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3900000039

第39章

君臣之智

《三國志》:琅琊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躬耕畝畝,好為梁父昤,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司馬徽清雅有知人之鑑,同郡龐德公素有重名。德公常謂:孔明為臥龍,德操為冰鑑。故劉備在刑州,訪士於司馬徽。徽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問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也。

錄曰:愚觀諸葛孔明,乃知束京所養,不可以易而得也。人徒見黨人戮辱,以為仁賢之禍,而不知顧廚俊及,乃長清德之風。至孔明能知靜以脩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斯非龍德而隱者乎。又曰: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非終曰乾乾者乎。又曰:惱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往。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又非夕惕若厲者乎。當時謂之外龍,良有以也。然則三顧之勤,乃作新久錮之氣。而時務之識,其好還標榜之稱也歟。

備詣亮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土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若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束,已經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束連昊會,西通巴屬,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間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刺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刻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判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孰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

錄曰:愚觀孔明之告玄德,與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同一見也。而不能恢復帝業,何耶。蓋高祖之時,三傑並用,其禽魏取代,仆趙滕燕,束擊齊,南滅楚,皆信之功也。觀其言曰:多多益善,則與刺顏良誅文醜者,大有問矣。今發蹤指示,固斯人也;擊兔伐狐,亦斯人也,世豈能並濟哉。加以操之用兵,彷彿孫吳,而區區之蜀,終老雲喪,誰能為之巨臂,甫孔明能走仲達,或亦晚矣。此高祖所以嘆公知其一,未知其二也。

孫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以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嘗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得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昊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錄曰:古之學何為乎。美質易得,至道難聞,學之所以為誠也,為信也。今之學何為乎。事欲求可,功欲求成,學之所峽為欺也,為詐也。是故孫權未勸之前,良心未鑿,天理尚存,何能見其刮目。呂蒙既學之後,役智任數,呈功計能,非復吳下阿蒙矣。然則非子明之受益,乃雲長之當損乎。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寡儔。子敬因公瑾,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綜之勢,張言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張子布言,宜遣使迎之。子敬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一快也。後雖勸我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故孤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錄曰:愚觀破虜之言,何其不情哉。公瑾之成功一葦,蜀君臣有以激之也。不以為恩,而反以為誚,如是尚可釋綜而不擊乎。來而不取,反為人借,以借者為短,則借之者何如也。甚矣,權之為漢賊也。至其巧於用詭,以襲關羽,不啻掩人之盜。以為勝於子敬,克其類於穿寄之事,猶可為之,何怪乎稱說天命,媚於瞞賊乎。

《晉書》:杜預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勤於講武,脩立浮宮,江漢懷德,化被萬里,攻破山夷,錯置屯營,分據要害之地,以固維持之勢。又修召信臣遺跡,激用潰清諸水,以浸原田萬餘頃,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眾庶賴之,號曰:杜父。舊水道,唯沔漢達江陵,千數百里北無通路,又巴丘湖沅湘之會,表裹山川,實為險固,荊蠻之所恃也。預乃開楊口,起夏水,達巴陵千餘里,內瀉長江之餘,外通零桂之漕。南土歌之曰: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

錄曰:夫智名勇功,人誰不慕,而欲識之哉。《書》曰:有其善,喪厥善,矜其名,喪厥功。人惟智量淺狹,是以不能知之也。夫平吳之役,其造謀定議,發跡指示者,預也。諸將徒能得走獸耳。故嘗身不跨馬,射不穿札,非其驕貴之靡,乃由博學多通,耽思經籍,所造益深。故有善不伐,有勞不施耳。而安不忘危之一言,足以超于眾見,豈徒濬與渾之不如,華與詭亦莫能及矣。安能終損,立功立言之本歟。嗚呼,可以法矣。

《唐書》:太宗謂蕭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千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悟,暴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偏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問疾苦,及政事得失。

錄曰:古者工執藝事以諫,其此之謂與弓工輪扁。至今猶且稱之,以其言之曲盡,而達於事理,不可以不察也。是故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君心不正,則治道皆苟。弓工之所見,殆王魏之不若歟。太宗徒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但能延問疾苦得失之所由,而不能加慎於寡妻兄弟之所,獨非好問用中之比也。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日達四聰,故共鯀罐兜不能蔽也。二臣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錄曰:離之為卦也,明兩作,故為文明之象。明夷之卦也,明入地中,故為幽暗之象。此兼聽偏信之所由分也。以是為訓,猶有信楊國忠,以成天寶之難;信盧杞,以啟建中之亂;信李訓鄭注,以致甘露之變者。

上問房玄齡、蕭璃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對曰:文帝勤於為治,每臨朝,或至曰反。五品以上引坐論事,衛士傳餐而食。雖性非仁厚,亦勵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則照有不通;喜察,則多疑於物事,皆自失不任草臣。天下之廣,一日萬幾,雖後勞神苦形,豈能一一中理。草臣既知上意,唯物取決受成,雖有愆違,莫敢諫爭。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則不然,擇天下賢才,真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關由宰相審熟便安,然後奏聞。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力,以脩職業,何憂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詔敕行下,有未便者,皆應執奏,毋得阿從,不盡己意。

錄曰:帝之言,其君人之規鑒歟。夫不明而喜察,後世之通弊也。是非不可以一人掩,而惟憑己之可否,則是非亂矣;善惡不可以一人次,

而惟恣己之好惡,則善惡惑矣;功罪不可以一人斷,而惟私己之與奪,則功罪淆矣。是故以不明自諉,而責成於人,猶可言也;以苛細自任,而動疑於物,不可言也。天下至大,而心思之所量者小,兆民無窮;而耳目之所及,有限也。故己有不便,而令百司執奏,則己無偏重之息矣;人有未知,而能選賢任能,則人無廢事之憂矣。此貞觀之治,庶幾可稱。後之人君,其諸念之哉。

房玄齡明達吏事,濟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與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至於臺閣規模,皆二人所定。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庾。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蓋玄齡善謀,如晦能斷,二人深相得,同心狗國。故世稱賢相者,推房杜焉。

錄曰:愚觀唐之房杜,與漢之良平不同,足未見其躡,耳未見其附,而史稱善謀。何也。曰:此善藏其用者也。夫以唐之太宗視漢之高祖,其豁達大度,有不同也。是故以帝之神采英發,舉世皆拜下風,使為房杜者畫一策,則挾為己長,運一籌,則伐為己有,如良平之自見,豈能始終其業哉。今上與玄齡謀事,鈴曰:非如晦不能斷,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君臣朋友之問,豈非善藏其用者哉。

上謂長孫無忌等曰:人苦不自知其過。卿可為朕明言之。對曰: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將順之不暇,又何過之可言。上曰:朕問公以己過,公等乃曲相諛說。朕欲面舉公等得失,以相戒而改之,何如。皆拜謝。上曰: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捷,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稍明遠,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魎規諫耳。唐儉言辭辨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揚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持論怛據,經遠自當,不負於物。劉汨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每瀉忠誠,親附於朕,譬如飛烏依人,人自憐之。

錄曰:帝之始也,欲聞己過,而及群臣;其終也,遍舉群臣,而忘己過。至他曰之評魏武,乃曰:臨危制勝,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嗚呼。合而觀之,可以見帝之失得矣。又何必曲相談說哉。

德宗詔郭子儀還,以李光弼代之,士卒涕泣,遮中使請留子儀,子儀給之曰:我賤中使耳,未行也。因躍馬而去。光弼以騎五百,馳赴束都,夜入其卑。兵馬使張用濟與諸將謀,以精銳突入東京,逐光弼,請子儀,命其士皆被甲上馬以待。康元寶難曰:君以兵請令公,朝廷必疑。此令公諷君為之,是破其家也。郭氏百口何負於君,而為此乎。用濟乃止。

錄曰:宋岳飛之班師,與郭令公之躍馬,其意正同。而老儒經生或責以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宜待中原克復,而後聽命。其歟用濟之謀,何以異哉。

《宋史》:太祖皇帝未嘗為學,晚好讀書,然性豁達,不事嬌餚。京城新宮成,御正殿坐,令洞開諸門,皆端直軒豁,無有壅蔽。因謂左右曰:此正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見之矣。又嘗謂宰相薛居正等曰:古之為君,鮮能正心,自致無過之地。朕嘗夙夜畏懼,防非窒慾,庶幾以德化人之義。如唐太宗受人諫疏,直詆其失,曾不愧恥,豈如不為之,而使臣下無問言哉。

錄曰:《虞書》之人心惟危,非與慾也。《中庸》之不睹不聞,戒與慎也。帝之胸次,可與玩於千仞高明之上,夫何問然之有哉。以唐太宗能受書言,尚為僧恥,蚓於歸,非文過者乎,後世無能及矣。

太宗勤於為學,每臨朝後觀書,自己自申,然後釋卷。詔史館脩《太平御覽》一千卷,日進三卷。宋琪等以勞瘁為諫。帝曰:開卷有益,不為勞也。朕欲周歲讀褊是書耳。

錄曰:帝王之學與經生異。竊以為經生亦當體認性情,傳求理趣。至於誇多鬥靡,徒勞而無益也。若太祖之於二典,不惟能讀,而又能行,繼世之後,所當取法。乃脩《太平御覽》之書,支離破碎,無裨實用。雖日進三巷,果何益哉。宜乎田錫之不取也。

田錫耿介寡合,多智好禮。嘗奏:舊有御覽,但分門事類,無益聖心。臣請別為御覽。又集經史切要之言,為御屏風,置宸座之側,庶治亂興亡之鑒,常在目矣。其御覽序曰:聖人之道,布在方冊。六經,則言高指遠,非講求討論,不可測其淵深;諸史,則邇異事殊,非參會異同,豈易記其繁雜;子書,則異端之說勝;文集,則宗經之詞寡。非獵精義,以為鑒戒,舉綱要,以觀會通,為日覽之書,資日新之德,則雖白首未能窮也。御屏風序曰:古之帝王盤盂有銘,几杖有戒。蓋起居必睹,而夙夜不忘也。臣每覽經史子集,取其語要,輒用進獻。日夕觀省,則聖德日新,與湯武比隆矣。

錄曰:愚觀漢宋二祖,皆未嘗為學,而能不失帝王之範團;唐宋二宗,皆攻苦博學,而反不免後世之譏議。何也。豈非所務於博聞強記,而不切近於格物致知,故其所就亦止於文詞字畫,而不關於誠意正心乎。真宗徒能嘆美田錫,以為天奪之速,不能盡力章疏,以收直諫之功,何況一屏風之置哉,雖別為御覽,亦從然矣。

趙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太祖勸其讀書,遂手不釋卷,每歸私第,園戶啟筐,取書誦之竟曰;及次曰,臨政處次如流。既卒,家人發筐取書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常謂帝曰: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李沆嘗讀《論語》,或問之,沆曰:沆為宰相,如《論語》中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尚未能行聖人之言,終身誦之可也。

錄曰:趙忠獻之讀《論語》,可謂侈然自負矣。然不知虎兕出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所以舍曰:欲之,而叉為之辭也。李文靖之讀《論語》,可謂歉然自損矣。然實能居之無倦,行之以忠,所以夫人不言,言叉有中也。嗚呼。若人也,其所先見謂各智,其所不欺謂之仁,兼以終身誦之,謂之勇。觀於聖言,豈非不憂不惑不懼者歟。

及沆為相,王旦乃參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吁食,嘆曰:安能坐致太平,優游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為警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旦不以為然。沆又曰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旦以為細事,不足煩上聽。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見此,參政他日之憂也。沆沒後,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大營

宮觀,蒐講墜典,靡有暇曰。旦親見王欽若丁謂等所為,欲諫則業已同之,欲去則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識之遠,嘆曰:李文靖,真聖人也。當時遂謂之聖相。

錄曰:自《商書》聿求元聖之後,孰有稱聖相者哉。沆之先智,洞若筮龜,終宋之世,一人而已。

沆應接賓客常寡言,外議以為無口匏,弟維乘問為言,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朝廷大小之臣,皆得言事,上封論奏,了無壅蔽,及下,有司皆得見之。若邦國大事,如李宗誇、趙安仁皆時之英秀,與之談論,猶不能啟發吾意。自餘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措,即席必自論功勗,以希寵獎。此有何策,而與之接語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謂籠罩。籠罩之事,僕未能也。

錄曰:愚觀沆之所言,莫不曲盡後生之情狀。其稱籠罩,乃外示虛文,中無實意,果於世俗之態,極為親切,乃知聖相之智無不知也。然則人豈可僥倖於市童之憐,而甘心於識者之鄙耶。

陳恕久領三司,真宗初即位,常命條具中外錢穀之數以聞,恕久不進,屢詔趣之,對曰:僅下富於春秋,若使知府庫充實,恐生侈心。故不敢以告。帝嘉之。

錄曰:恕以心計任職,本無足列。然帝之侈心,彼窺之已熟。使恕而在,天書之詳,必不肯為,且不足以望之矣。錄之。

曹彬克江南,歸蕭然,行李惟圖籍衣袁而已。閤門進榜子云:奉勸差往江南,勾當公事。回還時,人嘉其不伐。初彬之伐唐也,帝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潘美預賀,彬曰:不然。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耳。及還獻俘。帝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恩未下,姑少待之。美視彬微笑,帝誥之,美以實對,帝亦大笑,乃賜彬錢五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過多得錢耳。至是乃拜樞密使。

錄曰:彬之智識,而可少哉。以馬援而有梁松之謗,以王濬而有周浚之書。君子居功之際,不可以不慎也。雖然彼拔劍擊柱,攘臂音拳,尚不能止,區區使相,曾無足介。《詩》不云乎:不恢不求,何用不臧。彬之與美,可謂交相得矣。

張詠知益州時,民訛言,有白頭老翁午後食人,一郡囂然。公訪於市肆,乃歸,明人言之,遂詠其人,即曰帖然,諭人曰:妖訛之興,沙氣乘之。妖則有形,訛則有聲。止訛之術,在乎識斷,不在獻勝。又方兵火之餘,人懷反側,一日合軍大閱,眾始出、忽嵩呼者三,公亦下馬束望,呼萬歲,復攬轡行,眾不敢灌。或以告韓琦,琦曰:當是時,某亦莫能措也。其智略,大率類此。常謂李畋曰:大小之事,皆須用智。智猶水也,不流則腐。若凡百不用智,則臨大事之際,寧有智來。又曰:臨事有三難,能見一也,見而能行二也,當行必果央三也。

錄曰:自孟子言:穿鑿之後,忠定之言,吃緊已乎。夫智不可鑿,亦不可窮。不順則鑿,不流則窮。循理為順,不竭為流。是故止訛之衍,斷之聚也;攬轡之呼,敏之輿也;不斷不敏,智之賊也。失此三者,一人不可治,一步不可行,蚓天下大事乎。故曰:忠定之言,可謂吃緊矣。

契丹寇澶州,帝大駭,以問寇準,準對曰:陛下欲了此,不過五曰耳。願帝幸澶州,同列聞之懼,有欲退者,準止之。令候駕起,帝亦難之,將還內。準懇留曰:陛下入,則臣不得見,大事去矣。畢士安力勸帝如準所請,帝乃議親征,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聞州人,請幸成都。帝復問準,準心知二人之謀,若揚為不知者,乃曰:誰為陛下畫此策,罪可誅也。今陛下神武,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敵當自遁。不然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廟社,欲幸楚蜀,遠地所在,人心崩潰,敵勝勢深入,天下可復保耶。帝乃庾計澶州。

錄曰:我明己巳之變,徐有貞倡議南遷,賴子肅愍之言而止,二事孰為難易耶。以愚觀之,澶淵之寇,宋之裒職,無闕廟社奠安;正統之變,乘輿越在草莽,朝野震動,從違之問,危亡反掌。然當其時,王欽若、徐有貞固自在也。以二公之智,何不亟去之,而使皆得以媒孽其後,何耶。夫智臨之君,黑白易分;甘臨之主,邪正難辨。一旦狙於安富,則驕侈生;忘其禍亂,則釁孽萌。此景德正統之時,掘於二公之正議,其事獲伸於前,而譴禍亦隨於後也。聖人係之曰:至于八月有凶,君子其可忽哉,其可避哉。

帝至澶州南城,望見契丹軍勢甚盛,眾請駐蹕,寇準固請曰:陛下不過河,則人心益危,敵氣未攝,非所以取威次勝也。眾議皆懼,準力爭之,不次。出遇殿前都指揮高瓊,曰:大尉受國恩,今曰以報乎。對曰:瓊,武人,願效死。準乃復入,瓊隨立廷下,準厲聲曰:陛下不以臣言為然,盍試問瓊等。瓊即仰奏曰:寇準言是。麾衛士進輦,帝遂渡河,御北城門樓,遠近望見御蓋,諸軍皆踴躍呼萬歲,聲聞數十里,契丹氣奪。帝悉以軍事付準,準承制專央,號令明肅,士卒畏悅。準不欲賂之以貨財,欲邀其稱臣,及獻幽薊之地,因畫策以進曰:如此,則可保百年無事。不然,數十年後,戎亦生心矣。準蓋欲擊之,使隻輸不返也。時帝方厭兵,乃曰:吾不忍生靈重困,姑聽其和可也。

錄曰:宋之澶州,即今之大明也。末之都汴,與今之都燕,南北相距,未為遼遠。至契丹之侵定州,攻保州,又攻順安軍,又攻北平些,與今之入寇,亦略相當。宋既有魏能、石普敗其前,又有田敏、王超拒其後,故每與宋師戰,小卻即引去,倘徉無鬥志。而澶淵之役,又有寇準獨當其前,欲邀而擊之,使隻輪不返,而真宗一則曰許和,二則曰厭兵。至議歲幣,帝曰:鈴不得已,雖百萬亦可班之。史冊豈皆溢說哉。況漢唐和親,惟守一策,宋之誓書,兼用二議,盍不悉聞于朝,俾君相擇之乎。今年復河套,明年易總治,終歲不得寧居,而惟幸其不來,聽其自去。又有一等之說,以為志在虜掠,無防大事。嗚呼,此正吾之五餌,何不一試,而使生民肝腦塗地耶。愚故因澶淵之事而進當路之人,以為智者先務葉急於此。

弘道錄卷之三十九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荒帝追妻:夫人,我等你

    荒帝追妻:夫人,我等你

    “媳妇就是用来保护的”小时候,他嬉皮笑脸,缠在她的身边。“夫人有何不满,为夫替你做主?”长大后,不一样的容貌,不一样的性格,却有着一样的宠溺。她却满头黑线,一把大嘴巴子抽了过去。“没事,我禁打”面不改色,一展流氓本色,他笑得越发灿烂。人格多我骄傲,双重人格有人爱。他善变,或许是因为那两重人格,一会跟个小孩似的黏黏腻腻,一会又变成杀伐果断的鲲鹏少主。他和她,兽与魂,轮回转世,圣战连起,爱铭于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限重生的少女

    无限重生的少女

    除了天下第一的实力,她什么都没有。似乎,似乎淡泊名利归隐山林,当一名旁观者才是她该做的事。长生并非她所求,几百年来,她一直躲在暗处,寻找让自己回归生老病死的方法。长生有什么好的,爱不能,怕独留世间的孤寂;恨不能,恐过久的时光让自己偏激。“你有没有想过,百年后,你也会变成一堆白骨,而我依旧是如今的模样。与其百年后痛彻心扉,不如从未开始。”“我只是希望,你孤单的日子能少一百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楚温后传

    楚温后传

    世人都只知央国盛世未央,高高在上的温华公主更是恩宠不绝。却不知,这般的荣华之下,连亲生父兄都愿将她舍弃,百般利用。我写的,不过是我眼中的公主。她失去了此生最爱的人,远嫁他国和亲,辗转于恩宠与权谋之中。“今生来世,我与你,死生永仇”。他恨她入骨,她本以为此生对他便是最大的亏欠,却不知这步步权谋背后竟是……
  • 夕路仙缘

    夕路仙缘

    如果你看腻了修仙的各种套路,本文会给你全新的体验何为穿越,何为修仙一个叫宁夕的少年,穿于此界,翻越时空。踏浪而歌,逆命而行。一个不一样的穿越者,一篇与众不同的故事就在——夕路仙缘
  • 快穿之宿主有毒

    快穿之宿主有毒

    “干啥?以为你是女主鸟不起啊?是不是要上天啊?信不信本宝宝分分钟弄死你?”“乌草,你个坑爹的系统,还本宝宝傲人的身材”“麻辣个鸡,要造反啊?知不知道本宝宝是谁,敢劈我,分分钟让你消失你信不?”第一次写,不知道怎么写简介,暂时先这样了
  • 灵者计划

    灵者计划

    进化,才是这个宇宙唯一的信仰。——狄伦一直想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希望他充满想象力,有吸引人的角色,紧张有趣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能具有一些现实意义。于是从开始构思到落笔,期间反复数十稿,花费数年业余时间,才终于敲定大纲,进入实际写作阶段。当然受作者本身水平和创作时间的限制,进展非常缓慢,不过慢工出细活,我会坚持把故事写好的,感觉只有写出来人生才能完整。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故事,欢迎大家多多鼓励,批评也请委婉一些,作者小心脏万一受不了罢工了,那就写不了了。
  • 民工保镖

    民工保镖

    农民工刘浪,不小心救了个大美女,却悲催地引来杀身之祸,在分分钟都有可能小命不保的情况下,以生来少有的勤奋开始修炼美女暴走之前甩给他的一本破书上涂鸦的所谓“沧海诀”……
  • 水月仙缘传

    水月仙缘传

    修仙之路,何其艰险,最终能够成就大道者,可谓万中无一,凡尘修士,要经历怎样的蜕变,才能有所成就?修成不死真身,与天地同寿,万物同源。一个天才少年,不屈于悲惨命运的安排,在修仙的道路上奋勇拼搏,披荆斩棘最终得道为仙,这段路,他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和她,能否成为修仙界最美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