爸主宰她的人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她要求自己的好闺蜜帮她找一个可以住的房子,她的闺蜜却将她给卖了。第一次相见,她不小心撞到了他,她低着头对他轻声说了一句:“对不起。”倏而,他拉住她的胳膊,问道:“你叫什么?”她蓦然回眸一笑,轻轻答道:“安凝,端木安凝。”再次相见,她简短的说了一句:“端木安凝。”他轻轻蹙眉,怎么会是她呢?易烊千玺:纵然我高冷,遇到你高冷终究化为灰烬,我,只会对你温柔一辈子。安凝:我纵使有再多的无情,遇见你也只会为你而改变。【PS:不喜勿进,不喜勿喷】群号码:340083039回答问题记得加上端木几个字哦~
  • 江山聘帝

    江山聘帝

    她是二十一世纪平凡的一个姑娘,却在睡梦中化身一缕幽魂,来到异世,修习武功,营造势力!十几年的平静生活让她遇事也会惊慌失措,直到她遇到他,在他一次次的鼓励中,她重拾信心,心性开始变得强大。下次见面,你来娶我,为了承诺,她不远万里的来到他的国度。你若无情我便休,即便是玩笑,她也收拾行囊一去不回。
  •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本书构建基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梳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权主体的合作人假定与和谐产权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于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的分析。
  • 异世修仙之巅峰

    异世修仙之巅峰

    忍受十七年特殊体质折磨的少年,突然穿越到了异世附身在被家族遗弃的废柴少爷之身。又无意中解开了盘龙戒的封印,得到了上古传承和财富。当他经历了恋人逝世,挚友背叛之时,他发誓,他要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紧扣当代国际关系的时代脉搏,从全球视角全面研讨世界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阐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问题;展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新特点:提供有助于了解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最新发展变化的新内容,如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奥巴马新政、中臼关系新变化等。既可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参考用书,也适合关心国际问题的读者阅读。
  • 神龙分身

    神龙分身

    我真名叫龙沐辰!来自万法大陆的天城,被灭的龙家蛇族!我以神法《天龙九变决》来修我的神龙法相!我因背负巨大的责任,走上了讨伐罪恶的道路!那些同我共闯天下的兄弟姐妹,个个身怀绝技,却都身份神秘无比!但他们是神、是魔、是仙、是佛与我无关!不论我变得多么强大,我只知道我只是个拥有情感的,人!我只知道兄弟之间不分种族!不论那封帝成神得长生,多么诱人;我只知道那些以亿万生灵生命下棋、当垫石的罪恶自私统治者,当诛之!
  • 快穿之厉害了我的系统

    快穿之厉害了我的系统

    想穿越各种影视作品?只要你有个厉害的系统什么《网球王子》《三生三世》《西游记》《英叔作品集》那都不是梦!
  • 易主,让我放开你

    易主,让我放开你

    八年的岁月里,每一个漫长的夜里,纠缠着我的只有一个梦。这个梦魇,囚固着我无休无止。当我在找寻真相的路上迷茫无措时,是他给了我方向........到头来,直到梦醒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真实的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