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3900000011

第11章 心明清净法 棒喝野狐禅

诗曰:

瑶台皎皎一片月,玉宇棱棱千尺冰,

冷淡家风清净理,如斯方不愧为僧。

又曰:

隔花犬吠大和尚,夹岸藤缠小法师,

白昼野狐灯日盛,不知何处可无为?

话说唐半偈与小行者,辞别了唐王,出离长安大国,往西前进。此犹是中华地界,一路平安。不几日,过了巩州地方,行到一处,天色晚了,见路旁一个小庵,小行者扶唐半偈下马,就将行李放在马上,牵了进去借宿。这庵儿虽小,却十分精严富丽。二人将走到佛堂,早有一个少年和尚出来迎问道:“二位老师何来?”唐半偈忙问讯道:“贫僧奉唐天子敕命,往西天大雷音寺拜见我佛,求取真解,路过宝方。因天色晚了,不识地名,敢求宝庵借宿一宵,明日早行。”那和尚道:“我这地方虽犹是唐朝河州卫地方,却因西番哈泌土地辽阔,已不属他管了。老师既奉天子敕命,乃是天使大法师,怎么没有护卫跟随?却教二位师父落落而来?”唐半偈道:“佛家清净为本,淡薄为宗。怎敢称天使?怎敢劳护卫?”那僧惊讶道:“老师怎么转如此说。”一面邀入禅堂,施礼分主客坐下。一面分付备斋,一面就问:“二位老师大号?”唐半偈道:“贫僧法名大颠,蒙唐天子赐号半偈。这是小徒,俗号小行者。敢问院主法号?”那僧道:“小僧贱号慧音,乃天花寺点石大法师第二辈法孙。”唐半偈因问道:“这等说来,令师祖点石大法师,定是一位有道行、有辩才的善知识了。”慧音道:“家师祖是西域人,道行辩才一时也说不尽。只法座下的徒子法孙,以‘定、静、慧’三字排来,每一字足有上千。这河州地界城里城外,似小僧这样的庵儿约有千余,无一庵不是他的下院。”唐半偈道:“为何这等富盛?”慧音道:“不瞒老师说,这哈泌地方,不论官宦军民,皆好佛法,又最喜听讲经。我这家师祖口舌圆活,讲起那因果报应来,耸动得男男女女磕头礼拜,以为活佛,无不信心。那钱财米粮就如山水一般涌塞而来,故如此富盛。”正说完,侍者备上斋来,请他师徒二人用过。慧音复问道:“老师父方才说,奉天子敕命见我佛求解,不知果是真么?”唐半偈道:“现有敕书,怎敢打诳语!”慧音道:“若果是真,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佛事了,何不广为播扬,使善信尊崇,为我佛门荣幸?”唐半偈道:“清净无为,佛教之正也;庄严奢侈,佛教之魔也。贫僧今日奉旨求解,正欲驱魔归正,安敢复为播扬以益其罪戾。”慧音微哂道:“老师又来取笑了,播扬正是奉佛,怎么转是罪戾?小僧学微识薄,不敢诘辩。且请安置吧,待明日家师祖再细细请教。”遂送师徒二人到客房安歇。正是:

至人欲扫魔归正,邪道思依正作魔,

佛法坦然平似水,黑风一阵忽生波。

原来这天花寺的点石法师是个西域人,性极贪淫,专以讲经说法哄骗愚人。不料,今岁正聚众讲时,忽被孙大圣显形封了,揭不开,没得经讲。一时不知其故,十分没趣,只推有病下台,约改期再讲。过了许久,只揭经不开,讲解无时,弄得各寺清冷,布施全无。师徒们正无法奈何,这慧音忽见唐半偈说奉敕到西天求解,似有缘故,只得连夜报知点石。点石想道:“当今讲解正盛,为何又要求解?莫非唐朝中有甚变头!明日可请他来见一见,就问他这经揭不开的缘故,或者他知道些因由。”慧音道:“这个唐半偈,为人一味清净冷落,全不象个和尚。虽于佛法有功,却于大众无益,若使他苦修得志,我佛门弟子都要饿死矣!老师祖还要与子孙做主。”点石道:“他既以苦修为宗,我偏以极乐为教。明日等他来时,可传众子孙一时齐集,都要色相庄严,看他动心不动心!”慧音大喜,传出法旨,各各整备,然后归庵歇息。正是:

佛原不自佛,魔岂为他魔,

一念微分别,天渊隔已多。

到次日天明,唐半偈与小行者起来,吃了早饭,就收拾行李要走。慧音忙止住道:“我这河州外卫,虽与唐天子命令不甚相通,却犹是唐朝地界。老师父既奉天子敕命胜此,家师祖也是佛门一位尊宿,岂可不会一面?”唐半偈道:“会一面因好,但急于西行,不敢久稽。”慧音道:“家师祖住的天花寺去此不远,且是顺路,一会即行,也无耽搁。”唐半偈道:“既是顺路就去。”遂不上马,叫小行者牵着,自同慧音步行。果不多路,不一时到了天花寺前。定睛一看,果然好一座齐整寺宇。但见:

层层殿宇,一望去金碧辉煌,分不出谁楼谁阁;叠叠阶墀,细看来精光璀璨,又何知为玉为珠。钟鼓相应,闻不了仙梵经声;土木雕镂,瞻不尽庄容佛相。僧房曲折,何止千间,真是大丛林;初地周遭,足围数里,可称小佛国。

唐半偈看见十分富丽,便不欲进去。当不得慧音再三拱请,只得步了入去。到了二山门,唐半偈看见内中十分洁净,就叫小行者同马住下,先自到大殿上拜了佛。早有一班知客迎请到客堂中去坐,一面献茶,一面叙问来意。唐半偈因说道:“贫僧奉唐天子敕命,往西天求真解。路过宝庵,蒙慧音师兄道及点石大法师,道行辩才为当今善知识,不敢径过,特求瞻仰。”众知客道:“原来如此。家师祖在禅房静养,不轻易见客。老师既是天使大法师,慧音进去禀知,自然出堂相见。”一面说,一面就摆上许多果品、点心来吃茶,坐了足有一个时辰,方听得大殿上法鼓发擂。众知客就对唐半偈道:“殿上擂鼓,家师祖将出堂了。”鼓擂三通,然后,一派仙乐隐隐约约,渐次吹近堂来。唐半偈将眼往堂外一看,只见仙乐间着一队队幢幡宝盖与那香灯净水,簇拥而来,何止有百十队。到了堂外,都八字分开,独点石和尚带着一、二十个小和尚走入堂来。唐半偈看那点石和尚怎生打扮:

毗卢帽方方绣佛,锦偏衫缝缝垂珠。容肥如满月,大亏美食之功;身静若高松,深得安闲之力。头圆颈直,外相宛然罗汉;性忍心贪,内才实是魔王。

点石进到堂中,看见唐半偈,因问众知客道:“这位可就是唐朝天使法师?”众知客道:“正是。”点石方殷勤施礼。唐半偈见点石和尚百般做作,心下不喜,然既到此,只得上前施礼。二人礼毕,分宾主坐下。点石就问道:“侍者传言不清,不知老师奉命实是何往?”唐半偈道:“贫僧实奉唐天子敕命,往西天大雷音寺见我佛如来,拜求真解,以解真经。”点石道:“这三藏真经已流传天下久矣,天下高僧已讲解明矣,哪里还有真解?何必更求!此中必有缘故。老师远来,定知其详,伏乞朋示。”唐半偈道:“真经虽国流传天下,然未得真诠,将我佛万善法门,度世慈悲,俱流入讲经说法果报小因,厉民害道。故我佛不胜怜悯,特遣旃檀功德佛陈玄奘法师,亲临长安,现形天子朝堂,大显神通,命斗战胜佛孙悟空将天下经文尽皆封了,致经一卷一张也揭不开;又明说我佛有真解未传,要天子如昔年求经故事,再遣人去求,求得真解来解真经,方得度世度人的利益。故唐天子特命贫僧前往,只此便是实情,并无他故。”点石听了,心下方知,经揭不开是这个缘故。又想道:“我这法会下有三、四千人,皆靠着讲经说法穿衣吃饭,若依他这等说,我们的教法就要坏了。”因说道:“据老师说来,句句皆有原委,据小僧听来,句句皆是荒唐。”唐半偈道:“怎见得是荒唐?”点石道:“若说连这三藏真经都是假的,别有真解,却还说得去。既说三藏俱是真经,经义已了然明白,解来佛法尊崇天下利益,转又说是差的,置而不讲,且说别有真解,又要去求。此实好事妖僧欲败坏佛门,故为此舍近求远之计,以愚惑天子,非荒唐而何?”唐半偈道:“陈玄奘法师临坛封经,万目所见,岂是荒唐?”点石道:“我闻陈玄奘法师已坐化法门寺久矣,尚有佛骨、佛牙在塔中可据,如何又临坛封经?临坛封经,不过妖僧幻术耳!老师不可深信。去还历千山万水,莫若回朝,将贫僧之言奏知天子,重兴讲解,自然国祚绵长,万民康泰。”唐半偈笑道:“正谓妖为妖,妖即谓正为妖,理固然也。此真经之必求真解也。不然,口舌是非何所底止?小僧奉王命求解,惟有西行,不知其他。”就起身告辞。点石道:“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既蒙降临,岂可无一斋之敬?”唐半偈道:“早斋已在令徒孙宝斋扰过,况有小徒在二山门控马立待。”点石道:“既有令高徒在外,何不请进来一同用斋?”因分付侍者去请。小行者听见请他,就将马拴在二山门树上。行李、木棒随身挑了入来,竟向客堂放下。唐半偈命参见点石。小行者不知怎生参见,只朝着点石唱了一个喏,就在旁边椅子上坐下。

那点石将小行着细细一看,忽想起那日讲经时,封经的正是这等一个毛脸雷公嘴。因暗想道:“原来封经一案,就是这和尚弄的幻术!今既相逢识破,如何放得他过!”一面摆设盛斋款待他师徒二人;一面就齐集了二、三千徒子法孙,只候他师徒斋罢,遂一齐涌入法堂来见唐半偈,要求他开经。人多语乱,唐半偈一时听不明白,因问点石道:“众位高徒要开什么经?”点石道:“不瞒老师说,小僧这地方,虽还是唐朝河州卫地界,却不奉朝命,今已属西番哈泌国管了。这地方官宦军民皆信心奉佛,最喜听讲经。我法座下三、四千弟子皆以讲经为业,不意老师忽创新意,要求真解,显神通将天下经文封了。但老师封经求解,不过为唐朝起见。我这哈泌国却不在唐朝数内,为何也一例封了,绝我教衣食之计?故众子孙特求老师开恩,揭去封皮,使他们得照常讲解,便两不相碍;若老师执意不肯,恐他众人也不肯甘休。”唐半偈听了着惊道:“封经乃我佛如来之事,与贫增何干?贫僧安能擅揭!”点石道:“老师不要隐情了。那日封经时,小僧亲眼见这位令高徒手执封皮来封的。怎么与老师无干?”小行者听见,笑说道:“再认认看,是我不是我?不要错认了人。”点石道:“不错,不错!这个毛脸雷公嘴切切记得。”小行者笑道:“毛脸雷公嘴虽然记得不差,只怕老少也略差些!”点石又将小行者看了一眼道:“前日封经的果象老些。”小行者笑道:“却原来!实对你说吧,前日封经的乃是我成佛的家祖孙大圣,怎么就赖我?”点石道:“祖孙总是一般,只开了吧!”唐半偈接说道:“莫说不是小徒,就是小徒,亦不过奉我佛之命。我佛封经,你一个佛门弟子怎敢要强开?”点石道:“我佛既造经流传天下,岂有个又封之理!此不过妖僧弄幻术耳。”唐半偈大怒道:“我佛三藏真经乃灵文至宝,何妖僧幻术之敢擅封?指佛为妖,真佛门之妖也!”点石听见说他是妖,不觉满脸通红,也发怒道:“我若为妖,天下无不妖之佛矣。”众僧见点石发怒,便一齐嚷将起来道:“封经开经,姑置勿论,且先辨明了哪个是妖?”一面说,一面只管涌将上来。

唐半偈心虽不动,却看见涌得人多,又七嘴八舌,也觉没法。小行者看见师父着急,欲要动粗,又见都是些凡僧,料禁当不起。忽见行李中那条木棒跃跃欲动,琅琅有声。因想起道:“此物欲显灵也!”因取出,双手奉与唐半偈道:“视父,邪魔外道甚盛,请试试佛宝如何?”唐半偈看见,豁然大悟。因接在手,指着点石与众僧大喝一声道:“众野狐休得无礼!将谓我佛法不灵乎?”唐半偈这一喝,声气也不甚高,不知怎么,就象雷鸣一般,直若惊天动地。那条木棒,虽不离唐半偈手中,早已在点石与那众僧头上,各各打了一下,吓得点石与众僧一时妄心尽息,邪念全消,满口伶牙俐齿,寂然不敢再辩一字,俱痴痴呆呆拜伏于地道:“请受老师教诲。”唐半偈看见棒喝有灵,众僧皈命,满心欢喜。因扶起点石道:“一念贪嗔,即属邪魔外道;寸心悔过,便成贤衲高僧。老僧有何教诲?只要大众回头努力,收拾繁华,归于清净耳。”点石定了性,请问道:“老师一味清净,则瞻礼焚修俱可废矣!”唐半偈道:“瞻礼焚修何可废?只有存此心为朝廷惜体,为天下惜财,为大众惜福,便清净矣!不然则我佛立教,非度世而祸世矣!”点石又道:“瞻礼焚修既不必废,则讲经独可废乎?”唐半偈道:“讲经何可废?不得其解而讲则可废。”点石无语。众僧因请道:“老师高论,自是佛门正旨,然大众数千人,若不讲经,衣食何来?”唐半偈道:“施于无意,饱食为安,募自多方,不能无罪。况佛力广大,自有因缘,大众何须虑得?”众僧方欢喜退立。点石因又问道:“老师这条木棒为何这等利害?”唐半偈道:“也无甚利害,不过仗佛力辨邪正耳。”点石道:“既能辨邪正,不知可能除妖?”唐半偈因未试过,便不答应。小行者因接说道:“怎么不能除妖?”点石道:“妖有神通,恐不畏此木棒。”小行者道:“不畏木棒,须畏铁棒!”点石道:“唐老师,不见有什么铁棒?”小行者道:“你要见么?”点石道:“如有,乞借一观。”小行者说得高兴,因走出外堂来道:“要看铁棒,这里来。”点石与众僧俱随涌出来,看他有甚铁棒。

小行者直走阶下,将手向耳中取出一个绣花针儿,叫声:“大!”随变做碗口大二丈多长的一条金箍铁棒,拿在手中舞弄道:“你们看,这条铁棒可降得妖么?”点石与众僧方肃然起敬,重向唐半偈作礼道:“原来老师徒皆是活佛,弟子等肉眼不识,唐突多矣!”唐半偈也不知小行者有如此手段,忽然看见,暗暗欢喜。因说道:“贫僧远行,假此护法。”点石道:“护法一事,正不容易,弟子因无护法,近日失了一个大丛林。”唐半偈问道:“失了什么大丛林?”点石道:“不瞒老师说,此地向西三百里,有一座山,叫做五行余气山,原是两界山来的龙脉。山上有一座佛化寺,十分富盛,一向也是小僧在内焚修。近日,忽然来了一个妖怪,生得长嘴猪形,丑恶异常,说是新受佛法要来出家,等什么师父!小僧不肯容留,便使起蛮法,气力又大,将寺门前一根铁幡拔起来,横七竖八的打入。寺中虽有千余和尚,皆近他不得,都被他打得东逃西散。如今止剩他一人在内,存贮的米粮尽他受用,无人敢去动他一毫,将一座万善丛林弄做一个猪窠了。若有老师令高徒这等大法力,便不怕他了。”小行者听了,哈哈大笑道:“这样蠢东西,也算不得妖怪。既在西边,我们是顺路,你可叫人跟我去寻,我赶了他去,还你这个丛林好么?”点石道:“若是赶得他去,便另招别僧焚修,不至污秽佛地,小僧也是情愿。”小行者道:“这不打紧,快去,快去!”遂收了铁棒,一面又取了行李、木棒,去鞴马。点石与众僧还要苦留过夜,好拣选精勇肥大的和尚跟去。唐半偈求解心急,哪里肯住。因说道:“我们先去,你们随后赶来可也。”点石无奈,只得与众僧一同送出寺门,小行者扶持上马而去。正是:

尊佛岂在多言,驱邪惟有一正,

理屈难免辞穷,道高自然人敬,

度世方见慈悲,施财邪魔谄佞,

从来不染高僧,只是身心清净。

唐半偈与小行者此去不知驱得怪否?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一剑欺压天下

    一剑欺压天下

    自古“侠”以武犯禁。一个被视为魔头的人,沉睡两百年醒过来,建立了一个以武立国的时代。交流群:558221988
  • 遇灵异录

    遇灵异录

    我,叫令素茗。相传,在令家,每一辈的人中都会出现一个人,十八岁后便会拥有阴阳眼,在这个人身上发生的灵异事件便会被记录下来代代相传,命名遇灵笔录。很奇怪的是,阴阳眼只会出现在男子身上。无一例外。更加奇怪的事是,从我出生起便拥有。因为命运谁也说不准。
  • 神话王者

    神话王者

    众神唾弃的大陆,被遗弃的世界,九天揽血月,是黑暗来临的前兆。自万古岁月匆匆而过,出尽四十九皇道大师,纷纷消失在这片大陆中,世人流传他们踏上历史长河征战便一去不复返,漂泊的大陆黑暗沉浮,万载岁月被接引而归,沉睡中的人醒来,一步一步的寻找真相……
  • 追爱攻势:高冷会长,你站住

    追爱攻势:高冷会长,你站住

    苏无忧这倒霉的姑娘唯一幸运的就是在半路上捡到只传说中的九尾狐,众多不幸之一是狐狸变成了人,消失不见了!新生报道时,她意外发现学生会会长跟自家狐狸长得一模一样?从此,无忧姑娘便走上了追狐的不归之路。“小叶子~给你最喜欢的胡萝卜。”“你长得挺像胡萝卜呢,你见过喜欢胡萝卜的狼吗。”顾公子冷淡回应,言外之意,本公子不喜欢胡萝卜,也不喜欢你。“你是想说小爷长得和胡萝卜一样可爱动人吗?”“不,我的意思是,你和胡萝卜一样,干瘪,大众。”顾念看着苏无忧,漂亮得不像话的脸上满是嫌弃。悲催的无忧姑娘:……当她受伤想放弃时,他却一本正经地将她抵在墙角,诱惑道:“狼不喜欢胡萝卜,可我是狐狸,所以,蠢货,跟我回家。”
  • 逆转乾坤之乱世奇葩

    逆转乾坤之乱世奇葩

    冷寒枫看着破门而入的某人"你来干什么?”“来睡觉啊,还是你这里凉快,连蚊子都没有,不会都被你冻跑了吧?”“出去”“别啊,好歹我也还是第一次,跟我睡真的不吃亏”第二天.....“那丫头昨晚跟你睡了?”某人僵硬点头“你没把她扔出去?”某只师兄好奇“扔了,她又跑进来了”“你脸色不是很好,她把你怎么了”冷寒枫一脸僵硬,他绝对不说。......在某地牢里“你说你叫陌辰忻?那我以后叫你小心儿好不好?”“不好”“小心儿”“不许这么叫”“好啊,小心儿”“......”“小心儿,你怎么不理我啊”“......”“小心儿,小心儿......”“......“”小心儿~“"你够了,不准真么叫我,我是男的又不会女的”
  • 仙人厄

    仙人厄

    仙魔大战!人间崩塌!法则不全!仙门消失!从此人间再无仙!十万年后,魔又来了,人间将如何抵御?一名少年走上了逆天之路。
  • 四界风云录

    四界风云录

    两千余年来始皇帝假陵墓出土数座,始皇帝真身到底在哪里、陪葬了哪些价值连城的宝物;哪位王妃最终伴千古一帝长眠?祖龙之魂为何2000余年苦等有缘之人附身。依据出土物证及正野史记载展开遐想。带诸位看官随祖龙之魂附身的主角萧浓一起打破时空回到上古,探一探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九州世界。
  • 腹黑明星与假智障老公:斗智斗勇

    腹黑明星与假智障老公:斗智斗勇

    腹黑明星与智障老公:斗智斗勇简介:“她”18岁为了把父亲从监狱救出来,条件是去英国,嫁给了一个假智障的,大自己10岁的男人。从此,卷入一个家族的争斗,人前,她是炙手可热的明星,人后,她是家族唾弃的戏子,他,家族长子,但出生在疯人院,被家族人唾弃,父亲嫌弃,他一直忍气吞声,但随着爷爷的死亡,一头沉睡的雄狮....
  • 绝宠傲娇小狼妻

    绝宠傲娇小狼妻

    【强强双宠!欢迎入坑!】一句话来说,这是一个以天真愚钝做伪装实则腹黑奸诈的男人征服一个搞怪精明为外表其实很傻很善良的女人的故事。好好来说,林风华,一朝穿越成为天昭国皇商林家的幼女林姝羽。店铺广广开,银子滚滚来。公孙御,天昭国人尽皆知的痴傻七皇子。宫里人人嘲,宫外人人笑。初遇,她善心泛滥送了他一幅画,他甜言蜜语夸她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再遇,他无意之中救了她的狼,她迷迷糊糊入了他的房。从此,她陷入了他“单纯善良”的魅力之中,而他则将“无害求保护”演绎的淋漓尽致。歹毒的皇后?我替你斗她。残暴的兄长?我帮你治他。阴险的敌人?我给你出谋划策。但是!!!!!!谁能告诉她这个狡猾奸诈又腹黑的笑面虎是谁?!说好的天真呢?说好的无辜呢?说好的呆萌呢?林风华身着火红嫁衣,瘫坐在雕刻精美的婚床上,生无可恋地望着对面的俊美妖男。靠!老娘这辈子走过最深的路原来是你的套路!面对指控,对面男子微微一笑,娘子,说什么呢,你不是说要生好多小崽子来给你家相公做后盾嘛,来吧!来?来个屁啊来!我有说要和你生吗?!奈何,为时已晚……【无害求保护】一日,某人俊俏的小脸蛋儿挂了彩。“不是告诉你以后碰着公孙威那个混蛋就躲远点儿吗!”公孙御将脑袋微低,不时抬头看向林姝羽,清澈的杏眼眨啊眨的,仿佛眼泪下一秒就要掉下来。“看什么看!你打不过还不会跑吗!啧,你别那样看着我!”“我跑了就等不到你了。”公孙御委屈地开口。“你等我干啥?”林姝羽正在气头上,心里心疼着某人也太不知道珍惜自己了!“你不是说要保护我吗?”啪嗒!公孙御抬头的一瞬间眼角掉落一滴滚烫的泪珠,好巧不巧地砸到了林姝羽的心里。【情敌出现啦】“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寻了她整整十年,放不下了。”“你那是执念,不是爱。”公孙御看向旁边的妖魅男子,轻吐出口。“哦?那你爱她吗?”“她是我的心,没有心,我无法去爱,没有她,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我爱她,深入骨髓。”【漫漫追妻路】某天早上,林姝羽睁开眼,无奈地看着躺在自己身侧的人。“不是让你睡软榻吗?”“软榻靠窗太冷了,你肯定不忍心我着凉。”“……怕着凉请你睡觉穿衣服好吗!”“穿衣服睡觉怎么能让你感受到我火热的爱,不穿!”卧槽!谁要感受你火热的爱啊!一不小心就碰到不该碰的有木有!御王殿下!
  • 幸运背后的心理秘密

    幸运背后的心理秘密

    一个人只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过着没有任何奇迹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过着一切都是奇迹的生活方式。幸运只会降临在相信幸运的人身上,不幸只会发生在相信不幸的人身上。幸运和不幸都是人们进行的解释,解释会塑造经历。你的人生会根据你的期望扩张或萎缩,假如把思想比作一个杯子,那么你的人生就是空气,不管你拿出多么大的杯子,都会被填满,所以要拿一个大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