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0800000015

第15章

二近利益者。起于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即转法轮。击于毒鼓天鼓。利益众生。齐至法华已前。益亦浅深死亦奢促。何者。教本逗缘。缘略为四。教亦有四。教主亦四。皆称法王具王三昧。自破二十五有。七益众生例如前说。又大小乘经。明佛入王三昧。放光说法善恶诸趣果苦得益者。如阿含中说。见佛光明蒙佛手触。六道苦患悉得除愈。又大品云。放光照地狱众生。苦恼即除。生齐第六天。苦除是果益。生天是因益。大品称为华叶之益也。又佛放光幽闇之处皆大明。各作是念。此中云何忽生众生。此亦是果益。此因果益。四教主佛。通能此益。别论益者。则是浅深不同。谓声闻断正缘觉侵习。同名中草。菩萨伏惑兼度众生。故经云。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名上草益。盖三藏教主慈善根力。利益之相也。经云。若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即三人同观无生。非但有前析智之益。别有巧度。即是体真。是为小树增长益。盖通教主利益之相。经云。复有住禅得神通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住禅者住九种大禅。心大欢喜者登欢喜地。度无数亿百千众生。是名大树增长。非但有前因果析体之益。而别有分别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益。盖别教主利益之相。经云。今当为汝说最实事。不啻如前之益。乃有即破无明显出佛性。究竟实益。盖圆教主利益之相。复次前三教益劣不兼胜。胜则兼劣可解(云云)。又历五味者。乳教但因果大树实事四益。而不明三草一木。以大乘经不入二乘人手。如聋如哑故。酪教但有三草等四益。生苏备有七益。熟苏无析法三草。而有体法等七益。醍醐但有实事益。前诸益皆粗。今益则妙。近从寂灭讫至法华。为生身菩萨。但得八番之益。不得第九第十益也。又有得义者。即是菩萨从法性身来入分段。作愿通应生等眷属。进破无明断除残品。即得明第九第十番益也。始从寂灭终至法华。略言十益也。问法身菩萨。闻应身佛说法。应身中益。亦令法身得益耶。答譬如磨镜镜转明色像亦明。又问应身闻法益。法身亦益者。应身现病法身亦病耶。答此病若实者。应病法亦病。秖为应病非实。非实故应身无病。法身亦无病。又若应身现病少。当知法身益亦少。若能应身现病广。法身益亦广也。今作诸句料简。自有果益因不益。因益果不益。俱益。俱不益。此即现事可解。自有坏益成益。亦坏亦成益。不坏不成益。不坏不成益是清凉益。四趣因是坏益。非想因是成益。中间是亦成亦坏益(云云)。自有因益即果益。果益即因益。此变易因移果易意也。自有因益非增道。果益非损生。得是因果益。不得是因果益。分段报因果也。自有因益是增道果益是损生。不得是因果益。得是因果益。习因习果也。自有真益非俗益二乘也。俗益非真益六度菩萨也。自有先俗益后真益六度菩萨也。自有先真益后俗益。通菩萨也。自有真俗益非中益。中益非真俗益别也。自有真益即俗益。亦即中道益圆也。三当文利益。就今经备有七益。虽复差别即无差别。譬如芽茎枝叶生长不同。而是一地所生。七益诚复浅深无非实相。故言差别无差别也。诸经差别粗益。同入此经无差妙益。或进入诸妙益。或按位成妙益进入益者。本是地上清凉。今则进发大乘解心明净。或进观行妙相似分真中。本是人天因益。今进入相似分真。本是小乘学无学益。今进破无明分真妙益。譬如回声入角转小为大也。通别进益例此可知。按位益者。本是粗果。地上清凉即成理妙之益。按于粗因之益。即是观行妙益。按粗学无学益。即是相似妙益。开粗即妙不须进入。通别例此可知。进入妙益。即是待粗益明妙益。按位益即是绝待妙益(云云)。诸粗益判眷属者。果因二益。堪为业生眷属。中上二草小树等。堪为愿通眷属。大树见性已去。皆应生眷属摄(云云)。进入按位者。理妙假名观行妙。堪为业生眷属。相似妙堪为愿通眷属。分真堪为应生眷属。是名此经利益之相也(云云)。三明流通利益者为三。一出师。二出法。三出益。弘经行人具通凡圣。若法身菩萨誓愿庄严。令此土他土下土上土。得权实七益九益十益。化功归己还资法身。增道损生也。生身菩萨。亦能此土他土弘经。令他得权实七益。化功归己增道损生。而不能上土利益也。凡夫之师亦能此土弘经。令他得权实七益。化功归己增益品位。故无量义云。有病导师。在于此岸而成就船筏。渡人彼岸。即其义也。问凡夫但能为凡夫弘经。使凡夫得益。亦能令圣人得益耶。答圣有二种。一小乘圣。二大乘圣。如经云。若有实得阿罗汉生灭度想。若遇余佛便得决了。南岳师云。初依名余佛。无明未破名之为余。能知如来秘密之藏。深觉圆理名之为佛。佛灭后实得罗汉者。于权实未了。若遇初依即能决了。成相似益。成进入分真益。此文往证凡夫之师。得为小乘圣人弘经得益也。经云。六根清净人说法。十方诸佛皆乐见之。皆向其处说法。一切天龙闻其所说。皆大欢喜。此亦是凡夫师。为大圣说法之明文也。二出法者。通经方法明出圣言。文云。若众生不信受者。当于余深法中示教利喜。余者带方便也。深者明中道也。带方便明中道者。即别教也。若但方便不明中道。即通藏等教也。经文许用别助圆。而例推亦应用通助圆。又文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岂隔藏通耶。但菩萨已得实慧。亦得权意。不以实滥权。亦不谓权是实。但为弘实而众生不信。须为实施权。以浅助深无虚妄也。此则双用权实而弘经也。安乐行云。若有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此则但令用实弘经也。又云。随宜为说。此亦不隔于权也。今时人弘法。或一向用大。或一向用小。皆不得佛意。善弘经者。用与适时。口虽说权而内心不违实法。但使众生得权实七益。于弘经畅矣。三出益者。然流通利益。不待第三流通段。方明利益。秖正说文中。已指未来弘经之利。譬喻品后授记品末法师品中。皆明弘经功德利益。能于如来灭后。闻一句偈者。亦与受三菩提记。况弘宣者。窃为一人说者。功德尚多。况处众广说者。展转至第五十人。随喜功德尚非二乘境界。况最初会中闻随喜者。常不轻流通一句尚得六根清净。况具足流通者。初品弟子弘经功德。无量亿劫行五波罗蜜。不得为喻。况第五品十方虚空。宁有边表。五品弘经尚叵穷尽皆云。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如来之法皆非数量。况八万大士千界微尘菩萨。而当可说耶。而当可知耶。唯除如来无能尽知者也。凡师弘经令凡七益。经云。此经是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闻是经不老不死者。于老死中识老死实相。老死是果报法。识实相即得清凉理妙益也。亦果报益也。能持此经故。生安乐土处莲华中。不为贪欲所恼。亦是离十恼乱。是善行菩萨道。亦名名字益。亦是观行妙。亦是修因妙。得陀罗尼。能旋假入空。即是下中上药草等益。亦是小树益。得百千旋陀罗尼。即大树益。得法音方便陀罗尼。是相似实益。若有须臾闻。即得究竟三菩提。即是真实益。复次如人穿凿高原见干土。是下中上药草益。见泥是小树大树益。得水是最实益。后五百岁尚获此益。况复今时弘经利他。宁无七益耶。第四观心者。小乘明心起未动身口。不名为业。大乘明刹那造罪殃坠无间。无间是大苦报处。刹那促起业处。促心暂起重业已成。况九法界而不具足。若能净心诸业即净。净心观者。谓观诸心悉是因缘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三观。以是观故知心非心。心但有名。知法非法。法无有我。知名无名。即是我等。知法无法即涅槃等。此解起时。于我我所如云如幻。即是地上清凉益。信敬惭愧诸善心生。于空假中意而有勇。即是因益。念念与即空相应。是中上草小树等益。念念与即假相应是大树益。念念与即中相应。是最实事益。于一念益心。七种分别(云云)。夫一向无生观人。但信心益。不信外佛威加益。此堕自性痴。又一向信外佛加。不内心求益。此堕他性痴。共痴无因痴亦可解。自性痴人眼见世间。牵重不前者傍力助进。云何不信罪垢重者。佛威建立。令观慧得益耶。又汝从何处。得是无生内观耶。从师耶从经耶。从自悟耶。师与经即是汝之外缘。若自悟者。必被冥加汝不知恩。如树木不识日月风雨等恩。又三事汝不知外加。一不信教。二不自行求外加。三不教人。直是汝之不信。非无外益也。经曰。非内非外。而内而外。而内故诸佛解脱。于心中求。而外故诸佛护念。云何不信外益耶(云云)。他共无因痴例可解。即假故无自性。即空故无他性。即中故无共性。双照故无无因性(云云)。第五结成权实者。光宅云。照三三之境为权。照四一之境为实。今不用此解。既以大乘果为大理。何不用小乘果为小理。彼救云。小果非真。故不以其果为理。若尔权教及权行人。何尝是实。既立权教行人。何不立权理。又权若无理。俗不应称谛。既言俗谛权不应止三也。实有四者。夫因果是二法。云何以二法为理一耶。经云。观一切法如实相。不行不分别。云何分别因果为理一。若尔便无实相则魔所说。故不用彼释。今明照十粗之境为权。照十妙之境为实。十粗者即前九法界。三因缘等诸粗谛智。乃至粗利益。皆称权也。照十妙者。即是理妙乃至利益妙。妙故为实。复次为十妙故。开出十粗。如为莲故华。意在于莲。而莲隐不现。于余深法示教利喜。余法有实而实不显。文云。如来方便意趣难解也。又华开莲现。譬开十粗显十妙。则无复十粗。唯一大事不可思议境界。乃至利益。肇师云。始从佛国终法供养。皆明不可思议。今亦例尔。既开粗已始终皆妙。又约五味者。乳味则有为十妙明十粗。开十粗显十妙。则成一权一实。若就四悉檀则有六权二实。若约四门则十二权四实也。若约三藏一向是权。化城杨叶。还就三藏约化他为权。就自行为实。约四悉檀三权一实。约四门十二权四实。若方等既备有四教故。三十种权一十种实。若约四悉檀。十四权二实。对四门五十六权八实。若约摩诃般若。既废三藏但用三教。通别二十种为权。一十种圆为实。若约悉檀十权二实。若历四门四十权八实。若至法华前来一向皆废。但说一实。实中非无方便。但是实相方便同称为实。今约悉檀者。未悟之前三权。悟即一实。若历四门十二权四实。名数一往同三藏。而意有天悬而地殊。彼教十二权四实。一向是权。法华一向是实。料简异方等般若(云云)。故云。但说无上道示真实相。此之谓也。若约涅槃。涅槃备释四教。亦是三十权一十实。一往似同方等。而意迥异彼。则二入实二不入实。今涅槃四俱入实。因中则有三权一实在果则四实而无权。若约四悉檀。十四权二实。历四门五十六权八实。若更约三因门。五十六权。若果门四实但是实。仍其本因故说四耳。是则四门入实。约果四实十二权。法华义齐也。故知。诸教虽同有权实。权实不同。或一向实。或一向权。或权实相兼。皆是称当机情。缘理未融。今总就教判权实。若约三藏通别。三教是权。圆教为实。又诸教权实未融为权。既融开权显实为实。今法华是一圆故为实。又开权故为实。若就圆教为语。照前三教三十粗为权。照十妙为实。若就开权圆融为语。决于三十粗皆成妙。但称为实。是故称妙。若取悟理者。理即非权非实。不见一法。空拳诳小儿。说权说实。是则为粗。理则非权非实。是故为妙也。

○第二约本明十妙者为二。先释本迹。二明十妙。释本迹为六。本者理本即是实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诸法实相。其余种种皆名为迹。又理之与事皆名为本。说理说事皆名教迹也。又理事之教皆名为本。禀教修行名为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寻迹得处也。又行能证体体为本。依体起用用为迹。又实得体用名为本。权施体用名为迹。又今日所显者为本。先来已说者为迹。约此六义以明本迹也。一约理事明本迹者。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理。即是本时实相真谛也。一切法。即是本时森罗俗谛也。由实相真本垂于俗迹。寻于俗迹即显真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故文云。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云云)。二理教明本迹者。即是本时所照二谛。俱不可说。故皆名本也。昔佛方便说之。即是二谛之教。教名为迹。若无二谛之本。则无二种之教。若无教迹岂显谛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三约教行为本迹者。最初禀昔佛之教以为本。则有修因致果之行。由教诠理而得起行。由行会教而得显理。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文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云云)。四约体用明本迹者。由昔最初修行契理。证于法身为本。初得法身本故即体。起应身之用。由于应身得显法身。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文云。吾从成佛已来甚大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作如此说。五约实权明本迹者。实者最初久远实得法应二身。皆名为本。中间数数唱生唱灭。种种权施法应二身。故名为迹。非初得法应之本。则无中间法应之迹。由迹显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文云。是我方便诸佛亦然。六约今已论本迹者。前来诸教已说事理。乃至权实者皆是迹也。今经所说久远事理乃至权实者。皆名为本。非今所明久远之本。无以垂于已说之迹。非已说迹。岂显今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文云。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若约已今论本迹者。指已为迹。摄得释迦寂灭道场已来十粗十妙。悉名为迹。指今为本。总远摄最初本时诸粗诸妙。皆名为本。若约权实明本迹者。指权为迹。别摄得中间种种异名佛。十粗十妙皆名为权。指实为本摄得最初十粗十妙。悉名为实。若约体用明本迹者。指用为迹。摄得最初感应神通说法眷属利益等五妙。指体为本。摄得最初三法妙也。若约教行为本迹者。指行为迹。摄得最初行妙位妙。指教为本。摄得最初本时智妙。若理教为本迹者。指理为本。摄得本初之境妙指教为迹。摄得本时之师教妙。兼得本师十妙。若理事为本迹者。指事为迹。摄得本时诸粗境。指理为本。摄得本时诸妙境。最初之本为本。但本而非迹。最后已说但迹而非本。中间亦迹亦本。若无本时之本。不能垂得中间最后之迹。若无已说之迹。不能显得今说之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

△二明本十妙者。一本因妙。二本果妙。三本国土妙。四本感应妙。五本神通妙。六本说法妙。七本眷属妙。八本涅槃妙。九本寿命妙。十本利益妙。释此十妙又为十重。一略释十意。二生起次第。三明本迹开合。四引文证成。五广解。六三世料简。七论粗妙。八结成权实。九利益。十观心。

○一略释者。本因妙者。本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修因也。若十六王子在大通佛时。弘经结缘。皆是中间所作非本因也。若娑婆为墨。东行千界方下一点。点不点等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复过于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弥勒补处。以出假种智直数世界。尚不能知。况数其尘宁当得尽。特是如来巧喻。显其长远之相。况以世智巧历算数耶。文云。我以佛眼观彼久远。犹若今也。唯佛能知如此久远皆是迹因。非本因也。若留中间之因。于后难信。是故法华拂迹除疑。权而非实。我本行菩萨道时不在中间。过是已前所行道者。名之为本。即是本因妙也。二明本果妙者。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不取寂灭道场舍那成佛。为本果也。尚不取中间之果以为本果。况舍那始成。云何是本。但取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初证之果名本果妙也。三本国土者。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或在三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复居何处。文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按此文者。实非今日迹中娑婆。亦非中间权迹处所。乃是本之娑婆。即本土妙也。四本感应者。既已成果。即有本时所证二十五三昧。慈悲誓愿机感相关。能即寂而照。故言本感应也。五本神通者。亦是昔时所得。无记化化禅。与本因时诸慈悲合。施化所作神通。骇动最初可度众生。故言本神通也。六本说法者。即是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初转法轮四辩所说之法。名本说法也。七本眷属者。本时说法所被之人也。如下方住者。弥勒不识即本之眷属也。八本涅槃者。本时所证断德涅槃。亦是本时。应处同居方便二土。有缘既度。唱言入灭即本涅槃也。九本寿命者。既唱入灭。则有长短远近寿命也。十本利益者。本业愿通应等眷属。八番十番饶益者是也。

○二生起者此十种义赴缘直说。散在经文。今欲编次故须生起。所以本因居初者。必由因而致果。果成故有国。极果居国即有照机。机动则施化。施化则有神通。神通竟次为说法。说法所被即成眷属。眷属已度缘尽涅槃。涅槃故则论寿命长短。长短之寿所作利益。乃至佛灭度后。正像等益义。乃无量。止作十条收束始终。复成次第也。

○三迹本同异者。迹中因开而果合。合习果报果为三法妙也。本中因合而果开。开习果出报果。明本国土妙也。作此同异者。依于义便互有去取。迹中委悉明境智行位。本文语略通束为因妙得意知是开合耳。果妙者。即是迹中三轨妙也。感应神通说法眷属名同上也。本开涅槃寿命妙者。久远诸佛如灯明迦叶佛等。皆于法华即入涅槃。义推本佛必是净土净机。又往事已成故开出涅槃等妙也。迹中无此二义者。释迦虽于法华唱言涅槃。而未灭度。此事方在涅槃。故迹中不辨利益同上也。

○四引文证者。不远索他经。亦不通引部内。但就本门证成十义也。然先佛法华。如恒河沙阿閦婆偈。今佛灵山八年说法。胡本中事复应何穷。真丹边鄙止闻大意。人见七卷谓为小经。胡文浩博何所不辨。今就数纸之内。十证宛然。文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未尽者。即是本之行因妙也。文云。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亿那由他。又云。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作如此说。即是本果妙也。文云。我于娑婆世界。得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又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导利众生。此之国土非复今时娑婆。即本国土妙也。文云。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此即本时照机之智。是感应妙也。文云。如来秘密神通之力。又中间文云。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即是垂形十界作种种像。验本亦然。是本神通妙也。文云。是诸菩萨悉是我所化。令发大道心。今皆住不退修学我道法。又中间或说己事。或说他事。验本亦然。即本说法妙。文云。此诸菩萨身皆金色。下方空中住。此等是我子。我从久远来。教化是等众。即本眷属妙也。文云。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又云。今非实灭。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往缘既讫而唱入灭。中间既唱涅槃。例本亦有涅槃。即本涅槃妙。文云。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年即寿命。大小即长短常无常也。中间既尔本寿亦然。即本寿命妙也。文云。又以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即中间利益。又云。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即迹中之益。迹与中间既尔。例本亦然。即是本利益妙也。十据在经非人造也。

○五广释者。夫非本无以垂迹。若能解迹则亦知本。为未解者更重分别。但本极法身微妙深远。佛若不说。弥勒尚闇何况下地。何况凡夫。虽然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如来功德何容不识。今略依经旨。仿佛推寻本因妙者。经言。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者。慧命即本时智妙也。我本行者。行是进趣即本行妙也。菩萨道时者。菩萨是因人。复显位妙也。一句文证成三妙。三妙即本时因妙。非迹因也。迹因多种。或言昔为陶师。值先释迦佛三事供养。藉草然灯石蜜浆。发口得记。父母名字弟子侍人。皆如先佛。即是初阿僧祇发心。既不明断惑。知是三藏行因之相也。或言昔为摩纳。值然灯佛五华奉散。布发掩泥跃身虚空。得无生忍。佛与受记号释迦文。大品亦云。华严城内得记。义与此同。并云断惑。故知通佛行因之相也。或言昔为宝海梵志。删提岚国。宝藏佛所行大精进。十方佛送华供养。既为宝藏佛父。又是弥陀之师。称其功德不可思议。故知是别圆行因之相。以三义故知此诸因悉是迹因。一近故。二浅深不同故。三被拂故。今世已前。本来已后。中间行行悉是方便。故知是迹因也。若执迹因为本因者。斯不知迹亦不识本。如不识天月。但观池月。若光若桂若轮。准下知上。光譬智妙桂譬行妙轮譬位妙。若识迹中三妙。拂迹显本即知本地因妙。如拨影指天。云何临盆而不仰汉。呜呼聋騃若为论道耶。若得斯意。迹本非本本迹非迹。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问经称本行菩萨道时者。应是初住得真道时也。中间应是诸地增道损生。今之寂场应是妙觉。妙觉显本应指昔初住。此一途为允。答文义不可。文云。尽行诸佛所有道法。又云。具足行诸道。悉具足因乃是本因。初住不得称悉具。故非所指本因也。又中间之果。悉拂是权。况今寂场之果。何得为实又中间之果尚被拂者。中间之因宁实因也。故尔问非也。二明本果妙者。经言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我者即真性轨。佛者觉义即观照轨。已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即是起应资成轨也。如此三轨成来已久。即本果妙也。本果圆满久在于昔。非今迹成。迹成又非一种。或言道树草座。三十四心见思俱断。朗然大悟。觉知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名之为佛。唯有此佛无十方佛。三世佛者悉是他佛。非我分身。此即三藏佛果相也。或言道树天衣为座。以一念相应慧。断余残习气而得成佛。大品中说共般若时。十方有千佛现。问难人皆字须菩提。释提桓因等亦是他佛。非我分身。此即通佛果成相也。或言寂灭道场。七宝华为座身称华台。千叶上一一菩萨。复有百亿菩萨。如是则有千百亿菩萨。十方放白毫及分身光。白毫入华台菩萨顶。分身光入华叶菩萨顶。此名受法王职位。穷得诸佛法底。而得成佛。华台名报佛。华叶上名应佛。报应但是相关而已。不得相即。此是别佛果成相也。或言道场以虚空为座。一成一切成。毗卢遮那遍一切处。舍那释迦成亦遍一切处。三佛具足无有缺减。三佛相即无有一异。法华八方一一方。各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安置释迦悉是遮那。普贤观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此即圆佛果成相也。有三义故。知此诸果皆是迹。果一今世始成。故二浅深不同。故三拂中间。故若是本果何得今日始成。本果一果一切果。何得前后差别不同。自从今世之前。本成之后。百千万亿行因得果。唱生唱灭悉是中间。拂为方便。寂灭树王何得非迹。若执迹果为本果者。斯不知迹亦不识本。从本垂迹如月现水。拂迹显本如拨影指天。当拨始成之果皆迹果。指久成之果是本果也。如此解者。中间果疑飒然皆尽。长远之信其义明焉。迹本非本本迹非迹。迹本虽殊不思议一也。三本国土妙者。经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导利众生。娑婆者。即本时同居土也。余处者。即本时三土也。此指本时真应所栖之土。非迹中土也。迹中明土又非一途。或言统此三千百亿日月者。同居秽土也。或言西方有土。名曰无胜。其土所有庄严之事。犹如安养者。同居净土也。或言华王世界莲华藏海者。此实报土也。或言其佛住处。名常寂光者。即究竟土也。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饭。业力所隔感见不同。净名云。我佛土净而汝不见。此乃众生感见差别。不关佛土也。若言今此三界皆是我有。诸土净秽调伏摄受。皆佛所为。譬如百姓居土土非其有。如父立舍父去舍存。如来亦尔。为众生故而取佛土。化讫入灭佛去土存。此乃佛土不关众生也。复次三变土田者。或是变同居之秽。令见同居之净。或见方便有余净。例如寿量云。若有深信解者。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声闻众僧者是也。或见实报净。例如见娑婆国土皆绀琉璃纯诸菩萨。即其义也。或见寂光等也。法华三昧之力使见不同耳。有三义故。得知诸土。悉迹土也。一今佛所栖故。二前后修立故。三中间所拂故。若是本土非今佛所栖。今佛所栖即迹土也。若是本土一土一切土。不应前后修立深浅不同。今土已前本土已后。皆名中间。中间悉称方便。况今之土宁得非迹。从本垂迹执迹为本者。此不知迹亦不识本。今拂迹指本。本时所栖四土者。是本国土妙也。迹本非本本迹非迹。非迹非本即不思议一也。四本感应妙者。经云。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众生来至者感扣法身也。我以佛眼观者。慈悲往应也。诸根利钝者。十法界冥显欣厌不同也。此指本时。证二十五三昧感应非迹中感应也。迹应多种。或言一日三时。入定观可度机。此三藏佛。照分段秽国九法界机。析空感应也。或言即俗而真不须入出。任运能知。此通佛照分段净国九法界机。体空感应也。或言用王三昧。历别照十法界机。此别佛照方便有余土。次第感应也。或言王三昧。一时照十法界机。此圆佛照十法界寂光土机。圆感应也。有三义故。知诸感应迹而非本。始成故不同故被拂故。寂场树下始偏圆满。故知是迹。或前修后学深浅不同。故知是权。中间已来拂皆方便。宁非迹耶。从本出迹岂可执迹为本。拂迹显本宜舍迹指本。本迹迹本不思议一(云云)。复次或本感粗迹感妙。或本感妙迹感粗。俱妙俱粗。应亦如是。又本感广迹感狭。或迹感广本感狭。俱狭俱广。应亦如是。但取今昔判本迹。不约粗妙广狭也(云云)。五本神通妙者。经言。如来秘密神通之力。又云。或示己身他身。示己事他事。示己身己事者。圆神通也。示他身他事者。偏神通也。秘密者妙也。若偏若圆皆是妙也。此指本时神通。非迹神通也。迹通多种。或言依背舍除入。十四变化获得六通。过外道胜二乘。此乃三藏佛通也。或言依体法无漏慧。获得六通。胜依背舍者。此通佛神力也。或言束前六通为五。依中道发无漏通。此六是别佛通也。或言中道无记化化禅。具六通一切变化。不起灭定现诸威仪。语默不相妨。动寂无二理。又如今经中六瑞变土等。皆是圆佛通也。以三义故。推诸神通迹而非本。始获近修拂疑等。如上说。又四句料简亦如上。然从本垂迹迹则非本。拂迹显本宜弃迹指本。本迹迹本不思议一也。六本说法妙者。经言。此等我所化令发大道心。今皆住不退。我所化者。正是说法。令发大道心者。简非小说也。此指本时简说非迹说也。迹说多种。若依涅槃。明初后两味从牛而出。若以义推。中间三味亦应从牛而出。何者凡犊啖凡草。但能出乳。不啖忍草故不出四味。良犊调善不高不湿。酒糟麦[麩-夫+戈]五味圆满。具足在牛。但听饮啖随[穀-禾+牛]而出。若啖凡草[穀-禾+牛]即出乳。啖下忍草[穀-禾+牛]即出酪。啖中忍草[穀-禾+牛]出生苏。啖上忍草[穀-禾+牛]出熟苏。啖上上忍草[穀-禾+牛]出醍醐。若牛出五味譬渐法也。牛出醍醐譬顿法也。牛出三味譬不定法也。佛亦如是。偏圆满足在佛心中。听机扣击说则不同。善趣机击出人天法轮。析法机击出二乘法轮。体法机击出巧度法轮。历别机击出渐次法轮。圆顿机击出无作法轮。又两机击出第四第五味。又一机击出第二味。又四机击出四味。除第一味。又三机击出三味。除第一第二味。又一机击出第五味除四味。复次三藏道场所得法。如乳在牛。起道场即说乳法轮。通佛道场所得法。如酪在牛。起道场即说酪法轮。别佛道场所得法。如五味俱在牛。道场起说次第五味法轮。圆佛道场所得法。如醍醐在牛。道场起即说醍醐法轮。问大经云。如食乳糜更无所须。应是乳法轮。答乳有多种。粗牛出乳乳则为害。善犊之乳是乳最良。问乳既多种醍醐不一。答经以罗汉支佛为醍醐。故知优劣。此中大有义宜熟思之。例三义往推。上诸说法迹而非本。始满始说中间被拂。中间满中间说。尚皆方便。况今满今说宁非迹耶。执迹则俱失拂迹则俱解。非迹非本不思议一也。复次已说为迹今说为本。已本今迹俱迹俱本(云云)。或实本权迹四句(云云)。体用乃至事理四句(云云)。

同类推荐
  • 海天诗话

    海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维摩诘经注

    维摩诘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皇极典国号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国号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土官底簿

    土官底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激情励志(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春)

    激情励志(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春)

    编者收集了近年来被大量转载的网络文学作品,经过精心地整理、筛选和甄别,编辑而成一套网络校园文学系列书——《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本系列书共有春——激情励志、夏——至理名言、秋——似水年华和冬——温馨祝福四个篇章,力求从各个方面尽显网络校园文化的激情、励志、浪漫和温馨,把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艺术作品展献给同学们。本书是《激情励志(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春)》。
  • 大梦想师

    大梦想师

    黄亮过着平凡却一团糟的生活,被女友抛弃,被领导算计,被有钱人压榨利用,而这一切到此为止,得贵人相助一路绝地反击,逆袭而上,在强权面前奋起反抗。如果这个城市是有钱人的博弈场,那么他就要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 掠夺成神

    掠夺成神

    一个融合电脑系统的残破世界,一个现实世界混吃等死的屌丝,,,,,看他们如何在异界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少年对不起

    少年对不起

    tfboys易烊千玺和严糯的爱恨情仇,微虐故事,喜欢TF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特别是千纸鹤!
  • 龙吟苍穹

    龙吟苍穹

    传说,两千年前夜郎谷里有一条龙,从冥洞穿越九天之上,翻云覆雨,搅动神州;它在挣扎什么?寻找什么?一场纠缠了三十五年的梦魇;一位能腾云驾雾的神秘将军;一个胸怀天下却又怀才不遇的青年才俊;一个纠结千年的魔咒;一百吨诡异失踪的黄金宝藏……一场血雨腥风的夺宝大战;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情感纠结;一次次正义和邪恶的生死较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媒体记者,一个胸怀天下却又怀才不遇的青年才俊,如何揭开延续千年的魔咒?游走在两千年的恩恩怨怨之间?一曲长歌,一身金甲,一把银枪……如何征服鬼怪和魔兽的凶残暴戾?改变了人类的利欲熏心……《龙吟苍穹》,带您游走冥洞和人间错综复杂的诡秘;感受人鬼难分的超级悬念;解读痛彻心扉的亲情和爱情;缔造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
  • 狼居胥

    狼居胥

    水墨丹青,画不出长安繁华;丹香一曲,叹不尽人世凄凉。斟一杯酒,诉一世情。匈奴未平,何以为家?——霍去病.他若未死,结局又将怎样?匈奴若平,他是否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巫蛊之案,全家牵连其中,她能否顺利脱身?又是否能和他厮守终生?无关历史,只关风月,若是可以重来,她会否如此选择?一面是爱人,一边是亲人,她当该如何抉择?
  • 我的那些个男朋友

    我的那些个男朋友

    在失去的时候,我们总是用比我们更悲惨的来对比,以此获得心安;就像每一个爱情受挫的人儿,都会自我催眠下一个一定会更好?然后祝福伤害了自己的另一方,白浅浅不明白,为什么受了伤却还要大度祝你幸福?为什么不能祝福你过得比我惨?
  • 你在我不愿醒来的梦里

    你在我不愿醒来的梦里

    十六年前,家族败落,齐灿灿作为遗孤被世交唐家收养。她是风光无限的豪门千金,面上如白莲花般清纯;也是八面玲珑的交际花,背地游走在不同的男人之间。成人礼的第一个夜晚,唐纪修摧毁她的梦想,折断了她的翅膀。“给钱的,你不亏。”六年的分别,再次重逢却换来一双世界上最冷漠的眼睛。“齐灿灿,你不会忘记你是我的破鞋了那一年,她有了自己第一个孩子,唐纪修却冷笑着将她压上冰冷的手术台。“你的男人那么多,这野种,留不得。”她愤恨过,恼悔过。却始终冲不破名为‘情’字的这张网,前路漫漫,回头便是万丈深渊。一朝寄养,终生监禁。唐纪修,我控告你无视爱情,一味逃避,唯唯诺诺,我判处你终身孤寂。
  • 剑阑

    剑阑

    太历伊始,从天劫乱降临,人间与魔族为自保建立无数势力,劫乱后各方势力分崩瓦解。千年之后,古冥出冥皇圣体,为自身血脉灭岚家满门。自此,所有劫难避无可避。岚家少主从废墟中走出,以复仇之心踏上至苍皇剑修的绝世强者之路。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