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12000000193

第193章 工政九運河下(1)

會通河水道記

俞正燮

元時自安山西南開渠。引汶絕濟。由壽張西。又北徑今東昌。至臨清入衛。為會通河。凡二百五十里。河渠志云。起須城安山西南而西北。至臨清御河。凡建閘三十一。明洪武時。黃河決原武。會通淤。永樂九年。尚書宋禮用汶上縣老人鄉官名白英策。於東平戴村築石壩五里。以遏汶水。使全注於汶上縣西南之南旺湖。置分水口。四分南行。接泗及南清。六分北行。於元渠之西鑿渠。由汶上之袁口至沙灣入元渠。達臨清接囗。又濬深河身。則今會通河也。汶水。至南旺。勢南趨。謹閉柳林閘。導之北行。或言汶水七歸南三歸北。以地勢言也。朱國盛治河書云。南旺湖全形。北高南下。七歸南者地勢。三歸北者閘功。湖在汶上縣西三十里。宋與梁山濼合。周三百餘里。明時環九十三里。環築隄計一萬五千六百餘丈。山東通志漕河志同。則專指汶西湖身言之。泉河史云。南旺湖跨漕河東西。東湖則跨汶水南北。在汶南曰蜀山湖。在汶北曰馬蹋湖。圍百五十里。明嘉靖二十年。定立界石。周圍植柳。以防侵地盜種。東自大晏橋三十里南至秦家舊閘。又四十六里西至孤柳樹。又三十四里北至宏仁橋。又四十里東至大晏橋。合百五十里。通三湖言之。居濟一得云。蜀山湖一名南旺東湖。周六十五里百二十步。為地千八百九十餘頃。山東通志則云周六十里。運河備考云。馬蹋湖圍隄三千三百餘丈。山東通志則云五千九百六十三丈。濟甯直隸州志云隄周三十里。所載今昔異制。皆為水櫃。湖有閘及斗門以泄水。州志云。南旺湖西南有芒生閘。泄水入牛頭河是也。自南旺分水口。五里至北十里閘為下閘。其南十里柳林閘為上閘。自北十里閘二十七里至袁口閘。又西十八里至東平州安山閘。閘河西舊有湖。周六十五里。有閘四。隄口六。明永樂時創之為水櫃。時黃河北流未絕。湖受河水以濟會通。東平州西十里有安民亭遺址。水經注。濟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對安民山。經言汶水從東北來注之。今湖中似蛇溝閘址。故濟所道。或曰溝即汶水注之長直溝也。順治七年。湖以黃河漫淤。雍正三年。內閣學士何國宗議復之。十一年。巡撫岳濬以水無來源。又測湖地卑於會通河地。非甚泛濫。不能放水入運。又沙底善漏水。請停。乾隆十四年。定仞墾升科。又自安山閘北三十里。至戴家廟閘。東岸有閘。泄漲及西岸坡水。坡即水經注波也。自戴家廟閘北四十五里。徑壽張之沙灣。東阿之張秋。抵陽穀之荊門上閘。自坡水北至張秋西岸。有大清河上游之兩派。統為北清河。其趙王河上為灉河賈魯河。賈魯河由儀封黃陵岡徑祥符地。歷曹縣濮州鄆城汶上壽張陽穀地。復至壽張沙灣之積水閘。入會通河。沙河上為清河瓠子河魏河。魏河由開州徑濮州范縣壽張東阿地。復由沙灣大壩折而北。入引河。由道人橋至引河口。入會通河。則東阿縣地也。東岸有三空橋。及八里廟之滾水壩及五空橋。泄西岸兩派水。東會東平戴村北之汶水。旁流為大清河。東北徑東阿平陰肥城長清齊河歷城濟陽齊東青城惠民蒲台濱州地。至利津牡蠣口入海。

按古濟瀆。今定陶至歷城之水。遷徙不遠。其故道皆是。水經注引王莽時濟流絕。但言滎澤一處。非謂濟水都亡也。杜佑通典。橫謂清水非濟。言地理者酷信之。羅泌路史餘論。乃謂歷城之泉是濟。千里所發。則濼口以上皆非濟水。于欽齊乘。以地高下計之。證濼泉非濟。其論通矣。濟過會通至華不注迆東北。則禹貢錐指所謂貫漯水舊渠。其自濟陽以下。又隨宋時決河東北去。此古今渠之異。錐指亦未能詳也。沙灣東岸。有挂劍臺曹家單薄葦河頭。為歷年黃河決流所經。尋覽碑蹟所記。立臺植表。聯索貫舟。負薪囊土。沈石壓埽。費帑愁人。既則黃流上斷。清汶東流。張秋以北。車徒接於故瀆。糧艘在陸。舟子步嬉。即又閉閘築堰。修隄置堠。工畢樂成。著詩金石。視事考文。俱成典故。張秋西接濮范。金隄南捍。勢若長虹。漢文帝十二年。建始四年。梁龍德三年。晉開運元年。周顯德五年。宋景德元年。嘉祐五年。熙甯十年。皆有河水流汎。金明昌五年。河瀆改移。皆在安山之北。明正統十三年。河決潰沙灣。景泰六年。徐有貞築金隄。即此也。其東北魚山。即漢孝武宣房歌所謂吾山平者。惟張秋之名未顯。山東通志河防志云。宋史河渠志。周顯德五年。命宰相李穀治張秋決河。張秋名始見此。冊府元龜云。顯德元年十一月戊戌。命宰相李穀治河。二年三月壬午穀回。見囗史。亦在元年。時河決自楊劉至博州。或穀駐張秋歟。張秋元時名景德鎮。置都水分監。明宏治七年。賜名安平鎮。沙灣南去鎮城十里。其上游黃陵岡。河防數潰。衝曹濮。宋金河決陽武後。由濟泗分派入淮海。十里之閒浩淼矣。元至元時。會通河成。黃河大勢南趨。而賈魯瓠子及菏澤水之行於濟故瀆者。亦未能絕。明宏治八年。劉大夏築斷黃陵岡後。上下決流。若金龍口古黃池之潰。會通病焉。蓋張秋沙灣。古兼河濟二水瀆。自黃陵岡之役。百四十年。至崇禎七年而張秋始決。劉公之澤遠矣。自荊門上閘北七十一里。至聊城通濟閘。城東南龍灣西岸漯河由南進水閘及永通閘涵洞入漯河者。上游自朝城陽穀。又西北越莘縣界。復由陽穀至聊城。出會通之東岸二空橋一空橋。為湄河鳴犢河土河徒駭河。北至博平。經高唐禹城齊河臨邑濟陽商河惠民濱州地。至霑化大洋堡口入海。山東通志龍灣有三空橋四空橋。今已湮不復修。其五空橋則分流入大清河者。今亦湮。禹貢錐指云。漯為周漢黃河所占。漢志。一出東武陽。一出高唐。據漢成帝後言之。水經注之漯。則西漢末至北魏之漯川。今漯過會通而易名。以非古蹟也。自通濟閘西北五十里。至堂邑博平二縣之土橋閘。其魏灣西岸中閘口。及元谷涵洞納馬頰河水。馬頰無水源。其渠自元城朝城莘縣冠縣地。至堂邑出會通東岸之減水閘滾水壩。始有水。徑博平清平高唐夏津恩縣平原陵縣德州德平樂陵慶雲地。至海豐月河口入海。

龍灣則東漢以後。水經之大河所經。稍南則唐至宋初大河所經。元和郡縣志。大河在聊城南四十三里是也。魏灣則定王至東漢初大河所經。以今高唐有古靈縣鳴犢口知之。漢書溝洫志。引周譜云定王五年河徙。蓋禹囗初改。春秋宣公七年衛孫良夫盟於魯。當此年也。又為宋六二股河之東股。其後又出今張秋。明宏治時始絕流。其北股入永濟渠。則衛河亦宋黃河也。又為古屯氏河。其漯河馬頰徒駭。皆非禹名。朝城之漯。窪水聚流於晉故渠耳。徒駭為土河音轉。馬頰則水經注篤馬。禹貢錐指云。唐馬頰河出澶州清豐界。東北流至平原。合篤馬河。即此河是也。水經注亦有馬頰水。則今東阿之馬頰口道也。自土橋閘西北七十五里。至臨清囗閘。又二里至板閘。博平北為清平地。清平北即臨清。其名由清河。清河者。衛河也。初元會通出臨清。陡峻數壞舟。明宏治時。白昂於囗閘南置板閘。劉大夏成之。出閘為衛河。衛出輝縣百泉。經新鄉汲縣淇縣濬縣滑縣湯陰內黃大名元城館陶。一名清河。從清漳名也。又曰御河。隋征遼道也。又曰永濟渠。衛納小丹出河內丹谷口。其大丹由沁入黃。小丹自石斗門分流修武獲嘉。至新鄉合河鎮入衛。洹湯淇。至館陶合漳。出長子者曰濁漳。出平定州舊樂平縣者曰清漳。至臨漳縣合流。明會典。言漳水一自臨漳北經大名至武邑入滹沱。楊錫紱漕運則例纂卷十一衛河考因之。誤。北流乃滏水。非漳水別流也。至館陶入衛。至臨清納汶。由清河夏津武城故城恩縣德州景州吳橋東光交河南皮滄州青縣納滹沱河。由靜海至天津三囗口東入於海。糧艘自囗口北轉白河。達順天通州。自分水口至板閘。今為水程三百二十三里。北流水改六分。嘉慶丁巳秋。自汶上汎舟至臨清。檢書記之。時九月七日也。

明徐有貞治河書云。南旺湖測與濟甯太白樓岑齊。南旺至臺兒莊。地降百十六尺。全河備考云。安山北至臨清。地降下九十尺。其自分水口南行者。改分水四分。出柳林閘。徑嘉祥東。又東南徑馬場湖西鉅野東。又東南徑濟甯西。納洸水泗水。又東南徑魚台東北獨山湖西昭陽湖東。又東南徑沛縣東北。又東南徑滕縣南。其河跨湖。南曰昭陽。曰南陽。曰微山。北曰獨山。實一湖也。微山湖西北承南旺馬場昭陽南陽之水。北承獨山之水。又納趙王河牛頭河坡水。以濟江南運河。又東南徑嶧縣。中歷八閘。又東南徑邳州今治西。納沂水。其北曰駱馬湖。又東南徑宿遷北。納泇水。又東南徑桃源北。又東南徑清河今治北楊家莊。至河口入黃河。初運河於徐沛東張莊入黃河。然去清江浦運口遠。運船歷黃河險二百里。康熙二十七年。就黃河之北岸開中河。漸移而東南曰仲家莊口。入對岸清口。行黃河止七里。四十二年。以仲家莊口挾駱馬湖諸水。偪黃河南倚。居清口上游。恐病清口。乃改而東南為楊家莊口。與清口相直。

汶水濟運源流記

陳錦

山下出泉。故禹貢導水自山始。岱脈殊眾。隨地皆泉。莫名所自。其出左腋而為泗者。西流入運。南會於淮。其出右腋而為汶者。西流入濟。北歸於海。自戴村遏汶。而分流亦入於運。且北會於囗矣。自黃河奪濟。而分流徑入於河。不復達於囗。此其變遷大較也。予奉大府檄。窮汶源。始知上游北嬴牟柴浯五汶。今實二支。北支出萊蕪及蒙陰北境之泉。南支出新泰及蒙陰南境之泉。分道西流。入泰安境。其泰安北泉由泮水會流入北汶。南泉由各渠分流入南汶。力敵勢均。合流於邑西南大汶口。而至堈城壩。堈城壩者。堵斷小汶。入洸河故道者也。故下游大小二汶。今實亦一支。二百里閒。萬派會歸。沙流散漫。廣輒五里。不計深淺。博大能容。兩崖天成。無隄捍可束。大汛則驟漲丈餘。滂沱溢岸。小汛則原泉有本。涓滴成渠。其越甯陽東平邊境。以至於戴村壩上者。實汶水經流。而無一非蒙新萊泰四境之泉。始作運河者。以為不足。又旁引肥城平陰東平北境諸泉。匯河七八十里。使同入於壩上濟汶。其閒泉力亦復深厚。惟皆平地土池。深溝積潦。與沙河迥別。全賴人力開浚。自道光壬寅至今。泉廳先裁後復。未曾開浚一次。是以有水之池。什不獲一。祇肥城一邑。於同治庚午重開得水。而平陰渠塞不得宣洩。此其受病之原。蓋可得而指也。夫汶根於泉。泉散於地。上游涓流時涸。河身高淤而難容。下游渠路不通。尾閭艱澀而不治。年復一年。去路緩停。則來源回縮。汶水經流。末由暢旺。其病一。戴村滾水壩。洩汶之餘者也。壩缺則不餘亦洩。當年所稱高七尺者。自河底仰量而定耳。今底高幾及四尺。則壩高不過三尺。即無缺漏。已減分流什六矣。況土壩缺口已三十丈。而石壩周身滲漏。一無補苴。是以大汛洩或不盡。小汛洩竟無存。幸值異漲。盼若雲霓。而無漫不刷。有刷必盡。正溜西奔。則分流南淤。其病二。今之分水口。閒亦得水者。漫壩所餘。及甯汶泉流也。若經流異漲。未嘗不一擁而下。但須汶口煞壩。堵其正流。旁開引渠入湖。方藏以待乏。乃蜀山馬踏兩湖。自侯林黃決。淤淺如盤。一無可蓄。專恃草壩攔留涓滴。何以敷運河挹注。其病三。明時職方地圖汶水百泉。運不見乏。運河備覽所載增至二百四十四泉。運不見充。良由泉之旺衰。雖關地力。亦視人工。咸豐初停運以來。泉官泉役。日事惰偷。毫無引導。塞者以廢。通者以塞。至今泉員復設。必無實事求是之材。其病四。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旧忆孤城

    旧忆孤城

    数万年前曾有一场惊天动的的战斗,从那场战斗幸存下来的人在之后的岁月悉数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王者,而且拥有属于自己的庞大家族,数万年之后,群雄纷起,恶人当道,世界原本平静的格局被纷纷打破。主角生长在一座边缘的孤城中,看似简单的父亲是否仅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者,主角最后能否完成父亲的心愿,心目中那圣洁的女孩是否能成为自己的妻子,自己是否能像那个人所说的那样最终站在世界的巅峰。忆孤城,一座破败的城池究竟改变了主角人生的多少。古剑再一次出窍,那个一身黑袍的人再一次出现,世界究竟会因他变为什么样。...那猛虎在细嗅着蔷薇,一刚一柔却如此交融,故,刚如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莲花。-----题记
  • 枫与相随

    枫与相随

    我不想离开你,但我不知道我哪一天会消失,所以只能不爱你。——延与词我已经失去过你一次了。这次,我死都不放,再也不要你离开。——以边枫若因为把你留在我身边而让你失了最美丽的笑,那么我放开你。——见风
  • 十年青春致已逝的红颜

    十年青春致已逝的红颜

    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各种打击接踵而来,各种事实让人心灰意冷。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世上只剩下孤零零只身一人,谁还会在乎我?凝视着海平面思绪飘回到了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青春已逝。
  • 女扮男装:傲娇GIRL来耍帅

    女扮男装:傲娇GIRL来耍帅

    拜托,本王玄墨阳是何人也?女儿身又怎样?照样把你驯得服服帖帖!照样把女生帅的流一脸血!照样称王称霸!哼唧~~“What?你一个长得比西施杨贵妃还漂亮的BOY就像驯服本王我?下辈子吧!”某女一脸傲娇看着旁边的BOY,却没发现某男的嘴角路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对于男主,只能透露,是个心机BOY】
  • 最火神

    最火神

    旁系篡权,嫡系少爷炎尘饱受欺压,忍辱负重三年,奈何任他如何挣扎,最终只换来最低级火种,引人嗤笑,更被逐出家门的下场。他本以为会平平一生,再见家人机会渺茫,却意外唤醒未陨的老祖,从此踏上另一条新的道路,追逐那传说中的最高级火种。找寻灵、兽、异、命、孽、圣、天七火之旅就此展开......
  • 易序传

    易序传

    人生在世总想留下些什么,突发奇想决定写部小说。易经的卦序为什么是如此的,也许有着背后的秘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你若回眸:我依然在

    你若回眸:我依然在

    泪点低,反应慢一拍,(黑得你不要不要的)有些呆萌的女主!遇上腹黑冷情有些毒舌的男主!会展开什么样的全新故事呢?损友闺密们不要太轻易妥协啊!!女主:亲爱滴,你为什么不和我表白?!男主:嗯?难道我的暗示,不够明显?女主:Σ(っ°Д°;)っ【你若回眸,我依然还在继续写作/比心】
  • 黄帝内经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

    黄帝内经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

    本书首先介绍什么是经络,什么是穴位,如何运用正确的手法来刺激它,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等,其次针对人体的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进行详细解说,包括人体日常养生大穴、防病治病的保健穴位等。
  • 凤点江山之后宫渣男三千

    凤点江山之后宫渣男三千

    (本文1v1)一觉醒来,王牌杀手凰清歌就成了废柴女帝。上有虚伪太后,下有一众奸臣,从此以后,日子都不可能再平静了!某夜,凰清歌满脸黑线看着躺在她床上衣衫半露的某只妖孽,冷声道:“滚!”那妖孽一脸邪气,不怀好意的看着她:“皇上,你如此迫不及待吗?那好,反正臣妾随时都准备着,我们现在就滚。”
  • 驭龙剑尊

    驭龙剑尊

    身为绝世天才的少年,为家族第一天才,本应一路顺利抵达强者的巅峰,却误食奇果,丧失驭龙能力。就在众人以为昔日的天才就此一蹶不振时,他却凭着一把剑,再次成为年青一代第一人,并开启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