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300000061

第61章 治體四政本下(8)

臣謹按國家致治之本。首在得人。而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使人不敢冒無實之名。則造就隆而賢才奮。故有其事甚習。其術似迂。而規制不可不詳者。太學是也。漢初去古未遠。庠序之事。已多闕焉。至武帝時。董仲舒以賢良對策。乃進太學養士之說。帝善其對。置五經博士。元朔中。復置博士弟子員五十人。攷西漢博士入官者。有疏廣彭宣夏侯勝轅固后養之徒。博士弟子入官者。有兒寬蕭望之匡衡施召信臣之徒。或以經術顯。或以幹濟著。得人之效。於斯為盛。然臣嘗有疑焉。太學養士。自漢以後。相沿不廢。晉武帝時。太學生至三千人。唐貞觀中。廣學舍千二百間。宋立三舍之法。生徒來學。日益增擴。而得人不若西漢之隆者何也。所設非所尚。所取非所用。師法不立。而規制不定故也。漢崇經術。尚吏治。舉士必問鄉評。入官必試實跡。故通春秋即可以決獄。通尚書即可以治河。通周易即可以卜筮。通禮即可以議儀節定郊祀。通詩即可以朝夕諷誦。為陳善納誨之實。未有不得其用者。其教之也。選名儒為學官。經術行誼。實足為弟子所則傚。故博士官雖小。而朝廷大謀議。丞相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二千石外。必列博士。引經据古以參其是非。重之也。試補弟子之法。郡國縣邑。有敬長上肅政教好文學者。由令相丞長遞察之。令與計偕。其核舉之嚴如此。一歲皆輒試。通一經以上及高第秀才異等者。或補文學掌故。或以名聞。諸不事學及下材。皆罷遣之。其考校之精如此。故其時充選甚難。而成材轉易。晉唐宋以來。豈不亦崇太學之名。然設博士為五經。而晉則競趨莊老。設辟雍為實學。而唐則競尚聲韻。設成均為人材。而宋則耑工科舉之文。晉固不足道也。唐宋規模。彷彿漢氏。而所尚不存。徒為文具。則亦輾轉相承。日趨日下而已。古人有言。經師猶易。人師實難。非獨人師難也。經師亦自不易。漢之學者。通一經可以用之終身。後之學者。通五經不能見諸一事。夫太學國家所以造就天下之英才。自非德行道義。卓絕於時。而經術文章。可信今而必傳於後。未足勝其任也。為之師者。如不過教以科舉之文而已。三家之村。一鬨之市。亦必有學究焉。成童以上。科名而工摹擬。習見習聞久矣。千里負笈。以觀光上庠。聽其論說。觀其儀範。不過如此。尚足敦教化而造髦彥乎哉。且唐宋非無人也。陽城為師。而世奮於忠孝。胡瑗為師。而士習於經義。其明效大驗。亦可已。唐由明經入仕者。不如進士。士皆重進士而輕明經。宋由太學入仕者。雖有上舍釋褐。而亦不如進士之盛。其核舉考校之法。又不如漢之嚴且精。此太學儲才。所以為虛名也。伏惟  陛下稽古右文。於鄉會掄才之外。各省學臣舉拔貢生暨俊秀之士。得升太學者凡百八十人。較之晉唐宋以來。充入之數若甚減。而較之漢時博士弟子五十人之制。則已增矣。今誠力矯文詞之弊。仿經義治事二條。詳明規制。其屬之經義者。易詩書三禮春秋三傳為一科。二十一史通鑑綱目為一科。或專通。或兼通。分為差等。以時稽之。以月試之。以歲省之。合者不合者去。其屬之治事者。為田賦。為兵法。為刑為禮為歷律。各令自署所長。分條考核。果德藝可觀。大司成列諸薦剡。以備擢用。其餘一切罷遣。如此則程材實矣。將使參著作之選。必有夏侯勝匡衡施之徒出焉。膺民社之寄。必有彭宣兒寬召信臣之徒出焉。且非獨於此也。京師為首善之地。太學諸生。儲才待用。則天下黨庠術序。靡不聞風興起。董子所謂教化之本原。不信然與。抑又聞之。漢世太學之制。諸不稱者。郡國之濫充。博士之失教也。是在  陛下加意而已。

進呈經史二篇

陶正靖

周禮天官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殷置其輔

臣謹案注。先鄭以殷為治律。輔為民之平。後鄭則以殷為眾士。輔為府史。以今直省之制準之。殷則今經歷理問主簿之屬。府史則今書吏也。原設官之初。如經歷等職名。本用以檢詳律令。佐治文書。顧其出身冗雜。人才凡鄙。反不如書吏之熟習也。於是權浸移於吏。而此數官幾為虛設。又以書吏之不足寄心膂也。於是別延幕賓。幕賓中之才且良者。十不得一。其餘粗習律例。略諳故事而已。而不才之尤者。或蠱惑其官。甚且制之。而與吏表裡為奸。如往者田文鏡之幕賓鄔姓者。威行一省。遍布黨羽。此中外共知者。又有近日粵西之幕賓。教其官以殺人滅口。逃竄無獲。此見於彈章者。其干法亂政亦甚矣。所以然者。幕賓立身事外。勸懲弗及。是以敢於為非。加以聲氣交通。香火情熟。凡在上司之幕者。必不肯重繩其下。其或負罪逃竄。望門投止。互相容隱。是則 國家所與共治外者官也。而實非官也。幕賓而已。幕賓之所習者法也。而非法也。因緣為奸利而已。刑名家言。本不足致上理。而又使小人竊持之。欲求化民成俗之效。不亦難乎。往者侍郎吳應棻曾論及此。第欲別設九品掾司。仍是苟且遷就之說。是以格而不行。臣思經歷等官。即漢之掾屬。唐之幕僚也。然在漢唐時。長官得自辟署。故所用多得人。其名聞於朝。故功罪有所攷。其賢者或升朝列。以致通顯。故士有所勸。今誠欲除幕賓之積弊。則亦酌復此法而已。試以郡縣言之。郡僚宜全置。州縣之屬宜增置。如所用幕賓之數。其資格則自生監及考滿吏。皆得為之。由長官辟署。而聞名於部。不法者劾之。不勝任者易之。其俸祿則取諸其所以延幕賓者。於公帑無分毫費。其功罪則從其長。而以年勞序遷。尤異者許特薦。兩司之幕亦如之。督撫亦如之。皆奏名而下諸部。兩司以上所薦者。得升印官若府佐貳。如此則幕賓皆樂趨之。而經歷等官多得其才。國無冗食之員。官收臂指之助。斯陳殷置輔之義也。柳宗元有言。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方伯連帥。然則經歷等官。未可以卑而忽之也。此數官之事治。則居其上者。可不勞而治矣。敢緣經義而罄其愚。惟  聖主詳擇焉。

漢書循吏傳宣帝嘗稱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無歎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臣謹案漢循吏之治。實足以厚民生而興教化。為後世所莫及。其故何也。自罷侯置守。而天子所與共治天下者。太守而已。其下乃有令。令以民情白之守。守以聞之天子。是天子與民相隔無幾也。其後增置節鎮。為控制計。非為牧養計。至于大官猥多。則守令之承事逾難。而民情之壅隔逾甚。雖有為民請命之吏。上司且層累而遏抑之。凶荒待賑。往往稽緩。訟獄駁詰。動淹歲時。此吏治之所以不如者一也。漢時太守之權最重。其兵得自將。其僚佐得自辟。吏民罪非殊死。皆得自決遣。苟得其人。則千里之內。令行禁止。盜息民安。誠權重之所致也。夫權重固易以為非。亦易以為功。權輕則不能為非。亦不易為功。其賢者苦心幹濟。功不其半。其中才則謹自守。而文深猾賊之徒。倚法為非如故也。是謂輕於責功而重於防非。此吏治之所以不如者二也。漢世遷除之法。雖不能詳。攷諸史傳。或縣令徵拜議郎。議郎出為太守。太守入為公卿。階級無多。故久任之而不為淹滯。位遇已重。故人安於職而不萌苟且。今令循資格至太守。遠者須數十年。精銳之氣已消。戒得之患已及。固無足與共治矣。而其超資躐序者。又多得巧利捷給之才。徒長營競之風。無補敦龐之化。此吏治之所以不如者三也。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甯。宣帝又以太守為吏民之本。觀於哀平以後。而吏民謳吟思漢。用啟中興。則吏治之明效也。夫治外之權。固不能不重。而假之於節鎮。職名尊而統轄廣。不免有隔膜之視。甚至有尾大之懼。此魏晉至唐。所以為失也。若歸之親民之吏則無慮此。此漢制之所以為得也。自三代以後。享國久長者。惟漢唐宋明。其為治亦互有得失。若以治外之制言。臣竊以漢為最近古矣。

進講經義摺子乾隆三年

彭啟豐

行爵出祿必當其位

臣案盛夏之時。發生方遂。大君行慶賞之典。所以順天時也。大尉。先儒以為秦官。傑俊謂有才。贊則引而升之。賢良謂有德。必遂其行道之志。長大謂有力者。則舉建而用之。然猶恐有濫及也。故申之曰。爵必當有德之位。祿必當有功之位。書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記曰。爵人于朝。與眾共之。人君馭臣之柄。莫大于此。設有不當。而徇一[己](已)之私好。則必無以正朝廷。正百官也。臣愚竊謂所以使之當其位者有三焉。一曰尊宰輔以崇其體。二曰恤臣以達其情。三曰久任使以專其職。明良之世。泰交一德。君不疑其臣。而臣自不欺其君。至于懲大臣之專擅。戒情之朋黨。此為夫主威不立。庶政不修者言也。若夫英明素著。躬親萬幾。宵旰憂勤。無時或替。其左右之大臣必有耆艾碩德。從容朝廷之上。以培養元和。自能汲引善類。扶植忠良。故曰任賢勿貳。去邪勿疑。既知其為賢。則布以腹心。隆以禮貌。此國家體統所關。而凡陳力就列者。皆有所倚重矣。至如小臣。雖僅邀一命之榮。沾代耕之糈。未能當大任。與大議。然自其讀書稽古之日。積思展布。亦已久矣。今日之小臣即他日之大臣。故聖王每優恤而厚期之。其厚期之至意。尤在作其敢言之氣。有時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不可以位卑言高為罪也。臺諫之官。以言為責。固當責以盡言。即翰林曹郎亦宜令分班陳奏。講明經術。敷陳庶事。朝廷耳目既廣。自能贊成清明之治。臣下支體輻輳。亦摩厲而不至于廢。此安坐而獲用人之至計也。天之生材。至不齊也。人之抱才。不相假也。有嫺于文雅。未必能理刑名者。即如虞廷諸臣。兵農禮樂。各有專司。一官終身。不易其任。若甫履其地。旋改而之他。叩以政務。必茫然莫辨。亦有明習其事。而不肯精心辦理者。夫既定三載考績之典。則黜陟幽明。約以三年為斷。非有大故。不輕去位。俾人與官相習。官與事相宜。推之郡邑守令。有民社之責者。使果吏習而民安。宜仿古者增秩賜金之制。即有殊擢。亦不遷其地。則惇大成裕之風。與明作有功之效。相濟而成矣。古者累日以致貴。積欠以致官。銓之法。莫善于簡要。莫不善于煩瑣。刪訂冊籍。判別歲年。吏書不得顛倒其間。而後畫一可守。況人才之造就。亦必優游漸漬。俟其有成。苟非有奇材異能。震驚儕俗之望。甯循循焉守資格而不變。既可免壅滯沈淪之歎。亦足息覬覦奔競之私。履之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禮之為。秩然不可紊。能使民志甯一。官人者亦較量先後。秩其次第。則章程釐然。志氣恬然矣。凡此三者。要在人主之一心。公平正大。悉去偏私。舉錯自得其當。乾坤之量。無不覆載。日月之明。無不照臨。所謂正其本萬事理者也。書曰。百工惟時。撫于五辰。庶績其凝。四時皆然。不但盛夏之月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传奇执法官

    传奇执法官

    不是小白文!不是后宫文!建议初中以上的学历观看本文!希望有人能理解和欣赏在下拙作
  • EXO之女主死的太冤

    EXO之女主死的太冤

    女猪脚因为车祸死了,阎王闲女猪脚死的太冤了还,又看到女配的陷害而女猪脚还傻傻的把她当做最好的损友,还傻傻的以为自己之所以死是因为这场车祸。其实是……
  • 佛魔同修

    佛魔同修

    佛光普照。魔吞天下。他欲为佛,一念之间。他欲成魔,一念之间。左手佛光普照,右手血流成河!本是势不两立的领域,却被少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我欲成佛,佛弃之!我欲立魔,魔弃之!遥指苍天,我要逆天而行,佛魔同修,踏出属于自己的修炼之路!
  • 龙威大陆

    龙威大陆

    从一个普通贵族到统治七大陆,其中的辛酸历程很少人会懂。有过迷茫,有过憧憬,还有深爱的佳人,美好的事物总是很短暂。停住脚步,还是斩荆破石继续前进?爱恨情仇皆在龙威大陆......
  • 拽公主遇上蛮横的他

    拽公主遇上蛮横的他

    冷漠而又拽拽的她遇上蛮横的少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从金融的视角看就是,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抢占了中央银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渗透和蚕食了金融网络,掌握了清算体系,控制了金融市场,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在失去了对金融高边疆控制权的情况下,任何政治改革、军事自强、工业兴国的美好意图都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匆忙的大时代里,我们期待大格局,渴望大成功,却不经意间错过了细细品尝“微幸福”的机会。本书通过截取生活的片段,引用经典的故事,使用轻暖的文字,带我们重新发现工作、生活里的,细微的幸福和美好。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是补救过失和错误的方法,而是珍惜和享受的心情。不管你遭遇怎样的境况和风景,都可以用一颗细微的心,去发现和拥抱你手头、身边,甚至心底的温暖和美丽。就像那句简单却动人的箴言所说:“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盛开。”
  • 绝世不良:腹黑帝妃太难宠

    绝世不良:腹黑帝妃太难宠

    她是二十一世纪不良学渣,每天中二病日常,屌到炸天,腹黑高冷人格分裂。他是万人之上的神秘帝君,习惯了蝼蚁匍匐在他的脚下,却不习惯有人陪在他身旁。她一次意外的错误,穿越了,见他时,他受缚被困,她却皱眉犹豫,直到有一天,她明白了,自己最需要的人,是谁。
  • 春末初夏只闻汝声

    春末初夏只闻汝声

    秦正意外见识到了多年好友的性感另一面,在心里长出缠住二人的藤蔓,是冒着被拒绝的风险表白?还是选择静静待在他身边只做朋友?梁逸鸣不为人知的伤心过往,让自己在一线之间止步不前,却从没想过“他”不在身边会是怎样,勇敢的走下去还是永远躲在虚伪的壳里?是我们选择命运还是命运选择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在抓住你的手的一瞬间发现,“原来我的选择是对的!真好!”
  • 剪胜野闻

    剪胜野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