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中。不假安排。一切圓滿。既迷本覺。即是無明。夫真空法體。光明常滿十方。眾生歷劫輪回。只為不知有佛耳。起無邊之暗。空生覺裏。寶失衣中。情才生。智已隔矣。若不於念佛上著倒。一切無有了期。古人云。入海算沙。徒知自困。又云。久處人天。惡業便起。嗚呼。況在三途乎。生生不靈。自絕聖路。最可哀也。生殺迭起。水火相爭。業報住還。鉤鎖不絕。真不知其何所止也。從一妄想。成殺盜婬。是為弊惡
(妄想)昏昏入夢認為真 便把閽人作主人 引起無邊生死事 番番出入賊來賓 (殺)相爭相殺幾時休 錯換頭顱更起仇 有意無心都是孽 將他性命作珍羞 (盜)晝夜忙忙不得閑 何時金玉積如山 人天坐處更番變 管庫財神又換斑 (婬)此身本是誤中來 又把風流引俗胎 自赴鐵床銅柱獄 紛紛習氣未能灰。
生前不覺。既屬可傷。死後輪回。何能自主。百年瞬息耳。至命終時。一生善惡。俱時現前。宿世今生一切冤對。悉難逃避。纖毫過失。孽鏡照之。一點魂靈。隨之而墮。縱善惡兩平之輩。鉤考未及之人。中有飄颻。七生七死。亦太苦矣。一經報定。無路轉身。生天上者。尚不免迷荒癡鈍之哀。入地獄者。孰能逃剝割烹煎之慘。人中碌碌。事不從心。畜類昏然。遞相吞噉。鬼則有無窮之苦趣。魔則逞狂醉之凶威。頃刻命終。泥犁有分。倐忽輪轉。不得停留。視此境界。無一非背覺合塵之報也。本性常覺。則海濶天空。般若無權。則網羅密布矣。哀哉大險。汝欲蹈之。譬如盲人。獨行荊棘林中。夜雨昏黑。無可問路。終竟喪身失命。落塹墮坑。衣破身傷。不知其處
(地獄)慘極心昏惡未消 長年受苦實難熬 千生萬死身形換 頃刻阿旁又試刀 (畜生)可憐生死不曾停 命賤身輕體不靈 猶欲爭強互婬殺 畜生心事太零星 (餓鬼)慘澹飄搖鬼趣哀 苦辛奔走役風雷 貧窮更受燒身報 幻影重重痛不回 (人道)人身幸得己非安 百歲須臾落死關 一點假銀充不去 半生辛苦更何堪 (修羅)人我相爭勝負臨 飛沙走石殺人心 修羅太苦酣征戰 魂夢匇匇刀箭林 (天道)十善頑修夢入天 精求秘訣作羣仙 未消結限離生死 無量精神總落邊。
如此六道七趣。昏昏無一可憑。不亦慘乎。歸家有路。慈母望汝甚切。眾生不孝。乃負其恩。愈逞其能。離宗更遠。把一尊阿彌陀佛。置之腦後。千靈萬聖。何能救你。
苦哉謗般若 處處亂真心 引得千生誤 何時得好音
南北東西。高低淨穢。十方國土。無量眾生也。即眾生性中之別。現出佛性中之同。即佛心性之同。現出眾生之異。棄無邊海。認此一漚。真可哀也。
判成兩地真離隔 淨穢分途報各殊 不說往生方便事 誰從頂上出醍醐
彼土阿彌陀佛。時劫方長。此土釋迦世尊。早早滅度。眾生福薄。背覺合塵。故此釋迦。住世不久。穢土既苦。人命又促。所以折眾生也。淨土既樂。壽命又無量。所以攝眾生也(釋迦化身。生於此娑婆。一四天下。南贍部洲。五印度中迦毗羅國。其生之年。應此震旦國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於拘尸那城外。娑羅雙樹間入涅槃。至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帝夢金人。項佩日光。飛行殿宇。遣使求於西域。乃得佛經像。及梵僧二人。來於東土。於鴻臚寺安奉之。後因改為白馬寺。諸經漸漸東來。三學迭興。淨土法門亦啟)。
背覺無所知 覺者來度之 化現方便力 破盡貪嗔癡
昔慧遠大師。能依佛誠言。開淨土法門。教此方人。求生彼國。六時精進。三毒消亡。親見彌陀接引。破諸黑暗林。現此光明路。合塵之輩。從此離塵也。
即以塵中人 化作出塵侶 輾轉如來恩 望汝生西去
病起則藥來。肚饑則飯熟。以塵掩覺。全覺是塵。以覺破塵。全塵是覺。其智者頓然悟入。知背覺之非。則在塵離塵。塵原不礙。故曰。六塵不惡。還同正覺也。花嚴經云。花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誰為塵乎。誰為覺乎。
一覺大夢醒 不覺夢方酣 辛苦受輪回 何日返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