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 萸肉 山药 茯神 建莲 五味 芡实 线鱼胶金樱膏丸。
苏(三九)脉左坚。冬令失血。能食而咳。脊痛腰酸。乃肾脏不固少纳。肾脉虚馁。五液不承。寐则口干喉燥。宜固阴益气。固本丸加阿胶芡实莲肉丸。
潘(二二) 形色充伟。脉长关搏。述冬季 血痰血。交夏不病。盖夏月藏阴。冬月藏阳。阳不潜伏。升则血溢降则遗精。乃禀阳体。而性情喜动之累耳。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龟腹甲心 秋石 龙骨 远志梅(二九)性情过动失血。失血贵宁静。不宜疏动。疏动则有泛溢之虞。瘦人阳有余。阴不足。补阴潜阳法。(补阴丸)某(五十)脉数咳血。曾咯腥痰若作肺痈。体质木火。因烦劳阳升逼肺。肺热不能生水。阴愈亏而阳愈炽。故血由阳而出也。当金水同治为主。
熟地(四两) 生地(二两) 天冬(二两) 麦冬(二两) 茯神(二两) 龟版(三两)海参胶(二两) 淡菜胶(二两) 川斛膏(四两) 女贞(一两半) 北沙参(二两) 旱莲草(一两半)胶膏丸。
邹(二四)向有失血。是真阴不旺。夏至阴生。伏天阳越于表。阴伏于里。理宜然矣。无如心神易动。暗吸肾阴。络脉聚血。阳触乃溢。阴伏不固。随阳奔腾。自述下有冲突逆气。血涌如泉。盖任脉为担任之职。失其担任。冲阳上冲莫制。皆肾精肝血不主内守。阳翔为血溢。阳坠为阴遗。腰痛足胫畏冷。何一非精夺下损现症。经言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药味宜取质静填补。重者归下。
莫见血以投凉。勿因嗽以理肺。若此治法。元海得以立基。冲阳不来犯上。然损非旬日可复。
须寒暑更迁。凝然不动。自日逐安适。调摄未暇缕悉也。
人参(三钱) 熟地(炒松成炭四钱冷水洗一次) 鲜河车膏(一钱和服) 茯苓(一钱半) 炒黑枸杞子(一钱半) 北五味(一钱研) 沙苑(一钱半) 紫石英(五钱生研)血脱益气。用人参熟地两仪煎方。谓人参同阴药则补阴。茯苓入阳明。能引阴药入于至阴之乡。河车血肉温养。同石英收镇冲脉。兼以包固大气之散越。五味酸收。领其气液。
枸杞温润。同沙苑之松灵入肝络。参方中之药。应乎取味。况肝肾之病。同一治也。
刘(二十)脉左数入尺。是真阴下亏。先有血症。毕姻后。血复来下午火升呛咳。阴中阳浮保扶胃口以填阴。
阿胶 淡菜 生扁豆 麦冬 炙草 茯神娄(二八)思虑太过。心阳扰动。吸伤肾阴。时时茎举。此失血皆矫阳独升。夜不得寐。归家谈笑怡情可安。
人中白 龟腹甲 知母 黄柏钱 交夏阳气大升。阴根失涵。火升血溢。必在晡刻。冲年大忌。身心少持。必使阳和阴守为要。
生地 阿胶 淡菜 牛膝炭 茯神 川斛某 口气腥臊。血色混浊。下元无根。恐难接续还元。事已至急。与王先生 同议摄阴阳法。
人参 川熟附 熟地 五味 炙草 青铅某 脉动极无序。血涌如泉。汗出畏冷。少焉热躁。此无根之阳上冒。血凝成块。非凉药可止。
熟地炭 生龙骨 茯神 五味 浔桂 生白芍 盐水炒牛膝又 人参 生龙骨 熟地炭 茯神 炒杞子 五味华(二五)阳动失血。皆系阴亏。如心悸咽干咳嗽。都是阳浮上亢。必久进填实脏阴。斯浮越自和。面亮油光。皆下虚少纳。都气加龟版人乳粉。蜜丸。
徐 阴根愈薄。阳越失交。初夏发泄。血涌吸短。心腹皆热。岂止涩之药可疗。益气摄阴。乃据理治法。
人参 熟地 五味子罗 上年胁痹。已属络伤。今夏四月。阳气升发。络中血沸上溢。阴分热蒸。下午乃甚。喉痒而呛。
心中嘈杂。肝风内震显然。(阴虚肝风动)鲜生地 阿胶 丹参 盐水炒牛膝 女贞子 川斛 童便龚 咳嗽继以失血。经言三焦皆伤。喉痛失音。乃阴液无以上承。厥阳燔燎不已。病深难于奏功。凭理而论。镇胃制肝。乃和阳熄风之义。
淮小麦 南枣 阿胶 茯苓 北沙参 天冬陆 脉数。血后咳甚。痰腥。肢肿。阳升内风鼓动。最属难治。
生地 阿胶 天冬 麦冬 生白芍 茯神沈 味进辛辣。助热之用。致肺伤嗽甚。其血震动不息。阳少潜伏。而夜分为甚。清气热而不妨胃口。甘寒是投。与内经辛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恰符。
生甘草 玉竹 麦冬 川贝 沙参 桑叶又 肝阳易逆。内风欲沸。不得着左卧。恶辛气。喜甘润。治肝体用。润剂和阳。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牡蛎 小麦罗(十九)血去络伤。阳气上蒸。胸胁微痛。非有形滞浊。脉得左关前动跃如浮。头中微晕。阳气化风何疑。
鲜生地 玄参心 麦冬 地骨皮 知母 川斛又 左脉形略敛仍坚。微晕。喉燥脘痛。热蒸。阳明津衰。厥阴阳风自动。而胃气欲逆。大便不爽。
是其明征。熄风和阳。必用柔缓。少佐宣畅脘气。亦暂进之法。
鲜生地 麦冬 火麻仁 桑叶 郁金 生香附汁又 复脉去参姜桂加白芍。
某 血后气冲。形寒。法当温纳。(血后冲气上逆)茯苓(三钱) 粗桂枝(八分) 炙草(五分) 五味(七分)何 早晨未进饮食。咳逆自下焦上冲。有欲呕之象。虚里左胁。呼吸牵引震动。背部四肢寒冷。
入暮心腹热灼。而舌上干辣。夫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属腑气。主乎外卫。阴属脏真。主乎内营。由络血大去。新血未充。谷味精华。不得四布。知味容纳。而健运未能自然。胁右少舒。
全系胃络。下焦阴精损伤。中焦胃阳不振。夏至初。阴不主来复。交节络血再动。总是既损难以骤复之征。大意下焦阴阳。宜潜宜固。中焦营卫。宜守宜行。用药大旨如此。至于潜心涤虑。
勿扰情志。再于子午参以静功。俾水火交。阴阳偶。是药饵已外工夫。皆培植生气之助。(阴阳血虚)养营汤去黄 远志。
又 自服养营汤。温补足三阴脏法。半月来诸症皆减。惟午余心腹中热未罢。凡精血久损。
理必质重味浓填纳空隙。只因中焦运纳不旺。况长夏时令。热最耗气。议早进通阳守阴。晚用益中消暑。冀其生旺。非攻病也。
午服生脉散。
(早服) 人参 熟地 杞子 当归 苁蓉 肉桂 茯神 五味某(妪)操持怫郁。五志中阳动极。失血呛咳有年。皆缘性情内起之病。草木难以奏安。今形色与脉。日现衰惫。系乎生气克削。虑春半以后。地气升。阳气泄。久病伤损。里真少聚。冬春天冷主藏。总以摄补足三阴脏。扶持带病延年。就是人工克尽矣。
人参 炒白芍 熟地炭 五味 炙草 建莲马(四五)阅病原是肾虚嗽血。年分已久。肾病延传脾胃。遂食减腹膨。病是老劳。难以速功。行走喘促。元海无纳气之权。莫以清寒理嗽。急急收纳根蒂。久进可得其益。(阴阳并虚肾气上逆)人参 人乳粉 坎 枸杞 沙苑 五味 茯苓 胡桃宋 脏脉附背。督脉行身之背。足少阴真气不摄。唾中有血。吸气少入。而腰脊酸楚。寐泄魄汗。
皆真气内损。若加嗔怒。再动肝阳。木火劫烁脂液。春木日旺。调之非易。
水制熟地 蜜炙五味 女贞 茯神 川斛 炒山药 芡实 湖莲袁(三六)下虚。当春升之令。形 无力。嗽血复来。以甘温浓味。养其阴中之阳。(阴中阳虚)枸杞 沙苑 归身炭 牛膝 巴戟 精羊肉钱 一阳初萌。血症即发。下焦真气久已失固。亡血后。饮食渐减。咳嗽则脘中引痛。 冲气上逆。乃下损及中。最难痊愈。拟进摄纳方法。(下损及中)人参 熟地 五味 茯神 川斛 紫衣胡桃调入鲜河车胶。
王(十七)少年阴火直升直降。上则失血咳逆。下坠肛疡延漏。皆虚劳见端。食减至半。胃关最要。非可见热投凉。以血嗽泥治。
熟地炭 建莲 霍石斛 茯神 炒山药 芡实某(三二)诊脉数涩。咳血气逆。晨起必嗽。得食渐缓。的是阴损及阳。而非六气客邪。可通可泄。法当养胃之阴。必得多纳谷食。乃治此损之要着。
生扁豆(五钱) 北沙参(一钱半) 麦冬(一钱半) 川斛(三钱) 生甘草(三分) 茯神(三钱)南枣肉(一钱半) 糯稻根须(五钱)郑(二八)虚损四五年。肛漏未愈。其咳嗽失血。正如经旨阴精不主上奉。阳气独自升降。奈何见血投凉。治嗽理肺。病加反复。胃困减食。夫精生于谷。中土运纳。则二气常存。久病以寝食为要。不必汲汲论病。
生黄 黄精 诃子肉 白芨 苡仁 南枣淡水熬膏。不用蜜收。略饥用五钱参汤送。
某(五五)向衰之年。夏四月时令。阳气发泄。遇烦劳身中气泄。络血外溢。脏液少涵。遂痰嗽不已。俗医见嗽。愈投清肺滋阴。必不效验。此非少年情欲阴火之比。必当屏烦戒劳。早进都气。晚进归脾。平补脏真。再用嗽药。必然胃减。(脾肾兼虚)姜(十九)自上年冬失血。渐形减气弱。精血内损。不肯再复。延成劳怯。填养精血。务在有情。庶几不夺胃气。(肾胃兼虚)人参 鲜河车胶 水制熟地 五味 茯神 山药 芡实 黑壳建莲顾(二六)失血。血形浓浓。必自下先伤。胃减无力。气分亦损。此阴药中。必兼扶胃。非沉滞清寒所宜。
人参 熟地 建莲 芡实 山药 茯苓邵(六八)脉坚。形瘦久咳。失血有年。食物厌恶。夜寝不适。固以培本为要。所服七味八味汤丸。乃肝肾从阴引阳法。服之不效。此液亏不受桂附之刚。当温养摄纳其下。兼与益胃津以供肺。
(晨服) 熟地 苁蓉 杞子 五味 胡桃肉 牛膝 柏子仁 茯苓 蜜丸。
(晚服) 人参 麦冬 五味 炙草 茯苓 鲜莲子 山药胡(四三)冬季失藏。吐血。四月纯阳升泄。病不致发。已属万幸。其痰嗽未宜穷治。用药大旨。迎夏至一阴来复。兼以扶培胃气为要。
人参 熟地 麦冬 五味 茯苓 山药王(十八)冲年形瘦。腹胀食减便溏。自上秋失血以来。日加孱弱。脉左坚右涩。虽阴虚起见。而中焦为急。此非小恙。(劳伤中气虚)人参 茯苓 炙草 白芍 广皮 浓朴席 半月前恰春分。阳气正升。因情志之动。厥阳上燔致咳。震动络中。遂令失血。虽得血止。诊右脉长大透寸部。食物不欲纳。寐中呻吟呓语。由至阴损及阳明。精气神不相交合矣。议敛摄神气法。
人参 茯神 五味 枣仁 炙草 龙骨 金箔又 服一剂。自觉直入少腹。腹中微痛。超时自安。此方敛手少阴之散失。以和四脏。不为重坠。至于直下者。阳明胃虚也。脉缓大长。肌肤甲错。气衰血亏如绘。姑建其中。参 建中汤去姜。
又 照前方去糖加茯神。
又 诊脾胃脉。独大为病。饮食少进。不喜饮水。痰多嗽频。皆土衰不生金气。金匮谓男子脉大为劳。极虚者亦为劳。夫脉大为气分泄越。思虑郁结。心脾营损于上中。而阳分萎顿。极虚亦为劳。为精血下夺。肝肾阴不自立。若脉细欲寐。皆少阴见症。今寝食不安。上中为急。况厥阴风木主令。春三月。木火司权。脾胃受戕。一定至理。建中理阳之余。继进四君子汤。大固气分。多多益善。
徐(四八)因积劳。久嗽见血。是在内损伤。先圣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温非热药。乃温养之称。甘补药者。气温煦。味甘甜也。今医见血投凉。见嗽治肺最多。予见此治法。胃口立即败坏者不少。
归脾去木香黄 加杞子。
杜(二八)积劳思虑。内损失血。久病秋季再发。乃夏暑气泄。劳则气愈泄不收。络空动沸。此与阴虚有别。色脉胃减。凉降非法。人参建中汤。
庞 血大去。则络脉皆空。其伤损已非一腑一脏之间矣。秋分寒露。天气令降。身中气反升越。
明明里不肯收摄。虚象何疑。今诊脉弱濡涩。肢节微冷。气伤上逆。若烟雾迷离。熏灼喉底。故作呛逆。大旨以上焦宜降宜通。下焦宜封宜固。得安谷崇土。再商后法。
人参 炒黑杞子 炒黑牛膝 茯神 生苡仁 炒山药又 血止。纳谷甚少。不饥泄泻。此脾胃大困。阴火上触。面赤忽嘈。先理中宫。必得加餐为主。大忌寒凉治嗽。再伐脾胃生气。
人参 茯神 新会皮 山药 炙草 炒白芍又 脉右濡。左未敛。
人参 茯神 熟术 广皮 南枣又 左脉静而虚。右如数。初进谷食。宜培中宫。霜降后五日。以丸剂摄下。
人参 茯神 熟术 广皮 南枣 炒白芍 炙草陈 脉如数。痰嗽失血。百日来反复不已。每咳呕而汗出。此属气伤失统。络血上泛。凡寒凉止血理嗽。不但败胃妨食。决无一效。从仲景元气受损。当进甘药。冀胃土日旺。柔金自宁。
黄 生白芍 五味 炙草 南枣 饴糖某 劳伤嗽血。
生黄 皮(三钱) 茯苓(三钱) 炙黑甘草(五分) 黄精(三钱) 南枣(三钱)钱(四一)形神积劳。气泄失血。食减喘促。由气分阳分之伤。非酒色成劳之比。黄 建中汤去姜桂。
陆 脉细形瘦。血后久咳不已。复加喘促。缘内损不肯充复。所投药饵。肺药理嗽居多。当此天令收肃。根蒂力怯。无以摄纳。阴乏恋阳。多升少降。静坐勉可支撑。身动勃勃气泛。所纳食物。
仅得其悍气。未能充养精神矣。是本身精气暗损为病。非草木攻涤可却。山林寂静。兼用元功。经年按法。使阴阳渐交。而生生自振。徒求诸医药。恐未必有当。建中汤去姜加茯苓。
董(三六)此内损症。久嗽不已。大便不实。夏三月。大气主泄。血吐后。肌肉麻木。骨痿酸疼。阳明脉络不用。治当益气。大忌肺药清润寒凉。
黄 炙草 苡仁 白芨 南枣 米糖李(三一)饮酒少谷。中气先虚。酒力温散助热。络血随热气以上沸。血止之后。顿然食减脘痞。显是中气已困败。静坐稍舒。烦言咳急。当以调中为急。若见血见咳。即投寒凉。清阳愈伤。日就败坏矣。虽酒客忌甘。然救其苦寒药伤。勿拘此例。戊己去术加南枣。
王(二八)脉 。形劳失血。小建中加玉竹。
顾(二八)劳心。神耗营损。上下见血。经年日衰。今勉纳谷不饥。中焦因不至运。滋阴清肺。更令伤中。
无却病好药。欲冀其安。须山居静养。寒暑无害。方得坚固。异功散。
钱(二七)形瘦脉左数。是阴分精夺。自述谈笑或多。或胃中饥虚。必冲气咳逆。前年已失血盈碗。此下损精血。有形难复。以略精饮食。气返不趋。急以甘药益胃。中流砥柱。病至中不可缓矣。
人参 茯神 炙草 山药许(四八)劳倦伤阳。形寒。失血咳逆。中年不比少壮火亢之嗽血。黄 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