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89300000003

第3章

重兴隆琦隐元祖师原本门弟子性幽、独往等编订续修,监寺

道昱宗仪惠秀宗堂傅图绍仁

道升廿滋副寺舜普同静寺宗恺华忏本岐校刊

道本永悦永施德科常澄绍修

【十二则】

势拨穹窿,屹然永固;形盘大地,观体全真。是以奇岩幽谷,云水居焉;广穴巨川,龙象宅焉。乃至达观上士,每于山色溪声,脱落见闻,与林峦岩壑,浑为一体,名实并称,千古而不磨也。故集是编,略示檗山胜概,庶后之君子,策杖寻源,履践前辙,不迷蹊径云。

距福清县城西二十里,为宏路驿。由驿而南,循金印馆,缘大壤而入,为清远里之黎湾。黎湾即狮子、香炉二峰内,本邑叶文忠公有纪游亭于道左。亭西数武,为下棋垅,垅之右为桑池园,接寺拱桥。逾桥数武,即寺之旧山门也。历内桥为进寺之始。寺山故有黄檗,因以为名。唐贞元间,正干禅师为开山祖。继有断际、希运禅师出家其中。厥后阐化江外,所住巨刹,皆以黄檗称,为酷爱兹山邃幽故也。远溯来源,自金鸡、白鹤逾三溪,越灵石,北向而下,首出大帽峰,高出云表,峭拔无双,本县中龙之祖也。剥下两枝,东为宝峰。西行十里许,为陈九郎故居。突起为罗汉峰,逶迤曲折至香城,自高山脱脉而束,宛转向南;磊落而下为绛节峰,乃寺之主山也。东自绛节分岫,由化龙直趋下棋垅为寺左障。西自罗汉、天柱、屏嶂列拥,为寺右障。西南自五云、报雨、吉祥诸峰涌腾而下,为寺内案;吉祥之余麓,屹然环绕,与下棋垅相构,为寺内垣;从前案遥引而东,复有香炉峰与狮子峰对峙,为寺外垣。自小帽而东,特起一峰曰佛座,即寺之外朝也。内水则自香城分界,发源自罗汉泉,注石门溪,从内石桥流入放生池,拱桥而出,与外水会。外水则自大帽发源,历九渊而来,绕吉祥而逝,与内水汇,直至迳江。诚禅门法苑,祖裔福基也。自唐迄今,千有余载,正干、断际而下,诸师或扬化他方,或韬光此土,隆替不一,未可悉数。崇祯庚午岁,密云和尚始于兹山开宗播响,重振旧规,远近闻风,咸生渴仰。嗣是费隐大师得面禀亲承之旨,单提向上钳锤,大开炉鞴,钧铸凡圣,以故群贤间出。今隐元禅师以嫡传继踵,赤手全提,具佛祖爪牙,统衲僧巴鼻。宗纲有赖,嗣法得人,丛林维新;万言莫罄,著述之盛,千载希逢。则斯山也,岂但与宇内之胜仅传不朽哉!

【十十五】

大帽蜂此蜂最高,为本山祖。代有黄檗、瑞香生成不辍。顶圆如帽,因以得名。灵石指为留雪幛。

小帽峰与大帽峰相连,耸峻圆顶似之。

宝蜂在大帽前。群峦环翠,耸出汉表,莹润如聚宝然。中抽嫩枝,灵气钟四潭,中天老人塔焉。

屏幛峰在天柱、宝峰之间。聚山环绕,苍翠异常,宛似紫微。

狮子峰在香炉溪北。山势崛雄,形如卧地狮子,即本山之捍门也。

香炉蜂端圆而秀。一麓下垂如香炉,有柄居前案末,乃寺之华表也。

佛座峰蜂独挺,高数百仞。有头颅足膝若大佛宝座,寺以此峰作外案。

罗汉峰在天柱上。拔出众岑,状若罗汉。次于大帽,乃本山之中峰也。

钵盂峰在罗汉肩左。侧形如釜,因邻罗汉得名。

天柱峰乃罗汉右。巍然独耸,势若擎天。

五云峰自小帽迢下,层峦叠巘,屈曲有五,如云乍出。

报雨峰居五云东。每天将雨,辄先起云,里人以之占雨。

吉祥峰与报雨峰连。特朝而来,作寺前案。时有祥光现于其上,故名。

绛节峰即本寺主山。一起一伏,断而复连,如绎节状。

头陀岩寺之西嵩头陀岩,有乳香出自石罅间。

蟒洞唐时传有蟒神栖焉,颇知皈依正教,显迹至今。其洞口向石竹,广三丈,深六丈,高亦如之。上有圆窍通天,旁有小泉流涌。内小洞深邃而黑,人不敢人。在大帽峰西北。

三台石在寺右障中。望之森列,俨如台星,故名。

飞来石在第一潭下。高可数丈,三面虚悬,屹然而立。费邑侯以乙亥夏游此,上篆“振鹭之瀑”四字。

钓台石在报雨风下。前有三潭可钓。

屏石在寺右茶园上。以似屏,故名。

鼓石在西潭前旁。甚险,游潭者抱石鼓而上。

盆陀石在下棋垅上。

界石在翠竹庵后崙顶。上以大石界,下以路界,从山脊分水出。俱系寺业。

马鞍岭寺右臂。天柱峰由此而上。马鞍盖以形似呼之。

铁龟岭在寺前。右障大溪,沿路而上为报雨峰,俱属寺山。

宫后岭去寺一里许。佛座峰由此而上。

吉祥岭在寺前案。上熨斗万松庵之捷径也。

绛节岭在寺后。逶迤而上之香城旁通路也。

下棋垅古传为蟒神与紫云仙博弈处。

放生池崇祯甲戌岁,砌内堂溪为之。

九渊潭寺西南隅有溪。沿溪三里许,石壁巉岩,泉色蓝光者为龙潭。自下而上,共有九处,惟龙湫、石鼓、玉筋为最,而龙漱即第一潭也。纵广六七丈,底深莫测,上有飞瀑,从空泻落,望若珠帘,凡亢旱祷雨多应。宋绍兴癸丑冬,赵公卞观稼至此,祝曰:“名位浅狭,所及者鲜,惟龙以时致雨,尽苏一邑之苍生。“书以勒石,复勒“灵渊”二大字,并七言绝句一首于潭上。元符二年,安抚程公迈祈雨有应,为立龙堂。宣和二年,摄邑陈麟再立祠。淳熙间,安抚史公浩复增饰之。石上有沟亭,咸淳丙寅,仓使刘震孙改其额曰“九渊第一”,以“九渊”为总名此始,而龙堂汮亭则已毁矣。其侧铭“龙湫”者,郡丞叶嗣昌书,住山释元恭立。赵善密者,不知何许人,亦同住山圆悟来此。熙宁春,崔令同丕绩师亦至,勒字于潭右水际。国朝天启元年,叶文忠公复构亭于龙堂旧址,莆宗伯林公尧俞书扁曰“作霜”。未几,为山邻所焚,独石碑一方,载登潭诗,有“人日看山雨乍收”之句。悬崖之中题“潜龙”者,迳江侍御林公汝翥笔也。由潭流下为瀑布泉,泉之旁有危石,高可数丈,三面悬虚,屹然而立,曰“飞来石”。崇祯乙亥夏,费邑侯道用篆“振鹭之瀑”于上。其余岁久字湮,为水所澌,不能尽见。再历而上,有石鼓,即第三潭也。一石如鼓,梗于潭旁。四潭悬溜数丈,亦泻珠,比龙湫稍差。但岩壁极峭,游者不敢履,多从崖头俯瞩而已。玉筋隐于幽谷,是名七潭。泉自高泻,望若玉筋然,去石鼓则远矣。至九渊则隐显非常,变化莫测,或求之弗得,有时自现,为樵者所观。其余诸潭,各成形胜,皆有可观。

溪三

石门溪去寺西北一里。两石相倚如门,状极奇怪。水从下流出,绕过寺前。棠阴夹岸,覆盖如亭,中有乱石可坐。

大溪源自九渊龙潭而来,奔流不绝,与拱桥之外石门溪水会,直注迳江。

小溪在寺右涧。石门之水注焉。阴映如盖,清凉如镜,旁有石壁堪题。外石楯石桌十余,禅衲适兴,烹名传韵于此。故师有《小溪十咏》之作,从者和之。泠然有声,闻之热恼烦浊不觉冰消矣。

井三

龙井法堂岩壁立,下有石穴方如盆,深不二尺,清而甘,虽亢旱弗涸。辛卯冬,构龙宫于上,以便祈祷。

古井后石六尺,围二丈,深二丈余。在应供堂之右。

金仙井在寺右臂后水笕坑中。庚寅春,构翠竹巷。寻源得水,故名其泉曰“般若”。

泉三

虎跑泉在寺右虎薮坑上。昼夜混混不竭,以笕引之,直至香积。

罗汉泉在罗汉峰间。石隙流涌。去寺五里许,系石门溪之本源,直汇寺前放生池。

般若泉在水笕坑中,直注坑前而隐。游翠竹庵者,勺而烹,清香甘美,试茗尤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恶魔

    最后一个恶魔

    恶魔崛起,不分彼此。不疯魔不成活,既然成魔,必定能活。
  • 鬼夫萌妻:云瑶侦探社

    鬼夫萌妻:云瑶侦探社

    她是一个美丽呆萌而又不平凡的女孩,他是一个显赫一时又落得悲惨下场的少爷。殊途同归,走在一起,携手并进,无论是人之恶念、还是鬼蜮之怨念,两颗坚韧而充满爱的心,不惧一切~有的时候,人比鬼更可怕,也有的时候,鬼会比人更值得去爱。爱情不在乎金钱、名誉,也不在于人界或是鬼界,爱情从来都是发自肺腑的东西,和其他无关~鬼夫萌妻在一起,他们为了爱而努力,为了理想而追寻~
  • 柏贤妃传

    柏贤妃传

    一道圣旨,将柏芷赐予当今太子为妃。正当她纠结是步步莲华、踏上那后宫至高宝座,还是安稳平淡度日之时,却得知太子身边有个叫作万贞儿的贴身侍女。这可真是,呵呵……然而柏芷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为什么觉得殿下只喜欢自己?看惯了太子殿下和自家娘娘的恩爱日常的芳汀表示:单身狗选择死亡!
  • 愤世邪神

    愤世邪神

    屡次作为炮灰,看一个散修怎么在风云变幻中生存
  • The Early Short Fiction Part One

    The Early Short Fiction Part 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少女20岁的爱恋

    exo之少女20岁的爱恋

    女主在大学与鹿晗相遇,鹿晗对女主一见钟情……预知后事如何,自己看!(??ω??)??
  • 我的公主与王子

    我的公主与王子

    她,美若天仙,有时冷酷,有时温柔,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被别人称为完美女神。他,英俊潇洒,对别人冷酷,对她像一只小绵羊。几年后,当他们相遇,之间又会擦出什么爱情的火花呢?【本文已弃】
  • 妖孽美男神医特工妃

    妖孽美男神医特工妃

    啧啧啧,还特工嘞,买个早饭都买到古代去了。她前世是个远近闻名的神医,同样也是一个武功高强的特工。没想到早晨去买早饭,掉到不知道那个王八蛋把井盖偷走的下水道里。这世,以前是个才女也是京城第一美女,却因为一件事,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因为有人嫉妒她的容貌下剧毒残害她的绝世美貌,因此也成了京城第一丑女。他是世人所称的京城第一美男子,爱慕他的人排满了全城,不过他不进女色冷血无情,但却为她一世温柔,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妻奴。
  • 武圣至尊

    武圣至尊

    此小说写一个少年由弱到强,逆天之事,发展出一个绝世强者之路
  • 妙骨生香

    妙骨生香

    这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女主被送入京城为质后被暴君强取豪夺了的故事。二贱蠢萌质子X男神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