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见。瑜伽第六.显扬论第九破常论中。明四遍常四分初二。有想无想但非中我有色想等有苦受等有边二解。瑜伽第七.显扬第十明五现涅槃.边无边憍乱.二无因七断。瑜伽第五有愤恚忘念不说分常。五十八中有遍常等名而无别解。然有诸惑迷谛亲疏。八十七具有名。婆沙第一百九十九。初明五现涅槃。次四遍分常二无因有边等无死四。第二百有想等十六。无想俱非。各八并七断灭。婆娑 问六十二见由何因起 答如本章说。有二因起。一佛说所因。二见起所因。又瑜伽八十七云。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一由因缘故。二由依教故。三依静虑故。四依世故。五依诸见故。六由生处故。因缘即是萨迦耶见。教即外道师弟相授静虑即是宿住.天眼。世即依过.及现.未来计前后际。见即我见。生即生处。一亲依萨迦耶见起边见。以执我为断常者是边见故。疏依起邪见。以其邪见不要执我方起邪见。然初因力依教缘力是通因。依静虑下是别起因。依静虑起四遍常见。四分常见。四有边等二无因见。四不死论。论皆说依静虑起故。依世因者。更非别起。约前后际分。依见生二十四。谓我有色等四有边等四生有想无想俱非。依生起八。谓我有一相等四。我有乐等四。文中不说七断五现。义准七断依世及见。五现初一依邪见起。余之四现依静虑生。得现法乐后方起此见故。然无因中但说依定。不说依于寻思起者。义准亦依世及邪见 问此诸见起。为皆具六因缘方起。为有不具 答通明见起不过六因。非一一见皆具此六。如依寻思不死憍乱。未必依定后方起故 问六十二见摄见尽不。答不尽。如十四不可记。亦有断常及俱生等。皆不摄故 问若尔何故但六十二 答随增说故。如不相应及随或等。实非摄尽 问准婆沙一百九十九。四有边等计我世间俱是有边。何非边见 答不计断常故非边见 问何非我见 答依彼宗计。有边常见。无边断见。若俱句者一分断常。非有无边者唯萨迦邪见。依大乘说。依我见后计有边等故。有边等见不是我见 或可。大乘与彼有别。瑜伽.显扬皆不说我但执世界故邪见收。婆沙三说第一说中。初二天眼通。第三兼神境。第四遮前。第二说中据彼自世界傍布上下。更无别三千界。但依天眼。彼云见竖有边。见傍无边。第三说中。但据我体有边无边。由有执我卷舒不定。故知宗别。不须和会。
问四遍常见何地界系。何地界起 答有二解。一云色界。通四静虑。瑜伽第六说依下中上静虑。起宿住随念。或依天眼计现在世。准此虽不在定。得定后起故在上地。一云虽定后起。是分别见世道不伏。起下无失。然非未得定。然起之者通欲.色界 又解唯欲。论云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沙门婆罗门唯在欲人。又瑜伽第七明四有边中明。沙门婆罗门依止静虑起如是见。乃至云当知此中以说因缘及能计者故。不得通上 然前说胜。言彼起者据多分说。
四分常中初二系地及能起者。如遍常说。忿恚.妄念所起之见。可通上下。能起唯欲。以生人中起宿住后起此见故。又遍分常一唯起一。依上中下宿住别故。因天眼后故。
有想十六中。有想及受或一人起。何以得知。准论破云。所执之我由想所作及受所作。为有变易。为无变易。乃至云。若言无者。有一想已后种种想小无量想。不应道理。又纯有乐已后纯有苦等。不应道理 准此所破。若一唯起一。破成相符。不许更有余想.受故。边见之中有边四句。一唯起一。何以得知。论云为对治此故。即由异句异文而起执者。彼许我非色非非色。第二释中亦云。对治此故但由文异不由义异。而起执者彼计非有边非无边 系地及起随所计法有无处说。或能起者唯在于欲。
问邪见之中有边等四系何界能起何 答如四遍常说。
不死憍乱通色.欲系。通二地起。梵于释子行谄乱故。或系能起皆唯欲界。梵于释子但是行谄不是邪见。
二无因论通计色.欲二界能起。何以故。依止静虑及依寻思皆得起故。然依寻思起唯在于欲界。
问七断灭何界系何地起 答随计七断即彼地系起。下不见上故 问若尔何故破诸外道。复云由教理起如是见耶 答据能计者破诸外道。若所起之见及能起见即随彼地 又解见及起者唯在欲界。由诸外道依教及理起如是见。据此破故。此答章中第一问也 又解六十二见俱欲界起。系随所应大小诸论皆说在此 若尔边见上二界中皆不起耶 答泛计断常上二界起。非六十二。
问何故遍常忆二十.四十.八十劫不增减耶 答依世静虑三品差别法尔力故 何无计生。
答坏即摄灭。成即摄生。然外道计但是隐显 何无捷智 答宗说别故 问一分常中何无计色二定已上没生此耶 答上无寻词故。无王臣故。无谄诳故。由诳故言我是常能生汝等。由谄故计王为文常能生故 问欲界何故不计地居及于仙趣一分常耶 答地居二天境非胜故。仙无别趣境亦非胜 准何得知。愤恚妄念在空居天 答本疏已引文。又出曜论念品中说。昔佛在时有空界天。名欢乐过。犹极欢乐从彼没故来生此间。从喜噬天。文亦同此。既言空界天。明非地居 问何故遍分兼常见立以常见名。有想等论亦是常见。不标常见名。立有想等称 答遍分常中生处无别。又彼在初故标常名。有想等见生处有殊。复在后故立有想等名。又若名常相滥不便。
问何不计余地恶道为断灭耶 答在恶趣中无分别见。现生人趣不可计彼死后断灭。除恶趣外余皆有计。
问何以无因唯在无想 答在无想天久无心故。余天有心知前生因。虽生下已亦不能忆前生彼因。由势分力不计无因。无色殁来无宿住通。不知从彼殁。不于无色后计为无因。泛无因计亦通余答。如寻思起者。
问何故无色根本近分及静虑近分。不计为现涅槃耶 等近分欣求未安住故。第四静虑离诸过患身心俱安。执为涅槃。无色心安。无身安故。不执为现涅槃。无色根本计后生彼亦为涅槃。不执为现。
问何故人六欲天为一涅槃。断灭开耶 答同住欲尘乐故为一涅槃。粗细趣别七断别开。
问何故色合为一。无色为四断灭 答色相易知故合为一。无色难了故开为四 问此等诸见几于即蕴我见后起。几于离蕴我后起 答准论云。命者即身。计我有边。命者异身。计我无边等。准此有想八论。八无想俱非。言有色有边是即蕴。言无色无边是离蕴。俱句是即离。有想余八皆是即蕴 又解无色亦即蕴我。但执非色即受.想等故亦即蕴。有边等四是离蕴。以大论第六云执我随身其量不定。俱通即.离。言少色等者。且据即蕴说。理实通二。准有我有色即执色为我。既言我一想等。应即执彼为我。四遍常中举伊师迦。即僧佉类。应离蕴我。七断灭者应即蕴我。胜.数离蕴皆计常故。分常不定 问何故不说见.戒及我所见并余邪见。为六十二中见数耶 答我不多争。计常断等有多争故。过增多起。邪见之中。亦据过增多起者说。见.戒二取。依于彼执非根本故 问何故但立前后二际。不立现在为中际见耶 答如现涅槃是计现在。未来前故。过去后故。故不别立。以前释难。或有论文。或无文者。粗说如此。后更寻文。
论。如是总别十烦恼中。本说若总若别但有十种。如贪.嗔等。各有总别差别行相。若是迷谛及自行相。不过总别。又要集断未详为胜。然犹未尽。慢及三见名总。余六名别。此亦不尔。此十烦恼俱通总别故但总云。
论云学现观者等。本释如疏 西明云。八十八云。然于修习谛现观时。由意乐故。恐于涅槃我当无有等。准此未入见道者 要集断云。有释为胜 今意疑云。准八十八是未入见。彼文说云。由此随眠萨迦耶见增上力故。于诸行中起邪分别谓我当断。便于涅槃发生断见。由此因缘于般涅槃其心退还不乐趣入。既与此论引文不同。疑此论引。更是别文。疏忌不引 然疏中指八十八者。疑是所等。又但证是断见。即得。不证俱生。文云起邪分别谓我当断。不分明说是俱生故。或此文通非定凡圣。不尔何故文不相似。然准论引。本疏释正。何以故。意证俱生通于断见。引见道后起可证诚。若见道前何得知是俱生断见。
论。谓禽兽等可造业不。如枢要说 要集云。纯苦趣中。及禽兽等愚钝之类。不起分别。论有诚文。于杂受处如龙鬼等点利之者亦得听法。种种计尽应有分别。如经中说。鬼拍舍利头。陷身入地狱。证知鬼中造往恶趣业。人愚钝者行杀生等。必能造往恶趣业。义同禽兽 今谓不尔。三恶趣中造感别报善恶业者。此即可尔。总报不造。无分别故。禽兽苦微不简愚点皆不能起。若以鬼打舍利子头。即证造总感恶趣业。经中亦说龙鬼闻经见谛得果。岂许实耶。许即违论。不许违经。故知经中据化相说入见谛等。感善恶趣据助感说。
论。与身邪见一分亦尔。西明释云。执极苦蕴为我。即无慢俱。非极苦蕴亦得慢俱。故下文云。特苦劣蕴忧相应故 今谓本解为正。许慢与彼执苦蕴身见得并。此言一分据多分说。故下初师亦许缘苦俱蕴起慢忧俱。第二师亦云亦苦俱起。西明若云执极苦蕴为我无慢。慢何苦俱。不可与余俱。不许身见并。无别因故 问据多分说。实理何俱 答据分别慢不与执苦蕴一分我见俱。下约俱生故得俱起 又慢有七。卑慢得俱。故瑜伽五十九云。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行可得。若分别者略有二慢。一高举慢。二卑下慢。高举有三。一称量。二解了。三利养。此高举慢喜根相应。若卑下慢忧根相应。
问论云贪嗔痴三俱生分别一切容与五受相应者意地分别纯苦趣无。杂受人中五虽有苦。复无分别。如何得言一切容与五受相应 答准五十九许五识有分别烦恼。虽非自力由意引生。何以得知。彼云不任运生一切烦恼诸根相应。我今当说。贪于一时乐.喜相应。我于一时忧.苦相应。恚中亦云。恚于一时忧.苦相应。或于一时喜.乐相应。问如何等。答谓如有一自然为苦逼切身心。遂于内苦作意思惟发恚恨心等。喜乐相应意亦同此 准此文意。于极苦处意虽有苦。而无分别。分别起慢不说苦俱。人中.杂处五既有苦故得与俱 论复说云。遂于内苦作意思惟发恚恨心。由是故恚忧.苦相应 故由意引五起分别。由此二论俱作定说。不尔相违。
论云见非惠俱不异惠故者。问五见不异惠。不得与惠俱者。何故前第四卷说第七惠俱。我见恒行不异惠故 答有二解。一云一俱有名俱。二相应名俱。前据俱有。此约相应。他性相应非自性故。如覆.诳等是贪痴分。贪分虽贪俱。说与痴相应。若不尔者。岂于贪分立覆等时不有痴耶 又解不然。诸说俱者解相应门。前据义说。所以云见虽即惠。如心所中义别故开。今据别体见非惠俱。不障义分说与惠并。若尔如何他性相应。若许义别名他相应。贪分覆.诳应贪相应。论既不许。前说为胜。于相应门义说俱起。此亦何失。
论。当知俱生身边二见唯无记摄不发恶业。问若尔何故全界烦恼皆能发润 答有二解。一云约总说。二云此据亲发。无记不能。若通助正。全界能发。此说为正。