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21700000010

第10章 地学之谜(4)

引起争议的地震云

我国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曾出了一本《隆德县志》,书中第一次提到了地震和云彩的关系。作者在这本书中对地震前兆进行了总结,其中有一条就讲了地震云的问题。书中写道:“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天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当然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对该书的记载未能给予注意。

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曾经有人见到过地震云。这个人不是专业地震工作者,而是曾任过日本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

键田忠市长第一次发现地震云是在1948年6月28日。这天,他发现奈良市上空出现一种异常的带状云,好像把天空分成两半,他预感到可能要发生地震,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亲友,结果第二天便发生了福井地震。后来,键田忠又多次根据地震云推测了地震的发生。据说根据这种云彩异常,他还在一海之隔的日本预报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一次6.7级的地震。

利用地震云来预报地震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由于这种方法观察方便,无需任何设备,所以不仅受到专业地震工作者的重视,一些业余爱好者也都跃跃欲试,想验证一下这种方法的正确程度。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键田忠三郎也遇到了挑战。日本有一个“地震预报联络委员会东海地区判断会”,是日本地震预报的最高权威机关,该会的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只能在社会上引起混乱,没有任何科学价值。东京大学教授获原尊礼认为,这种方法中讲的地震云纯属巧合。连日本气象厅主管地震问题的专家也说键田忠三郎统计的地震,有的远离日本本土,有的发生在海底数百千米深的地方,其前兆不可能在日本本土上空的大气层中有反映。

地震云是什么样子

地震云是出现于天空的云彩,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普通的云彩里发现与地震有关的地震云?什么形状的云彩与地震有关呢?

我国古代除了《隆德县志》以外,清人王士祯在其所著的《池北偶谈·卷下》中“地震”一节里,谈到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5级地震时,记有:“淮北沭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无气。”这里说的龙,看来也是《隆德县志》中“黑云如缕,宛如长蛇”的长蛇状带状云,阳光一照,便显得金光灿烂。我国古代的许多县志和史书都有这样的记载。

我国地震研究工作者发现,地震云颜色复杂,多呈复合色,一般有铁灰、桔黄、橙红等。地震云多出现在凌晨或傍晚,分布方向与震中垂直。有的人根据这个规律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地震的震中位置。我国地震学者吕大炯汇总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云,并制成了地震云分布图,在这张分布图上,他确定了地震云垂线交汇点的地面投影位置,并认定这里是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带。我国20世纪70年代地震研究的实践证实了吕大炯的推测。吕大炯还认为,这种地震云在时间上既可以和近期地震相对应,也可以和远期地震活动相对应。在空间上,既可以和近距离的地震相对应,也可以和远距离的地震相对应。例如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8级地震和西半球的亚速尔群岛地震,都影响到了北京地区的大气层,有人在几天以前就观察到了云彩的异常变化。

除了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外,还有一种地震云呈辐射状。这种云从某一点向外呈指状辐射,它主要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由于霞光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颜色。云的辐射中心多位于震中的上空,因此从邻近地区常常看不到它的全貌,而只看到几条向中心汇聚的指条状云。这种地震云可能主要与近距离的地震有关。

还有一种云,地震学家给它取名为肋骨状云。这种云像是一些排列整齐的肋骨,沿一方向呈宽带状分布。它可能是长蛇状云的“宽化”,很可能是由于同时来自大致相同方向的两次地震共同激发的结果。

1923年,日本又发现了一种更奇怪的地震云,东京人称它为“妖云”。

当年的8月27日,在日本西南部的石垣岛和冲绳岛之间,出现了越来越低的低气压。三天之后形成台风,移向九州西南部。与此同时名古屋市也出现低气压,到8月31日,这种低气压形成的大风猛扫江之岛一带,这时,天空出现奇怪的红色,太阳也好像比平时大了一倍。9月1日早晨,大风刮到了东京北部。上午10时,东京上空出现形状特殊的浓云。云体肥大,很像在风中摇曳的鸡冠花。接着是急促的狂风暴雨,云量增加,风速进一步增大。后来,当风向突然转向时,东京发生了8.3级大地震。几乎毁灭了东京,波及横滨及周围许多城镇。仅东京一地就有近60000人死亡。于是这种带有不祥征兆的云,又被称为妖去。

妖云是地震云吗?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实例对它进行解释。

地震云的成因探秘

地震云是怎样产生的呢?

日本是地震云记载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日本学者率先对它进行了解释。

日本九州大学真锅大觉副教授认为,地震之前,地球内部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并促使地热升高,加热空气,使其成为上升的气流,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使10000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的稻草绳状的地震云。

真锅大觉得理论中有一些很难自圆其说的地方,我国气象地震研究人员从大气物理角度提出了质疑。

首先,同温层在对流层上面,距海平面高度为10000多米。这个高度,一般上升的气流是达不到的。就是火山喷发、核弹爆炸,也只能使空气对流上升到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而且这种强烈对流,一般都是产生“塔状”、“柱状”、“蘑菇状”等垂直方向发展的对流体,不可能形成沿水平方向展开的横卧状的细长带状云,更无法解释这种长条状云为什么垂直震源方向分布。

其次,按照真锅大觉得理论,地震云应出现在地震震中的上空;根据我国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先生的理论,地震云距震中最远不超过3000米。然而据有关报道,有人在距离震中几千千米以外看到了地震云,甚至有人隔着半个地球的遥远距离也看到了地震云。这又怎么解释呢?

第三,地球岩石的热传导是极其缓慢的,它通过10米厚的岩石至少也要3年。那么,地球内部所积聚的能量,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加热大气的呢?

针对真锅理论受到的挑战,我国学者吕大炯提出了下列解释理论:他认为地震云除了可能出现在震中区上空外,也可能出现在那些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这些应力本来就集中的断裂受到远处震中区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来的应力时,应力就更加集中了。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摩擦,造成热量增加,于是,地下热流通过断裂不断逸出地面,并上升到高空,形成条带状地震云。

吕大炯还认为,地热传递给大气,不一定非通过从断裂带逸出的气流不可,还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如超高频或红外辐射)来加热断裂带上空的各种微粒,从而导致了条带状地震云的产生。由于断裂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

辐射状地震云是怎样形成的呢?吕大炯认为是由于震中处于某些应力高度集中的断裂交汇处,而且,应力随距离而衰减,因此便形成了焦点对应震中的辐射状地震云。

我国学者吕大炯的理论,虽然更好地解释了地震云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理论仍是带推测性质的,至今还没有获得有关的实测数据。而对于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它能否把应力传递过去,也实在令人怀疑。那些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更令人难以相信它们也会引起地震云。

关于地震云的成因,除了上述假说以外,还有一些人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了猜想。有人认为,我国辽宁海城地震是海水中沉积的锰铁矿在地震前形成了感应性磁场,一旦远近有震,地磁异常明显地表现出来,影响到大气对流层,进而产生地震云;还有人认为,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会使一些带电粒子高速地沿着脆弱的断裂带冲出,到了一定高度以后,受到这些带电粒子碰撞的气体分子就电离成离子,而周围过于饱和的蒸汽就以这些粒子为核心,结合尘粒等物而成雾珠。沿带电粒子通过的路上,便有细条状云体即地震云出现;还有人利用震源电场解释地震云的成因,说地震云在5000多米的高空,受地面热辐射作用较小,垂直对流微弱,云层稳定,易于保留一定形态。同时,这里离子浓度大,不稳定,在震源静电场作用下顺电场排列,因而形成分布约数百千米的条带状云,也就是地震云。

这些意见,虽然对地震云的形成作出了一些解释,但都缺乏客观的观察数据,也未超出猜测的范围。因此,学术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地震云说持怀疑态度,还有人把地震云同异端邪说联在一起,根本不承认它的学术价值。我国一位从事地质构造研究多年的地质工作者,以他几十年野外地质工作经历和对国内外地震地质资料的潜心研究,于1993年在报刊撰文,对地震云说进行了彻底否定。他认为地震发生与云彩没有任何关系,以往所传的“地震云”缺乏实际证据,有的属于巧合,有的则有杜撰成分在里边。著名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国地震工作者在震中和非震区都没有发现云彩有异常变化,更谈不上什么“地震云”。

地震云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都还是难以准确回答的谜。

万烟谷

除了火焰山,还有更奇妙的万烟谷。

1916年,科学考察队来到阿拉斯加的卡特迈火山,发现这座早在几年前已经停止喷发的火山,依旧是烟雾缭绕,热气腾腾,草木不生,许多裂缝还在冒烟。它温度很高,人们把锅放在上面,能代替炉子烤熟食物。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卡特迈火山曾在1912年6月6日发生过大爆发,爆炸声远在千里外都能听到。火山爆射出的火山灰,冲入大气层估计达180亿立方米,把周围100多千米内的天空变得一片漆黑,“黑夜”持续了60个小时。这一年,由于卡特迈火山的大爆发,使北温带受到的太阳辐射也比往常年份减少约1/10。

科学考察队还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奇观:在卡特迈火山西北10多千米处,原来那里有一条长16千米、宽8千米的林木葱郁的山谷,现在谷中都铺满了厚厚的火山灰砾,植物已全部枯死,令人惊奇的还是在这片面积约145平方千米的灰砾场上,有着成千上万个喷气孔,大量的炽热气体从地下喷出来,形成气柱,有的直达300米高空,在山谷上空形成巨大的蒸气云。许许多多气柱,在阳光照耀下,映现出一条条色彩缤纷的彩虹,既壮丽又宏伟,人们称誉它为“天下第一奇观”、“万烟之谷”。

在卡特迈火山爆发前几小时,从山谷上部的一些裂缝中喷出了大量的烟灰和火山物质,估计当天从地表裂缝中喷出的火山灰砾达110亿立方米。它们在高压气流的推动下,快速地向山谷下方推进,一路上把树木全部冲倒,炽热的火山灰又把树木全部掩埋,并迅速碳化。整个山谷被覆盖上一层厚达200米的火山灰。同时,无数气柱从地下喷出,在山谷上部特别密集,那里有一长排喷气孔延伸达1000多米。

这次火山爆发很猛烈,巨大的山顶被削平,火山口炸成了一个深坑,积水成了湖泊。

离它90千米的科迪亚克岛上,落了两个昼夜的火山灰,地面被覆盖得厚厚的。从此,牛羊没草吃,连山上的熊也不得不下山来捕食家畜。

爆炸后产生许多狭长的裂缝,火山灰没有能覆盖住。一股股热气流从地下不断渗出来,主要是水蒸气和其他气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大片云雾,弥漫在山谷中,形成了罕见的“万烟谷”。

烟雾是火山活动的余波。科学家估计,万烟谷每秒钟冒出的水蒸气约200多万公升。那些在喷气孔周围呈现出的各种色彩,是气体中的盐酸、氢氟酸凝结而成的。现在卡特迈火山的高度,只有海拔2047米了。

1918年,“万烟谷”被开辟成了国家公园,面积达11330平方千米,位居美国国家公园第二位,仅次于黄石公园。现在,“万烟谷”的喷气孔只剩10个左右,植物开始复苏,熊有时也在这里出没了。

有些火山为何会定时喷发

美国黄石公园里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喷泉,每隔一定时间就喷发一次。它信守时间,人们给了它一个好名称——老实泉。无独有偶,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火山也是定时喷发的。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北的利帕里群岛中的斯通博里火山,每天大约每隔10~15分钟就喷发一次,从古到今,一直如此,从未间断过。

每次喷发时,火红的熔岩小块被抛上几百米的高空,在夜空中显得极为壮观,颜色由鲜红的火花变成白色的云雾,因此是地中海航道上有名的“天然灯塔”。由于它高出海面900多米,在海上距离150千米就能看见,至今已有2000年之久。

但是这个有“天然灯塔”之称的火山为何如此有规律地喷发?其中的奥秘人们还不清楚。

另外,在亚洲的菲律宾群岛中也有一座定时喷发的活火山——马荣火山。

马荣火山坐落在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的东南端,海拔2462米,周围占地250平方千米,缓缓的山坡匀称和谐,它的圆锥形外貌要比日本富士山更为完美,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顶农夫的斗笠,戴在葱绿的椰林稻田之上,好看极了,被人誉称为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锥。

同类推荐
  • 百草山

    百草山

    《百草山》中着力塑造的老一代军人贺金柱,从抗日战争的烽烟烈火中参军入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时淡出一线,戎马生涯半个世纪,身世秉性与这些年来持续不断地牵动着人们视听的如《我是太阳》中的关山林、《亮剑》中的李云龙等一脉相承,堪称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传奇英雄。但作者在刻画主人公的表现方式上,却有意地回避了人们习见的浓墨重彩,回避了夸张的性格描写与趋近极端的语言行为模式,以平实节制的笔触,带我们结识了一位十分真实可亲、十分平民化的老一代军人的英雄形象。
  • 百万英镑(英文版)

    百万英镑(英文版)

    本书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短篇小说。
  •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恢弘的大汉?绚烂的大唐?静谧的大宋……如果说,历史有道门槛的话,任何人都不过是槛外痴人,企及遥望。拈起脚尖,伸头探望,总能于门缝问窥及些许的意境,宛若发现新大陆般,惊喜连连。现在,就在这窥望中,让我们的思绪走进另一个美妙的天地……
  • 真情在战火中怒放

    真情在战火中怒放

    1942年,杨沁儿在反“扫荡”战斗中负重伤后,转到敌占区肖奶奶家养伤。肖奶奶是一位传奇人物,年轻时参加过义和团、反抗过八国联军的侵略,抗日战争中又积极投身到反侵略的斗争中。她武功高强、会治疗跌打损伤,收养了一个叫春芽的战争孤儿。故事就从这个特殊家庭开始。老少三人明里给穷人治疗跌打损伤,暗里做地下抗日工作。她们配合根据地和地下抗日武装,一面保护抗日英雄的遗孤,配合根据地接待转移国际友人,解救被鬼子欺凌的同胞姐妹;一面团结反战友好人士;说服教育被侵略者蒙蔽、利用的人。她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的同时,与反战的日本医生平田结下了深厚友谊,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传统友谊的情怀。
  • 蜀山剑侠传(卷四)

    蜀山剑侠传(卷四)

    《蜀山剑侠传》讲述了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人的拜师学艺和斩妖除魔的经历,他们在外出修行的过程中,经历无数的机缘巧合,获得了种种威力巨大的奇珍异宝,在和邪派的斗争中本领日渐高强,最终,在第三次峨眉斗剑中,正邪人物进行了最后的一次较量。本书共9卷,此为卷四。
热门推荐
  • 湮灭之龙

    湮灭之龙

    在精灵族和卡朗德之间,暗龙神也被称为夜月舞者。被赋予了一个月光稀疏、天色黯淡的夜晚,在林间空地上孤独起舞的精灵女子的形象。虽然只是高傲精灵的一面之词,但由于某些奇怪的原因,在人类和其他智慧种族间也有一定的接受程度。由此可知,与古老文献上记载的不同,当今的暗龙神不再因为主宰毁灭、消亡的神职而让人有种一听见就毛骨悚然的感觉,反而成了隐秘、不可知的代名词。甚至在人类的低俗小说中,她成了偷-情、私-奔的保护者。更与代表纯洁贤淑的水龙神的人性化形象,形成一明一暗让人垂涎不已的对比。你说你喜欢火爆脾气的女孩子,或者像光之神那样晶莹的男孩子?异端!去死吧。
  • 冠宠皇后:绝魅外交官

    冠宠皇后:绝魅外交官

    “……秦氏之女秦贞,勾结外臣,意图叛国,诛秦家满门,秦贞革去贵妃之位,逐出京师,终生不得踏入……”“离绍寒——”她为他北冥国七年为质,她助他问鼎九五之尊……却最终,落得秦家满门抄斩,曝尸荒野,抛尸乱葬岗中,任由野狗吞食……“你只有五年可活……贞儿……值得吗?”“……我父亲不该背负这千古骂名,身为秦氏子孙不该让家族蒙冤而苟且偷生……秦贞苟且偷生,只为秦家死去的人能有一方堂堂正正的埋骨之地……”商澜国摄政王商洛宸,白衣如谪仙,温润如暖玉,“陛下,臣向陛下要一人,江忆雨!”“王叔,你……“
  • 打造佳偶

    打造佳偶

    [花雨授权]呜……好烦!为何她只讲了1句粗话就得受处罚?她真是被那未来老公管得死的,她爸都没他管得凶。怪只怪老爷为了漂白企业,在她4岁时就把她送去当童养媳,害得现在难以翻身。难道她一辈子都要受制于这“管妻严”?\r
  • 花魁娘子:绝世七王妃

    花魁娘子:绝世七王妃

    话说,汝王府,七王妃,姿色过人,貌美如花,武功高强,这都不算,更令人叫绝的是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不要说是弹琴,人拿着带弦的就能上手,就是弄俩劈柴棍都能弄响喽,你要说作画,大街上顺便找个地儿,给个小棍都能整副国画出来!你要说作诗,那就更别说了,只要是是个地儿,人就有词,还是好词儿,而且绝对的不落俗,那叫一个绝,至于书啊,哎,这个啊这是可惜了了,她是个女子,若是个男子,这状元的路子还有其他人走吗?大不幸啊,大不幸啊,我朝的不幸啊!
  • 佛之仙缘

    佛之仙缘

    无佛之世,释迦灭度,未来佛降生之前,看一个小小少年携一串佛珠,修道、灭神。许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 大名巫

    大名巫

    我以巫命,以铸大名,恪守法道,执守铁律。蒙尘只会让我看清眼前的未知道路,苦难只会让我更加清晰自己的坚守。我会在迷雾小径中摸索前行,我会在骸骨血道上艰难爬行。天下苍生的苦难由我来结束,九天十地的厄劫由我来清除。我会以我之命,完成众生夙愿,哪怕被误解,哪怕被我想要守护的九界众生阻扰。我之本心,犹如顽石,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小女孩,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喋血之路!qq群:180545394欢迎加入
  • 荔枝

    荔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生兄弟穿越记之君临城下

    双生兄弟穿越记之君临城下

    tiger和panda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双生兄弟,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各自的生活,却在一次意外后双双穿越到异界,变身为皇子,遭遇佞臣当道,从而走上了一条从逃亡、反抗到崛起、涅槃重生的帝王之路
  • 踏仙问情

    踏仙问情

    生为何,死为何,就算仙魔挡路,又有何惧。我不问道,不问生,不问死,只问两情传世。
  • 戾仙

    戾仙

    无尽的地底深渊,一副朱红色的棺椁冰冷地伫立着,四周是不断涌动着的血色池水,以及那神秘的雕像,诡异的女尸……一个年轻男子从这里苏醒……到底是注定还是偶然?是宿命还是机缘?他的到来又会给浩瀚的修真界带来怎样的波澜?神秘的上古秘地,奇妙的神通法宝,精彩的修行之旅……仙路漫漫,谁与伴,知己?红颜……风华绝代,天骄无双,翻云覆雨,焚天煮海,一切尽在:戾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