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起胀。是点已定。毒瓦斯尽出时也。本乎上者上之。本乎下者下之。气血定位。毒被制伏成脓矣。若白不泛顶。红不敛窠。气血毒泯而为一。元气弱也。苟能察形色。验唇舌。如转柁回流。一持而正。后 如破竹矣。
凡痘三日。先见者先起胀。后见者后起胀。根红顶白。面与目渐浮肿。鼻塞流涕。口角涎出。而眼蒙不欲开。顺候也。即不然而两腮间。有一二起胀悦目。顶白根红。亦顺候也。
凡起胀时。色焦紫者。毒甚也。形大皮薄。而起皱纹者。毒甚气虚也。满顶红者。血滞也。
滞者活之。焦者清之。气虚毒甚。补而兼解散之。但面部有一二悦目可爱。用药当节。则枯者润。薄者浓。而生意自勃勃矣。
起胀时。诸痘未起。而其中先有起虚大。色如黄金者名曰贼胀痘。痘至五日。而内外症平。
宜该起发退红。若不起发。不退红。正气虚也。方内倍人参。加黄 。古人以此为唤浆法。
当起胀时。有一等光活可爱。娇嫩艳观。手捺之则破。灯照如琉璃。此假胀。又名空欢喜。急救表。或可幸治。迟则必痒塌而死。
又四日起大驶。亦非吉兆。何者。表虚毒甚也。七日后肿退。倒靥。皆此之变。遇此须分虚实预防之。
又有一等。至五日而即带黄色。假浆也。不信请以神彩办之。有神有彩者。为真浆。此则无也。或补或泻。唯舌是准。
起胀时。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曰蛀痘。用保元汤。加丁桂服之。其孔一密。其痘自起。
痘出五六日眼不封鼻不塞而大孔时下气者。逆也。轻痘无妨。
大都痘出五六日。气血不分。颜色焦紫。面红肿如瓜。而痘伏。或犹烟云罩定。或舌白至唇。湿处者曰内溃。或遍身发紫泡。或闷乱不宁。叫哭不已。腰腹犹痛。皆死症也。虽然亦有形。色本善。调理失宜而然者。又有误饵汤药而致者。
痘出七日。阴中之阳。尽付于外。内则空虚。如釜中甑内之气。妙不可言。阳起一分阴亦长一分。故其浆也。则宜渐而黄。根下血晕。亦宜渐而紧。如线围定。不铺散。不灰黯。昼夜痛楚。饮食倍常。大便少。身微热。吉症也。反是者逆。至是欲决生死。唯视血晕聚散。脓色真伪耳。真者宝色烨烨。手捏粘丝。伪则土黄也。聚者气拘血而化毒也。散则气虚散。而真气将竭。血晕全无者死。脓者。毒所化也。诀曰。六日以后专看脓色。故脓有者生。无脓者死。使或有或无而脚根不红。或连肉灰红。作痒烦燥。目闭后开。作泻干呕。不食少睡。
气虚不能拘血化毒也急峻补之。倘此时尚见黑苔有刺。生意绝矣。不唯不容补。即补之何益。浆行七日肿要过颈。浆要过胸。肿者。毒外出也言过胸者从上下也。至阳物亦要贯。乃宗筋之会也。两脚不贯不妨。又两臂亦宜满。不然临收时必不食而生他变。手臂脾所主也。
痘出七日或大泻者。气陷也。急补涩之。若浆色正而根血一线。紧紧绕定。虽泻无妨。
浆色不正。血不敛。毒在内也。七日毒尚在。如命何。
若正痘依然根晕红活。精神饮食清健而泻。此阳症也。不妨。但看舌。用兼止之药而愈至八九日。浆行似足。忽眼开而陷。毒内攻也。内攻者必闷乱烦燥。根晕飞散。若无是而唇舌洁净。方内加桂附治之。唇燥舌赤。内加连芩解毒治之。
有一等。至八日充灌饱满。扑摸不破。而剔破无脓。毒陷伏也。不可作顺痘误人。服赛春雷。是正法也。若数服而犹硬无脓。根晕不活。生意可知矣然此必神不内宁。若神宁痘少不必药治。
贯脓时作痒。十常六七。并准以唇舌药之。但爬破成坑者。或干而无水者皆不治。
痘行浆作痛。火热也。亦吉兆也。丹溪曰。诸痛为实。是气滞作痛。方内加枳壳山楂治之。血热作痛。方内加芍药。生地治之。
八九日寒战切牙。虚极也。唯峻补而已。此外无法。若头摇。牙颤。目闭。无魂者不治又八九日。有等土黄而硬者。往往作正浆目之。不知此为阴阳失政。致浆注于中。板腻死塞之正。土黄者。黄而无彩者也。又有贯脓充足。至九日大便忽欲去不去。阳明血燥也。
方内倍加当归以润之。不治则靥落之后。非滞下必干热而死。
灌脓发泡。气过甚也本方加白术。茯苓。渗利之。擦破水出而不能包者。败草散掩之。
八九日最忌皮薄浆清。皮薄则嫩而易破。浆清则水而不脓。书曰。浆假毒成。毒从浆化。若此而幸成者。未之有也。凡皮薄浆清。至九日而躁乱不宁。生死可隔壁断矣。周岁半岁者。又不必至九日。若七日便蹬打不定。揩破不干。万不救一。何者。痘以七日为界七日以前气血外行七日以后气血内入。外行时。尚不欲留毒。矧内入时乎。故七日后躁乱者。毒攻也。毒攻内者。必死。
凡灌脓时。额上如汤泡。皮肉尽赤而干者死诸痘才贯。而两唇先黄硬者死。
擦破无脓血者死。擦破而疮痕隐然有生意者。秽触也不当作死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