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100000127

第127章

八法界人类有二。先辨类别。后显义相。前中虽总通论有五十七人。收摄流类但有二十。一菩萨二比丘。三尼。四优婆塞。五优婆夷。六童男七童女。八天子。九天女。十外道。十一婆罗门。十二长者。十三博士。十四医人。十五船师。十六国王。十七仙人。十八佛母。十九佛妃。二十神。二显义相中有四句。一约果摄化。总是佛智摄生之用。海印三昧之所显现。二约因成行。总是菩萨成行摄生。但随愿力现形差别。以应群机。三约义显德。总是缘起法界之中人法门摄四约相辨异。即是菩萨。五生所收。一息苦生。二随类生。三胜生。四增上生。五最后生。于中菩萨有六。三处现身。一初文殊为佛母故。本有缘故。初位劣故。唯一人也。二中间渐进现于二人。谓观音正趣也。后位成满显德胜故。具有三人。谓弥勒文殊及普贤。余人寄显位别。至文当辨

九法界事义中通下诸位总有十门。一正报法界。二依报法界。三现相法界。四表义法界五言说法界。六义理法界。七业用法界。八说往因法界。九结自分法界。十推胜进法界。然此十门同一缘起互融无碍。随一皆具。于下文中有具不具。随文准之

十释文者今依五相科释此文。就初寄位修行相中有四十一知识内。初文殊一人寄当十信知识。以信不成位故不辨十人。余四位成故各有十。就初中分二。先明发起能化之缘。后尔时尊者承力下明成彼化事。初中三。先主伴出阁明依本起末也。证如离念名善安住。法界数重名为楼阁。从此正证起后妙智名从阁出。同行者智眷属故。以文殊表是吉祥智故。菩萨是内眷属。余力士等外眷属。十天者梵云提婆。此云天。亦云神。同上初会中地神河神等。并是法门之神。如名准释。此显内报离染。次有八王表法自在可知。此并显文殊之威德耳。二俱到佛前。三设敬辞去。明就机救济故二成化事中有三会则为三段

初摄比丘会中有二。初明身仪摄益。则令根熟起欲。二尔时文殊告诸下明语业摄益。则正授法门。前中有七。初睹胜缘。二起胜念。三摄胜机四示胜境。五得胜益。六诣胜人。七蒙胜摄。初中鹙子向会如盲。何故此中乃云得见。释以出本会故。承佛力故。二见已等者以根熟故作此胜念也。三尔时下摄胜机。于中初总辨。六千比丘是所被机。从自房出者表舍小涅槃也。向文殊者表趣一乘道也。又文殊出阁辞佛南游为化主故。鹙子出房辞佛南游从为助化。引摄六千正为所化。问若尔鹙子亦是大菩萨。何不同在阁。答寄迹是声闻故不在彼。二此六千下别显所被机。于中三。先标数位。共行者同鹙子行。如上文殊同行菩萨。此亦如是。又释同彼鹙子相示声闻。德实菩萨之行故云共也。新出家者未得罗汉果故。染习未深。明易回故。又释新出小乘分别心家。已入三乘位。以鹙子是三乘之中法将故。引之新出。文殊是此一乘法将。方便引之。二其名曰下列名。比丘者梵有三名。或云比呼或云苾刍或云比丘。此无正译。义翻有三。谓怖魔破恶及乞士。释相可知。三已曾下叹德。于中有八句。初二句明宿有大因。三性乐下现有深信。四现行大愿。五观佛胜境。六了法实相。七大悲益物。八乐求佛果。此等皆是下结德由缘。谓明过去已蒙文殊摄护。是故今时还为救济也。四尔时下明示胜境。于中二。初劝观自分境有六。一令观身光胜。二眷属胜。三威仪胜。四行处胜。五依果胜。六供养胜。二海智下劝观胜进境。谓加持胜也。五尔时下明得胜益。于中初闻赞悉喜是总句。下别有十三句益故欢喜也。于中分五。初五句明离障益。二现见下二句发心益。三逮得下二句成器益。四长养下三句增行益。五悉见下一句见佛益。六时诸比丘下明诣胜人。于中二。先白尊者等起胜欲乐也。二往诣等告来意也。七尔时文殊下明蒙胜摄。于中三。初象回顾视者明摄受之相。二比丘礼足明归诚之相。合掌而立明伫闻说相。三作如是念下显胜愿熏心方堪受法。初愿知法以得涅槃。后愿身相等以得菩提。前中如舍利弗者约生空实相。释迦者约法空实相也。又释如舍利弗所依之释迦。此则举舍利而取释迦也。上来文殊身仪摄化竟。自下第二语业授法中文有二。先授自分法。二尔时文殊下授胜进法。前中亦二。先授法。二彼诸比丘下明益。前中三。初警告总标。二何等下别示行法。三若善男子下举益劝修。别中十门以显无尽。摄为五对。初二为一。谓大心敬佛。次二为一。谓求法修行。次二为一。谓依定起用。用者则是大悲方便。随有受生不失正念。能于生死久处摄生。此即翻彼二乘怖生死见也。次二为一。严土摄生。后二为一。谓自行化人。又释前八自分。后二胜进可知。三举益劝修中。举十种益以劝修学。一生善益。二离染益。三超出等出小益。四生如来等入大益。五具足等大愿益。六行菩萨行成行益。七住位益。八成果益。九降魔益。十制外益。二彼诸下正明闻法得益中有二。先明闻法得定益。二得此下明因定行成益。前中亦二。先明所得定体。谓所见彻过故云无碍。能见离曀故云净眼。下明业用亦二。先见现在无碍。后又能下见过未无碍。前中初见正觉及众生。二见器世间。谓明所见境界广大无边故云如来十眼境也。三闻前所见诸佛说。四他心通等知前所见众生根欲。五以生死智通知彼受生等。二知过未中八位各言十者。以应圆数显无尽故。二明因得此定令行成立。初句标所得心。具十者广无边故。实际者深无底故。二主伴定。三主伴戒。四主伴智。五十明是智用。如十明品说。此是圆教摄机顿成大益故。创立大心乃得十地之后十明之用。以始摄终。如上发心功德品及小相品等说。余教中则无此事。第二胜进中亦二。先教劝后得益。不死通明者。大悲为因离业系故。又释离分段故。又释通明作用无休息故。不离此处等有二。一不动此因出生果故云生如来等。二不离一处能出佛身满十方界。此是不死通明之力。具一切佛法者明成果德之法。上来明摄比丘令入法界一会竟。此中明二乘回心义。略作三门。一明回之有无。二明回心身位。三辨回心至得(云云)。自下第二摄龙王入法界会中有四。初结前起后。二辨说法处。三辨所说法。四所得益处中。辨法师释云。觉城者本觉也。东者始觉也。大塔庙者始觉觉本觉也。则于此处说普照法界者。则于始觉觉本觉处。觉心无初从本已来遍照法界故。又日照三藏云。此城在南天竺。城东大塔是古佛塔。佛在世时已有此塔。三藏亲到其所。其塔极大。东面鼓乐供养西面不闻。于今现在。此处诸人处处唱善财歌词。此城内人并有解脱分善根。堪为修道之器。有觉分者在此城内故云觉城也。此则觉者之城名为觉城。又释文中既云是过去诸佛所游止处。佛既名觉故知亦是觉者之城。又准释下文。城山处所有名义皆是法门之所表也。谓觉者表于生死有觉察故。城者防敌外难内守德故。即觉用也。东者开明之始。表是发觉之初简终位之觉故云也。塔庙者显此觉德是归宗之所故也。若余教中托处表法。非处即法。此圆教中所托之处即是所表之法。名义即事义故也。思准之。下文处意并同此

三所说经从所诠立名。谓智用宏舒名为普照。所照深广称为法界。即是入法界经也。具足主伴是圆教法门。四获益中。初舍恶身。后坚胜心。此亦同前比丘住不退转普贤菩提心位也。第二会竟

自下第三摄善财会。今通辨下。文相别不同。略作十门。一明赴求差别。二修入众别。三示方差别。四示处差别。五教问差别。六叹不叹别。七推不推别。八结不结别。九去不去别。十释文

初中有三句。初文殊自就觉城。以物机初劣未发心故就之方摄。二功德云已去有善财往求。显位成故。根渐胜故。已发心故。知识不就。显法重人尊故。三末后普贤中知识不就善财不往。明法界位满无来去故

二修入众别者。于中唯初位内有三会四众。以是修故。余位唯善财一身以行别在人故

三示方差别者大位有三。初地前知识多在南方。地内无方。地后亦有南方之者。其南有四义。一是正义。如指南之说等。表所向非耶故。二是背闇向明义。表舍障向理故。三是离增减义。如日东出西没是增减相。南离二边表中道法界。四是生义。谓南主其阳。是其生义。北主其阴。是灭义。此表善财因行渐增故显生义。如来涅槃金棺北首表其灭义。于此四中前二后一地前表之。其离增减义地后表之。地中正证离相故不可南表。地后显业用。不同地内也。后文殊有示无方。表般若有加行证无二也。末后普贤无示无方。表法界德圆普遍故也

四示处者有四句。初三贤未证散在诸处。二地上证真生在佛家故。多佛众中等。三地后起用亦散随缘。四普贤表因圆克果。亦在佛所

五遣不遣中有二。初后二位无教遣而自往至。初谓文殊自往就故无人教。后普贤遍故。眼开自见又至。后文殊般若智成自见法界故不待教。余位无此二义皆有教遣。又若不教遣。即诸知识独着于己。何成自行。又唯言知一。若不遣余求何成圆备之益。又若不遣。岂合一位不进升后

六叹不叹中三。初文殊亦叹亦不叹。谓善财未发心。但劝令发心故不叹。后劝令发心已方乃叹之。中间知识皆有叹。以发修进故。有不叹者应是略也。后文殊普贤不叹以位成满故

七推不推中二。谓诸位知识皆有结自分仰推胜进唯初一。后三无结无推为显人尊德满故。尔何以有遣。谓表令位增故。显法门别故。余位有结有推。以因行未圆故。若尔普贤等何以不推佛。以非因位善友摄故

八结不结中前诸文皆无结通。以行未究竟故。唯后普贤有结通十方等于尘刹。以普遍故。行满故。事究竟故

九去不去中唯末后二位无辞去故。文殊以离相故无去。普贤以德满故无去。余位非此。皆有辞去。若不辞去封守一师。何得遍求法界知识。何成升进之行十释文中。就觉城摄善财会令成十信行中文别有四。初明众集显所被机。二明观机辨授说方便。三正说所授之法。四引起胜进之行。初中二。先总举。二时有下别显。别显中。四众优婆塞者古翻名善宿男。今译名近事男。谓亲近比丘而承事故。女亦同之。又修达多此名善施。婆须达多此名财施。跋陀罗此云贤。余名准释可知。第二文殊知觉城人下。明观机为授说方便中有二。初通标说意可知。二观察下别观善财。于中亦二。初观其现生胜事。二此童子者下察其宿因德行。初中三。初总标。二别显。三善明相师下总结。别中由此福报财宝相起。立善财名。即善为因财为果。又得此顺道之财故曰善财。又生时宝现为财。后叹其行德为善亦如善现空生等。又智论释常啼名等。准此可知。二叹其德行中十句为五对。初曾供佛种善。明此善财已曾宿种解脱分善根也。二乐净近友。三三业净修。四求修果法。五心净具行。以心无异念故净如空。又无现烦恼等故。

同类推荐
  • 从驾记

    从驾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苑洛集

    苑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阳巾

    华阳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四法经释

    大乘四法经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

    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神探狄仁杰之大唐风云

    神探狄仁杰之大唐风云

    这是一个现代人在狄公身边的故事;这是一个江湖和庙堂的纠纷;这是一个讲述神探狄仁杰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 素君衣

    素君衣

    本是宇宙一缕始源,是之初;也是零;也是一
  • 步天战纪

    步天战纪

    上古延生之道,可证仙果;上品天仙之道,与道合真。神魔争霸,风云再起。主角姜小炎三魂七魄转世合一,走上步天争霸之路,操控神鼎与天抗衡,绝火现世,焚天灭地。九州唯我独尊!什么,九天不服?打上九天!本书世界以阴阳分天地神魔,以五行划五帝流派,各方势力均有独特功法,相生相克,不失均衡。
  • 带血的影子

    带血的影子

    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是她的影子,她亦是他的转折。时间与时间的节点交织出一处处的诡异巧合,是他站了她的道,还是她被黑暗吞噬了影子。一场场案件,难道只是巧合?缘分在白纸上画出了命运的赤裸,带血的影子出现在黑夜与白昼的终点
  •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导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这本书是阮义忠以及夫人一起旅行欧亚的摄影随笔。他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欧亚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风土民风。语言平实朴素却渗透着深刻的力量。通过他的文字读懂一代摄影大家的情怀。
  • 穿越之嫡女废柴天才崛起

    穿越之嫡女废柴天才崛起

    苏沫在前世被人背叛,穿越到了异世大陆。她要今生今世活的更好,废柴,擦干眼看看,练神丹,签神兽。召唤师全系。美男快到碗里来。
  • 邪王追妻:王妃不好追

    邪王追妻:王妃不好追

    继母毒辣,庶姐是个白莲花,父亲对她不闻不问,只有身边的贴身侍女若水对她好。C国的特工雪魅一朝醒来变成原主。废柴+丑女看她如何为原主复仇。原本复仇之路挺完美的,可是为毛那个男人一直纠缠着自己,说好的高冷男神呢!(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通灵法医

    通灵法医

    对于医生来说,死亡其实是一种疾病或者损伤必然导致的结果。从医学上来说,任何死亡,都是由疾病或者损伤引发的。即便那些寿终正寝,在睡梦中悄然逝去的高龄老人,肯定也有一种疾病的原因可以解释。因此,医学对于生命的认识,对于因果的认识,就变得十分机械、简单,甚至粗暴。如果发烧了就降低体温,如果胃癌,就切除一部分坏掉的胃,如果血压太高,就扩张血管,如果心跳没有力量了,就使用心脏起搏器,如果嘴巴不能呼吸了,就在气管里插根管子…于是我常常反省自己,这种解释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很直观,但真的能够解释生命的因果吗?佛说:敬畏因果不得恶死!
  • 豪门娇宠:蜜糖娇妻9分甜

    豪门娇宠:蜜糖娇妻9分甜

    “原来你的味道这么甜。”他漫不经心的品尝,却无法再戒掉。“你你你你……不许诱惑我。”“那你推开我。”他明知道自己的姿色无双,要成心诱惑一个人,谁能坚持得住?她是糖,她是蜜,甜到忧伤,至纯至净。他是夜,他是魔,无情冷漠,至黑至冷。她遇到这样一个玩情,玩欲,玩人心的邪恶男人,注定无法全身而退。娇宠无度,梦醒后,是迷失的爱……
  • 那一次回眸

    那一次回眸

    第一次遇见你,你的笑你的好,都记在心里,不过,如果我不认识你妹妹,是不是我们就不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