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想像雨水一样充足,文字像禾苗一样生长
对于甘肃,我是很有感情的,那里有我十几年的军旅生涯,是我文学人生的奠基之地。
对于兰州,我仍然很有感情的。这块西域之地蕴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那里收藏着我的回忆与诗歌或者命运的力量。所以,当我看到这个同样在兰州的只有十多岁小孩子的文字时,我觉得有某种特别的亲切扑面而来。她的文字带着自己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
对于我们来说神秘而又难以捉摸的世界,而她,用自己十多岁的想象力完成了她对于那个神秘世界的想象与重建,而这个童话世界中的纯正与净洁,是成人世界所难以企及与接近的。而这正是她所创造的童话故事的独特的力量之所在。
我被这个小女孩的想象力给吸引了。
写作正在成为一代人新的武器与创造的工具,近年来一批批的少年天才式的作家,正在改写着我们对于写作的认知与想象,而他们也在重新定义着作家或者作品的新意义。什么样的人才是作家,什么样的人才有写作的权利?1996年出生的张佳羽,一个初中生,以及更多的学生作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答案。
不同于郭敬明与韩寒们这些前中学生中成名的新式作家的经历,生长在甘肃兰州的张佳羽,也没有着所谓蒋方舟式的那种古灵精怪、少年老咸的白言白语,她出人意料的表达与方式,是用童话这个我们越来越忽视的题材来表达着自己对于未知世界的重建与想象。虽然那些文字带着根本无法摆脱的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对于作文的格式传统,但她讲故事的方式仍然在今天这样一个越来越咸人化表述的少年作家群体中,独特瞩目。并略显另类与孤独。
张佳羽写文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
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想法。有多少喜怒哀乐,就有多少真情的宣泄。《我就是一道风景》,说的就是自己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多变型性格,她认为自己很真实,真实的存在就是美妙;《我的烦恼》和《这就是我》,说的就是自己像男孩一样的外向型性格经常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限制,令她很不开心,但她还是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并把自己的个性不断张扬;《告别虚荣》和《没想到我如此依赖父母》,敢于把白已存在的某些欠缺和对欠缺粗浅的认识暴露给读者,让大家看到一个追求白我修正的女孩;《经历了退缩,我不再退缩》,说的就是自己在咸长路上的心理变化……
写自己对某一方面“极致”的思考和定位。孩子有孩子看世界、看事物的角度,白然也就有自己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给自己点一盏灯》,巧妙地写了自己在一些压力面前遇到的帮助和应该得到的帮助;《别怕,还有我……》,是写爱心无处不在,你得到了别人的爱心,也要随时向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做“谁”最怏乐?》,写的是自己对生活的一些综合感悟,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母爱没有贫富之分》,写的是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贫困家庭与富裕家庭的孩子得到的母爱是相同的,不能因为家庭困难,就抱怨母亲的不是……当然,阅读这些作品,我时时想起同样在兰州并在仝国声名显赫的《读者》杂志,这本杂志上的那些温暖明亮灿烂的东西,在这些文章中,处处都可以被照耀到。
给自己最亲近的人“画像”。对孩子来讲,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庭成员,经常生活在一起,最为了解,描述起来得心应手。《属相之家》,把爸爸、妈妈描述得活灵活现,每个人都有特别处,互不雷同,互为补充,因事联人,因人生事;《天使就在我身边》,把表妹爱看书、爱劳动、爱表现的烂漫色彩写得浓墨重彩,活脱脱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给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做勤怏的“盘点”。勤于动手记录眼睛的触角,是写作最好的老师。《考试结束语考试》,写的就是一次考试后几个要好的女孩子在一起的笑谈;《观舞记》、《欢呼吧,蓝球!》、《排球赛,失败的记忆》、《放飞孔明灯》、《玩游戏》,写的就是自己参与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中,有自己的怏乐,也有自己的失落;《欢欢喜喜过大年》,写的就是春节见闻,不人云亦云,自己看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坚持自己手写自己“眼”;《校园春雪美》、《桥之美》,勾画的就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些白然景象;《充满回忆的老古树》,写的就是自己儿时与小伙伴做游戏的经历……
想象走多远,故事就编出多少趣味。当然,想象的起飞,是以现实为跑道的。文学上的任何丰富的想象,都难以脱离作者生活的时代和故土。张佳羽的想象是很丰富的,但也是文学少年特定的,通过想象,编出包含自己愿望的故事。《理想要靠自己打拼》,通过小老鼠把希望寄托于金色羽毛,而自己无动于衷,最后直到老得爬不动了,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一个故事,告诉人们,自己的理解只能靠自己奋斗实现,不可能有第二条路出现;《母爱的温度》,通过白鼠妈妈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救护儿子的历程,告诉大家,珍惜母爱吧,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笨蚂蚁》,告诉人们,受到不正确的待遇后,用报复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用感化和合作的手段才是化解不利因素的有效途径;《勇士的新生》,说的是一个人的力量不论有多么强大,如果排斥大家的合作与帮助,就难以逃脱败局;《华尔兹的葬礼》,小作者试图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人们,爱国就像爱家一样,在外敌入侵面前,十一二岁的少年为了保护自己生活的土地,也敢于本能地向死神发出挑战;《一粒石头》,通过乡下来的石头不懂城里规矩,连续做错几件事,受到谴责后,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到城里来是为了什么,最后甘心情愿做了一粒铺路石的故事,告诉大家,世界很大,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自己的,一定要找到合理定位,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一”字的排序问题》,通过九个数字闹意见,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被历史和科学证明了的规律,如果随意改变,只能带来混乱,而不是和谐……
稚嫩的文字,却有敢于向咸熟的思考挑战的勇气,这是难能可贵的。
张佳羽的文章,至少告诉同龄的孩子这样一个秘诀=写作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在意自己的发现,有没有思考自己的发现,有没有记录自己的发现。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你用最得心应手的方式表达自己最想要说的事情,而且说得娓娓动听,就趋向咸功。
张佳羽就是例证。
而这个女孩子的作品,时时让我想起那位仍然编织童话并被称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先生,郑所创造的世界咸就了一代人的梦境。而张佳羽的作品则应当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重建童话的新式写作,而这,对于一个随时可以进入成人无法看清的童话世界的女孩子来说,她已掌握了通向那个世界的钥匙。
而这本书,只是她的一个新开始。希望再看到她下一本书的时候,张佳羽已找到并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并确立一个新的童话世界的标准。
因为世界缺少一个中国式的“罗琳”(哈利波特作者)。而罗琳就存在于众多的张佳羽中。
2010年2月2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