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眼病方
治目赤痛方。
甘竹叶(二七片) 乌梅(四两碎) 大钱(三文)上三味,以水二升,洗渍药半日,早向东灶煮之三沸,三上三下,取二合,卧以注目 。
(《外台》卷二十一)治目赤痛,洗眼方。
蕤核仁(二十枚,碎) 苦竹叶(一把) 细辛(半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以洗眼,日三、五度,甚妙。(《外台》卷二十一)治目痛三十年方。
取虫螺一枚,以水洗之,内燥杯中,使螺口开,以黄连一枚,内螺口中,螺饮黄连,黄连苦,螺吐汁,以绵注 中。(《医心方》卷五)治目卒痒且痛方。
削干姜令圆滑,内 中,有汁,拭姜复内之,味尽易之。(《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肿痛方。
捣枸杞汁洗之,日六、七度。(《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风肿,弄眼方。
矾石(二钱,熬末)上一味,以枣膏和如弹丸,以磨目上下,食顷止,日三。(《外台》卷二十一)补肝芜菁子散,常服明目方。
芜菁子一升,水三升,煮令熟,曝干末,下筛,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三匕。(《医心方》卷五)治目不明若泪出方。
用乌鸡胆,临眠敷之良。(《医心方》卷五)又方摘小酸模茎,汁注四 ,数为之。(《医心方》卷五)明目,令发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内新罂中,封口三十日,洗去皮。初服一枚,再服二枚,至十日服十枚,满十日却从一起。(《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风寒,泪出, 赤痒,乳汁煎方。
黄连(三分) 蕤仁(二分) 干姜(四分)上三味,捣筛,以乳汁一升,渍药一宿,明旦于微火上煎得三合,绵绞去滓,取如米,内中。(《外台》卷二十一)治毒病后,目赤痛有翳方。
冷水渍青布,以掩目。(《医心方》卷十四)又若生翳者。
烧豉二七枚,末,内管中以吹之。(《医心方》卷十四)治白翳覆瞳子黑精,龙骨散方。
龙骨(一分) 贝齿(三枚烧) 矾石(一分烧)凡三物,治下筛,着 头,日二。(《医心方》卷五)治眼暗,热病后失明方。
以羊胆敷,旦暮各一。(《外台》卷二十一)治热病后,百日食五辛者,必目暗方。
鲫鱼作 熏之。(《证类本草》卷二十)治雀目如神,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治风眼烂 者方。
竹叶(四分) 柏白皮(六分) 黄连(四分)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煎取五合,稍稍滴两 ,日三度,忌猪肉。(《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眯方。
旦起封户门,再拜已言:户门狭小,不足宿客,便愈。(《医心方》卷五)
治耳病方
治耳聋方。
杏仁(去皮尖熬) 葶苈子(熬) 盐末(各等分)上三味,捣研,以少许猪脂和合煎,以绵裹塞耳。(《外台》卷二十二)又方附子(炮) 瓜子 杏仁(去皮熬各等分)上三味,捣,以绵裹,塞耳中。(《外台》卷二十二)又方巴豆十四枚,捣。鹅脂半两,火熔,内巴豆和,取如小豆,绵裹内耳中,瘥,日一易。
瘥三治 耳出脓水散方。
矾石(三两) 乌贼鱼骨(一两) 黄连(一两) 龙骨(一两)上四味,捣末,以枣核许绵裹,塞耳中,日再。(《外台》卷二十二)治耳痛有汁出方。
熬杏仁令赤黑,捣如膏,以绵裹塞耳,日三易,三日即愈。(《肘后方》卷六)治蜈蚣入耳方。
炙猪肉掩耳,即出。(《外台》卷二十二)
治鼻病方
治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两) 矾石(一两熬) 真朱(一铢) 细辛(三分)凡四物,合冶下筛,展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内鼻中,日再。(《医心方》卷五)
治口舌病方
治口中臭散方。
甘草(五两) 芎 (四两) 白芷(三两)凡三物,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五)治口疮方。
升麻 黄柏 大青上三味,以水煮含之,冷吐,瘥止。(《外台》卷二十二)又方芦根(四两) 黄柏 升麻(各三两) 生地黄(五两)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含,取瘥。含极冷吐,却更含之。(《外台》卷二十二)治口中生疮方。
取黄柏削去皮,作如鸭舌含之,咽汁弥好,蜜渍含亦佳。(《医心方》卷五)治重舌方。
以铍针刺舌下肿者,令血出愈,勿刺大脉也。(《医心方》卷五)
治唇病方
治沈唇紧唇方。
以青布卷烧炷着斧上,取汁涂之良。(《外台》卷二十二)又方取乱发、蜂房、六畜毛烧作灰,以猪脂和如膏,敷。(《外台》卷二十二)又方鳖甲及头垢,烧灰敷之。(《外台》卷二十二)又方矾石烧末,和胡粉敷之,瘥。(《外台》卷二十二)
治牙齿病方
治齿痛方。
鸡屎白烧灰末,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瘥。(《外台》卷二十二)又方芎 细辛 防风 矾石(烧令汁尽) 附子(炮) 藜芦 莽草上七味,等分,捣筛为末,以绵裹弹丸大,酒渍烫所患处,含之勿咽汁。(《外台》卷二十又方独活(三分) 黄芩 芎 当归 荜茇(各二两) 丁香(一两)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微微含漱良久,吐却更含。(《外台》卷二十二)又方含白马尿,随左右含之,不三、五口瘥。(《外台》卷二十二)又方胡麻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含漱吐之。茎叶皆可用之,神良,不过二剂,肿痛即愈。
(《证类本草》卷二十四)治牙齿疼痛方。
取枯竹,烧竹一头,以注钱上,得汁,多着齿上,即瘥。(《外台》卷二十二)治龋齿方。
取松脂锐如锥,注龋孔内,须臾龋虫缘松脂出。(《外台》卷二十二)又方煮鸡舌香汁含之,瘥。(《外台》卷二十二)治风齿疼肿闷方。
莽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含漱之,勿咽汁。(《外台》卷二十二)又方椒(二十粒) 枳根皮 莽草 细辛 菖蒲 牛膝(各二两)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细细含之,以瘥为度,未瘥,更作取瘥。(《外台》卷二十二)治齿楚痛方。
生地黄 桂心上二味合,以含嚼,咽汁无妨。(《外台》卷二十二)消齿壅法。
朴硝为末,敷之,消。(《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
治喉病方
治喉痹方。
咬咀常陆根,苦酒熬令热,以薄喉上,冷复易。(《医心方》卷五)治缠喉风及喉痹、牙宣、牙痛、口疮,并小儿走马疳方。
蚕蜕纸不计多少,烧成灰存性。
上炼蜜和丸如鸡头大,含化咽津。牙宣、牙痛,揩龈上。口疮干敷患处。小儿走马疳入麝香少许。贴患处佳。(《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治面、粉刺、面诸方
治面上暴生 方。
生杏仁去皮捣,以鸡子白和,如煎饼面,入夜洗面,干涂之,经宿拭去,立愈。(《肘后方》卷六)治 方。
茯芩末、白蜜,和涂上,满七日即愈。(《肘后方》卷六)治黑面方。
牯羊胆、牛胆、淳酒三升,合煮三沸,以涂面,良。(《肘后方》卷六)治人面体黎黑,肤色粗陋,皮浓状丑方。
猪胰五具,淳酒和,夜敷之,寒月以为手面膏,神验。(《肘后方》卷六)服药取白方。
取三树桃花,阴干末之,食前服方寸,日三。并细腰身。(《肘后方》卷六)治卒病余,面如米粉,敷者方。
熬矾石,酒和涂之,不过三度。(《肘后方》卷六)治面胡粉刺方。
捣生菟丝,绞取汁,涂之。不过三、五上。(《肘后方》卷六)治面上 方蒺藜子 栀子仁 豉(各一升)上三味,捣合如泥,以 浆和如泥,临卧以涂面上,日未出便洗,瘥。(《外台》卷三十二)木兰散方木兰皮(一斤)上一味,以三年酢浆渍之,百日出,于日中曝之,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卷三十二)治年少气充面生 疮方。
胡粉半两、水银一两、腊月猪脂和,熟研,令水银消散,向暝以粉面,晓拭去,勿水洗,至
治颈项头面白驳及白秃方
治颈项及头面上白驳,侵淫渐长似有癣,但无疮,可治之方。
干鳗鲡鱼脂以涂之,先洗拭驳上,外把刮之,使碜痛拭燥,然后以鱼脂涂之,一涂便愈,难者不过三涂之。(《外台》卷十五)又方取蛇脱皮熟摩之数百过,弃皮置草中。(《外台》卷十五)治身体白驳方。
取木空中水洗之,捣桂屑唾和敷驳上,日三。(《外台》卷十五)治白秃方。
以羊肉如作脯,炙令香,及热以拓上,不过三、五度即瘥。(《外台》卷三十二)又方先以皂荚汤热洗,拭干,以少油麻涂,再三,即瘥。(《肘后方》卷五)又方以大豆、髑髅骨二味,各烧末等分,以腊月猪脂和如泥涂之,立瘥。(《外台》卷三十二)
治疣目及黑子方
治去疣目方。
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目上三过迄,使病疣目人种豆,着南向屋东头第二 中,豆生四叶,以热汤沃杀,疣目便去矣。(《外台》卷二十九)又方取松柏合和涂其上,一宿即不知处。(《外台》卷二十九)又方作艾炷着疣目上灸之,三炷即除。(《外台》卷二十九)又方以石硫黄突疣目六、七过,除。(《外台》卷二十九)去黑子及赘方。
生藜芦灰(五升) 生姜灰(五升) 锻石(二升半)上三味,合和令调,蒸令气溜,取甑下汤一斗从上淋之,尽汤取汁,于铁器中煎减半,更闹火煎以鸡羽摇中即然断药成,欲去黑子疣赘,先小伤其上皮令才破,以药点之,此名三灰煎
治漏液胡臭方
治人体及腋下状如狐 气,世谓之胡臭方。
烧好矾石末,绢囊盛之,常以粉腋下,不过十度。(《外台》卷二十三)治胡臭漏腋。有天生胡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瘥,然须三年敷白矾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药即瘥,止可敷药时,暂得一度瘥耳。
凡胡臭人,通忌食芸苔、五辛,治之终身不瘥,胡臭方。
辛夷 芎 细辛 杜蘅 本(各三分)上五味, 咀,以苦酒渍之一宿,煎三日,取汁敷之,以瘥为度。(《外台》卷二十三)治胡臭方。
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涂腋下,一宿即愈。(《外台》卷二十三)治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阴下股里,常如汗湿致臭,六物胡粉敷方。
干枸杞根(半两) 胡粉(一两) 干商陆根(一两) 滑石(一两) 干蔷薇根(半两) 甘草(半上药捣下筛,以苦酒和涂腋下,当微汗出,易衣复涂,着药不过三敷便愈,或更发复涂之,不可多敷,伤人腋,余处亦涂之。(《外台》卷二十三)治身体及腋下狐臭方。
正旦以小便洗腋下,即不臭,大神验。(《肘后方》卷六)又方青木香(二两) 附子(一两) 锻石(一两) 矾石(半两烧)上四味,细末,着粉腋中,汁出即粉之。(《肘后方》卷六)治胡臭方。
辛夷 细辛 芎 青木香上四物分等,捣筛为散粉之。(《医心方》卷四)又方甘草 松树根及皮 大枣 甜瓜子上四物,分等,末,服方寸匕,日三。二十日觉,五十日身体并香,百日衣服床帏皆香。
附:姚僧垣传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
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僧垣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僧垣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十一年,转领太医正,盖文德主帅、直 将军。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简文帝在东宫,甚礼之。四时伏腊,每有赏赐。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
时商略今古,则为学人所称。
及侯景围建业,僧垣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呈兴,谒郡守张(嵘)〔嵊〕。嵊见僧垣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辨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僧垣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候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僧垣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子鉴寻镇广陵,僧垣又随至江北。
梁元帝平侯景,召僧垣赴荆州,改授晋安王府谘议。其时虽克平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复纲纪。僧垣每深忧之。谓故人曰:“吾观此情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闻者皆掩口窃笑。梁元帝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
及大军克荆州,僧垣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中山公获使人求僧垣。僧垣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太祖又遣使驰驿征僧垣,谨(故)〔固〕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金州刺史伊芳娄穆以疾还京,请僧垣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僧垣为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合散一剂,稍得屈伸。僧垣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僧垣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忻然,请受方术。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谨尝问僧垣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瘥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克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必不免死。”谨曰:“君言必死,当在何时?”对曰:“不出四月。”果如其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僧垣同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臣无听声视色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召见。帝问僧垣曰:“姚公为仪同几年?”对曰:“臣忝荷朝恩,于兹九载。”帝曰:“勤劳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骑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敕曰:“公年过县军,可停朝谒。若非别敕,不劳入见。”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僧垣以为诸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情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诏僧垣赴行在所。内史柳( )〔昂〕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如何?”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
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常从容“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
大象二年,除太医下大夫。帝寻有疾,至于大渐。僧垣宿直侍。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三年卒。时年八十五。遗诫衣白 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
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记。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藩外域,咸请 之。僧垣乃搜采奇异,参校征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长子察在江南。(按:姚察《南史》有传)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着述。年十九,随僧垣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特为宪所礼接,赏赐隆浓。宣帝嗣位,宪以嫌疑被诛。隋文帝作相,追复官爵。最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乃录宪功绩为传,送上史局。
最幼在江左,迄于入关,未习医术。天和中,齐王宪奏高祖,遣最习之。宪又谓最曰:“尔博学高才,何如王褒、庾信。王、庾名重两国,吾视之蔑如。接待资给,非尔家比也。
尔宜深识此意,勿不存心。且天子有敕。弥须勉励。”最于是始受家业。十许年中,略尽其妙。每有人造请,效验甚多。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以父忧去官,哀毁骨立,既免丧,袭俄转蜀王秀友。秀镇益州,迁秀府司马。及平陈,察至。最自以非嫡,让封于察,隋文帝许之。秀后阴有异谋,隋文帝令公卿穷治其事。开府庆整、郝伟等并推过于秀。最独曰:“凡有不法,皆最所为,王实不知也。”榜讯数百,卒无异辞。最竟坐诛。时年六十七。论者义之。撰《梁后略》十卷,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