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6900000013

第13章

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如熟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著 身见者。彼于五阴身作主宰见。此分二种。俱生者。谓见与身俱生。如前身见。妄想复依见而起。如后边见。故曰如缘起等。谓依缘起故。起妄想自性。以彼非有下。正释上妄想身见。以本非四见而有四见。则是无实妄想相。如彼缘起。而愚夫以妄想故。起种种妄想自性计著。故譬之。如熟时焰非水谓水。即其相也。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者。即初果向人。以人无我观。了本无性故其惑即断。言无知者。谓染污无知也。

大慧。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色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是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 俱生身见者。初果人观察自他之身受想行识四阴无色相故。色由四大种生。造及所造即能造所造。谓四大造色阴。展转者。即四大互相因也。不集者。谓大种与色性无和合。如是观之五阴有无皆不可得。孰为身见。故曰有无品不现。身见既断贪亦不生也。

大慧。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余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相须陀洹断 此疑相中。谓初果人。于四谛法谛了无惑即善见相。及前二种身见分别断故。于诸法中更不生疑。自然明了邪正。不复余外道处起大师想。为净不净者。不于佛处疑善不善。是为疑相不生也。

大慧。戒取者。云何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具乐故求受生。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 戒取者。非戒为戒也。外道邪习非因计因。如持鸡狗等戒是也。初果人不取彼戒。谓善见彼受报苦相徒劳苦行故不取也。愚夫取者。以五欲等众具为乐故求受生。然非三昧之乐。虽求乐果其实何有。彼初果人不取是为戒。非无自己所持之戒。故曰除回向自觉胜等。即彼所修戒行回因向果。戒支者。支谓支分。如七觉支及五支戒等是。虽不取乎彼。而取乎此。然非大乘无取之戒。是亦取也。

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堕身见及诸结不断。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佛告大慧。爱乐女人缠绵贪著。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趣涅槃贪断 言三结者。见惑也。因断此见离贪嗔痴。此三者。即见惑中之思惑也。言二过者。身见本也。诸结末也。本既不除末何由灭。贪有多种。特言爱乐女人。举其重者言之。初果人得三昧胜乐能断比欲。虽离于有犹著于空。故云非趣涅槃贪断也。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此明二果相。谓照了五阴色相妄想。不同初果修四行观故得顿名。生相即诸结。见相即妄想。此二不生。惟无漏智加修禅定。则善见禅趣之相。进断欲界思惑。至尽六品。惟余一生故。曰顿来此世。尽苦际者。离人中生死。得涅槃者。证二果也。

大慧。云何阿那含。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名阿那含 此三果人。通观三世色相皆空。非性即空也。离有无分别过患。故云妄想不生。结断者。断欲界后三品思惑也。

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罗汉 诸禅三昧。即罗汉所修智定。解脱力明。即所证之法。力即神通明乃三明也。以是照了烦恼诸苦分别皆空。谓色无色界思惑净尽。证无学果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三种阿罗汉。此说何等阿罗汉。世尊为说寂静一乘道。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余。余者。行菩萨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愿故。于大众中示现受生。为庄严佛眷属故。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禅者入禅悉远离故。示现得自心现量得果相。说名得果。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 此蕳罗汉名相通别。通则通名罗汉。别则三种不同。三种中一实二权。得寂静一乘道者。一实也。菩萨方便示现及佛化化者。二权也佛答谓所说罗汉是实非权。一乘者。乃三乘之一。非佛乘之一也。巧方便本愿者。即余二种。为已曾发善巧方便誓愿。示现罗汉庄严佛会。而为眷属也。于妄想众生之处。为其说法同其修证。故曰得果得禅。虽入于禅而不住禅。亦随心量示现得果。而不住于果。二种权行既不同于实行。又不住果住禅。是为超禅。故示超禅之相。令其舍世间禅得出世间禅。世间禅。谓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也。当离自心者。心量既极即是如来禅。然则灭受想定。岂非超心量乎。故复蕳云不然。以其取灭受想亦是心量故。须一切舍离皆不可得。圆觉经所谓。照与照者同时寂灭斯得之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禅四无量  无色三摩提

一切受想灭  心量彼无有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及与阿罗汉  斯等心惑乱

禅者禅及缘  断知见真谛

此则妄想量  若觉得解脱

偈中初四句。颂上超禅相。中四句颂上四果。惑乱者。以大斥小。谓小乘取涅槃相。亦是心惑乱也。后四句禅者禅等。即上能入所入。及禅所缘境。与夫断集知苦见真谛理。皆寂灭性中妄想心量。若能觉了则究竟解脱无得而得也。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 上云若觉得解脱故。又告之以觉知之道。二种觉义。一往言之。虽若真妄之异。然据结文。云菩萨成就。则皆大士所观而真俗不同。观察觉即真谛之觉也。建立觉即俗谛之觉也。良以菩萨观真不舍俗。照俗不违真。若觉性自性等者。即观一切法之自性。此性本来离相。不可以一异等四句分别蕳择。故云不可得也。

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 分别四句之相如前。言四句离者。是不著于妄计也。若堕四句计中非所以觉性自性。今皆求之叵得。则离彼四句。复乎本性。是名一切法。以此四句观一切法。无情不离无性不显。故结劝云应当修学。

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著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是名二种觉相。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二建立觉者。入楞伽云。谓于坚湿暖动诸大种性。取相执著虚妄分别。以宗因喻而妄建立。是名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宗因喻者。即五分论法虽是不实建立。以世谛故而建立之。则真俗两行不相妨碍。若菩萨下。总结二觉成相。初觉成故。于人法知无我相。次觉成故。了无我相不离人法。故曰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者。还以二种觉。观历于行地。而后得入初地也。入三昧见佛等。皆以百言之者。以菩萨初破无明。能分身百界所入法门数皆如之。故摄论云。菩萨入初地时。证十百明门。一于一刹那顷。证百三摩地。二以净天眼见百佛国。三以神通力。能动百佛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众生。五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令有情见。六能成就百类所化有情。七若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知前后际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门。洞达晓了。十能以身观百类眷属。余地倍倍增胜。十无尽句者。如华严十地品住初欢喜地有十不可尽句。云云。亦如普贤十行愿。皆言无尽。以此善系其心。成熟众生。至于自觉圣乐三昧。则菩萨之能事毕矣。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 上云四大。言之未详故重示之。初明能觉观。则曰菩萨作是觉等。言彼真谛四大不生者。理也。亦承上观察觉。言之。然理非无四大。直彰无相故云不生。所以菩萨作不生观察。不生而生。是生四大之本。故有四大名相妄想次第。究其四大所起。亦是自心现之分齐。既了诸法唯心即达外性非性。是则观彼四大造色性离。性离者。无生四句也。以是四句通净四大。亦即四大圆离四性。由是离我我所。离故复本。复本故法法不失自体。故曰如实相自相分段住。如实相则相相一如自相分段则有差别。惟其同异不相妨碍。则无生自相如是而成。此能觉之智也。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色及虚空俱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 此明所觉之法。复蹑上文征释其相。彼四大者对真谛而言。则以四大为彼。对四大而言。亦以真谛为彼。言四大种生造色者。即大种为能造。如前坚湿暖动是也。四大为所造。如后内外水大等通名为色是也。若楞严则交互而起。如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等。云云。今各从类造故。有津润大种。生于水大等。盖文虽别而理通。言其造法。莫不因性而有相从微而至著相因想成未由种起。所以发生万类。本乎一心。所谓津润堪能摇动断截者。各随四大性分说也。又津润等。亦可约贪嗔痴等分言之。故一一皆曰妄想想也。大种种也。此皆发于微者也。及其既著则为内外四大。谓正报为内依报为外。俱遍一切而与空俱。故曰色及虚空等。外道于此计著邪谛。或计有无或起分齐。已如前斥。由四大造色故有五阴。因阴而有六根。次第而生故。云四大。造色生也。

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所以者何。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识者六识。谓六识乐诸尘境出入履历。故曰迹。此由妄识著于妄境。遂成结业。六趣受生相续不断。又曰地四大等者。示四大不能独造必兼于缘。不专在缘。故曰非彼四大缘。所以下征释其义。谓性津润等性形相。四大色相因也。处及所作方便缘也。若因无生性。虽缘亦不生。故曰大种不生。必由众缘和合成形。非无形者。则亦在缘也。既无在无不在。则本无实性无性而生。则因缘之义彰矣。言外道妄想者。此与前计著邪谛之语。皆因而斥非。谓四大造色相。不同外道妄想分别。故曰非我。

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云何诸阴自性相。谓五阴。云何五。谓色受想行识。彼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大慧。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数。相者愚夫言说。非圣贤也 此明五阴自性相数非数。言数者。以色非色各有四数故曰彼四阴非色。又曰色者。四大造色各各异相。则四大不同通名为色。而色亦有四。次言有数者。即色界无色界皆非数也。且约无色界示之。故云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正言无色四阴本无有四。譬如虚空超过数相。然妄想分别。言虚空是一。阴亦如是。离诸数相有无等四句。计有数相者。是凡夫所言。非诸圣贤。如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是也。

大慧。圣者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施设。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灭已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及入不动地。入不动地已。无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众生。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 圣人了阴如幻。虽现种种色像。离于施设异不异见。如梦影中现士夫身皆无实体。岂有异不异耶。然异不异见。乃凡夫之妄想。佛之所以能离者。由了凡圣阴体本来不二。故曰圣智趣同阴妄想现。凡夫欲复本体。当须远离阴妄性相。故云汝当除灭。妄执若灭寂静乃彰。故复能说此寂静之法。远离一切外道之见。说此法时既离法无我执。即能入不动地。得无量三昧一切法门。普济群品。如地之载育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人创世

    天人创世

    少年明翌是拥有无限可能的皓庭天人,拥有创世神昊天的血脉,和神奇的原始神兵“封疆”,被同为天人之后的女娲皇风家少女风月接引入神奇的皓庭世界修行,又因为身具昊天明家最神奇的元玺血继的缘故,被魔修之人觊觎,为了保护他,他通过玄天九试进入玄天书院,并随着好友风月,唐景天,以及美少女慕纤柔等人在神奇的皓庭世界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奇异修真之旅,有少年纯真的友情,也有莫名针对他的仇敌,有热血的法术比试,也有波诡云谲的心术较量,这是一场中国版的哈利波特之旅。
  • 唐家瑶

    唐家瑶

    千万不要等到你被逼上了死路,在幡然醒悟这帮家伙都是坏人。这是林瑶瑶总结出来的定理。当她只身一人跃下天台,下面的人像是期待了很久,迅速让开一块空地,让她完美地坠落。...她恨透了他们。当她再次睁开眼,就明白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重生】
  • 异乡战记

    异乡战记

    一位魂穿异界的国术大师,在异位面的热血传奇。
  • 转眼间我已看不到夕阳

    转眼间我已看不到夕阳

    我怕黑,所以至今不能习惯没有你的黑夜,18岁的青春,友情,爱情,纠缠万分。我叫林夕,他叫汤东阳,12岁,我们初识,15岁,我们走失,18岁,我们重逢,19岁,我们纠缠,21岁,我们失去,这是只属于我们的疼痛故事,以悼念我们已逝去的青春。
  • 华下逢杨侍御

    华下逢杨侍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艺兴一意爱上你

    艺兴一意爱上你

    (QQ群:474403769)看飞机划过天空,不见了安汐转身离开机场,毕竟自己在意的那个人做飞机走了。“等等。”在身后传来有一个人的呼喊。安汐回过头,看到张艺兴手上拿着花,正一步一步的走来。
  • 疯言凤语

    疯言凤语

    上天赐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管你欣然不欣然。二六间加十的年华,一步踏错,陷入无边的黑暗,四周蔓延着窒息的空气。陨落已难回头,哪怕你有多想抓住那个偷井盖的贼。二八后加一的年月,一朝穿来,孤女变成立疯女,枷锁管制猜疑如影随形。深宅大院弃之,哪怕是白手起家拖老带幼决不回头。咱不想改变古代,咱只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好些。咱不想招蜂引蝶,咱只想一世一双人娃娃三两个。然而.......上天赐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
  • 经典营销案例新编

    经典营销案例新编

    “世纪营销实战丛书”是一套从多视角来展示新世纪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系列著作。它以创新的思维概括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在营销实战中的成败得失,并引入当代国际最新营销理论和管理方法,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实际操作性;既有企业、行业的前沿信息,又有规范性分析。它不是抽象的理论。也不是案例的罗列,而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交汇。它将对从事营销实践的企业家、经营者、营销人员及在校学生有所帮助和启迪。
  • 封神证帝

    封神证帝

    他出生时荒界大兴,大道争鸣,诸神避让。他苏醒时荒界以衰,百家哀悼,群魔乱舞。为了寻找自己的族人,为了踏平虎视眈眈的幽界,为了抵挡住荒界的大劫。殷长空重活一世,从时间长河里走出。这一世,不求证天,不求升仙!只愿封六道轮回,掌三千大道!——————————这是一个寻找自己族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一路无敌的故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