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華嚴雖有隨諸眾生各別調伏皆是稱性善巧一時頓演涅槃等雖說一極或對權顯實或會異歸同一切如來或說不說故云屈曲。
然華嚴下第二遮破釋成謂刊定記不許此師立義先破總名後破四異今為昔通則遮其破耳文即分二先救總名後救四異今初至故云屈曲此是救其破於總名彼疏破中先牒義竟云若爾涅槃法華維摩楞伽密嚴勝鬘佛藏經等皆釋迦說應不明於如來藏性實相法界等(此破屈曲以有平道故)華嚴梵網既舍那說何故華嚴說於四諦普賢行等品中皆云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又問明淨行梵行三賢十地離世間入法界等諸品之中不應皆說對治行法等(此破平道以有屈曲故)今疏云雖有隨諸眾生各別調伏此牒其破平等教中有屈曲之文言皆是稱性一時頓演者釋成是平道之義以稱性之巧無邊差別皆是平道又一時頓演不同屈曲說權之時不說實說實之時不說權說四諦唯為小乘說六度唯被菩薩故一切並陳尤顯平道又說隨眾生者說於世尊餘處隨機非此經中是隨機說言涅槃等雖說一極者此牒其破屈曲教中有平道之文或對權顯實下釋成是屈曲之義言屈曲者非是有真如法性即非屈曲但取隨機隱顯為屈曲耳此上一句是約法華明是屈曲昔權今實破三顯一明權則未說實說實必廢於權不同華嚴權實齊顯一時頓用故名屈曲或會異歸同下約涅槃經以明屈曲涅槃會昔有餘之義同歸一味涅槃先異後同亦成屈曲不同華嚴若同若異空不空等一時頓演又云一切如來或說不說者古德共云如日月燈明佛晨且說法華中夜便滅度則法華之外非是別時更說涅槃謂人根利故聞法華竟不復須說涅槃則涅槃或說不說或有國土唯說三乘究竟不破或有國土唯說一乘無三可破則知法華亦有說不說不同華嚴我不見有一佛國土其中如來不說此法明是平道。
約釋迦為主則未顯十身十身為主必具釋迦。
約釋迦為主下第二救破四異彼疏破云又四異中眾處兩異皆違經說七處並是娑婆界故(上破處異)又云出現品云十方諸佛讚普賢言能說此法今此會中有佛剎微塵數眾生發菩提心故發心品中亦同此說準此故知有地前器(上破眾異)是故此師所立多違教理甚難依也(此結破也)彼破二異今疏通二異後一是救刊定破處異初一是遮有餘師破其主異謂恐有破云下經既云或名釋迦牟尼或名毗盧遮那明知二主不異何言主異故今通云釋迦為主但是三身中化身遮那為主則十身具顯化身乃是十身之一故云必具釋迦是則總別異也何言不異。
娑婆之處未融華藏華藏之處必融娑婆。
娑婆之處未融華藏華藏之處必融娑婆者此通刊定破處異也餘處王城舍衛未言即是華藏娑婆今云七處自有二義故同華藏一約本末分歧七處即是華藏界中第十三重之內二約淨穢該徹則摩竭提國其地金剛說初品時華藏世界六種震動彼疏序云剎該淨穢娑婆震而華藏動豈不華藏之處融耶故知破其處異自違己說也所以不救破眾異者由刊定破最不當故彼眾異中但云釋迦經中通被三乘遮那經中唯被菩薩則通局之殊而破彼義乃引凡夫發心豈非菩薩之器況此經發心又甚深故其說異一種他又不破故此不救。
略云四異異實有多誠如所判。
略云四異下第三結成昔義言異實有多者更舉十條一教門儀式異於中復有多義謂全依海印曾無出入一時頓演與前後次第不同放光集眾一多通局請答言念現相等殊道場莊嚴勝劣不等故云教門儀式異也二所詮理致異圓融歷別多義不同十十法門有多差別如義分齊中三成佛遲速異謂或唯一念或無量劫念劫圓融長短自在不局三祇及應化故四見佛通局異無論凡聖許見十身不局地前地上之別故五說教時分異始成即說時有十重念劫圓融不局三七等故六化境寬狹異地獄天子六千比丘肉眼遠徹周法界見不局三千有分限故七因果行位異具足圓融行布性相交徹故八立乘多少異或說一乘或無量乘不局三乘五乘定故九利益勝劣異地獄天子三重頓圓塵塵剎剎無盡利益故十流通付囑異盡未來際長流不斷諸佛親護非小乘故歷別細求過此更有故云異實有多誠如所判者結成昔義也。
但於屈曲之內未顯法之權實耳。
但於下第二辨違既不判屈曲之淺深便令多法混同無別不能令人善識權實故不依之。
四齊朝隱士劉虬亦立漸頓二教謂華嚴經名為頓教餘皆名漸始自鹿苑終於雙林從小之大故。
四齊朝隱士等者於正立中約於化儀及時以立漸說頓說即是化儀頓在始成漸有五時即約時說。
然此經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即是頓義慈龍降雨以證漸義於理可然。
漸約五時次下當辨。
然此經下辨順違先順後違順中由依化儀故成順理便引當經為其證成所引二喻並出現品文前來已引漸約下辨違以約時局教有諸妨難故成違理指在後破。
第三立三種教亦有三家。
第三立三教中二先總標。
一南中諸法師同立三教謂於前漸頓加不定教。
後一南中下別說三師初即諸師同立於敘昔中二先總明後別明漸義前中分三初正立。
由漸中先小後大而央崛經六年之內即說為遮此難故立不定。
次由漸中先小下立三之意。
謂別有一經雖非頓攝而明佛性常住即勝鬘金光明等是為偏方不定教也。
後謂別有下出不定相言偏方者謂大體而言漸中先小後大而不妨說小之時亦有說大如人十年弘律不妨私房時說大乘故曰徧方不定指經云如勝鬘金光明者勝鬘經初云波斯匿王末利夫人信法未久既言未久明是初說金光明經既非第一頓教又非第二漸中末後而明常住明是不定言佛性常住者勝鬘經說二種如來藏即佛性也又歎佛三身即今梵音之文云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即常住義也金光明經三身品中廣說法身常住故。
漸中開合諸師不同。
漸中開合下第二別明漸義開漸成別自有四重從二至五。
或但分為二即是半滿。
或分為三即武丘山岌法師謂十二年前見有得道名有相教十二年後齊至法華見空得道名無相教最後雙照一切眾生佛性闡提作佛名常住教。
於分三中自有三師初一師正立。
此與唐三藏三時之教大同至敘西域中說。
後二師指同即唐三藏及真諦三藏初云武丘即蘇州山寺。
真諦三藏依金光明立轉照持三輪之教亦大同此。
於第三師中二先指同初師。
而時節小異謂七年前說四諦名轉法輪七年後說般若具轉照二輪以空照有故三十年後具轉照持以雙照空有持前二故。
後而時節下指異別立疏文稍略彼云謂佛二月八日成道四月八日於波羅奈鹿野苑中為聲聞眾轉四諦法輪後於成道第七年中在舍衛國去祇園五里智慧江邊為諸菩薩及二乘眾說般若等經此時具二謂轉照法輪又於成道三十年後未涅槃前在毗舍離國鬼王法堂為真常菩薩說解節等經此時具有轉照及持三種法輪也。
或分為四。
即宋朝岌法師謂於前三時無相之後常住之前指法華經為同歸教以會三歸一萬善悉向菩提故。
宋朝岌者第三分四中疏家不欲繁文故但於前師之外加其異名應具列之。
或開為五然有二家。
一道場慧觀等於無相之後同歸之前指淨名思益等為抑揚教。
二者即前劉公不開抑揚而有教之初取提謂經為人天教。
道場慧觀者即上元道場寺僧言五教者一有相教二無相教三抑揚教四同歸教五常住教言抑揚者謂抑挫聲聞褒揚菩薩故劉公五者一人天教二有相教三無相教四同歸教五常住教。
上來諸師皆於漸中約時開異若不加不定之教則招難尤多以初有大故雖加不定猶有妨難略顯五時之妨餘可例知。
上來諸師下第二辨順違於中三第一總明順違第二別破違理第三結成違順初中以上來諸師從二至五皆先小後大故不加不定招初有大乘之難雖加不定猶有妨者加不定免初有大乘之難而於所立名義之中皆有難也言略顯五時之妨者從後破之既破五時四三二時皆已破竟故云餘可例知。
初明十二年前為有相者自違成論成論云我今正明三藏中實義實義即空。
初明十二年等者第二別破別破二家五時即為二別今初破道場五時即分為五言成論云我今正明三藏中實義實義即空者破第一時引其三文此即第一引小乘論以成實論意云我今成立小乘中實義故云成實以三藏即小乘教故既言實義即空明小乘已說空竟何言見有得道不可不見實義而得道也。
又阿含中云無是老死即法空也無誰老死即生空也。
又阿含中云下第二引小乘經然經文相續云無是老死無誰老死此即明十二因緣人法空義是老死者指老死法體誰者即人也故無是老死即老死法空無誰老死即主老死我人空也然諸經論多明小乘但有人空未明法空者有二義故一從多分少分說小乘多分但明人空二從顯了不顯了說雖說法空未全顯了故言不說法空耳若從不顯了說及少分說則亦明法空今從此義。
又智論云三藏中明法空為大空摩訶衍中明十方空為大空。
三藏中明法空為大空等者第三引大乘論彼釋十八空揀二宗大空之異今但取三藏明法空之言三藏亦小乘教耳。
皆顯小乘已有二空。
皆顯以下結上三文。
若云第二時說空者十二年後方制廣戒豈唯說空。
若云第二時下破第二時於中三一破說空二破不明常住三結立正義初中又二第一引制戒明十二年後說有故戒經云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此是釋迦如來於十二年中為無事僧說是戒經從是已後廣分別說明知十二年後始制廣戒廣戒即是明有。
又智論云從得道夜乃至涅槃常說般若豈前不說空。
又智論云從初得道下第二引論通說般若明十二年前已說於空非局十二年後般若明性空之智故。
若云第二時中未顯常住者實相般若豈無常耶。
若云第二時中下第二破不明常住於中文四初反質破實相即常故。
涅槃亦說佛性亦名般若。
涅槃亦說下第二顯正破上即理量此即聖言量般若既即佛性佛性是常般若常矣。
是知實相般若即是正因佛性觀照即為了因。
是知下第三會義破謂會釋二經使第二時同第五時以義同故謂二種般若即二佛性在名則異在義不殊言實相為正因者即第一義空名為佛性第一義空即實相異名觀照為了因如燈了物。
又般若離四句何曾存空般若不壞四句豈無妙有。
又般若離四句下第四縱奪破先奪則拂迹入玄理絕百非言亡四句若但以空為般若者非真般若也故經云般若非有相非無相亦非有無相亦非非有無相離一切諸相何得存空故中論云諸佛說空法為離於有見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言般若不壞四句豈無妙有者此即縱也縱其是空亦須是有尚是四句何況有耶故般若經云般若不壞色不壞受想行識即不壞有也餘文可知故智論云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則四句皆實又因緣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即中有遮有表即下二句是知失意則四句便成四謗得旨則四句即是四德下說正義躡此而起。
是知小大各有四門而但言初有次空者各得一門之意。
是知小大下第三結立正義也此則縱而奪之縱其初有次空則各得一門之意奪其不識四門之意則初有次空之旨全乖言四門者小乘以阿毗曇明有門毗曇即今之俱舍遵一切有部故成實即是空門實義是空故毗勒論即亦有亦空門其非有非空門未見論文即惡口車匿見此入道有云犢子部亦計我非有非無恐未指定大乘四門者如涅槃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乳有酪性等斯即有門也又云石無金性乳無酪性眾生佛性猶如虗空迦毗羅城空大涅槃空即空門也又云眾生佛性亦有亦無何以為有一切眾生悉同有故何以為無從善方便而得見故即亦有亦無門又云眾生佛性即是中道非有如虗空非無如兔角百非斯遣斯即非有非無門也若取經論唯識多明有門掌珍多說空門辨中邊論多顯亦有亦空門中論多辨非有非空門。
若云第三時中但名抑揚亦非常者。
若云第三時中下破第三時文二先雙標。
淨名云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如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豈無常耶。
後淨名云下雙破先破第三時中不明常義可知。
般若亦云二乘智慧猶如螢火菩薩一日學智如日之照豈非抑揚。
後般若亦云下破獨得抑揚之名以第二時中亦抑揚故二乘螢光抑也菩薩如日揚也。
若云第四時中但顯同歸亦未明常者壽量品云常住不滅又方便品云世間相常住等豈無常耶。
若云第四時下第四破第四時但破不明常住不破同歸之義。
五以涅槃為常住者當教可爾而涅槃之時亦有小乘之見如阿含中說如來涅槃之相故。
五以涅槃為常下破第五時許其涅槃是常住義責其涅槃無有小乘以至涅槃皆有大小故如阿含中說如來涅槃之相者彼說如來於純陀家乞食食旃檀木耳美後患脊痛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逆順出入超越三昧於第四禪中入火光三昧燒身滅度唯留舍利為人天福田身智俱滅入無餘涅槃是也。
若以人天為初者提胃雖說戒善得道皆通三乘故彼經云提胃得不起法忍又違密迹經中第二七日說三乘故。
若以人天為初下破第二家即劉公之義言提胃雖說戒善等者彼說如來在樹王下成道於七日中無人知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提胃波利此二居士明究陰陽鑽龜易卜知佛成道名為樹神提胃獻麨四天王奉鉢如來受已始為提胃說世間因果此約小乘相不妨為大謂彼經又云五百賈人得受五戒先自懺悔五逆十惡謗法等罪得四大本淨五蘊本淨六塵本淨五根本淨提胃長者得不起法忍三百賈人得柔順忍二百賈人得須陀洹果四天王得柔順忍三百龍王得不起法忍自餘天等無量眾生發無上菩提心又普曜經云第二七日提胃等五百賈人施佛麨蜜佛與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皆同一字名曰齊成明知非獨人天也然提胃塔現在土火羅國上所引經皆明初時已說大也言又違密迹經中第二七日說三乘故者既第二七日已說三乘那言最初唯人天教此經即大寶積密迹力士會第三卷當第八是初竺法護譯。
然上五時等皆以約時剋定則有所乖揀去不定從多分說亦有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