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染非染別老以仁毀於道絕仁而道自停不在於為也欲害於性去欲而性自得不在於修也利累於生屏利而生自成不在於益也禮出於亂棄禮而亂自除不在於作也理由於道有道而理自至不在於聖也得在於時時來而位自成不在於事也是以不求而自得不為而自成為之者必敗求之者必失此老君之教也釋以善為福道之本修善而受福人天不善為惡道之根積不善而沉淪三惡慈為無害之徑欲為生死之源絕欲而生死必除修慈而壽命長遠是以為善者必得不為善者必失離欲者必超不離欲者必陷此釋迦之教也教方既辨異乃皎然譬彼寒溫理難併合。
十歸異歸別釋以生死苦也從妄想而形貪愛垢也因無明而起因無明而起可剪可除從妄想而生可塞可拔塞拔緣乎性假除剪由乎體妄知體妄者息妄而證涅槃達性假者棄假而歸寂滅於是控御一乘浮航六度出生死苦海越火宅樊籠逈登般若之臺妙入涅槃之苑湛然常樂與虗空而並存嶷爾圓明混境智而雙寂此乃釋教之所歸也老以生與死命也悉是道之所為聖與不肖性也但是天之所與天與不可逃道為不可捍知天道不可逃捍者則能安處生死而守全性情情性全而天不壞死生處而道不虧道不虧則悅惡之慮消天不壞則喜怒之心滅於是出囂塵之域遊道德之鄉理孤劭於眾中神獨凝於方外澹然玄寂而累害不能干泊爾無為而邪氣不能襲可以長生可以盡年此老教之所歸也所歸既異發軫復殊相去渺然千里非遠此上十異即冀審思慎之深衷多以大乘因緣以破外宗玄妙況乎真空妙有事理圓融染淨該羅一多無礙重重交映念念圓融者哉無得求一時之小名混三教之一致習邪見之毒種為地獄之深因開無明之源遏種智之路誡之誡之傳授之人善須揀擇。
三法無去來宗謂大眾部等說有現在及無為耳其過未之法體用俱無。
三法無去來宗謂大眾部等者先標宗說有現在下釋而云等者等取六全一少分謂都七全一少分同有此計一大眾部二鷄胤部三制多山部四西山住部五北山住部六法藏部七飲光部宗輪論敘制多西山北山云餘義多同大眾敘法藏亦然敘飲光云餘義多同法藏故上七部類同此計言一少分者取根本化地部彼云去來世無現在無為是有北京素公云以前義故四分律法藏部義及四阿含僧祇律大眾部義並是第三法無去來宗也。
四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就前現在之中法在蘊為實在界處為假其成實論經部師即是此類。
四現通假實宗等者一全一少分一全即說假部一少分即末經部以根本經部是第一宗攝故其成實論先是數論弟子以所造為能造後出家入佛法時經部攝故三藏云經部細實而麤假實義同故現通假實攝此說假與一說說出世別此謂俗真諦中皆有假實蘊門明義是實者實即積聚故界處門明義是假者體假積聚故今疏云其成實論即是少分末經部也。
五俗妄真實宗即說出世部等謂世俗是假以虗妄故出世反上。
五俗妄真實宗等者以世俗是假假故妄也出世為真真非是假故是實也少似中論一半向前。
六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等一切我法但有假名無實體故。
六諸法但名宗等者則顯出世亦假名耳故云一切我法亦如中論若有世間則有出世間既無世間何有出世間等。
七三性空有宗謂遍計是空依圓有故。
七三性空有宗者即是大乘法師所立應理圓實宗。
八真空絕相宗謂心境兩亡直顯體故。
八真空絕相宗即是大乘法師勝義俱空宗。
九空有無礙宗謂互融雙絕而不礙兩存真如隨緣具恒沙德故。
九空有無礙宗等者謂互融故有是即空之有空是即有之空語空必攝有言有必攝空故曰互融言雙絕者有即空故有絕空即有故空絕言不礙兩存者不壞相故有即空而有不泯空即有而空不亡真如隨緣者上言空有容濫但空故說真如即空空即真如又異但凝然故云隨緣非無不變具恒沙德者唯法性宗非唯空寂而已上皆實教中義如前立教中辨。
十圓融具德宗謂事事無礙主伴具足無盡自在故。
十圓融具德宗廣如義分齊。
然此十宗後後深於前前。
然此十宗下第三斷揀於中二先通料揀十宗後會通妨難前中有五一通明淺深故後後深於前前然此十宗前六全同大乘法師大乘則有八宗七名勝義俱空八名應理圓實即以法相為應理圓實法性為勝義俱空今迴七為第八八為第七如前西域中二宗不同今符法性又加後二以顯甚深。
前四唯小五六通小大後四唯大乘。
前四唯小下二大小乘料揀然五六立在小乘義通大乘故云通小大。
七即法相宗八即無相宗後二即法性宗。
七即法相下二權實料揀。
又七即始教八即頓教九即終教十即圓教。
又七即始教下四以五教料揀但舉四教前六小乘即當第一小乘教以前已大小料揀故略不言。
又第七亦名二諦俱有宗謂勝義真實故不無世俗因果不失故是有如深密瑜伽等第八亦名二諦雙絕宗謂勝義離相故非有世俗緣生如幻故是無如掌珍頌云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無為無有實不起似空華等即般若三論中一分之義九二諦無礙宗如維摩法華等義如前顯。
又第七亦名二諦俱有宗下五二諦料揀亦是隨難別釋唯料揀三宗以含異義故重釋之初宗二諦俱有可知二中云如掌珍頌者即清辯菩薩所造一論唯釋此偈此中有兩重比量前半有為法比量謂立量云有為是有法定空無性是宗法因云從緣生故同喻云如幻幻法從緣生幻法空無性有為從緣生有為空無性此中因喻前却或迴文不盡而言真性者即有為性亦合云有為真性空二無為比量云無為是有法定無實故是宗法因云不起故同喻云如空華空華無有起空華無有實無為無有起無為亦無實故中論云若有有為法則有無為法既無有有為何得有無為廣如彼論言即般若三論中一分之義者以三論中四諦品前以空遣有四諦品中以空立有故偈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又標名以中論意顯不滯空有非但明空又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則三觀齊驅三諦無礙豈獨空耶故有言學龍猛宗墮惡取空斯言可怖故云一分之義即三觀中一空觀義言九二諦無礙宗者即真不礙俗俗不礙真於諦常自二於解常自一通達此無二真入第一義二諦並非雙恒乖未曾各亦其義耳今略其旨故指前文所以不會第十宗者第十亦可名二諦無盡宗然必融於前故不別立耳又上三宗諸師各立故今敘之其第十一宗非彼所競故不言耳。
然十宗五教互有寬狹。
教則一經容有多教宗則一宗容具多經隨何經中皆此宗故局判一經以為一教則抑諸大乘。
然十宗五教下第二釋通妨難謂有難云十宗何異五教而重辨耶故為此通然有二義一則通局不同二乃體式有異今初先雙標後教則下雙釋顯明二通影出二局二句言教則一經容有多教者顯明教通如一維摩則具五教涅槃般若等亦具五教而影出宗局維摩但是事理無礙宗不通三性空有等宗故言宗則一宗容具多經者顯明宗通以一事理無礙宗內該法華維摩涅槃等故而影出教局也如一經中具有五教不相通故。
又夫立教必須斷證階位等殊立宗但明所尚差別前之六宗執法有異故分六宗斷證次位不離八輩合為一教餘義如前立教中辨。
又夫立教等者二明體式有異也亦重通妨難難云若各有通局何以不得以宗為教以教為宗故為此通教有斷證等宗不約此位等無多故但有五所尚各別故有十宗故前六所尚不同而成六宗而斷證等齊但為小教則教宗無違也。
第二顯別宗者一切諸經各自有宗今此別明此經宗趣。
第二顯別宗下二釋別宗疏中分二先總明立意二開章別釋今初又二先正立諸經各自有宗故此別明斯經宗也如法華以一乘為宗涅槃以佛性常住等各自有宗雖互有兼通就其偏重故標為別。
然楞伽云一切法不生不應立是宗者斯言遣滯若無宗之宗則宗說兼暢。
然楞伽云下二解妨謂有難云楞伽第二云大慧一切法不生不應立是宗故今通云斯言遣滯耳若一向不立宗者何以彼立宗通說通故經云宗通自修行說通示未悟昔人云說通宗不通如日被雲朦宗通說亦通如日處虗空既有二通則非無宗矣是為無宗之宗立而無立為宗說兼暢是日處空耳。
略以二門分別先敘異解後申今義。
前中略舉十說一衍法師以無障礙法界為宗。
略以二門分別下第二開章別釋於中亦二先標章後前中下依章別釋。
二裕法師以甚深法界心境為宗謂法界門中義分為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法界即是一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是故初品中云無盡平等妙法界皆悉充滿如來身末後明入法界品故知唯以法界為宗。
初品中無盡平等等者即是晉經第一善光海大自在天王偈下半云無取無起亦寂滅為一切歸故出世即今經妙燄海天王偈云佛身普遍諸大會充滿法界無窮盡等。
三有說以緣起為宗法界緣起相即入故。
法界緣起相即入故者即緣起相由門意。
四有云以唯識為宗經說三界唯一心現心如工畫師故。
五敏印二師同以因果為宗謂此經廣明菩薩行位之因及顯所成果德下文不離此故。
六遠法師以華嚴三昧為宗謂因行之華能嚴佛果故。
七笈多三藏以四十二賢聖觀行為宗說其行位令成觀故。
八有說言以海印三昧為宗逆順理事乃至帝網如海波澄一時現故。
九光統律師以因果理實為宗以因果是所成行位理實是所依法界。
十賢首以前各互闕故總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以為宗趣。
十賢首以前下就此一師疏文有二先出意總立。
謂前之二師但得所依法界三四二師但明緣起五六唯明因果七唯因修八唯果用並皆互闕。
後謂前之二師下為其解釋即釋互闕之言出其新立之意於中又二先出互闕。
故賢首意取光統而加緣起法界之言。
後故賢首意下彰其立由雖依光師而更添之於中三初標。
由光律師以因果即緣起理實即法界故不開之。
二由光律師下出光師意不安緣起法界之由。
賢首以因果是緣起中別義理實是法界中別義故加總名。
三賢首下出賢首加之所以於中二先總明所以以彼得別而闕總故。
以法界有事理故及無礙故緣起體上之用故所以加之。
後以法界下出總別之相法界有四理實是一故云別也緣起是總而有二義一本有緣起如大方廣方廣是業用周遍是本有故佛華嚴是因果即修成緣起故又緣起是義因果是位故。
二申今解者依後二師而頗為改易若取言略攝盡應言法界緣起不思議為宗若取言具於第十師加不思議。
二申今解下疏文有二先總明建立後今釋前義下開章別解前中五一總相標立二顯其包含三彰加所以四釋通妨難五重顯異門今初意云略則第十師其言則多既光統別不攝總若言法界緣起總則攝別不應復存因果理實之言若取廣說又闕不思議故故若取前應言因果緣起理實法界不思議為宗若取次第應言法界理實緣起因果不思議為宗。
此則攝一總題理實即大方緣起即方廣法界總該前二因果即佛華嚴觀其總題已知別義。
此則攝一總題下第二顯其包含方字兩用向上則大方無隅即法界故向下方廣業用是緣起法界故故言法界總該前二。
而法界等言諸經容有未顯特異故以不思議貫之則法界等皆不思議故為經宗所以龍樹指此為大不思議經斯良證也。
而法界等言下第三彰加不思議之所以揀異餘經故兼引文證。
淨名但明作用不思議解脫蓋是一分之義未顯法界融通等不思議故不用也。
淨名但明下第四釋通妨難即躡迹為難謂若加不思議欲異餘經此同淨名曾何成異故為此通彼得業用不得德相故故彼經云有解脫名不思議菩薩住是解脫能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等曾不說言真如具無盡德佛身不分而遍塵毛德不可盡等故為一分故龍樹呼此經為大不思議經則顯彼為小不思議不思議雖無大小教中彰之有廣狹故。
若就題中分體宗用則以理實為體緣起為用因果為宗尋宗令趣理實體故法界總攝上三。
若就題中下第五重顯異門上來所辨但明題中已具經宗若准天台智者釋法華經於一題中有體宗用今取例釋故有三也。
今釋前義略分為二一釋名二顯義今初法界名體廣如本品今略申其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二法俱含持軌二界則性分不同互用皆通。
互用皆通者謂不壞性相則理法界性義名界若事法界分義名界若性相交徹相既即性分即名性理即是事性可名分故言互通。
二顯義中曲有四門。
二顯義中曲有四門等者此中有三初總標二別釋三總結初標可知。
第一別開法界以成因果謂普賢法界為因遮那法界為果是故因果不離理實法界。
二別釋四章即為四別第一別開法界等者此疏一段文有四別一標章略明。
於中十事五對即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二差別因果三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下當指文。
二於中十事下開章別釋。
而此因果互為宗趣。
三而此等者會通宗趣然有二意一者五周皆以因果為其宗趣若以修因為宗得果為趣舉果為宗令修因為趣二者所信因果為宗令得差別因果為趣舉差別為宗成所信為趣舉差別為宗令得平等為趣平等為宗融差別為趣舉平等為宗令成行為趣舉頓成諸行為宗令信平等為趣舉成行為宗令證入為趣舉證入為宗令望證修行為趣故云互為。
一經始終不離因果故但因果為宗不違所依法界。
一經始終下第四結成因果收前五六七八四師之義彼皆不出因果故故此因果不違法界以是法界成因果故。
第二會融因果以同法界。
第二會融下疏亦有四一標章。
法界門中亦有十事五對互為宗趣一教義相對謂舉教為宗顯義為趣或以顯宗為義教為趣以辨義深令教勝故二人法相對舉人為宗令知法為趣舉法為宗令得人為趣三理事相對舉事意令趣理故舉理意在融事故四境智相對舉所觀境令成觀智故舉修成智令證同真境故五因果相對舉彼因修令證果故舉其勝果勸修因故。
二法界門中下開章解釋。
五對別明是宗之趣五對相即為宗即趣。
三五對別明下會通六釋謂不壞因果及交徹故。
上五周因果不離此五對之法即事理法界況因果無性當體同真所以但用法界為宗亦不違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