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400000004

第4章

治痰饮久癖方

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则瘥方。

但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三升,须臾适吐,适吐毕又饮,能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汁乃止,不损人,渴而则瘥。(《外台》卷八)治胸中淡饮,腹中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

大槟榔(三十口全子碎) 半夏(八两洗) 生姜(四两) 杏仁(四两) 白术(四两) 茯苓(五上七味,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医心方》卷九)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生姜(五两)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吴茱萸(三两) 人参(一两) 大枣(三十枚) 甘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内白蜜五合,分三服。(《医心方》卷九)治痰 心腹痛兼冷方。

鳖甲(炙) 柴胡 赤芍药(各八分) 甘草(炙) 枳实(炙) 生姜 白术(各六分) 槟榔(七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内槟榔末,分服八合,当利。忌海藻、菘菜、苋菜、桃李、雀肉等。(《外台》卷八)治痰饮积聚,呕逆,兼风、虚劳、阴疝方。

霜后蒺藜苗子,捣汁一石,先以武火煎减半,即以文火煎,搅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酒治宿食结实,及痰 癖实,瓜蒂散方。

瓜蒂(一两) 赤小豆(四两)上二味,捣筛,温汤三合,以散一钱匕投汤中,和服之。须臾当吐,不吐更服半钱,汤三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炙) 白术(三两)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散。忌桃李、雀肉等物。(《外台》卷八)治冷热久癖,实不能下,虚满如水状方。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枳实(三两炙) 半夏(四两洗)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甘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十二)

治咳喘上气方

治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三两) 紫菀(三两) 柴胡(四两) 橘皮(四两)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甚验。(《外台》卷九)治寒冷咳嗽,上气胸满,唾腥脓血,四味石钟乳散方。

钟乳(碎研) 白 石(炼) 款冬花 桂心(各一分)上四味,捣合下筛,以筒吸之,如大豆许,一匕聚,先食,日三,不知稍增之,数试有验。当作七聚遂吸之。忌生葱。(《外台》卷九)补肺汤,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而渴,舌本干燥方。

五味子 白石英(研绵裹) 钟乳(同上) 桂心 橘皮 桑根白皮(各三两) 粳米(二合) 茯苓 竹叶 款冬花 紫菀(各二两) 大枣(五十枚) 杏仁(五十枚去两仁尖皮) 苏子(一升)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枣、粳米熟,去滓,内诸药,煮取四升,分三服,日再夜一。忌大酢、生葱。(《外台》卷十)治肺胀,咳嗽上气,咽燥,脉浮,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 芍药 生姜(五两) 细辛 桂心(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石膏(四两) 五味子(半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羊肉、饧、生菜。(《外台》卷十)沃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去节)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桂心 干姜(各一两) 半夏(八枚洗去滑一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投杯则卧,一名投杯麻黄汤。令人汗出不得卧,勿怪。亦可从五合,不知稍增,日再,凡煮麻黄先煎二沸,去上沫,又内余药。忌生葱、生菜、羊肉、饧。(《外台》卷十)治大走马奔走喘乏,便饮冷水冷冻饮料,因得上气发热方。

竹叶(三两) 橘皮(三两切)上二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三日服一剂,良。(《外台》卷十)治咳嗽冷气,结胀方。

干姜为末,热酒调半钱服。兼治头旋眼眩,立效。(《证类本草》卷八)肺热闷不止,胸中喘急,悸,客热往来,欲死,不堪服药,泄胸中喘气方。

用桃皮、芫花各一升,二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以故布手巾内汁中,薄胸,温四肢,不盈数刻即歇。(《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治肺痿、肺痈及肠痈方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十)治肺痿,咳嗽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渴方。

生姜(五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一方干姜三两代生姜。忌海藻、菘菜。

(《治肺痿,时时寒热,两颊赤气急方。

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许,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节,男左女右,长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内小便中,置于闲净处露一宿,器上横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剂。其童子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热面。(《外台》卷治肺痿咳嗽,鬼气疰病方。

停久臭溺,日日温服之。(《本草纲目》卷五十二)桔梗(二两) 甘草(二两炙)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外台》卷十)治肠痈汤方。

薏苡仁(一升) 牡丹皮(三两) 桃仁(三两) 冬瓜仁(一升)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医心方》卷十五)

治贲豚气方

贲豚茯苓汤,治短气,五脏不足,寒气厥逆,腹胀满,气贲走冲胸膈,发作气欲绝,不识人,气力羸瘦,少腹起腾踊如豚子,走上走下,驰往驰来,寒热,拘引阴器,手足逆冷,或烦茯苓(四两) 生葛(八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五两) 半夏(一升汤洗) 人参(三两) 当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酢物等。(《外台》卷十二)治贲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贲豚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芎 (二两) 当归(二两) 半夏(四两汤洗) 黄芩(三两) 生葛(五两) 芍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等。(《外台》卷十二)治贲豚气从下上者汤方。

生葛(五两) 半夏(五两洗) 黄芩(二两) 桂心(二两) 芍药(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为五服,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生

治症瘕积聚方

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外台》卷十二)治宿食不消,大便难,练中丸方。

大黄(八两) 葶苈 杏仁(去皮尖) 芒硝(各四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外台》卷十二)治症坚,心下大如杯,食则腹满,心腹绞痛方。

葶苈(二两) 大黄(二两) 泽漆(四两洗)上三味,捣筛,蜜和,捣千杵,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稍加。(《外台》卷十二)治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取雄鸡一头,饲之令肥,肥后饿二日,以好赤朱泄饭,极令朱多以饲鸡,安鸡着板上取粪燥末,温清酒服五分匕,可至方寸匕,日三,若病困急者,昼夜可五、六服。一鸡少,更饲余鸡取足。(《外台》卷十二)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坚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方。

取牛膝根(二斤 咀曝令极干)上一味,酒一斗浸之,密器中封口,举着热灰中温之,令味出,先食服五、六合至一升,以又方用蒴 根,亦准此大良。(《外台》卷十二)又方商陆根捣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药铺布上,以衣覆,冷即易,取瘥止,数日之中,晨夕勿息。(《外台》卷十二)又方牛膝酒神验也。(《肘后方》卷四)治鳖症,伏在心下,手揣见头足,时时转者,并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白雌鸡一双,绝食一宿,明旦以膏熬饭饲之,取其屎,无问多少,以小便和之,于铜器中火上熬令燥,捣筛服方寸匕,日四、五服,消尽乃止。常饲鸡取屎,瘥毕,杀鸡单食之。

(《外台》卷十二)熨症法。

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熟,布裹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走逐熨之,候消乃止

治诸水肿方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彭彭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腹陷而不起,腹色不变;鼓胀者,腹身皆肿大,大与肤胀拟也,其色苍黄,腹脉起;肠覃者,寒气客于少腹,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瘦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始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月,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时下;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医心方》卷十)治水肿方。

黄犍牛尿一饮三升,若不觉,更加服之,以得下为度,治老小者宁从少起,饮半,亦可用后方。(《外台》卷二十)又方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末筛为散,以粉肾,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脔,乃可止,当觉腹中鸣,转攻两胁下,小便利,去水即愈。若三、四脔不觉,可食七脔令尽。

(《外台》卷二十)治大水肿,腹如鼓,坚如石方。

葶苈(一升,熬) 椒目(一升) 芒硝(六两) 水银(十二两)上四味,以水煮练水银三日三夜,数益水,要当令黄白以合,捣药六万杵,自令相合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日增一丸至十丸,不知,更从一丸始,病当从小便利,当饮好牛、羊二十)周大候正大将军平公于礼患气兼水,身面肿,垂死,长寿公姚僧垣处二方,应手即瘥,先服汤方。

桑根白皮(四两) 橘皮(二两) 海藻(三两,洗去咸) 茯苓 郁李仁(碎,各四两) 赤小豆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甚效。《古今录验》治气水身肿胀满。

姚大夫治燕公雍州录事于志光送云:从来知不能服汤,事较急,勿不努力服之。服此汤若微觉为益,频服三、两剂,勿不服。此药甚易,必无逆忤,如不能服,可服后丸,丸迟不应急耳。

又方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葶苈(六分,熬) 防己 桑根白皮(各五分)上八味,捣下筛,蜜和丸,取 白皮火炙焦黄煮饮,服十丸如梧子,日再服,若不得宣通,稍稍加,常以宣为度。渴者饮此方。老蒋公处与张大夫家效。忌酢物。(《外台》卷二十)治但两足肿者方。

锉葱叶煮令烂以渍之,日三、四度,良也。(《外台》卷二十)治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肿方。

大豆(五升) 防己(四两) 桑根白皮(切,三升) 白术(四两) 泽漆叶(切,三升) 射干(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内好酒三升,更煎取五升,分五服,日再夜一。余煎明日服之。(《外台》卷二十)治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灸法。

灸关元。(《外台》卷二十)又灸石水法。

灸章门、然谷。(《外台》卷二十)治暴患遍身肿满方。

大豆上一味,捣筛为散,粥清服三方寸匕,日再,甚良验。(《外台》卷二十)治身体暴肿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合皮 咀)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绵内汁中以拭肿上,随手减矣,日五、六拭,勿近目及阴。(《外台》卷二十)治男女心上胀满,胸背痛,食进少,面微似肿,小便如涩方。

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苏子(三合) 防己(五分) 葶苈(六分熬) 茯苓(八分)上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小豆,细切桑根白皮煮为饮,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外台》卷二十)治水腹大脐平者法。

灸脐中,腹无文理者不可治。(《外台》卷二十)治水腹胀皮肿法。

灸三里,风水灸解溪。(《外台》卷二十)

治诸淋方

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石淋之为病,小便茎中痛,尿不得卒出,时自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气淋之为病,小便难,常有余沥。膏淋之为病,尿似膏白出,少腹膀胱里急。劳淋之为病,倦即发,痛引气冲,小便不利。热淋之为病,热即发,其尿血后如豆汁状,蓄作有时。五淋各异,治方用杂,故不载也。(《外台》卷二十七)治淋方。

以比轮钱三百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之神效。(《外台》卷二十七)又方取牛耳中毛烧灰,服半钱匕,立愈。(《外台》卷二十七)又方取牛尾烧灰,水服半钱匕,瘥。(《证类本草》卷十七)又方烧头发灰服之良。(《外台》卷二十七)治五淋方。

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证类本草》卷十三)治石淋方鲤鱼齿一升 贝齿一升,捣筛,以三岁苦酒和,分为三服,宿不食,旦服一分,日中服一分,暮服一分。(《外台》卷二十七)

治腰痛方

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又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不可以仰息。诊其尺脉沉,主腰背痛。寸口脉弱,腰背痛。尺寸俱浮直下,此为督脉腰疆痛。

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 腰,坠堕伤损腰,是以腰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腰痛。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云:饮食了勿即卧,久作气病,令人腰疼痛。又曰:大便勿疆努,令人腰疼日涩。又云:笑过多,即肾转动,令人腰痛。

又云:人汗出次,勿企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腰痛。《导引法》云:凡学将息人,先须正坐,并膝头足,初坐先足趾相对,足跟外扒,坐上少欲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趾外扒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足上,待共内坐相似不痛,始双竖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内冷风,膝冷足疼,上气腰疼,尽自消适。(《外台》卷十七)治风湿客于腰,令人腰痛,独活汤方。

独活(三两) 生姜(六两) 干地黄(五两) 芍药(四两) 防风(三两) 桂心(三两) 栝蒌(三两) 甘草(二两炙) 麻黄(二两去节) 干葛(三两)上十味,切,以水八升,酒二升,煎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作。忌海藻、生葱、菘菜、芜荑。(《外台》卷十七)治腰痛熨法。

菊花(二升) 芫花(二升) 羊踯躅(二升)上三味,以醋拌令湿润,分为两剂,内二布囊中蒸之,如炊一斗米许顷,适寒温,隔衣熨之,冷即易熨,痛处定即瘥。(《外台》卷十七)治腰卒然痛,杜仲酒方。

杜仲(半斤) 丹参(半斤) 芎 (五两) 桂心(四两) 细辛(二两)上五味,切,以酒一斗,浸五宿,随多少饮之,延年。忌生葱、生菜。(《外台》卷十七)秦艽散,治风冷虚劳,腰脚疼痛诸病,悉主之方。

秦艽(四分) 白术(十四分) 桔梗(四分) 干姜(五分) 附子(三分炮) 牡蛎(熬) 防风(六分) 人参(四分) 茯苓(四分) 椒子(二分汗) 黄芩(三分) 桂心(五分) 细辛(三分) 甘上十五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一方加钟乳粉一两,亦好。忌桃李、雀肉、生葱、猪肉、冷水。(《外台》卷十七)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所以如水洗状,又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是其证也,作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之故得也。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肾着汤主之。

甘草(一两) 干姜(二两) 茯苓(四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腰中即温。(《医心方》卷六)治腰痛不可忍方。

橘子仁炒研为末,每服一钱,酒一盏,煎至七分,和滓空心服。(《证类本草》卷二十三)治肾脏风壅积,腰膝沉重方。

威灵仙末,蜜和丸桐子大,初服温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浓胶,即是风毒积滞也。如未利,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后吃粥药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证类本草》卷十一)治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服此壮肾,润皮,益气力方。

牛蒡子一升切,生地黄一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服二、三盏,日二服。(《本草纲目》卷十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的前座是校花

    我的前座是校花

    一段校园里纯真的爱情。男主阳光帅气万人迷,女主心地善良普普通通。两个人在一种“莫名其妙”的关系下渐渐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
  • 天下擒凰之王爷追妻

    天下擒凰之王爷追妻

    女主,一朝穿越,来到陌生的古代,成为女孩花玉麟。被腹黑男萧繁晨以各种身份管制,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女性本该学习的所有技能!后来才知道,白歌是因中毒太深,造成的暂时失忆。萧繁晨趁机掳掠其芳心,将其成为自己的所有物。男主小时候被花玉麟所救,并被花玉麟夺走初吻,被花玉麟奴役,又被花玉麟“抛弃”,发誓要雪耻,将其拿下,成为自己的“阶下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社交要懂心理学

    社交要懂心理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围绕现实生活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加以阐述,笔者运用通俗流畅、简练生动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故事、案例,多角度地介绍了心理学的知识,指出常见的生活困惑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心理建议,同时还阐述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心理障碍及其防治策略,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 仙娘逃婚记

    仙娘逃婚记

    陶仙娘,俗称媒人。此仙爱好牵红线,远古时期众生芸芸的红线都由她掌控,只要她手指轻轻一牵,谁就是谁的佳偶。在西方,她还有个特别可爱的名字,叫丘比特。轩辕大帝和拓跋姬是由仙娘牵线而成的,然而仙娘恶作剧般地让轩辕大帝追拓跋姬追得好惨,轩辕大帝在一次偶然知道了真相,他堂堂大帝竟然被一个这么小小的神仙玩弄,气地下令把陶仙娘赐婚给招摇山上的某一男妖。陶仙娘一惊,连夜收拾包袱,逃之夭夭。于是,她开启了她的逃婚之旅......
  • 乱世情缘,复仇王妃爱恨生

    乱世情缘,复仇王妃爱恨生

    她,赫连·冉紫韵,弃爱远嫁,是为完成母亲的复仇大计他,萧良夙,为了摆脱束缚,娶她为妻。她对他好是因为愧疚,他对她好是因为报复。本想真心对她,却料她远离自己,投入旧爱的怀抱。本想与他相伴一生,他却征伐母国,完成大业。满心无望的她却被告知已有两个月的身孕,本以为孩子可以是保住母国的唯一的筹码,却不料他说,若是不能平安诞下婴儿,他便让她的家人为其陪葬。
  • 超能铠甲之绝世股神

    超能铠甲之绝世股神

    挺好看,铠甲勇士系列,你别喷,最近上学,高中挺忙,可能没时间更
  • 神丹传

    神丹传

    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始终都流传一个关于神丹的传说,谁能将其找到且炼化就能白日飞升。神丹的出世,人们的疯狂,神丹的归属......
  • 醉梦倾城

    醉梦倾城

    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错过。年少时的爱情,风一吹,就散了。
  •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难道这一场等待终究是一个错?七年前的梁紫嫣是个乖宝宝,绝缘体,驽钝,没自信,她不懂感情。而聪明睿智,众星捧月的林孝晨决定等待梁紫嫣,一个单纯的让人窒息的女孩,“她跟着你干嘛?”“谁知道?”“哦。”“你为什么不跟着我?”“我为什么要跟着你?……林孝晨你离我远一点,她们都在看我呢!”七年后的一场婚礼,二人再次相遇,而等待着的另一人罗俊森同时出现。梁紫嫣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楚楚可怜的女生,她变成了成功立足于大都市的白领,无意中成了这两位股东分公司的部门经理。一点一点地适应着彼此的改变,“这七年多的时间,你以为我都在哪里?……你抽烟喝酒,舞厅迪吧哪都去,为同学出头惹是生非……我还要怎样,把心挖出来给你看吗?”“俊森,我们不是情侣。”
  • 魔祖一起名真难

    魔祖一起名真难

    林洛被选为新一代的魔子,该如何带着渐渐式微的魔宗重新站在世界之巅,又该在正与邪之间如何选择?欢迎进来看看。看我笔名了吗?不过不用怕!我是个靠谱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在看,在书评里说一声,我就会写下去!给自己加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