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8500000001

第1章 论君道

康熙六年,圣祖躬亲大政治谕天下曰:“朕以冲龄,嗣登大宝。辅政臣索尼等,谨遵皇考世祖章皇帝遗诏,辅理政务,殚心效力,七年于此。今屡次奏请,朕承太皇太后之命,躬理万机。惟天地祖宗,付托之重。海内臣庶,望治方殷。朕以凉德夙夜只惧。天下至大,政务至繁,非朕躬所能独理。宣力分猷,仍惟辅政臣诸王贝勒内外文武大小各官是赖。务各殚忠尽职,洁已爱民,任怨任劳,不得辞避。天下利弊,必以上闻。朝廷德意,期於下究。庶政举民安,早臻平治。凡我军民,宜仰体朕心,务本兴行,乐业安生,以迓休宁之庆。政在养民,敢虚天地生成之德?当时亲政,恒念祖宗爱月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是年又谕吏部等衙门曰:“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近闻直隶各省,民多失所,疾苦颠连,深可悯念。或系官吏贪酷,朘削穷黎;抑或法制未便,致民失业。果何道以遂其生耶?一切民生利病,应行应革,尔内外各衙门大小文武等官,念切民依,其各抒所见毋隐。”

宏文院侍读熊赐履奏:“臣备员侍从,遇皇上虚己求言,不敢摭拾浮词,以混宸听,谨因圣谕所及而推本言之。伏读诏书曰:“今闻直隶各省人民,疾苦困穷,深可悯念,或因官吏朘削,或因法制未便。’此真二帝三王之用心也!但国家日言生聚,而凋敝愈甚。日言轸恤,而疮疾不起。日言招集、言蠲免,而流离琐尾之状,不可胜言。溯厥由来,诚如圣谕所云者,盖小民征终岁勤劳,仅给俯仰之资。而夏税秋粮朝催暮督,私派信于官征,杂项浮于正额,设一旦水旱频仍,饥馑见告。蠲赋则吏收其实而民受其名。赈济则官境其肥而民重其瘠。此不独守令之过也!上之则监司,又上之有督抚。有司之职业在地方,上官之激劝在举劾。伏乞皇上将见任督抚大加甄别,贤能者加衔久任,贪污不肖者,立赐罢斥,毋令久居民上。嗣后督抚缺出,不拘内外臣工,果有端方清正,望重才优者,敕部院大臣,从公保举,授以兹任。

其考课也,以民生之苦乐,为守令之贤否,以守令之贪廉,为督抚之优劣,则廉者以劝,贪者以惩。有利必兴,有害必除,而民之不得所者寡矣。此圣谕所已及,而臣详切言之者也。虽然,内臣者,外臣之表也。京师者,四方之倡也。本原之地,亦在乎朝廷而已。臣请择其重且大者言之:一曰政事纷更,而法制未定。我国家章程法度,其闲者有积重难返者,不闻略加整顿,而急功喜事之人,又从而意为更变,但知趋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无穷之弊,已潜倚暗伏于其中,朝举夕罢,以至盈廷聚讼,甲令游移,此时事之最急者也。伏乞圣之敕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将国家法度,详慎会议,凡沿革损益,

参以古制,酌以时宜,勒成会典,颁示天下,则上有道揆,下有法守,垂于无疆之业在此矣。一曰职业日废,而士气日靡。

国家之设官也,满汉相制,堂属相维,正欲其同寅协恭,俾责无他卸。近见各衙门大小臣工,大率默缄依阿,绝少实心任事之人,甚至老成慎重之名,以济尸位素餐之计。树议者谓之疏狂,任事者目为躁竞,廉静者斥为矫惰,端方者笑为迂腐。间有修身体道读书穷理之士,则群指为道学而非笑之,百计诋诽,必禁锢其终身而后已。伏乞皇上位振颓风,作养士气,申饬满汉诸臣,虚衰酌理,实意任事,是则曰是,非则曰非。汉官勿以阿附满官为工,堂官勿以偏任司官为计,宰执尽心论思,而不必以唯若为休容。台谏极力纠绳,而不必以钳结为将顺。则职业修养,官箴整肃矣。一曰学校废弛,而文教日衰。学校为贤才之薮,教化之基,而学术事功之根柢也。今庠序之教,缺焉不讲,师道不立,经训不明。士子惟揣摩举业以为取科名之具,绝不知读书讲学,以求圣贤理道之归。其高名者,又或泛滥百家,沈瀹二氏惑世诬民,莫此为甚。伏乞皇上隆重师儒,兴起学校,畿辅则现成学院,各省则责成学道,使之统率于士子,讲明正学,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敦崇实行,扶持正教,命府州县择士子中志趣端卓、英俊可造者,各举一二人,贡之国雍,宽其馆舍,厚其廪饩。又廷臣中择道德高劭之人,俾司成均,日进诸生而陶淑之,其道必本于伦,达乎天德。其教自洒扫应对,以致于义精仁熟,渐摩诱掖,循循有序,三载之后,学成材就,司成次其优劣,汇送吏部,量之材之大小之浅深而授之秩,其公卿大夫之子弟亦如之。

至于山林隐逸之士,有经明修德,德业完备者,仍请敕下地方官,悉心咨访,据实奏闻,朝廷优礼延聘,加以褒崇,以为士习人心之劝,则道术以正,学术以明,教化大行,人材日盛,其有补于国家也,宁浅鲜哉?一曰风俗僭侈,而礼制日废。礼者圣王所以节性防淫,而维系人心者也。臣观今日风俗,奢侈陵越,不可殚述,一裘而费中人之产,一宴而糜终岁之需,舆隶披贵介之衣,倡优拟命妇之饰,此饥之本寒之源,而盗贼狱讼所由起也。然礼教之行,处贵近始,伏乞皇上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以王公及士庶,凡官室车马衣服仆从一切器用之属,俱之定经制,限以成数,颁亦天下,俾恪为遵守,不许少有逾越。久之俭德日彰,贪风日息,民俗醇而人心厚,几于敦庞之治不难矣。虽然,皇躬者又万几所受裁,而万化所从出也。我皇上神明大纵,睿哲性成,今春秋方富,薰陶德生,端在此时,伏乞慎先耆儒硕德。置之左右,优以保衡之任,使之从容闲,讲论道理,启沃宸衷,涵养圣德。又妙选天下英俊,陪侍法从,以备顾问,毋徒事讲幄虚文。若夫《大学衍义》一书,叙千圣之心传,备百王之治统,伏愿皇上朝夕讲贯,证诸公经之文,通诸历代之史,以为敷政出治之本。至于左右近习,必端厥选,内而深宫闲,外而大廷广众,微而起居言动,凡所以维持此身者,无所不备。防闲此心者,无所不周,则君志清明,君身强固,坐收礼乾行健之成功。是皇上直接二帝三五相传之心法,自有以措斯世斯民于唐虞三代之盛,又何吏治不清民生不遂足虑哉?此又圣谕所未及;而臣推本言之者也。”疏入,报闻。

康熙十一年。圣祖召讲官等至懋勤殿谕曰:“汉官中有请令言官以风闻言事者,朕思忠爱之言,切中事理,患其不多。若不肖之徒,借端生事,假公济私,人主不察,必至侵害善良,扰乱国政为害甚巨。”又来曰:“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朕观前代君臣,每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紊乱旧章,虚耗元气,上下讧嚣,民生日蹙,深可为鉴。”熊赐履奏曰:“皇上此谕,诚千古为治之要道也。”

康熙十二年。圣祖御弘德殿,讲官讲讲华,谕进进官等曰:“从来民生不遂,由于吏治不清,长吏贤则百姓自安矣。天下善事俱是分所当为,近见有寸长片善,便自矜夸,是好名也。”又谕曰:“有治人无治法,但真能任事者,亦难得。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必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然赐履奏曰:“圣谕及此,诚知人之要道也。”寻又谕讲官等曰:“从来君臣一心图治,天下不患不治,此等光景,未易多得。朕与诸臣,何可不交勉之?”

熊赐履奏曰:“为政端在得人,故用舍黜陟,人主出治人大权,最当审量者也。”圣祖曰:“知人难,用人不易,至治之道,全关于人。朕即欲不尽心不可得也。”又谕讲官等曰:“致治之道,不宜太骤,但须日积月累,久之自在成效。朕平日读方穷理,总是要讲求治道,是诸实行,不徒言耳!”又谕曰:“人主势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须有一段敬畏之意,自然不至差错。

即有差错,自能省政。若任意率行,略不加谨,鲜有不失之纵佚者,朕每念及此,未尝一刻敢暇逸也。”熊赐履奏曰:“圣谕及此,即尧舜兢业之心也。”

康熙十六年,讲官喇沙里、陈廷敬等进讲《孟子。一暴十寒》章。圣祖曰:“君子进则小人退,小人进则君子退。君子小人,势不并立。孟子所谓一暴十寒,于进君子退小人,亲贤远佞之道,最为明快,人君诚不可不知也。”

又谕讲官曰:“尔等进讲经书,皆内圣外五修齐治平之道,朕孜孜详询,每讲之时必专意以听,但学问无穷,不在徒言,要惟当躬行实践,方有益于所学。

尔等仍直言无隐,以助朕好学进修之意。”

康熙十八年。圣祖谕浙江巡抚李本晟曰:“近来兵多不能调和,尔应尽心料理,每见各省督抚料理事务,所见只在一省,不能通行,凡事应悉心区划,从天下大计起。李本晟奏曰:“目前惟兵最急,民富则国裕,民穷则饷兵无从而办。”圣祖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古今不易之理也。”

康熙二十三年,圣祖谕大学士等曰:“朕凡裁决政务,必求致当,故于部院奏章,虽小事亦未尝不尽心详酌。近见户刑二部奏事,至为繁冗,是皆钱粮刑名所关,若丛集一时,不加详阅,恐有遗误。前此奏章,俱三日一送,自今两日一送,又便从容详览。”

是年,圣祖幸金山,乘沙船渡扬子江,风浪恬静,舟行甚速。谕待臣曰:“自兵兴以来。恢复岳州,长沙、多得舟楫之力。今海宇承平,昔时战舰,仅供巡幸渡江之用。然安当思危,治不忘乱,朕乘此舟,未尝不念艰难用武之时,非以游观为乐也。”

是年,圣祖谕讲官等曰:“朕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有草率完结者。

每在宫中默坐,即以天下事经营筹划于胸中。简任督抚之时,又必详加察访,盖一方大吏贤能,自能表率僚属。今贪墨之风,未必尽除,然激劝澄清,正欲使之潜移默化也。”

康熙二十八年。大学士、九卿等奏:“近闻山东、河南大雨霑足,直隶大名诸府皆有雨,京城昨晚亦已得雨。皇上于宫中日日虔祷,朝夕儆惕,茹素修省,忧劳过甚,请稍舒睿怀,以颐养圣躬。”圣祖曰:“朕可与他人比耶?先人而忧,后人而乐,理固宜然。近因久旱无雨,忧劳过甚,以致癯弱。

人或可欺,天亦可欺耶?日前祈雨,朕虽未躬往,而每次祈祷,朕皆竭诚斋戒。荷天之眷,得降雨泽,此后雨泽霑足,朕庶解焦劳也。”

康熙二十九年。圣祖谕大学士、九卿,詹士、科道曰:“尔等诸臣称雨泽霑足,固当欢悦,但去年大旱,民困未苏。昔汉文帝为三代以下令主,贾谊犹以处厝火积薪之上而谓无危为喻,以今较之,可无虑乎?且今虽得雨,不知夏秋若何,其当远虑深思,愈加轸恤,何得称庆?”

康熙二十九年。圣祖谕大学士、部院大臣等曰:“今朕躬已愈,但因灼艾,未御乾清门耳。朕听政三十年来,无日不见诸大臣,共相谘议。今处宫中,虽日理奏章,未尝废事,而与诸大臣悬隔,思之如有所失,且旗下引见题补诸事,恐致壅滞,向有大臣奏事乾清宫之例,自明日始,仍如常进乾清宫启奏。”

康熙三十年。工部等衙门议复古北口总兵官蔡元疏言,古北口一带边墙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应如所请。圣祖谕大学士等曰:“蔡之所奏,未谙事宜。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奏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蔡元见未及此,其言甚属无益,谕九卿知之。”

先是,康熙四十六年,圣祖谕大学士温达等曰:“顷因刑部汇奏事内有一字错误,朕以硃笔改正发出。内外各衙门奏章,朕皆一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故朕一应本章,见有错字,必行改正。其繙译不堪者,亦改削之。

当用兵时,一日有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今一日中仅四五十本章而已,览之何难?一切事务,不可少有怠慢之心也。至五十谕大学士等曰:“朕理机务年久,阅本甚速,凡一应奏折及绿头牌,顷刻即能详阅。前尚书穆和伦数次奏事,意朕未加详阅,复行奏请,朕将事内缘由指明,穆和本乃默然无言而退。且朕阅事,不止于速,凡一经目,断不遗忘。一应奏章及汇题案件,无不详阅,有差误字句,朕必硃笔更改发出。”

康熙五十六年。圣祖谕大学士等曰:“自古人主多厌闻盗贼水旱之事,殊不知凡事由微至钜,豫知而备之,则易于措办。所以朕于各省大小事务,惟欲速闻知也。即如各省来京之人,从福来者,朕以浙江米价询之;自江南来者,朕以山东米价询之。伊系经过之地,必据陈奏,即彼省大吏,知不可隐,亦皆能实奏。米价既已悉知,则年岁丰歉,亦可知矣。”

是年,又谕大学士等曰:“为君之道,要在安静,不必矜奇之异。亦不可徒为夸大之言。程之曰:“人不学不为圣人,皆自弃也。此语亦属太过,尧舜之后岂复有尧舜乎?昔人有言,孟子不足学,须学颜子。此皆务大言不务实践者。朕自幼喜读性理书,千言万语,不外一敬字。人君治天下,但能居敬,终身行之足矣。尝论敬行简曰,观民气之静躁,而政之得失可知也;观政事之繁简,而治之隆替可知也。上古之世,淳淳闷闷,执契而自平,结绳自治,猗欤盛矣。自禅继相承,创守代见,张弛因革,道非一端,约而举之。其正简者治隆,其政繁者其治替,此古今不易之理,虽百世而可知也。

虽然,此特就其所行者言之耳。若夫宰治之原,则有至要者存焉,使操之无本。而以一简为主,则任法之弊,必尚于综核。省事之渐,必流于丛脞。秦之衡石程书,晋之清言招祸,其所失均也,必也主之以至一,本之以无私,正心以穷理,而是非不得淆其中。虚己以知人,而邪正不得淆其外。夫然后见之措施,清静画一,无为而治,事有不期简而自简者,故曰君子之学大居敬。”

是年,圣祖御乾清宫东暖阁,召诸王子及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人,谕曰:“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蒙古地方水士甚佳,精神日健,颜貌加丰,每日骑射,亦不觉疲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有朕平日所欲言者,今特召尔等面谕,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当兵及京城,诸大臣咸奏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翦灭闯寇,入承大统。

昔项羽起兵攻秦,后天下卒归汉,其初汉高祖一泗亭上长耳!元末陈友谅等并起后,天下卒归于明,其初明太祖一皇觉寺僧耳!我朝承绪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朕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年者,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朕自幼读书,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自黄帝甲子至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称帝者三百有余。但秦史以前,三代之事,不可全信。始皇元年至今一千九百六十余年,称帝而有年号者,二百一十有一。朕何人斯,自秦汉以下,在位久者,朕为至首。古人以不矜不伐,知足知止者,为能保始终。览三代而后,帝王践祚久者,不能贻令闻于后世。寿命不长者,罔知四海之疾苦。朕已老矣,在位久矣,未卜后人之议论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不痛哭流涕,豫先随笔自记,而犹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自古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此皆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豫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当日临御至二十年,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五十七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数也。今朕将七十,子孙曾孙百五十余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不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赅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耽于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为前代帝王剖白,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仅诸葛亮一人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此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联于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平?《易》遯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诸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心窃谓不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朕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万机至重,诚难稽延。故朕莅政,无论钜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盖事不敢忽,天性然也。五十余年,每多先事绸缪,四海兆人,亦皆戴朕德意,岂可执不兼综细务之言乎?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伏为。

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年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宜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况日有万机,皆由裁夺,每觉精神曰逐于外,心血时耗于内,恐前途傥有一时不讳,不能一言,则吾之衷曲未吐,岂不可惜!

故豫于明爽之际,一一言之,可以尽一生之事,岂不快哉!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俟命’,皆圣贤之大道,何足惧乎?近日多病,心神恍惚,身体虚惫,动转非人扶掖,步履难行。当年立心以天下为己任,许死而后已之志,今朕抱病,怔忡健忘,故深惧颠倒是非,万机错乱,心为天下尽其血,神为四海散其形,既神不守舍,心失怡养,目不辩远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岂能久存?况承平日久,人心懈怠。福尽祸死,泰去否来,元首丛脞,而股肱堕,至于万事隋坏,而后天灾人害,杂然并至,虽心有余而精神不逮,悔过无及,振作不起,呻吟床榻,死不冥目,岂不痛恨未死!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髦年,为侯景所偪,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豫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又如丹毒自杀,服食吞饼,宋祖之遥见烛影之类,种种所载疑案,岂非前辙?皆由辩之不早,而且无益于国计民生。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朕每览此,深为耻之。或有小人希图仓卒之际,废立可以自专,推戴一人以期后福,朕一息尚存,岂肯容此辈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八龄践祚,迄今五十七年,从不许人言祯符瑞应,如史册所载景星庆云麟凤芝草之贺,及焚珠玉及殿前、天书降承天,此皆虚文,朕所不取。惟日用平常,以实心行实政而已。今臣邻奏请之储分理,此乃虑朕用猝然之变耳,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十年以来,朕将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封固,仍未告竣。立储大事,朕岂忘耶?天下神器至重倘得释此负荷,优游安适,无一事撄心,便可望加增年岁。诸臣受朕深恩,何道俾朕得此息肩之日也。朕今血气耗减,勉强支持,脱有误万机,则从前五十七年之忧勤,岂不可惜?朕之苦衷血诚,一至于此。每览老臣奏疏乞休,未尝不为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朕何地可休息耶?但得数旬之颐养,但全考终之至生,朕之欣喜,岂可言罄?此岁月悠久,或得如宋高宗之年未可知也。朕年五十七岁,方有白须数茎,有以乌发药进者,朕笑却之曰:古来白须皇帝有几?朕若须鬓皓然,岂不万世之美谈乎!初年同朕共事者,今并无一人。后进新升者,同寅协恭,奉公守法,皓首满朝,可谓久矣,亦知足矣。朕享天下之尊,四海之富,物无不有,事无不经。至于垂老之际,不能宽怀瞬息,故视弃天下犹敝履,视富贵如泥沙也。傥得终于无事,朕愿已足。愿尔等大小臣邻。念朕五十余年太平天子,惓惓丁宁反复之苦衷,则吾之有生考终之事毕矣。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遣诒,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

康熙六十年。圣祖谕近御侍卫等曰:“尔等日侍朕侧,于朕心忧劳之处,差知大概,若百官万民,何从而知?朕日理万机,其他姑置勿论,即每年春时,为雨水田禾,时刻不忘,留心究问,直至秋成,始稍释念。至于冬日,内地常恐雪少,口外地方,又恐雪大,此等苦心,惟身历方能知之。即尔等日侍左右者,也未必悉知也。”

圣祖躬尧舜之资,行汤文之政,所以立万年长治之基者,曰行王道。御制王道论曰:治天下必审择所以为治之道,然后运之有本,而措之也不劳。

盖得其道,则一时无赫赫之功,而久大之业,可以永建而不可拔。不得其道,则殚尽敝形,而终无以及于治。故治理之方,不可不审也,其要在仁义而已矣。昔三代之盛也,蠲烦去苛,屏饰斥伪,先躬行而后文告,崇礼让而缓刑罚,优游渐渍,不期效于旦夕,迨积之既久,风俗日茂,人心日淳,大化敦庞,号为上理,此行仁义之所至也。秦汉而下,务为一切苟且之政,以检束其民,民生其时,亦皆匿情饰貌以应上其上,上下相蒙,竞趋媮薄,治功之降,远不古若,此则不行仁义之故也。故曰:仁以育之;义以正之。仁以育之,所以养也;义以正之,所以教也。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又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盖言王道之成,仁义之效也。是以圣王在上,制田里,广树畜,省刑而薄敛,崇本而抑末,使天下之民,家给人足,有俯仰之乐,而无阽危之患。由是立庠序之制,置慈惠之师,修六礼以节其性,播六乐以淑其情,明七教以兴其德,齐八政以禁其非。当是之时,六合之远,一家之积也;四海之广,一身之推也;天下之久安而长治,犹泰山而四维之也。其去夫唐虞之治,不亦远平?呜乎!天也重器也,有天下大业也。彼挈瓶之智,犹必厝之于至安,况夫居重器而履大业者哉!盖亦知所择也。

圣祖孜孜求治,日昃不遑,机务之余,犹有日课,其宫中日课记曰:尝读商《颂》之成汤也,曰圣敬日跻。周《诗》之文武也,曰:缉熙,曰执兢;其成王也,曰夙夜基命宥密。而史亦称大禹惜寸阴,色而起,则命讲官捧书而入,讨论义理,是典学者为一时。出御宫门,则群工循序奏事。

朕亲加咨度,是听政者为一时。已而阁臣升阶,朕与详求治理,咨诹军国者久之。若夫宫禁之务,各有攸司。廷臣退,乃裁决焉。既事竟,罢朝。宫中图藉盈几案,朕性好读书,丹黄评阅,辄径寸,辩报别古今治乱得失。暇或赋诗,或作古文,或临池濡翰,以写其自得之趣。止此数事,已不觉其日之夕矣。及宫中燃烛,玉漏初下,则省一日所进章疏,必审其理道之安而后已。

要非夜分,不就宴息也。旭是者岁率以为常。夫禹、汤、文、武、成王之德,自揣乌能企及,而不敢懈逸之心。或者其庶几焉,因为记自勖以比于盤铭之义云。

圣祖综理万机,在位数十年,恒如一日,尝作《无逸》,以致寿论曰:三代盛时,民风沕穆,政令淳简,天下诸候,分治其国。为之君者,可以优游坐治矣。乃圣君处此,必兢兢业业,宵旰不遑。以自劳其神力,然卒获享遐福,而成令名,秦汉而降,废封建而为郡县,凡事之有关于宫府者,无不奏请于天子,其机务之众,千百倍于三代。宜为之君者,日给且不暇。乃或自图便安,至信神仙为可学、辄为方士所误,曾不之返者,何哉?朕尝观于商、周、汉、唐诸往事,而得其故矣,人君之所无逸者,莫如商之中宗与高宗。及周之文王,中宗则严恭寅畏,天命自度;高宗则作其即位,不敢荒宁;文王则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而考其享国之年,此三君者,最为悠久。迄今《无逸》一篇,班班可观也。人君之好逸乐者,莫如秦之始皇,汉之武帝,唐之宪宗。始皇既并天下,方士争言不死之药,于是遣使访三山,神仙之药卒不可得。武帝敬鬼神之事,祠太乙,建飞廉馆,作柏梁台,以招天神之属。

游心芒思者数年,究天左验,乃自叹愚惑。宪宗招求方士,用柳泌为刺史,求仙药,以服之日益燥渴。夫中宗、高宗、文王之敬修其德而享福者若此,始皇、武帝、宪宗云博养其生而寡效者若彼,然则帝王致寿道,从可识矣。

宋儒吕祖谦曰:敬之方,寿之理也。盖无逸则主敬,主敬则无欲,无欲者仁也。孔子曰:仁者寿,又仁则有德。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舜年百有十岁是也。则寿之理,亦视其德之盛衰为何如耳!朕愿后世之为君者,无惑于神仙之说,而第求之无逸之旨,则身与天下皆蒙其福矣。

圣祖阅史至司马光上宋仁宗札子曰:司马光立朝行己,正大和平,无几微之可议,不只冠有宋诸臣,求之历代,亦不可多得。其论君德有三,曰仁、明、武。治道有三:曰任官;信赏必罚;要言至理。可书丹座右,万世不易也。

圣祖阅史至宋高宗作损《齐论》曰:宋高宗以损《齐论》,自是清心寡欲之意。第当其时,正宜奋励有为,非仅淡泊谦,可以恢复大业,即此一端观之,知其优游苟且,而无振作之志矣。

圣祖讲筵绪论曰:尝观明仁宗宣宗时,用法皆术宽平。每思人君承天子民,时育万物,自当以宽厚为本,始可成敦裕之治,但不可过于纵驰,所贵乎宽而制耳。

论曰: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见之不广?

观舜以好问好察而称大智,则知自用则小者,正与之相反矣。

论曰:临民以主敬为本。昔人有言,一念不敬,或贻四海之忧;一日不敬,或以致千百年之患。《礼记》首言毋不敬。《五子之歌》,始终皆言谨慎。大抵诚与敬,千圣相传之学,不越乎此。

论曰:古人有言,反经合道谓之权:先儒已有论其非者,天下止有一经常不易之理,权衡轻重,随时斟酌,而不失乎经常之理,此即所谓权也,岂有反经而可以行权者乎?

论曰:古人纪一事,当观其要旨所在。如郭隗市骏之语,见求士不可以不诚。甘茂投杼之言,见任人不可以不信。此要领处,尤不可不知也。

论曰:今人沿于明季陋习,积渐日深,清操洁已。难言之矣。职守亦多至旷怠,罕能恪勤。朝廷良法美意,往往施行未久,即为丛弊之也。常欲化道转移,每患积习之难去也。

圣祖庭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之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甚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学》有云: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诸已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

训曰,孔子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诚为政之至要。朕居位六十余年,何政未行?看来凡有益于人之事,我知之确,即当行之。在彼小人,惟知目前侥幸,而不念日后久远之计也。凡圣人一言一语,皆至道存言。

训曰:天下事固有一定之理。然有一等事,如此似乎可行,又有不可行之处。有一等事,如此似乎不可行,又有可行之处。若此等事,在以义理揆之,决不可豫定一必如此必不如此之心。是故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此。

训曰:天下事物之来不同,而人之识见亦异。有事理当前,是非如睹,出平日学所至,不待拟议而后得之,此素定一识也。有事变攸来,一时未能骤为,必待深思而后得之,此徐出之识也。有虽深思不能得,合众人之心思,其间必有一当者,择其是而用之,此取资之识也。此三者,虽圣人亦然。故周公有断日之思。而尧舜亦曰:畴咨稽众,惟能竭其心思,能取于众,所以为圣人耳。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杜,必至于不可杜也。

训曰:孟子云: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朕即位多年,虽一时一刻,此心不放,为人君者,但能为天下民生忧心,则天自佑之。

训曰:国家赏罚治理之柄,自上操之,是故转移人心,维持风仕。善者知劝,恶者知惩。所以代天宣教,时亮天工也。故爵曰天职,刑曰天罚。明乎赏罚之事,皆奉天而行,非操柄者所得私也。《韩非子》曰: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当,乃能生功止过也。《书》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盖言爵赏刑罚,乃人君之政事,当公慎而不可忽者也。

训曰:曩者三逆未叛之先,朕与议政诸王大臣议迁藩之事,内中有言当迁者,有言不可迁者。然在当日之势,迁之亦叛,即不迁亦叛,遂定迁藩之议。三逆既叛,大学士索额图奏曰,前议三藩当迁者,皆宜正国法。朕曰,不可。廷议之时,言三藩当迁者,朕实主之。今事至此,岂可归过于他人?

时在廷诸臣,一闻朕旨,莫不感激涕零,心悦诚服。朕从来诸事不肯委罪于人,矧军国大事,而肯卸过于诸大臣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夏

    tfboys之夏

    作者的QQ号:1608360694。涵羞草第一次写小说,没写好的话,请原谅。
  • 合欢未央

    合欢未央

    【本文改编自橙光游戏《身·宫梦谣》,在此特别注明】正康二十二年,老皇帝骤然离世,新帝登基。新的一轮后宫大戏渐渐拉开帷幕。王侯将相之女,小国进献贵女,邻国和亲公主,还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本文以第三视角来讲述深宫中的悲欢离合。
  • 网王华尔兹之交错的人生

    网王华尔兹之交错的人生

    莫名其妙的穿越,让洛安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来到了陌生的国度,面对陌生的人。这里的人对她异常的热情,但她却有着内心的挣扎。当面对无法接受的代替,无法执着的梦想,背后隐藏的谜底……洛安然到底会如何抉择呢?
  • 只想活着

    只想活着

    一切的一切从一场大火开始,命运的车轮转动改变。
  • 与佛有染

    与佛有染

    我本平凡,于这世界,只是蝼蚁过境,毫不起眼。我思考过我的人生,本该在平淡中长大,本该在奋斗或许悲哀中死去。可是上天给我安排了另一条路,没有终点,没有尽头。我是一个狂人,或者,只是一个粗人,当你翻开它的时候,也许你正在观看我的一生,又或许,你只看到了我已经看过的笔记。我叫张德高,其实我并不高。
  • 重生之舰御天下

    重生之舰御天下

    一场车祸让心御回到了三年前,《舰御天下》刚开服的日子。新的开始,新的征途。看这个前世第一公会的会长,如何踏舰道,唤弟兄,力抗深海,契约舰娘,纵横天下。
  • 成神弑魔

    成神弑魔

    魔族有什么阴谋?那是真正的魔族吗?到底远古时期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所谓的神子就能解救天下苍生?还是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主角为你解开所有的谜团。言情。热血。一切尽在《成神弑魔》
  • 战魂咆哮

    战魂咆哮

    十五岁的少年,因不满家族对其人生的控制,决定远走高飞,在这片以武为尊的大陆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 盛世光华:丑妃傲天下

    盛世光华:丑妃傲天下

    “你这辈子,只能是我的女人!”凤墨离狂妄的将她压在身下,目不转睛的看着他。她轻轻一笑,推开了他,优雅的站起身,冲凤墨离轻轻挑指。“你错了,你身体里流的是我的血,应该说。你是我的男人,才对。这辈子,你想甩也甩不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焚花谭

    焚花谭

    她一出生,天生异象。满城花儿尽数开放,却没有一丝香味。别人都说,她是一个怪胎,都不愿离近她半步。被逼无奈,父母把她抛弃,她在外遭受别人唾弃,坎坎坷坷度过了十三年,却被一个名满天下的仙人所救,带回青玉城悉心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