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出現品云佛智潛入眾生心又云眾生心中有佛成正等覺。
故出現下引證引其二文初佛智潛入者此以智身通證佛身佛身隨化文處蓋多今取潛入之義故引出現耳彼經云譬如大海其水潛流四天下地及八十億諸小州中有穿鑿者無不得水而彼大海不作分別我出於水佛智海水亦復如是流入一切眾生心中若諸眾生觀察境界修習法門則得智慧清淨明了而如來智平等無二無有分別但隨眾生心行異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今所引者正取潛入之義耳又云眾生心中等者亦是彼品前文已引。
又亦攝一切眾生在一毛孔善化天王云汝應觀佛一毛孔一切眾生悉在中等。
又亦攝下上辨潛入今明攝他正攝他時不礙入他故稱無礙。
十圓通無礙謂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深即廣即因即果即三身即十身。
十圓通等者文中二先別明後總結今初以遮那佛融大法界而為其身故無不即不待現身方名即事等以法界之體無不包故無不即故令身亦然若指相別說者佛身色相即事也全同法身即理也即一即多乃有二義一法身為一應化為多真應既融故相即也二此一處應即多處應亦以體融又即此一應為多應故故光明覺品云一身為無量無量復為一了知諸世間現形遍一切此身無所從亦無所積聚眾生分別故見佛種種身等即依即正亦有二義一以法性身土融無二故二者有國土身故即依有智正覺等身故即正即人者證法成人故即法者佛以法為身故即此即彼者不離菩提樹而遍一切處故既亦不離一切處而坐菩提樹可言即彼即此也二義小異彼此相即是同又即此佛是他佛故他亦是此即情者異本石故即非情者同色性故作河池等故非情即佛體故蘊界入等若虗空故即深即廣者無形絕相故深量無不包故廣又量同空故廣離空相故深故問明品云如來深境界其量等虗空一切眾生入而實無所入出現品云譬如虗空遍至一切色非色處如來亦如是等廣也非至非不至深也又如虗空寬廣非色而能顯現一切諸色等皆廣深也又妙嚴品云佛身普遍諸大會充滿法界無窮盡廣也寂滅無性不可取深也為救世間而出現具深廣也即因即果者因無異果之因果無異因之果故十身之中有如來身有菩薩身故即三身即十身者若以佛身上十身者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即三身中化身攝也相好身威勢身福德身義通報化法身即法身智身義通三身局唯法報故即三是十即十是三若約融三世間十身即三者如來身通三身智身亦通三身法身虗空身即法身餘六通法化法身體故隨物應國土等故。
同一無礙法界身雲。
同一無礙等者二總結也即以無障礙法界為體含四法界何所不具故無不即耳則未有一法非佛身也。
以此身雲遍前時處常說華嚴。
以此身雲下第三總結周遍也。
是知或說報身在色究竟約攝報說。
是知等者第五會釋餘教也文中三初別會二總非三揀濫今初略會五文一會起信唯識等文起信論云又是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謂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自然而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生藏和尚疏引地論釋云故地論云一者現報利益受佛位也二者後報利益摩醯首羅智處生故自問云何故他受用報身在此天者一義云以寄報十王顯別十地然第十地寄當此天王即於彼身示成菩提故在彼天餘義如別說天宮抄釋餘義云云二即四智圓滿唯識即實報成佛此示高大身即他受用唯識為引二乘令知菩提樹下非是報身且指彼為實報也疏今亦據二文之意及十地經文通之故云約攝報說。
或說報身在餘淨土約引攝說。
或說報身等者即第二通涅槃央崛等經也涅槃二十四高貴德王菩薩品明十功德中第四功德末高貴德王難云若有菩薩修大涅槃悉作如是十事功德如來何故唯作九事不修淨土佛答具修末云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無勝彼土何故名曰無勝其土所有嚴麗之事悉皆平等無有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月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為化眾生故於此界閻浮提中現轉法輪非但我身獨於此中現轉法輪一切諸佛亦於此中而轉法輪以是義故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是十事善男子慈氏菩薩以誓願故當來之世令此世界清淨莊嚴以是義故一切諸佛所有世界無不嚴淨釋曰既言為化眾生居此閻浮無勝國土是我嚴淨明指報身在餘淨土言央崛經者經文稍廣今略義引謂佛答央崛云我住無生際而汝不覺知等央崛難云若住無生際何以生於此土佛答云東方有佛汝往問之當為汝說央崛文殊同往問佛彼佛答言彼釋迦者即是我身大意明餘淨土中佛是證無生際者今生娑婆是化現耳故言在餘淨土而疏言約引攝說者不言嚴淨華藏及周法界帝網之剎不言此身周滿法界而言在於東方等明是隨宜引攝娑婆雜惡眾生令修淨土之行耳。
或說舍那座千葉華攝二地說。
或說舍那下第三通梵網等經彼云我今盧舍那方座蓮華臺周帀千華上復現千釋迦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等者即以蓮華臺上為本源盧舍那千葉釋迦復是大化一釋迦更有百億方為小化者亦不言其身充滿一切世間普賢蓮華有不可說葉量周法界十地菩薩之華尚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況如來耶明知亦是他受用身攝二地耳以二地戒度圓滿故為說戒以初地化百佛剎則有百葉之華二地化千佛剎故華有千葉若至三地應見萬葉四地億葉五地千億六地百千億七地百千億那由他八地百千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九地百千萬億阿僧祇國土微塵數十地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據上十地百萬三千尚猶略說故知非顯真極之身。
或說登地方見約勝機說。
或說登地下第四通他受用身登地之機為勝機耳前別約二地今通約十地。
或分三異從體相用說。
或分三異下第五通三身也若直說者法身約體報身約相化身約用然起信立義分云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藏和尚釋相大云二種藏中唯取不空如來藏用大者謂隨勝業約自體大用報化二身麤細之用令諸眾生始成世善終成出世善也釋曰依此解者以不空之藏修成方顯為真報故用大中報他受用故顯勝名報。
俱非此經真實之義。
俱非等者第二總非也以十身圓融為實義故。
設分三十不同亦權實對說若不融前義亦失經宗。
設分等者第三揀濫也云何揀耶麤相約教而說三身為權十身為實若不知三身即是十身為不融前權外立實故失經宗。
第四依三昧者夫動靜唯物聖豈然乎示軌後徒明將有說必須靜鑒前理受諸佛加從定起而發言言必真當故受者之心自然篤矣。
第四依三昧疏文分二先立理正明後對文略釋今初有二先別顯後結成初中下十住疏明入定意總有六義一此三昧是法體故即十地論意二非證不說故若不證而說則是生滅心行說實相法三顯法非思量境故明要亡心方契上義前約顯實此約遮過然上三義後後釋於前前大同小異四觀機審法故要須藥病相當方可說故五為受佛加故上四內因此一外緣因緣和合方能說故六成軌儀故即一向為生上五自利此一利他今疏含具初之二句總相立理非唯入定為物出定亦然宜見出者則出宜見入者便入故云唯物聖無定亂故云聖豈然乎故淨名云不定不亂示軌後徒下別顯入意也此即第六意明將有說必須靜鑒前理者含前四意靜者離思量也靜鑒者證法體也靜鑒前理者觀機審法也前字兼機故佛加可知從定起而發言下明非證不說亦總顯前六之勝用也。
故於諸會多明八定為說經緣。
故於諸會下總結成也九會說經八入三昧第二不入故名為多第一會普賢入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第三會法慧菩薩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第四會功德林菩薩入菩薩善思惟三昧第五會金剛幢菩薩入智光三昧第六會金剛藏菩薩入菩薩智慧光明三昧第七會如來自住剎那際三昧第八會普賢菩薩入佛華嚴三昧第九會如來自入師子頻申三昧二不入者未入位故有云蓋文漏耳說世間法尚須入定況十信耶若約所表前義無失。
有不入者至文當說其所入定皆盡法源業用難思。
有不入者下第二對文略釋不入之義已如向說其所入下顯勝超劣寄位優劣所入不同人法俱勝故一一三昧皆盡法源底非如入初禪時不入二三等故以盡法源故並感諸佛三業加等。
第五依現相者謂法性寂寥雖無諸相無相之相不礙繁興。
第五依現相疏文分四一總明大意二顯相不同三別明放光四料揀同異今初應有四句一者隨相二者無相三者無相不礙相四者相即無相法性寂寥即第二句無相之相即三四句下別明中有初一句故應莫執無相以斥諸相也故下經云如來非以相為體但是無相寂滅法身相威儀悉具足世間隨樂皆得見十地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虗空而於第一實義中示現種種所行事所作利益眾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相與無相無差別入於究竟皆無相等即其義也。
起教多端相非一准或放光動剎或華雨香雲皆為發起。
起教多端下第二顯相不同也由所起教異故能起相殊如說法華以放光動地雨華為相將說涅槃以聲光遍告為相如說般若以散金華為相今經具有諸相華藏世界六種震動雨於華雲香雲蓋雲鬘雲瓔珞雲等皆其相也。
故諸會之內將欲說法多先放光通表智光以被物故。
然有二種一不壞次第光隨位增微故二圓通無礙光隨一一光皆結通故。
隨處放異總有十光各有所表至文當知。
故諸會下第三別明放光於中文三初總明次然有下別顯後隨處放異下重釋隨相言十光者第一會放於二光謂現相品初於如來眾齒之間放種種光二亦於此品放眉間光第二會放足輪光第三會足指放光第四會足上放光第五會膝輪放光第六會亦眉間放光第七會初不放光而出現品放二種光謂放眉間光加於妙德放於口光加於普賢第八會總不放光第九會亦放眉間白毫光明初七各二八不放故九會有十言各有所表者初面門眾齒放者表教道遐舒金口所流從佛口生是真佛子故以是光初故於總處放也又表咀嚼法味滋法身故等眉間放者通表一乘中正之道足輪最下表信四義一自下而上信最初故二最卑微故三為行本故四信該果海已滿足故足指安住故足上依行故膝輪屈伸可迴向故十地眉間表所證十如之中道故出現眉間表出現中道不住生死涅槃之二邊故口放表佛口生真長子故第八會不放行依解發依解光故或略無故第九會眉間表證窮法界之中道故廣如下疏故云至文當知。
其動地等多在說後則但是慶聞如十地中雖是慶前義兼起後則是教緣。
其動地等下第四料揀同異慶前起後二義不同故取起後不取慶前言如十地等者九地初云說此菩薩八地時如來現大神通力震動十方諸國土無量億數難思議等既牒八地明是慶前讚竟便請九地故義兼起後。
第六依說人者法無廢興弘之由人。
第六依說人疏文分二先總顯來意後開章別釋今初先立理然法有四種教理行果理法湛然故無廢興龍宮教海亦多長在修行尅果則在於人故般若論云法欲滅者修行滅故然弘有二義一者自行二者傳化今取傳化。
下文云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下文云下二引證也即第十六勝慧菩薩偈具云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故說者如燈能照眾生心寶。
今此能說通三世間。
今此能說下開章別釋於中三初總明說人次指文顯說後說儀不同今初總有四重一明有三二開為五三開五為十四開十為無量。
開即為五謂佛菩薩聲聞眾生及器。
開即為五者開三世間中智正覺一為三乘故眾生世間及器世間仍舊不開故為五也。
更開為十謂加三世微塵毛孔器及有情各有分圓故毛孔微塵即是分說此上諸說通三世故故普賢行品云佛說眾生說及以國土說三世如是說等。
更開為十等者以三世為三微塵說為四毛孔說為五器及有情各有分圓下出為十所以直語世界說是器家之圓若言微塵說即器家之分但言有情說是有情家圓若云毛孔說即有情家分言有情者即含前佛菩薩聲聞眾生也此上諸說通三世故者上之七說並通三世謂過去佛說現在佛說未來佛說等故普賢下引證言如是說等者等取下句種種悉了知也亦等餘文。
廣即無量法界品中類非一故。
廣即無量等者法界品中略明五類法界皆有說義五類之內一一復多故云無量言五類者一法法界二人法界三俱融四俱泯五無障礙初中有十門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境四行五體六用七順八逆九教十義二人法界亦有十門一人二天三男四女五在家六出家七外道八諸神九菩薩十佛又事有多事天有多天神有多神百一十城三千知識等故云類非一也。
如僧祗隨好即是佛說餘會多菩薩說法界品初有聲聞說諸善友等多菩薩說亦名眾生說菩提樹等即器界說至文當知。
如僧祗下指文顯說言菩提樹等即器界說至文當知者經云其菩提樹恒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而言等者等取餘文師子座說等又等取塵毛之文如善慧地云或時心欲放大光明演說法門或時心欲於其身上一一毛孔皆演法音或時心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形無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乃至云或時心欲令不可說無量世界地水火風四大聚中所有微塵一一塵中皆悉演出不可說法門如是所念一切隨心無不得者上之所引即器界塵毛等說也。
其能說人用法不同或用音聲或用妙色等如教體中辨。
其能說下三明說儀不同但指下文耳。
第七依聽人者子期云喪伯牙輟絃若無聽者終無有說。
第七依聽人疏文有二先明大意。
即下諸眾略有十類至文當明除當機眾餘皆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