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0800000009

第9章

定圣行者略为三。一世间禅。二出世禅。三上上禅。世禅复二。一根本味禅隐没有垢无记。二根本净禅不隐没无垢有记。根本者。世出世法之根本也。大品云。诸佛成道转法轮入涅槃。悉在禅中。若能深观根本。出生胜妙上定。故称根本也。隐没者。闇证无观慧也。有垢者。地地生爱味也。无记者。境界不分明也。此有三品。谓禅也等也空也。即十二门禅也。初修方便。当善简风喘明识正息。安徐记数莫令增减。若数微细善解转缘调停得所。当证前方便法。或粗细住。皆有持身法起。进得欲界定或未到定。八触发动。五支成就是发初禅。大论云。已得离淫火则获清凉定。如人大热闷入冷池则乐(云云)。若欲进上离下者。凡夫依六行观。佛弟子多修八圣种行者。于初禅觉观支中。厌离觉观。以初禅为苦粗障。二法动乱定心故苦。从二法生喜乐故粗。二法翳上定故障。二禅异此名胜妙出。总而言之。一知过不受著。二诃责。三析破得离初禅。是修二禅相。善巧攀厌则内外皎然。与喜俱发四支成就故。论云。是故除觉观得入一识处。内心清净故定生得喜乐(云云)。二禅中既离觉观。不得作方便。出定时修习厌下进上。亦有六行。如弃初禅方法(云云)。尔时泯然不依内外。与乐俱发五支成就。故论云由爱故有苦。失喜则生忧。离苦乐身安。舍念及方便(云云)。欲厌下进上亦有六行如前(云云)。善修故心豁开明。出入息断。与舍俱发空明寂静四支成就。若能知乐患见不动大安。忧喜先已除。苦乐今亦断(云云)。行人既内证四禅。欲外修福德。应学四等。此有通修别修。通修者。大论云。是慈在色界四禅中间得修。此语则通。别修者。初禅有觉观分别。修悲则易。喜支修喜易。乐支修慈易。一心支修舍易。复次初禅修悲易。二禅修喜易。三禅修慈易。四禅修舍易。此则修四无量定之处所也。复次修时缘前人离苦得乐。欢喜平等之相而入定。发时内得喜乐平等之法。外见前人离苦得乐。或内得外不见。或外见内不得。分别邪正(云云)。行人欲出色笼。修四空定。灭色存心。心心相依故名四空。方便者。须诃色是苦本。饥渴寒热色为苦聚。赞空为净妙。离诸逼迫过一切色与空定相应。不苦不乐倍更增长。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心无分散。复次得空定故出过色界。故名过一切色相。空法持心种种诸色不得起。故名灭有对相。已得空定。决定能舍色法不忆恋。故名不念种种色相(云云)。诃下攀上皆有方便。委在禅门(云云)。根本味禅竟。根本净禅不隐没无垢有记。与上相违。此又三品。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等也。涅槃是妙。此六能通故言六妙门。此三法为三根性。慧性多为说六妙门。此一一门。于欲界中即能发无漏。若定性多为说十六特胜。故下地不发无漏。上地禅满乃能得悟。定慧性等为说通明。通明观慧深细。从下至上皆能发无漏。此是随机之说。若作对治则复别途(云云)。若广明修习则摄一切诸禅。今但次第相生一辙竖意。修此六门修证合论则有十二法。佛言游止三四。出生十二。即此修数证数。乃至修净证净。修数者。行人初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是名修数。与数相应者。觉心任运从一至十。不加功力心自住数。息微心细是名证数。若患数粗当放数修随。乃至净亦各如是。然观有三义。一慧观观真。二得解观即假想观。三实观此中初用实观。后用慧观。修实观者。于定心中以心眼谛观此身。细微入出息相如空中风。皮肉筋骨三十六物。如芭蕉不实。内外不净甚可厌恶。复观定中喜乐等受。悉有破坏之相。是苦非乐。又观定中心识无常。刹那不住无可著处。复观定中善恶等法。悉属因缘皆无自性。如是观时能破四倒。不得人我定何所依。是名修观如是修时。觉息出入遍诸毛孔。心眼开明。彻见身内三十六物。及诸虫户。内外不净众苦逼迫刹那变易。一切诸法悉见无自性。心生悲喜无所依倚。得四念处破四颠倒。是名与观相应。不能具记(云云)。佛坐树下内思安般。一数二随等。正是此禅。十六特胜者。释名(云云)。此从因缘得名。修相者。知息入知息出者。此代数息调息。绵细一心随息入时。知从鼻至脐。出时知从脐至鼻。随照不乱。知风喘气。为粗知息为细。入粗即调令细。如守门人。知入知出。恶遮好进涩滑轻重。冷暖久近难易皆知。知息为命所依。一息不还即便命尽。觉息与命危脆无常。不生爱慢。知息非我即不生见。若知息长短对欲界定。知息遍身对未到地。除诸身行对初禅觉观支。受喜对喜支。受乐对乐支。受诸心行对一心支。心作喜即喜俱禅。心作摄即二禅一心支。心作解脱即三禅乐。观无常即四禅不动观出散即空处。观离欲即识处。观灭即对无所有处。观弃舍对非想非非想处。观弃舍时。即便获得三乘涅槃。若横论观慧。即对四念处(云云)。通明禅者。行者观息色心三事无分别。谛观出入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来无所经去无履涉。如空中风性无所有。息本依身身本不有。先世妄想招今四大。围于虚空假名为身。头等六分三十六物。四微一一非身。观身由心心由缘起。生灭迅速。不见住处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如是观息色心。不得三性别异。既不得三事。即不得一切法。此是修相。证者。内证真谛空如观解次第通达此身色息分明。亦知世间天文地理与身相应。能具三界禅定。能知非想有细烦恼。破惑发真得三乘涅槃。悉在禅门。世间禅竟。二明出世间禅者。即有四种。谓观练熏修。观者。谓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通称观禅。行人为破淫火。必须增想纯熟。随所观时与定相应。想定持心心无分散。能除世间贪爱。破六种欲。有人著赤白黄黑等色。或著相貌端严。或著威仪姿态。或著语言娇媚。或著细滑肌体。或著可意之人。此六欲渊沉没行者。能修九想除此六贼。死想破威仪言语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除所著人欲。又啖想散想除著意人。此九既除于欲。亦薄嗔痴。九十八使山动。虽是不净初门能成大事。如海中尸依之得度(云云)。八背舍名(云云)。背净洁五欲舍离著心。故名背舍。修者行人。持戒清净发大誓愿。欲成大事。端身正心谛观足大指。想如大豆黑胀趼起。此想成时。更进如狸豆大。更如一指大。更如鸡卵大。次二指三四五指。次观跌底踵踝[跳-兆+專]膝髀臗。悉见膀胀。次观右脚亦如是。复当想大小便道。腰脊腹背胸胁。悉见肿胀。又观右胛臂肘腕掌五指。又头颔等。从足至头从头至足。循身观察唯见肿胀。心生厌恶。复当观坏脓烂。大小便道虫脓流出。臭剧死狗。己身既尔。观所爱人亦复如是。内破见我外破贪爱。久住观察除世贪爱。次除却皮肉谛观白骨。见骨色相异。谓青黄白鸽。如是骨相亦复无我。得此观时名欲界定。次观骨青时。见此大地东西南北。悉皆青相。黄白鸽色亦复如是。此是未到之相。又观骨人眉间出光。光中见佛。是初背舍成相。如是次第。乃至八背舍发相。具如禅门(云云)。八胜处者。初两胜处位在初禅。三四两胜处位在二禅。后四胜处位在四禅。三禅乐多心钝。故不立也。前背舍缘中多少不得自在。是故胜处更深细观察少多好丑悉使胜知胜见。如快马能破阵。亦能自制其马(云云)。十一切处者。以八色两心更相淡入。广普遍满转变无碍。具如禅门(云云)。练禅者。即九次第定也。上来虽得八禅。入则有间。今欲纯熟。令从初浅极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间秽。令不次第者次第。故名次第。亦是无漏练于有漏。除诸间穬故名练禅。亦是均调诸禅。令定慧齐平无间也。阿毗昙明熏练。但言以无漏熏四禅今以无漏通练八地。即是次第入无间三昧也。熏禅者。即师子奋迅三昧也。前是次第无间入。今亦是次第无间入。亦能次第无间出。除粗间及法爱味尘。犹如师子能却能进奋诸尘土。行者入出此法。能遍熏诸禅。悉令通利转变自在。如熏皮熟随意作物。修禅者。超越三昧也。近远超入近远超出。近远超住。是禅功德最深故名顶禅。于诸法门自在出入(云云)。又九次第定。善入八背舍。奋迅善出八背舍。超越善住八背舍。善入出住百千三昧。即此意也。譬如画师五彩相淡。出无量色。如世间果。但以四大出一切五阴。定法亦尔。但以观练熏修。出生一切神通变化。无种不备。大经云。菩萨住禅得堪忍地。地能持能生一一禅中。皆有慈悲誓愿道品六度诸行无不具足。何者。若于戒定中。明观慧即共念处。单论观是性念处。通取戒定等境智文字等是缘念处。又不净观破净颠倒。是身念处。观诸禅中心受苦乐。三世内外受不可得。破乐颠倒。是受念处。观诸禅心以有心故造作善恶。无心则无作者。破我颠倒。是法念处。观心生灭前后际断。破常颠倒。是心念处。复次八背舍观四念处。九次第定练四念处。奋迅熏四念处。超越修四念处。二乘为自灭度修此五禅。成四枯念处。不名堪忍地。菩萨为化众生深观念处。慈悲誓愿荷负众生。成四荣念处。是摩诃衍名堪忍地也。问无色无身云何具四念处。答毗昙云。无色有道共戒。戒是无作色。以无漏缘通故。此戒色随无漏至无色也。成论人云。色是无教法不至无色。舍利弗毗昙云。无色有色。当知。小乘明义即有两意。大经云。无色界色。非诸声闻所知。若尔四念处通无色。亦复何妨。问诸禅中但得明念处。尚无正勤云何具道品。答约位为言。念处无后品修行为义。念处具道品也。大论云。初修善有漏五阴于有为法中得正忆念。即念处智慧也。四种精进即是正勤。定心中修名如意足。五善根生名为根。根增长名为力。分别道用名为七觉。安稳道中行名八正道。初善有漏中已能具此。何须见道方有八正。若念处既具三十七品者。暖顶等例然。观禅既尔。练熏修等亦然。然菩萨于一一禅中。随所入法门。慈悲众生如父母得食不忘其子愍伤痴闇。不从内自求乐从他外求。耽荒五欲求苦得怖失忧。诸欲无乐为此起悲。夫欲患如是何能去之。得禅定乐则不为所欺。是故起慈有四弘誓也。又诸禅中修六度者。众生缚著世间。生活业务不能暂舍。菩萨弃之一心入禅。是名檀。若不持戒禅定不发。又入禅时杂念不起。任运无恶是尸。拘检身口捍劳忍苦。制外尘不著。抑内入不起。是为忍。初中后夜系念相续。行住坐卧心常在定。间念不生是名精进。一心在定不乱不味名为定。若一心在定。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深识邪伪名般若。一切众行皆于禅中具足。一一禅中能生诸功德。慈悲荷负。是故得名堪忍之地。三出世间上上禅者。即九种大禅。如地持所释。今不具论。自性禅者。即是观心实性名为上定。一切诸法颇有不由心者。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此九大禅皆是法界。一切趣禅造境即真。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二乘尚不知其名。况证其定。前根本旧禅如乳。练禅如酪。熏禅如生苏。修禅如熟苏。九大禅如醍醐。醍醐为妙也。复次根本禅。爱味心中修即成乳。自度心中修即成酪。慈悲心中修即成生苏。慈悲次第心中修即成熟苏。实相心中修即成醍醐。余四味亦如是。若不以实相心修。皆名为粗。若开粗显妙者。阿那波那即是摩诃衍。法界实相摄持诸法。离此之外更无别妙。故知诸佛成道转法轮入涅槃。皆在四禅。四禅中见实相。名禅波罗蜜。何况余定耶。此即绝待妙义。定圣行竟。慧圣行者。谓四种四谛慧(云云)。生灭四谛慧者。还观九想背舍依正两报。膀胀烂坏不净之色是逼迫相。现相三苦相。是苦谛慧以不起迷著依正。作恩爱奴运动身口。起三品十恶业。感三途等生。生长相转相二十五有相。又知世间因果不净过患。深愧厌耻终不杀他活己。夺彼闰身。耽湎不净隐曲求直。离合怨亲间构荣辱。内谄外佞引纳无度。纵毒伤道邪僻失真。不为不净作十恶业。惭愧羞鄙行三品十善。感三善道生。亦是生长相转相二十五有相。是名集谛慧。观依正不净破净颠倒。观诸受即三苦破乐颠倒。观诸行和合破我颠倒。观诸心生灭破常颠倒。别相总相善巧正勤。如意根力觉道向涅槃门。慈悲誓愿六度诸行等。即大乘相。亦是戒定慧相。亦是能除相。是名道谛慧。倒不起则业不起。业不起即因不起。因不起故果不起。是名寂灭相。亦二十五有灭相。亦名除相。是为生灭四谛慧。无生四谛慧者。观不净色色性自空。非色灭空。如镜中像无有真实。洞达五受阴空无所有。解苦无苦而有真谛。是苦谛慧。知集由心心如幻化。所起之集亦如幻化。一切爱见与虚空等。是名集谛慧。道本治集所治既如幻化。能治亦如幻化。是名道谛慧。法若有生亦可有灭。法本不生今则不灭。若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说如幻化。是名灭谛慧。虽知五阴众生如虚空。而誓度如空之众生。虽知集无所有。而断诸妄想。如与空共斗。虽知道不二相。而勤于空中种树虽无众生得灭度者。而灭度无量众生。约此即事而真。论道品六度等(云云)。是名无生四谛慧。无量四谛慧者。大经云。佛说四谛若摄法尽。则不应言所不说者。如十方土。摄法不尽应有五谛。佛言四谛摄尽。无第五谛。但苦有无量相。集灭道等皆有无量相。我于彼经竟不说之。若是空者空尚无空。云何无量。当知出假分别之慧也。此慧遍知十法界假实差别。名苦谛慧。遍知五住烦恼不同。名集谛慧。遍解半满正助等行。名道谛慧。解半满十六门诸灭门不同。是灭谛慧。二乘但服四谛药。治见思病自出生死。于分别则闲。菩萨作大医王。须解诊种种脉识种种病。精种种药得种种差。约此起种种慈悲。行种种行诸度道品。成种种众生。净种种佛土。广说如止观(云云)。是名无量四谛慧。无作四谛慧者。解惑因缘而成四也。大经云。宝珠在体谓呼失去。忧愁啼哭但见其体及疮。不见宝珠及镜。唯有忧悲无复欢喜。此迷道灭而起苦集。若解疮体即是宝珠。则喜不哭。因灭无明。即得炽然三菩提灯。此解悟因缘即是道灭。道灭即苦集。苦集即道灭。若尔则四非四。四既非四无量亦非无量。无量既非无量则假非假。假非假故则空非空。何但即空非空。亦即假非假。双亡正入。即寂照双流。大品云。一切种智即寂灭相。种种行类相貌皆知。名一切种智。寂灭相即是双遮双亡行类相貌皆知。即是双流双照。无心亡照任运寂知。故名不可思议。即无作四谛慧。大经云。无苦无谛有实。无集道灭无谛有实。实即中道如来虚空佛性。如此观时。无缘慈悲拔二边苦。与中道乐。修色非净非不净。即空即假即中。非枯非荣中间论灭。一切道品无不具足。遍舍十法界依正名檀。中道道共到尸彼岸名戒。住寂灭忍二边不动名忍。二边不间名牢强精进。入王三昧住首楞严名禅。实相般若名智慧。无谋巧用名方便。八自在我名力。无记化化禅名愿。三智一心中得名智。一波罗蜜具十。亦具一切佛法。一行无量行。无量行一行。是如来行。是名无作四谛慧。修此慧时。即得住于无所畏地。即初欢喜地。离五怖畏。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大经云。不畏贪欲恚痴。此内无三毒外离八风。则无恶名畏。若言不畏地狱等。即无恶道畏。若言不畏沙门婆罗门。即无大众畏。见中道则无二死畏。实相智慧常命立。无不活畏。得入此地具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显二十五有我性。我性即实性。实性即佛性。开佛之知见发真中道。断无明惑显真应二身。缘感即应百佛世界。现十法界身。入三世佛智地。能自利利他。真实大庆名欢喜地也。此地具足四德。破二十五有烦恼名净。破二十五有业名我。不受二十五有报名乐。无二十五有生死名常。常乐我净。名为佛性显。即此意也地持说离五怖畏者。修无我智我想不生。云何当有我爱众具爱。是离不活畏。不于他人有所求欲。常饶益一切众生。是离恶名畏。于我见我想心不生。是离死畏。此身命终。于未来世必与佛菩萨共会。是离恶道畏。观于世间无与等者。况复过上是离大众畏。十地经亦同。十地论解云。是中第一依身。第二依口。第三第四依身。第五依意。活者依身所用众具能资于生。名资生。生为活也。此就因中说果。菩萨无此畏。复次名字言说皆依口失护名。不为利养心不悕望他人恭敬故名无恶名。第五依意可解。三四依身。爱善道憎恶道。无爱憎身故无恶道畏。亦不爱憎身故无死畏。私谓。不畏贪欲等。无作集坏。不畏恶道。此名无作苦坏。不畏大众。此是无作道立无不活无死畏。此是见性得常。无作灭立。复次破二十五有。有能含果。有破故集谛坏。果破故苦谛坏。得二十五三昧者。道谛立。见二十五有我性。我性即佛性灭谛立。破二十五有则无烦恼是净德。破二十五有果故无苦是常德。得二十五三昧是乐。见二十五我性是我。四德宛然矣。今释二十五三昧名。依四悉檀意。一随时趣立。如人多子各立一名。使兄弟不滥。二十五三昧亦复如是。各举一名令世谛不乱。岂可定执也。二随其义便。各从所以而立一名也。三随事对当。各有主治从对得名也。四理实无名而依理立字。虽有四意多用对治。约理以立二十五三昧也。通释二十五。各为四意。一出诸有过患。二明本法功德。三结行成三昧。四慈悲破有一一皆尔。地狱有用无垢三昧破者。地狱是重垢报处。报因则是垢。谓恶业垢见思垢。尘沙垢无明垢(其一)。菩萨先见此过。为破诸垢。修前来所明根本戒。破恶业垢。修前来所明背舍等定。伏见思垢。修前来所明生灭无生灭慧。破见思垢。修前来所明无量慧。破尘沙垢。修前来所明无作慧。破无明垢(其二)。破见思垢故。真谛三昧成。破恶业垢尘沙垢故。俗谛三昧成。破无明垢故中道王三昧成(其三)。菩萨自破地狱诸垢时。句句皆有慈悲誓愿。冥熏法界。彼地狱有。若有机缘关于慈悲。以王三昧力。法性不动而能应之。如婆薮调达。示所宜身说所宜法。彼地狱中若有善机。以持戒中慈悲应之。令离苦得乐。有入空机。以生无生慧等慈悲应之。令得真谛。有入假之机。以无量慧慈悲应之。令得俗谛。有入中机。以无作慧慈悲应之。令得王三昧。先自无垢今令他无垢故。此三昧名无垢也(下去例如此。不复委记也)。畜生有。用不退三昧破者。畜生无惭愧退失善道。则是恶业故退见思故退。尘沙故退。无明故退。菩萨为破诸退。修前持戒破恶业退。修于禅定伏见思退。修生无生慧破见思退。修无量慧破尘沙退。修无作慧破无明退。见思破故得位不退。真谛三昧成。恶业尘沙破故得行不退。俗谛三昧成。无明破故得念不退。中道三昧成。本修诸行皆有慈悲誓愿。冥熏法界彼畜生中。若有机缘关于慈悲。以王三昧力。不动法性而往应之。宜示何身宜说何法。为龙为象鵽鸟大鹫。若有善机。以戒定慈悲应之。令出苦得乐。有入空机。以生无生慧慈悲应之。令出有得无。真谛三昧成。有入假机。以无量慧慈悲应之。令免空得假。俗谛三昧成。有入中机。以无作慧慈悲应之。令出边入中。王三昧成。菩萨自既不退令他不退。故名不退三昧也。饿鬼有。用心乐三昧破者。此有常奖饥渴恶业苦。见思烦恼苦。客尘闇障苦。无明根本苦。菩萨为破诸苦。修前持戒破恶业苦。修定伏见思苦。修生无生慧破见思苦。修无量慧破尘沙苦。修无作慧破无明苦。破见思苦。无为心乐三昧成。破恶业尘沙苦。多闻分别乐三昧成。破无明苦。常乐三昧成以本行慈悲冥熏法界彼饿鬼道。若有机缘与慈悲相关。王三昧力不动法性而往应之。示所宜身说所宜法。若有善机。以持戒慈悲应之。手出香乳施令饱满。有入空机。以生无生慈悲应之。令到无为岸。有入假机。以无量慈悲应之。令游戏于五道有入中机。以无作慈悲应之。令净于三毒根。成佛道无疑。菩萨自既得乐。又令他得乐。是故名为心乐三昧也。阿修罗有。用欢喜三昧者修罗多猜疑怖畏。则有恶业疑怖。见思疑怖。尘沙疑怖。无明疑怖。菩萨为破是诸疑怖。而修诸行。修持于戒破恶业疑怖。修诸禅定伏见思怖。修生无生慧破见思怖。修无量慧破尘沙怖。修无作慧破无明怖。见思破故空法喜三昧成。恶业尘沙破故。一切众生喜见三昧成。无明破故。喜王三昧成。以本诸行慈悲誓愿。冥熏法界彼修罗中。若有机缘关于慈悲。以王三昧力。不动法性而往应之。示所宜身说所宜法。有善机者。应以持戒身。慈悲令离恶业怖。有入空机应以生无生慈悲令离见思怖。有入假机。应以无量慈悲令离无知怖。有入中机。应以无作慈悲令离无明怖。自证三喜令他无复三怖。是故名欢喜三昧。此前悉用对治立名也。弗婆提有。用日光三昧破者日朝出于东。随便为名耳。日譬智光能照除迷惑。东天下人。有恶业闇。见思闇。尘沙闇。无明闇。菩萨为照此诸闇故。修前戒光破恶业闇。修禅定流光伏见思闇。修一切智光破见思闇。修道种智光破尘沙闇。修一切种智光破无明闇。破见思闇故。一切智日光三昧成。破尘沙闇故。道种智日光三昧成。无明闇破故。一切种智日光三昧成。以本行慈悲誓愿。冥熏法界彼弗婆提。若有机缘。关于慈悲王三昧力。不动法性而往应之。示身说法。若有事善机以持戒慈悲应之。令免恶业闇。有入空机。以生无生慈悲应之。令免见思闇。有入假机。以无量慈悲应之。令免无知闇。有入中机。以无作慈悲应之。令免无明闇。自既破闇亦令他破闇。故称日光三昧也。瞿耶尼有。用月光三昧破者。月夕初现于西。亦随便立名。月亦照闇例同日光(云云)。郁单越。用热焰三昧破者。北方是阴地冰结难销。自非热焰赫照终不融冶。北天下人。冰执无我难可化度。若非智火慧焰。无我所心终不得度。彼无我所乃是妄计。犹有自性人我法我真如我。菩萨为破诸我。修生灭无生灭慧。破性人我。修无量慧破法我。修无作慧破真如我。得人空成真谛智焰。得法空成俗谛智焰。得真如空成中道智焰。以本慈悲冥熏法界彼郁单越。若有机缘关于慈悲。以王三昧力。不动法性而往应之。示身说法。有善机。应以戒慈悲令免妄计无我。有入空机。应以生无生慈悲令免性我。有入假机。应以无量慈悲令免法我。有入中机。以无作慈悲应之令免真如我。自破妄我令他破妄我。故名热焰三昧也。阎浮提有。用如幻三昧破者南。天下果报杂杂寿命。等不定犹如幻化。此则从心幻出业。幻出见思幻出无知幻出无明。菩萨为破诸幻。从于持戒幻出无作。破结业幻。从于禅定幻出背舍。从生无生慧幻出无漏。从无量慧幻出有漏。从无作慧幻出非漏非无漏。见思幻破真谛幻成。无知幻破俗谛幻成。无明幻破中道幻成。故经言。如来是大幻师彼阎浮提。有诸机缘关于誓愿。以本慈悲随感应之。自破诸幻成他诸幻。是故名为如幻三昧。余如上说。四天王有用不动三昧破者。此天守护国土游行世界。则有果报。动见思尘沙无明等动。菩萨修诸行。破诸动成三昧誓愿熏机缘感。以本慈悲令他破四动。成三不动。是故名不动三昧。委悉如上说。三十三天有。用难伏三昧者。此是地居之顶。即是果报难伏。见思尘沙无明等难伏。菩萨修诸行出其上。破诸难伏自成三昧誓愿熏他。若有机缘。以本慈悲令他得证。是故三昧名为难伏。余如上说。焰摩天有。用悦意三昧破者。此天处空无刀杖战斗。以之为悦。此是果报中悦。而未有不动业悦。亦无无漏道种智中智等悦。菩萨为破诸不悦。而修诸行。自成三谛悦意三昧。誓熏法界。有机缘者。以本慈悲令他意悦。是故三昧名为悦意。余如上说。兜率陀天有。用青色三昧破者。真谛三藏云。此天果报乐青。宫殿服玩等一切皆青。菩萨为破诸青。修第一义非青黄赤白。而见青黄赤白。第一义非戒定慧。而戒定慧。以戒破果报青。以生无生慧破见思青。非真见真非假见假非中见中。亦复如是。三青障破自成三谛三青三昧乃至感应成他三昧。例上可解。黄色三昧破化乐天有。赤色三昧破他化自在天有。白色三昧破初禅有。皆是果报白等。例青色三昧。大意可解。白色三昧者。初禅离五欲为白。未离觉观故是黑。见思尘沙无明等黑。破此诸黑修诸行白。自成三昧。又成他三昧。如上说。种种三昧破梵王有者。梵王主领大千界。种类既多。即是果报种种。未见种种空。种种假种种中。破此种种修种种行。自成种种亦成他种种。如上说。二禅用双三昧者。二禅独有内净喜两支。余支与余禅共。此即果报双。而未见双空双假双中。例如上说。三禅用雷音三昧者。此禅乐最深。如冰鱼蛰虫。是果报著乐。又著空乐假乐中乐。为惊骇诸乐。修诸雷音之行。余如上说。四禅用注雨三昧者。四禅如大地具种种种子。若不得雨芽不得生。一切善根在四禅中。谓业种三谛种。修诸行雨自生三昧慈悲应机生他三昧(云云)。无想天有。用如虚空三昧者。外道非空妄计涅槃。谓果报非空。三谛皆非虚无修诸空净之行。自成成他(云云)。阿那含天。用照镜三昧。此圣无漏天。虽得净色但是报。净色未究尽色空如镜未极明。未知色假如镜未有影。未知色中如未达镜圆。余如上说。空处用无碍三昧者。此定得出色笼。即果报无碍。未是空假中等无碍。余如上说。识处用常三昧者。此定谓识相续不断为常。此乃定报。非三无为常化用常常乐常。例如上(云云)。不用处以乐三昧破者。此处如痴。痴故是苦乃至无明苦。例如上(云云)。非想非非想。用我三昧破者。顶天谓是涅槃果报。犹有细烦恼不自在乃至无明不自在。修行破之。得真我随俗我常乐我。例如上(云云)。此二十五皆称三昧者。调直定也。真谛以空无漏为调直。出假以称机为调直。中道遮二边为调直。故皆具三谛。则通称三昧。又称王者。空假调直未得为王。所以二乘入空菩萨出假。不名法王。中道调直故得称王。一一三昧皆有中道。悉称为王。大经云。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即其位高义若入是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即其体广义。应二十五有机即其用长也。无畏地中。具得二十五三昧种种力用。须弥入芥不伤树木。毛孔纳海不娆龟鱼。虽处地狱身心无苦。变通出没不动而远。即其妙义。盖乃慧圣行成。能有是力也。问三昧破有。乃是涅槃之文。何得释此。答第三云。破有法王出现于世。随众生欲而为说法。四意明文宛然具足。又涅槃明菩萨破有。此经明法王破有。弥显其义也。明圣行竟。二梵行者。梵者净也。无二边爱见证得名之为净。以此净法与拔众生。即是无缘慈悲喜舍也。菩萨以大涅槃心。修于圣行得无畏地。具二十五三昧无方大用。尔时慈悲是真梵行。非余梵天所修四无量心。亦非三藏通教。众生缘法缘等慈悲也。以今慈悲喜舍。熏修众行无不成办。大经云。若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慈既是行本故言梵行。若依圆语亦如大经慈即如来。慈即佛性。慈若不具佛十力四无所畏三十二相者。是声闻慈。若具足者是如来慈。是慈即是大法聚。是慈即是大涅槃。慈力弘深具一切福德庄严。故名梵行。三天行者。第一义天。天然之理。此语道前由理成行。此语道中由行理显。此语道后今约由理成行。故言天行。菩萨虽入初地。初地不应住。以有所得故。修上十地慧十重发真修慧。由理成行名为天行。天行即智慧庄严。上求佛道故。有圣行天行。下化众生故。有梵行病行婴儿行也。四婴儿行者。若福慧转增实相弥显。虽不作意利益众生。任运能有冥显两益。天行力有冥益。梵行力有显益。众生虽有小善之机。无菩萨开发不得生长。慈善根力如磁石吸铁。和光利行。能令众生得见菩萨。同其始学。渐修五戒十善人天果报杨叶之行。又示二百五十戒。观练熏修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同二乘婴儿行。又示同习六度三阿僧祇。百劫种相好柔伏烦恼。六度菩萨小善之行。又示同即色是空无生无灭。通教小善之行。又示同别教历别次第。相似中道小善之行。皆是慈心之力。俯同群小提引成就。从慈心与乐起婴儿行。大经云。能说大字。所谓婆和。此即六度小行。而求作佛故言大字。又云。不见昼夜亲疏等相。即同通教菩萨即色是空意也。又云。不能造作大小诸事。大事即五逆。小事即二乘心。此即同别教。别教非生死故无五逆。非涅槃故无小乘心又云。杨树黄叶即同人天五戒十善婴儿。又云。非道为道以能生道。微因缘故即同二乘婴儿也。慈善根力能出假化物。同小善方便引入佛慧。作圆教婴儿也。经云。不能起住来去语言。如经(云云)。又判粗妙。开粗显妙例可解(云云)。五病行者。此从无缘大悲起。若始生小善必有病行。今同生善边名婴儿行。同烦恼边名为病行。以众生病则大悲熏心。是故我病。或游戏地狱。或作畜生形。化身作饿鬼等。悉是同恶业病如调达等。又示有父母妻子。金锵马麦寒风索衣热病求乳。此示人天有结业。生老病死之病。又示道场三十四心断结。示同二乘见思之病。方便附近语令勤作。三藏通教菩萨亦如是。又同别教寂灭道场。初断尘沙无明之病。是故菩萨悉同彼病。遍于法界利益众生。次第五行竟。问圣行证三地。梵行证两地。天行病行婴儿行。何不证地。答圣梵两行名修因。故论证地。天行正是所证。病儿两行从果起应。故不论证耳。又有义。经显别义从地前各入证。经显圆义登地同一证。又地前非不修圆。登地非无有别。互显令易解故不烦文。地前别者戒行从浅至深证不动地。定行从浅至深证堪忍地慧行从浅至深。证无畏地。地上去并同者。岂有三地条然永别。秖登地时不为二边所动。名不动地。上持佛法下荷众生。名堪忍地。于生死涅槃俱得自在。名无畏地。无畏地从我德立名。堪忍地从乐德立名。不动地从常德立名。净德通三处。登地之日四德俱成。则无增减。盖化道宜然。例如朝三暮四之意耳。从登地去地地有自行。地地有自证。自行秖是修天行。自证秖是证天行。故不别说天行证也。若地前化他名梵行。慈悲喜是化他之事。行一子地是其证。舍心是化他之理。行空平等是其证。此二地亦不条然。登地慈悲故言一子。慈悲与体同。故言空平等耳。地地有悲同恶名病行。地地有慈同善名婴儿行。证道是同故不别说。佛地功德。仰信而已。岂可闇心定分别耶。略答如此(云云)。

同类推荐
  • 无相思尘论

    无相思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琉球国志略

    琉球国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包氏喉证家宝

    包氏喉证家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诗经通论

    诗经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owards End

    Howards E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冰雪纪元

    冰雪纪元

    传说上古三大圣种之一的梧桐有蓬勃的生命力,可是现在,却枯萎了。争夺圣种的战争史称圣种之战,这场大战横跨三大域五大洲一大漠。相传,谁能得到圣种,便能获得无上的造化,打开通天之路,前往无上上界。无上上界,那是个世人仰慕的地方。《万山经·注解》中记载。公元1652年,清朝顺治8年。一道流星划过天际,飞过群山之巅,那一天,天崩地裂就如世界末日。有人说,是有人触碰了上仙的底线,降下了山神的怒火。所过之处,民众皆牛羊祭祀,虔诚斋戒。【QQ群:231636431】
  • 辣手毒妃:王爷不好追

    辣手毒妃:王爷不好追

    “我欠你一个天下,你欠我一个人生,我们算扯平了。”她杜轻舞原本只想要个平平淡淡的人生,世事无常,偏偏被搅进世俗的漩涡,失去一生挚爱,成为别人的皇后。从单纯善良的小女孩,一步步变成杀人不眨眼,人人惧怕的女魔头。只为了当初那个待她如瑰宝,为她愿与天下为敌,陪她经历风霜,见证她的成长,为救她命悬一线的男人。却辜负了那个视她为天下,为她愿以整个天下为代价,只愿她倾心相待的痴人。所谓成长,原来是在不停的经历着背叛,抛弃,伤害之后,还自欺欺人的为这段旅程冠上光明正大的成长之名,其实何尝不是掺杂着血和泪的教训。每个人出世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纸太白才遭老天爷的妒嫉,想要把它抹黑。
  • 孽妃

    孽妃

    强势的攻占,妩媚的承欢,却换来意外的咆哮:“那个男人是谁?夺了你身子的男人,是谁?”压下心底的怒与恨,浅笑吟咛,吐气如兰:“皇上在乎的,是这个吗?臣妾并未放在心上呢!”后宫初见,尉蓝惊醒于她的阴狠:“何时,你竟然视人命如草芥,连未曾面世的婴孩也不放过?”抬头浅笑,还是那抹纯真:“怎么?哥哥心疼了吗?可知同样的一条生命,也曾因为哥哥而葬生娘胎。哥,可曾心痛如斯?”
  • 下一站的我们

    下一站的我们

    14岁,人生中最懵懂的时光。14岁,人生中最青春的时光。14岁,人生中最叛逆的时光。我在我的14岁,深深的喜欢着他。曾经有很多人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他们问我“他到底有什么好的,你怎么就这么喜欢他呢?”我没有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 Tom Tiddler's Ground

    Tom Tiddler's Grou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生活技能系统

    超级生活技能系统

    只会做饭没用?当然没用!可若仙品佳肴,神品酒酿皆可信手烹制又当如何?只会种草没用?当然没用!可若天下灵植,绝品圣药都能随意培植又当如何?只会挖矿没用?当然没用!可若顶级矿脉,上古大墓推演一番便能寻总计,那又当如何?谁说生活技能系统是鸡肋了?过来,哥哥保证不打死你……
  • 惊悚语录之阴蛊相随

    惊悚语录之阴蛊相随

    你的身后有什么?不要回头看,猜想那是什么。如果一种恐惧是未知的,来自于无人勘探的处女地,你无从得知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而一切恐惧袭来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经验来告知你如何防范时,你会怎么办?为你揭开一切谜题,向你讲述一切不为人知的恐怖故事。皆来自这本《惊悚语录》。
  • 有你的地方就有太阳

    有你的地方就有太阳

    我去过一个梦一样的地方,叫江湖,我捡了一群流浪汉,叙述他们的故事,每个流浪汉终究会不再年少,然后不说再见,不辞而别,为的是,不给我们,看到离开时的那滴泪。故事的开头我给你写,故事的结尾你来添,我给你鼓掌。
  • 男人的背后

    男人的背后

    他供她吃的,供她穿的,到最后换来一句我喜欢上别人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