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家金,準明夷。入晦次七,日舍房。陰登于陽,陽降于陰,物咸喪明。喪,息浪切。王曰:萬物恃陽以為明,陽降則物喪其明。初一,同冥,獨見幽貞。測曰:同冥獨見,中獨照也。范、王本照作昭,今從二宋、陸本。王曰:處冥晦之時,而得位當畫,故曰同冥獨見。自守於幽玄之中,不失其正。光謂:一為思下,又為下下,當日之畫,故能獨見幽貞。次二,盲征否。測曰:盲征否,明不見道也。否,方久切,與不同。王曰:冥晦而又失位當夜,益其暗焉。則是以盲而有所往,必有顛躓之憂矣。光謂:二為思中,而當夜,故有是象。次三,陰行陽從,利作.不凶。測曰:陰行陽從,事大外也。范、王本大作必,今從宋、陸本。次四,晦其類,失金匱。測曰:晦其類,法度廢也。范曰:四,金也。而在其行,處晦之世,故曰晦其類也。光謂:法度所以固國,如匱之固金。凡一國之中,有晦有明,法度猶可守也。若彼晦而此又晦之,依阿苟合,類聚如一,則法度廢矣。四為下祿,為外它,而當夜,故有是象。次五,日正中,月正隆,君子自晦不入窮。測曰:日中月隆,明恐挫也。王曰:五為中和,而又得位當畫。日中月滿之時,而能戒其過盛,自晦其迹。既達消息屈伸之義理,則其道不窮。次六,玄鳥維愁,明降于幽。測曰:玄鳥維愁,將下昧也。王曰:玄烏,知時之烏。六居盛滿,而又失位當夜,去明向幽之象也。小宋曰:玄烏,乙也。光謂:六為廓天,涉於秋初,故有玆象。次七, 提明,或遵之行。測曰: 提明,德將遵行也。二宋、陸本 作睄,息井切,義與省同,或作醒。小宋音眇,云一目盲也54。宋、陸本提作 ,都黎切。諸家贊辭皆無德字,范本作睄提明德,因測而誤也。范云:睄哨55,目不明也56。意與眇同。今從王本。王本測無遵字,今從諸家。王曰57:睄;古宵也。七得位,當晝。是於宵夜之中,提明自照,或遵之行,斯不失其道。提明,謂燭之類。光謂:七為消,為敗損,有夜之象,而當日之畫,故曰提明也。德58,謂明德之人也。昏晦之世,有明德者將之,眾之所從。如夜得燭,眾所遵行也。次八,視非其真,夷其右目,滅國喪家。測曰:視非夷目,國以喪也。諸本真皆作直,今從宋、陸本。諸家測皆云視直夷目,今從范本。范曰:夷,傷也。光謂:八為疾瘀,為耗,而當夜,故有是象。上九,晦冥冥,利于不明之貞。測曰:晦冥之利,不得獨明也。宋、陸、王本晦冥之利作晦在上下,小宋本作晦冥冥,今從范本。九為晦極,而當晝。君子用晦為,則如是可矣。《易》曰: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又曰:箕之明夷,利貞。
三方二州二部二家瞢
瞢,古夢字,又莫登切。陽家土,亦準明夷。入普次六,三十一分一十三秒59,霜降氣應。次八,日舍心。晦,外暗;瞢,內昏也。或曰:晦二,盲征否,非內昏邪。瞢二,明腹睒天,非外暗邪。曰60:恆有不恆其德,節有不節。若爻與卦,反者也。盲,反明也。明,反瞢也。陰征南,陽征北。物失明貞,莫不瞢瞢。吳本征作延,雲古征字也。王本作近,誤也。陸曰:陽在南,則萬物相見於離。今在北,故曰瞢。初一,瞢腹睒天,不睹其畛。測曰:瞢腹睒天,無能見也。范本瞢腹、明腹皆作復,畛作軫;今從二宋、陸、王本。睒,失冉切。畛,章忍切,又音真。范曰:睒;窺也。王曰:睒,暫視也。失位當夜,心腹昏瞢,暫視於天,豈能知其疆畛哉?光謂:天至大,而難知者也。一為思始,而當夜,故有是象。次二,明腹睒天,睹其根。測曰:明腹睒天,中獨爛也。范曰:二為目,故明也。爛,明也。王曰:得位當畫,以明達之腹,仰視於天,必究其根本矣。光謂;二為思中而當畫,故有是象。次三,師或導射,豚其埻。測曰:師或導射,無以辦也。王本導作遵61,今從宋、陸、范本。王、小宋本豚作遁,蓋古字通用。埻,之尹切。范曰:師,瞽者也。豚,遁也。埻,射的也。光謂:三,思之崇也,為進人,為股肱,而當夜。譬如瞽師而教導人射,必遠其埻,不能中矣。豚,猶遠也。次四,鑒貞不迷,于人攸資。測曰:鑒貞不迷,誠可信也。范曰:四,金也,故為鑒。鑒之正者,猶為不迷,況得賢者與為治乎?資,取也。王曰:得位當畫,則是能正其鑒,無所迷,非獨自正於己,亦為人之所資。資,取其明也。次五,倍明仮光,觸蒙昏。測日:倍明仮光,人所叛也。宋、陸本作人所瀕也,范本作人可頻也,小宋本作人所頻也,今從王本。王曰:仮,古反字。五當盛位,而處陰當夜,迷而不復,故有背明之象。次六,瞢瞢之離,不宜熒且 。測曰:瞢瞢之離,中不眩也。王本宜作肎,古肯字,今從二宋、陸、范本。宋、陸本 作姽;小宋本且 作其 ,云 ,居宜切,細腰美婦也;今從范、王本令范本不眩作薆薆;小宋本作 ,符少切,云物之零落貌62!今從王本。姽,牛委切63。 ,乃果五果二切。范曰: ,小貌。王曰:六居陰位;又當畫,時為瞢之主,以正群迷者也。瞢瞢之離,自昏而明。熒;小光;有所眩惑。 ,弱也。光謂:自昏而明;非盛彊不能濟也,故不宜熒且 。次七,瞢好,明其所惡。測曰:瞢好之惡,著不昧也。范本作著不可昧也,王本作著昧也,今從二宋、陸本。次八,昏辰利于月,小貞,未有及星。測曰:昏辰利月,尚可願也。范本未有及星作未及星,王本作末有及星64,今從二宋、
陸本。宋曰:以月繼日,故猶可願也。上九,時蹉蹉,不獲其嘉。男子折笄,婦人易哿。測曰:不獲其嘉,男死婦嘆也。王本笄作筭,今從諸家。王以磋為古嗟字。哿為珈,音加。
三方二州二部三家窮
陽家水,準困。入窮次九,日舍尾。陰氣塞宇,陽亡其所,萬物窮遽。小宋本陰氣作群陰,王、小宋本窮遽作窮處,今從宋、陸、范本。六合之間謂之宇。初一,窮其窮,而民好中。測曰:窮其窮,情在中也。次二,窮不窮,而民不中。測曰:窮不窮,詐可隆也。次三,窮思達。測曰:窮思達,師在心也。王本師作思,小宋本心作中,今從宋、陸、范本。三為成意,為進人。困而學之者也,能盡其心,則無不達矣,師何遠哉?次四,土不和,木科橢。測曰:土不和,病乎民也。橢,徒和切。王曰:科橢,木病也。光謂:四為下祿,而當夜。小人得位,困民以自奉。民困則國危,譬猶土瘠則本病矣。有子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次五,羹無糝,其腹坎坎,不失其範。測曰:食不糝,猶不失其正也。范本贊、測皆云羹無糝,今從二宋、陸、王本。糝,桑感切。王曰:得位居中,為窮之主,不失處窮之宜。羹無糝,其腹坎坎然空乏,然猶不失賢聖之範。處窮之美,莫過是焉。陳曰:糝,碎米也。次六,山無角,水無鱗,困犯身。測曰:山無角,困百姓也。焚山而獵,涸澤而漁,所獲雖多,後無繼也。重斂以窮民,民窮則犯上,災必迨其身矣。次七,正其足,蹛于狴獄,三歲見錄。測曰:正其足,險得平也。狴,音弊。王曰:蹛,與跌同。得位當畫,正足遇跌。時之窮,非己招也。錄,寬錄也,讀為慮。窮不失正,宜其險而得平。小宋曰:蹛,音帶,蹈也。光謂:狴,牢也。七離咎而犯災,故有是象。次八,涉于霜雪,纍項于 。測曰:纍項于 ,亦不足生也。宋、陸本項作頂,今從范、王、小宋本。 ,與膝同。王曰:失位當夜,不能自正其足,涉于霜雪,犯難而行也。累項于 ,囚擊之重也。上九,破璧毀圭,曰竈生蛙,天禍以他。測曰:破璧毀圭,逢不幸也。范本蛙作黿,音猛,今從二宋、陸王本。蛙,烏媧切。王曰:時數已極,不能反之於通,雖得位當晝,而不免於患。破璧毀圭,失其所寶也。曰竈生蛙,無所復食也。大禍以它者,咎非它作也。光謂;破璧毀圭,其人可珍,而遭時不幸也。禍之極,窮之至,故有是象。
1『九』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2『形』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3『者』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4『所』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5『乂』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6『臨』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7『臨』原脫,據備要、全書本補。
8『處室也』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9『以』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10『希』原殘,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補。
11『於』原脫,據《十三經注疏》和備要、全書本補。
12『無喪無得』原作『無喪無得』,據《十三經注疏》和備要、全書本改。
13『言』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14『也』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15『碓』原作『曰』,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改。
16『碓』原脫,據備要、全書本補。
17『王』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18『一』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19『夬』原作『夫』,據《康熙字典》引《廣齣》改。
20『上』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21『利用舉』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22『故』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23『遂』原作『遠』,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改。
24『殄』原作『殄』,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改。
25『 』原作『揮』,據正文和備要、全書本改。
26『平』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27『野』原脫,據注文以及范本和備要、全書本補。
28『目』原作『自』,據備要、全書本改。
29『三方』原作『二方』,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改。
30『待』原作『侍』,『洛』原作『浴』,據備要、全書本改。
31『及』原作『乃』,據備要、全書本改。
32『口也』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33『己』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34『毋』原作『無』,據《十三經注疏》和備要、全書本改。
3536『 』原作『哧』,據備要、全書本改。
37『范』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38『始』原作『如』,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改。
39『三方』原作『二方』,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改。
40『四』原殘,據同書太玄曆附補。
41『為準』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42『 』原作『 』,『不銷弃』原作『不期銷弃』,據《管子囗五行》改刪。
43『危』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44『一』、『奠酬』原殘,據《十三經注疏》補。
45『稊』原作『荑』,據《十三經注疏》改。
46『而』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47『四』原脫,『位當』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48『不』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49『火縣』原殘,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補。
50『日之』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51『位』原殘,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補。
52『居』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53『仕縣車』原殘,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補。
54『云』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55『睄』原作『明』,據上文『睄提明德』改。范本『睄』作『 』,備要、全書本『睄』作『 』。
56『也』原殘,據范本和備要、全書本補。
57『曰』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58『德』原作『明』,據備要、全書本改。
59『一十』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60『曰』原殘,據備要、全書本補。
61『導』原作『道』,據備要、全書本改。
62『云』原作『雲』,據文意改。
63『切』原作『貌』,據備要、全書本改。
64『末』原作『未』,據備要、全書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