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說勝行者欲登妙位非行不階故君子不患無位患己不立。
七說勝行者疏文亦二先明大意後開章解釋前中初二句依內教正釋後二句引外事證成即論語第二彼下二句云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包氏注曰求善道而學行之則人知已今引證此求為可知及所能立皆是行也上兩句行成得位下兩句行成得名今為證位故但引前耳。
行亦二種一頓成諸行一行一切行。
行亦二種下開章釋也先釋後融前中明頓成中先正明。
故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一等普賢行品說一斷一切斷等故。
故十住下後引證言一斷一切斷等者等取一障一切障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故普賢行品初說十句若成此十則頓成五十種行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生故偈中云不可說諸劫即是須臾頃莫見修與短究竟剎那法皆以圓融故妙嚴品云一法門中無量門無量千劫如是說所演法門廣大義普運光天之所了。
二遍成諸行此即行布謂自大菩提心體相功德乃至等覺中行。
二遍成諸行下釋行布從始迄終故云乃至則五位所行皆此攝也菩提心為始體即三心謂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樂修一切諸善行故三大悲心救護一切苦眾生故七十八經云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光照法界光即直心炷即深心多以三心為體上求下化照理起行不出此故言相者即無相為相同法界相無分量相無齊限相也言功德者無德不收故發心品十種大喻百門校量亦不及少分七十八一卷廣以喻歎亦不能盡賢首品云若有菩薩初發心誓求當證佛菩提彼諸功德無邊量不可稱量無與等發心品云發心功德不可量眾智共說無能盡又云菩薩發心功德量億劫稱揚不可盡以出一切諸如來獨覺聲聞安樂故等皆發心功德也又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量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此上三事皆是菩提心為萬行之本故首明之即此發心便名為行。
此二無礙例如位說。
此二礙下第二融通可知。
八示真法故者欲成行位須解法理不體理事行亦非真故兜率偈云不了法真實故諸佛興世。
此亦二種一顯事理無礙法二顯事事無礙法並如義分齊說。
八示真法下文亦有二先總明後開釋文含多義不異義分齊中教因總該故此略舉義深理要故別為一門。
九開因性者謂上因果理事皆由眾生性有若性非金玉雖琢不成寶器。
九開因性者文亦二先總後別總中先躡前起後。
良以眾生包性德而為體依智海以為源。
但相變體殊情生智隔。
今令知心合體達本情亡故談斯經以為顯示。
後良以下總相解釋於中有三初明因義本有恒沙性德本覺佛智無二體故以此為因二但相變下覆彼因義是須開示所以相變體殊者迷真如以成名相故情生智隔者失正智而成妄想故上對約境下對約心五法具矣三今令下正明開義知心空寂則即名相而合如體達本無住則妄想亡而正智生真本不可以功成要亡功而本就深源不可以行得必行盡而源成若寂照雙流則因性開矣性即知見知見性相並皆顯現故談已下結成開義。
亦有二種一以言顯示令其知有二使其修行悟入顯現。
亦有二下別釋以言顯示令其知有者唯明示義如示貪女宅中寶藏未見未證使其修行義通開示不知令知名之為性未證能證稱之為入顯現之言對於開義。
如下破塵出經卷等。
如下破塵下引證下經云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於一塵內一切塵悉然有一聰慧人淨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廣饒益眾生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如是乃出現饒益諸菩薩等即其義也。
亦如法華經云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眾生等有故言唯一。
言唯以一大事因緣故者即引他經大乘法師但云事物體事事義道理隨應皆得今略釋之無二無三故名為一佛因佛果故稱為大因果幹能令物解脫並稱為事言因緣者如來因此緣此故出現耳又因緣者屬於大事正因佛性為因緣因佛性為緣了因所了為因生因所生為緣斯則大事通因通果因緣但語於因因即種性之義故彼經云佛種從緣起萬行為緣起斯佛種成菩提故言所謂開示下義引彼經具云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廣釋如別略釋如下言眾生等有故言唯一者隨難唯解一字耳。
十利今後者既等有其分故廣利無邊。
十利今後者文中亦二先躡前總辨。
此亦二種一利今即佛在當機二利後即今之聞見發心品云我等諸佛護持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皆悉得聞。
後此亦下開章別明文分為三初約時分二可知次此益復二下約行分二後又此利益下對前辨異。
此益復二一令得見聞為堅種故出現品云如人食少金剛終竟不銷等。
二中疏云終竟不銷等者等取餘經餘經云要穿其身出在於外何以故金剛不與肉身雜穢而同止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要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到於無為究竟智處何以故此少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
二令起行成證入故出現又云設有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聞此法信解隨順悟入當知此人生如來家乃至深入如來無礙境界。
良以有作之修多劫終成敗壞無心體極一念便契佛家賢首品云十剎塵數如來所悉皆承事盡一劫若於此品能誦持其福最勝過於彼等。
二令起行成證入故下文二初正釋後良以有作下釋成今初疏云乃至深入如來等者中間經云隨順一切如來境界具足一切諸菩薩法安住一切種知境界遠離一切諸世間法出生一切如來所行通達一切菩薩法性於佛自在心無疑惑住無師法深入如來無礙境界故云乃至。
又此利益別對前九成十種益謂一聞法爾則知常遍成見聞益二聞本行願學佛發興成發心益三聞機感知法由善起成造修益四聞為本知其義圓成頓得益五聞果德則信樂願齊成滅障益六聞位期心證入成攝位益七聞行發意修行成起行益八聞法決須解了成稱性益九聞因知一切皆同成轉利益十總具前九成速證益故前九因皆為今益。
又此利益下對前辨異所以辨異者亦為揀濫故以利今後義似順機感機感亦有二世機故故上又明約行分二已是異前但約時故又順機多約於所利益多約於能又順機但是別義利益通於十義即總別之異故對前九別成斯十益也於中二先別對前後亦可已下通申本義今初此十種益出於旨歸但次第不同耳彼次第云一見聞益二發心益三起行益四攝位益五速證益六滅障益七轉利益八造修益九頓得益十稱性益此依從淺至深自利自他等而為其次今疏順前九門展轉相生後能成前以為次第耳然見聞等實通十因欲顯別義隨便逐勝以別配耳一以法爾常說遍說便能觸目對境一切時中常如法見所引經文如前總中又出現品云佛子譬如雪山有藥王樹名曰善見若有見者眼得清淨若有聞者耳得清淨等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藥王亦復如是能作一切饒益眾生若有得見如來色身眼得清淨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淨等又云佛子我今告汝設有眾生見聞於佛業障纏覆不生信樂亦種善根無空過者乃至究竟入於涅槃上雖明見佛佛是華嚴佛故舌根嘗法味故賢首品云此法希有甚奇特若人聞已能忍可能信能受能讚說如是所作甚為難等兜率偈讚品云設於念念中供養無量佛未知真實法不名為供養若聞如是法諸佛從此生雖經無量苦不捨菩提行一聞大智慧諸佛所入法普於法界中成三世導師明知見聞其益深矣言發心益者若不聞此不能發心設有發心不得尊勝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等故義如前引言造修益者謂聞此普法便能造修一行一切行故如前引出現品云多劫修行不聞此法非真修故言頓行益者如下六千比丘言下獲於十眼善財童子一生能圓諸位法界品初菩薩頓證等並如教迹中引言滅障益者即一斷一切斷如隨好品天皷教以等法界三業悔過結云若如是知是真實懺悔一切罪惡悉得清淨說此法時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兜率陀諸天子得無生法忍又諸天子以香華等供佛而成大益又云其諸香雲普雨無量佛剎微塵數世界若有眾生身蒙香者其身安樂譬如比丘入第四禪一切業障皆得消滅若有聞者彼諸眾生於色聲香味觸其內具有五百煩惱其外亦有五百煩惱貪行多者二萬一千瞋癡等分亦然了知如是悉是虗妄如是知已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等皆滅障益也言攝位益者如前位中具明言起行益者如普賢行品云菩薩摩訶薩得聞此法少作方便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一行一切行故如前行中具引言稱性益者謂依此普法一切眾生無不皆悉稱其本性佛果海中舊來益竟故出現品云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若不稱性豈得然耶言轉利益者如第一重地獄天子得益竟展轉成三重之益後二即轉利益也如上滅障即第二重亦是轉利益所望處別故為滅障第三重云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清淨金網轉輪王位一恒河沙善根佛子菩薩住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乃至云若有蹔得遇斯光明必獲菩薩第十地位以先修行善根力故皆轉利益言速證益者如前教迹中一生圓曠劫之果中辨言故前九因皆為今益者結也。
亦可前一一門皆成十益可以意得。
亦可前一一門皆成十益者此第二意却是正意上但隨宜耳。
因上十義故此教興發心品中有十所因彼云以佛神力故世尊本願力故等因緣相參對會因緣可以意得。
因上十義故此教興下第三結屬會釋也此上結屬下會釋經文彼經具云其說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願力故為欲顯示佛法故為以智光普照故為欲開闡實義故為令證得法性故為令眾會悉歡喜故為欲開示佛法因故為得一切佛平等故為了法界無有二故說如是法十因舉二故有等言言因緣相參者神力是緣餘皆是因故云相參今略舉二即有因緣以疏對彼因緣易知故云可以意得。
第二明說經緣者一切經首說時方人等皆是緣起。
第二明說經緣等者疏文分二先引例總明後今有十緣下開章別釋前中謂六成就中信聞二種屬於阿難在佛滅後結集時安不為經緣餘四成就為經緣起說必依時要有方處人通說聽即佛及眾四義足矣問智論云說時方人令生信故何以今言為緣起耶答六中初二唯屬證信後四義有兩兼阿難引之為生物信當時無此教不得興故為緣起今十緣中具有此四。
今有十緣一依時二依處三依主四依三昧五依現相六依說者七依聽者八依德本九依請者十依加者。
今有十緣下開章別釋中二先列後釋今初依時下釋疏文分四一大意二開章三融會四廣如旨歸一句出法源。
今初依時夫心冥至道則渾一古今法界無生本亡時分經偈云如來得菩提實不繫於日。
今初分二先拂迹顯實後就德顯圓前中言夫心冥至道則混一古今者此約人顯實法界下約法顯實心與理冥契則無今古之相故肇公云古今通始終同窮本極末浩然大均生公法華疏云古亦今也今亦古矣言法界無生等者就法顯實也有生則屬三世便即有時無生則無三世剎那安有時分故出現品云真如離妄恒寂靜無生無滅普周遍等言下經偈云下引經證略舉人證耳即兜率實幢偈也彼具云眾生如是說某日佛成道如來得菩提實不繫於日法界品云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網起一切障礙山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劫數顯示等其文非一。
況無涯之說念劫圓融哉。
況無涯之說等者第二就德顯圓無涯之說竪約長時故旨歸云常恒之說前後際而無涯念劫圓融者約一念即不可盡一念即無量劫無量劫即一念等故云爾也一念即多劫何定時之長短哉。
今以無時之時略顯十重時別。
今以無時之時略顯十重時別者此下第二開章解釋也就中三初上二句標次初唯下釋後於前下結。
初唯一念二盡七日三遍三際四攝同類劫五收異類劫六以念攝劫七劫念重收八異類界時九彼此相入十以本收末謂以非劫為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