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註曰。堯母慶都。生於斗維之野。今其地屬保定。縣名望都。即其由也。其西有山曰堯母門。去伊耆山不遠。相傳以為堯母生此。此古之冀州。周之燕地。而以斗維之野為稱。非又斗為燕星之徵乎。若然。則是成周之時。越實主箕。燕實主斗。唯南北異壤。而星紀聯輝。後世不識。謬以一次為分野。則斗之入析木者。已十一度矣。此其界限不清。正恐泥星紀為越分者。混及箕內之祥。指析木為燕分者。混及斗間之氣。如晉太和庚午秋八月。秦克壺關。申允以為福德在燕。指歲在析木至太元壬午冬十月。僅十二年耳。而秦議南伐。石越又以為福德在吳。謂歲在星紀同為難据矣。南北朝熒惑入南斗。梁高祖跣足下殿以應之。誠謂斗屬吳越。宜應在南。卒之出走者在魏而不在梁。維北有斗。斗為燕星故也。斗為燕星之論定。而箕為越星不待言矣。乃史家附會。以為吳未滅時。斗牛間常有紫氣。吳滅。氣愈明。及雷煥掘獄得。不復見。是謂斗牛二星夜夜挂豐城上一步不移矣。分野之星。與地相繫屬。果如此乎。祀星不明。異議蜂起。占之事。半屬荒唐。或術士以他術得占而託於天文。抑或憑空而託言之。若叔興對宋襄石隕鷁飛之問。而言齊亂魯喪。莊生欲脫朱公中男之囚。則言某星害楚。尤其顯然者也。李風最號專家。而其修晉志。謬以衛屬并州。魏屬益州。且引春秋元命苞某星散為某州。某星流為某州之說為解。於分野之義全未有知。而生平占驗。無不響應。非有他術安能若此。此讀書稽古。不欲為古人所愚。在深思而知其意也。自秦興郡縣。既不裂土而封。遂不分星而祀。是與主辰主參之制不同。而官其地者率三歲一更。又與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之說異。人事既與天事邈不相屬。而謂天猶能降鑒於其人。注意於其地。而必示之妖祥乎。縱天心仁愛。仍舊示以妖祥。而占驗之方失其舊。如國滅而星不傳。或國傳而星不著。或失考錯。其尚足憑耶。後世惟王者舉行祀星之禮。故其象往往為王者之應。而不必與刺史守令相涉。亦不得以分野相拘。故夫國為強大所併。或僅存而臣附於大國者。即宜以大國之星為占矣。觀戰國翦滅殆盡。雖止用十二次占驗。而已可盡該。是後郡縣開而封建益寡。雖勳戚之封。割據之雄。大者跨州。小者連郡。史乘所傳。多不過十餘國。皆可該以十二次。而其為占。往往有驗。或亦此也。抑又考古所傳。地以星名者。如唐虞有三危。商有微箕氐羌鬼方鬼侯。周則國有翼軫房畢邾婁。邑有斗城鬼閻柳棼。及秦有長沙郡之類。安知其不以星名也。後人言出沒不相見之星。不曰參辰。而曰參商。則又烏知星不以地名也。又洪荒之世。地與星俱無名。其得名。烏知孰先後。若三家分晉。不知有天者也。豈知有分星。三家之有分星。史家之誣也。弗論。
舊傳分野圖及考實分野圖圖表資料,缺
占驗日知錄
顧炎武
天文五行之學。愈疏則多中。愈密則愈多不中。春秋時言天者不過本之分星。合之五行。驗之日食星孛之類而已。五緯之中。但言歲星。而餘四星。占不之及。何其簡也。邵子曰五星之說自甘公石公始而其所詳者往往在於君卿大夫言語動作威儀之間。及人事之治亂敬怠。故其說也易知。而其驗也不爽。楊子法言曰。史以天占人。聖人以人占天。
易傳言先天後天。考之史書所載。人事動於下而天象變於上。有驗於頃刻之間而不容遲者。宋武帝欲受晉禪。乃集朝臣宴飲。日晚坐散。中書令傅亮叩扉入見。請還都。謀禪代之事。及出。已夜。見長星竟天。拊髀歎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驗矣。隋文帝立晉王廣為皇太子。其夜烈風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壞。壓死者百餘口。唐元宗為臨淄王。將誅韋氏。與劉幽求等微服入苑中。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幽求曰。天道如此。時不可失。文宗以右軍中尉王守澄之言。召鄭注對於浴堂門。是夜慧出東方。長三尺。然則荊軻為燕太子丹謀刺秦王。而白虹貫日。衛先生為秦昭王畫長平之事。而太白食昴。固理之所有。孟子言氣壹則動志。其此之謂與。
劉向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連三年比食。自建始以來。二十年間而八食。率二歲六月而一發。古今罕有。異有大小希稠。占有舒疾緩急。余所見崇禎之世。十七年而八食。與漢成略同。而稠急過之矣。然則謂日食為一定之數。無關於人事者。豈非溺於疇人之術。而不覺其自蹈於邪臣之說乎。春秋昭公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問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為災。非也。夫日月之在於天。莫非一定之數。然天象見於上。而人事應於下矣。
為此言者。殆於後世以天變不足畏之說。進其君者也。漢書五行志。亦知其說之非。而依違其間。以為食輕不為大災。水旱而已。然則食重也如之何。是故日食之咎。無論分至。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天。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晨。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樊深河間府志曰。愚初讀律書。見私習天文者有禁。後讀制書。見仁廟語楊士奇等曰。此律自為民間設耳。卿等安得有禁。遂以天元玉歷祥異賦賜臣。由律書之言觀之。乃知聖人所憂者深。由制書之言觀之。乃知聖人之所見者大。
論占天思辨錄
陸世儀
西學絕不言占驗。其說以為日月之食。五緯之行。皆有常道常度。豈可據以為吉凶。此殊近理。但七政之行。雖有常道常度。然當其時而交食淩犯。亦屬氣運。國家與百姓皆在氣運中。固不能無關涉也。此如星命之家。談五星之恩仇。五星之行。與人無與。然值之者亦不無小有徵驗。況國命之大乎。或以為西學有所慎而不言。則得之矣。
占天之書。國家例有明禁。其所以禁之者。正以術數之家。多冒昧妄言。易于惑人作亂也。若夫天道之運行。日月五星之晦蝕。盈縮星野氛祲之變見。則性理綱目載之。二十一史全著之矣。國家亦何嘗禁。而博學之士。固可以束書而不讀哉。
歷數難而易占驗易而難。歷數所爭。常在分杪之微。非理明心細者。不能窺其門戶。然有成法。可按而知。占驗則占書具在。然以二十一史觀之。或同一災變。而事應各異。或災變甚大。而絕無事應。非心通造化。未足以語此矣。
占法之多日知錄
顧炎武
以日占事者。史記天官書。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戊巳中州河濟。庚辛華山以西。壬癸恒山以北是也。以時占事者。越絕書。公孫聖今日壬午時加南方。史記賈誼傳。庚子日斜服集予舍是也。又有以月行所在為占。史記龜策傳。今昔壬子。宿在牽牛。漢書翼奉言。白鶴館以月宿亢災。後漢書蘇竟言。白虹見時月入於畢是也。周禮占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則古人之法可知矣。漢以下則其說愈多。其占愈鑿。加以日時風角雲氣遲疾變動不一其物。故有一事而合於此者。或迕於彼。豈非所謂大道以多歧亡羊者邪。故士文伯對晉侯以六物不同。民心不壹。而太史公亦謂皋唐甘石書傳。淩雜米鹽。在人自得之於象占之外耳。
干寶解易。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曰一卦六爻。則皆雜有八卦之氣。若初九為震爻。九二為坎爻也。或若見辰戍言艮。已亥言兌也。或以甲壬名乾。乙癸名坤也。或若以午位名離。以子位名坎。或若得來為惡物。王相為興休。廢為衰解。爻有等故曰物。曰爻中之義。物交集。五星四氣。六親九族。福德刑殺。眾形萬類。皆來發於爻。故總謂之物也。說易如此。小數詳而大道隱矣。以此卜筮。亦必不驗。天文亦然。
褚先生補史記日者列傳。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凶。歷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乙家曰大吉。辯訟不決。以狀聞。制曰避諸死忌。以五行為主。
天文圖讖日知錄
顧炎武
淮南王安以客言慧星長竟天。天下兵當大起。謀為畔逆。而自剄國除。眭孟言。大石自立。僵柳復起。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而以妖言誅。趙廣漢問太史知星氣者。言今年當有戮死大臣。即上書言丞相罪。而身坐要斬。甘忠可推漢有再受命之運。而以罔上惑眾。下獄病死。弟子夏賀良等。用其說以誅。齊康侯知東郡有兵。私語門人。為王莽所殺。卜者王況以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為李焉作讖書十餘萬言。莽皆殺之。國師公劉秀女愔言。宮中當有白衣會。乃以自殺。西門君惠語王涉以國師公姓名當為天子。遂謀以所部兵莽。事發被誅。王郎明星歷。嘗以河北有天子氣。而以僭位誅死。襄楷言。天文不利黃門常侍當族滅。而卒陷王芬自殺。劉焉聞董扶言。益州有天子氣。求為益州牧。而以天火燒城。憂懼病卒。子璋降於昭烈。孔熙先推宋文帝。必以非道晏駕。禍由骨肉。江州當出天子。而卒與范曄等謀反棄市。并害彭城王。郭言代呂者王。又言涼州分野有大兵。故舉事先推王詳。後推王乞基。而卒之代呂隆者王尚。又言滅秦者晉。遂南奔。秦人追而殺之。劉靈助占爾朱當滅。又言。三月末我必入定州。遂 舉兵。以三月被擒。斬於定州。苗昌裔言。太祖後當再有天下。趙子崧習聞其說。靖康末起兵。檄文頗涉不遜。卒以貶死。成祖永樂末。欽天監官王射成。言天象將有易主之變。孟賢等信之。謀立趙王高燧。並以伏誅。是數子者之占。不可謂不驗。而適以自禍其身。是故占事知來之術。惟正人可以學。
漢書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而仲舒下吏。夏侯囚執。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眭兩夏侯京翼李傳贊又曰。星事凶悍。非湛密者弗能由也。藝文志蜀漢杜瓊。精於術學。初不視天文。無所論說。譙周常問其意。瓊曰。欲明此術甚難。須當身視識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劇。然後知之。復憂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復視也。後魏高允。精於天文。游雅數以災異問允。允曰。陰陽災異。知之甚難。既已知之。復恐漏泄。不如不知也。天下妙理至多。何遽問此。雅乃止。北齊權會。明風角玄象。學徒有請問者。終無所說。每云。此學可知不可言。諸君並貴游子弟。不由此進。何煩問也。惟有一子。亦不授此術。
史記趙世家。扁鵲言穆公寤而述上帝之言。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秦本紀。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然則讖記之興。實始於秦人。而盛於西京之末也。然始皇備匈奴。而亡秦者少子胡亥。漢武殺中都官詔獄繫者。而即帝位者皇曾孫病已。苻生殺魚遵。而代生者。東海王堅。宋廢帝欲南巡湘中。而代子業者湘東王彧。齊神武惡見沙門。而亡高者宇文。周武殺紇豆陵。而篡周者楊堅。見隋書王劭傳隋煬族李渾。而禪隋者李淵。唐太宗誅李君羨。而革唐者武后。周世宗代張永德。而繼周者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